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语文备考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练习.pdf

    • 资源ID:72162359       资源大小:813.6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7.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备考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练习.pdf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专项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第 1 题。送人之巴蜀 吴文泰 烟波迢递古荆州,君去应为万里游。倚棹遥看湘浦月,听猿初泊渚宫秋。云开巫峡千峰出,路转巴江一字流。若见东风杨柳色,便乘春水泛归舟。1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第三联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6 分)答:示例: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巫峡多云雨,巴江路难行,此时诗人在古地荆州送友人至巴蜀,自然希望友人的必经之地巫峡“云开”雾散,巴江“一字”无阻。寓情于景。巫峡雾散,千峰尽出,“巴江一字”,顺畅无阻,寄寓了诗人对友人征程一帆风顺的美好祝愿。(答对偶或夸张并有简要分析,可适当得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全诗结构巧妙,语虽平淡而意味深长。前四句实写景,烘托情。后四句想象明天,与此时的秋夜作对比,进一步表达了离情别绪,又是虚写。考生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诗歌思想情感来分析。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 2 题。书愤二首(其一)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示例:“厄穷”二句: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下句的“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2 本诗颈联情景交融,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 分)答:“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又破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的感伤。借上林苑和洛阳宫的荒芜破败,写出国势的衰微,表达了诗人对当权者的激愤。【解析】颈联通过写景来抒情,情景交融。诗句通过写“上林苑”和“洛阳宫”的“细雨春芜”“颓垣夜月”,描绘了一幅荒芜、凄凉、萧瑟的景象。“上林苑”和“洛阳宫”皆为皇家建筑,以其荒凉表现了国势的衰败。国势衰败是因缺少“孤忠”之人,作者又借此句表达了对当政者的愤慨。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3 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此时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要前往舒州去。九华山:在池州青阳境内,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即青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3 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写景的?对表达情感有何作用?(6 分)答:示例:虚实结合。首联写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实写。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虚写;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眼前之景,是实写。远近结合。首联写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是近景。颔联上句想象友人赴任途中经过九华山的景象,是远景;下句写两人分别时的眼前之景。反衬(或:以乐景衬哀情)。前四句通过描写早春明丽和煦的美景,反衬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自己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从前两联内容来看,首联和颔联下句所写之景是实际存在的,所以是实写,而颔联上句所写之景是想象的,所以是虚写,由此可以判断这是虚实结合;而首联和颔联下句写近处之景,颔联上句则是远景,所以这是远近结合。分析诗歌中景物描写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则要看景与情的关系,因为景是乐景,而情是哀情,所以是反衬,即以乐景衬哀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 4 题。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注】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注】此诗写于大和三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字乐天)在洛阳,元稹(字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4 本诗前六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6 分)答:示例: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一、二句实写诗人在长安看到如雪的明月;中间两联虚写,三、四句想象友人身处的洛阳城月光与帝都月光一样;五、六句想象此刻身处越州的友人也正在欣赏月光下的镜湖。前六句以此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感。【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通过分析可知,诗歌的前六句中,一、二句是实写,而后四句则是诗人的想象,自然是虚写,所以可以确定这六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明确手法之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这一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 5 题。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5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6 分)答:示例:比拟、排比。“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解析】首先,判断修辞手法。这里主要运用了比拟和排比的手法,从“争先”“鏖战”“缴缠”分析比拟手法,从这三句整体上分析排比手法。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的运用所达到的表达效果。比拟手法重在分析“生动形象”,排比手法重在分析对气氛的“渲染”。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 6 题。寓 驿 舍 陆 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注】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晋代陶潜 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6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6 分)答:示例:(1)借景抒情,首联写地处僻静的“闲坊”,陈旧、荒凉的“古驿”经常掩着门,空荡荡的,营造了驿舍荒凉幽寂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2)动作描写,诗人在细细数竹、量松的动作中发现竹增松长,从而感慨时光飞逝,壮志难酬。(3)对比手法,尾联用今昔对比,曾经壮志豪情的诗句,而今蛛网尘封,字迹模糊,抚今追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沉痛抑郁之情。(每点 2 分,手法和情感各 1 分,点出颔联用典亦可酌情给分)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第 7 题。渡百里湖 查慎行 湖面宽千顷,湖流浅半篙。远帆如不动,原树竞相高。岁已占秋旱,民犹望雨膏。涸鳞如可活,吾敢畏波涛?7 诗歌的尾联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答:示例:卒章显志。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湖面宽阔,湖水较浅,船行速度缓慢,岸边的树木越显高大,百姓在盼望下雨的情景。最后一联则直接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只要能让百姓得到雨水缓解旱情,即使自己渡湖时遇到风浪也在所不惜。【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谋篇布局的技巧。就全诗而言,诗歌的前三联都是在写诗人渡百里湖所见的干旱的情景,最后一联则是抒情,因而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是先景后情,考生需注意题干不是要求回答全诗谋篇布局的特点,而是要求回答最后一联在谋篇布局方面的特点。最后一联是诗歌主旨句,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因而最后一联在谋篇布局方面的技巧是卒章显志。二、综合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木兰花令高平四面开雄垒 苏 轼 高平四面开雄垒。三月风光初觉媚。园中桃李使君家,城上亭台游客醉。歌翻杨柳金尊沸。饮散凭阑无限意。云深不见玉关遥,草细山重残照里。【注】元丰二年,词人前往湖州上任期间路经泗州(即“高平”)所作。8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首句气势宏阔,次句柔婉明丽,一“雄”一“媚”相映成趣,足见苏词的开阖自如。B“园中桃李”“城上亭台”用白描手法概括出眼前所见,春光明媚,令人心醉。C“饮散”一句带动了词意的转折,之前词人感觉非常欢愉,之后生出无限感慨。D“歌翻杨柳”一句,把热闹的欢宴写得有声有色,“杨柳”也隐含着思乡之情。【解析】D 项,“思乡之情”错,这里杨柳只是写景,没有隐含人思乡之情。9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运用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 分)答:示例:最后两句以景结情。这里的意思是由于云雾缭绕,难以见到遥远的玉门关,只看见夕阳西下的山峰和绿草。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但又感到前路迷茫的复杂心情。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 1011题。长安月夜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注】本诗为作者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帝王州:指都城长安。原诗是一首七律,作者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稹,当时被贬湖北江陵。10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C)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B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作者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C两首诗的写作年代虽然不同,但题材相近,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D作者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解析】C 项,“诗中的两处三五夜所指的时令和具体节日也是相同的”错误,第一首诗中的“三五夜”指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晚,第二首诗中的“三五夜”指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晚。11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答:示例: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2 分)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推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同思的深厚友情。(4 分)【解析】第一首诗显然用了对比,“喧喧车骑帝王州”的热闹繁华,对比“羁病无心逐胜游”的孤寂落寞;“万人行乐一人愁”则直接将众人的欢乐对比自己的愁苦,以乐衬哀,更显自己的孤寂。第二首诗,“三五夜中新月色”是实景,写自己;“二千里外故人心”是虚写、对写,想象对方思念自己;“江陵卑湿足秋阴”是虚景,想象对方所在地的环境。虚实结合,更显出思念之浓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213 题。春 思 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注】马邑:边城名,在今山西。龙堆:即白龙堆,在今新疆。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层,故称。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成文意。元戎窦车骑:元戎,犹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1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C)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B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C为了寄托思念,抒发离情别恨,女主人公为夫君织一幅锦字回文诗,“笑独眠”用拟人手法,楼上花枝也含笑而眠。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来,赋予了本诗积极的社会意义。【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能力。C 项,“笑独眠”是写那花团锦簇的样子,像在嘲笑独眠之人。13诗歌首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答:示例:拟人。“莺啼燕语报新年”赋予春天的莺、燕以人的情感,形象描述和平宁静的场景。虚实结合。第一句是眼前实景,第二句是想象。衬托(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上句写京城春天色彩秾丽,莺啼燕语;下句写从征亲人在遥远的边关,不能享受这美景与温情,在上句春意盎然的景色反衬下,下句更显得沉郁悲壮。【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莺啼燕语报新年”赋予莺、燕以人的情感,所以是拟人手法。“莺啼燕语”是美好景色,“马邑龙堆路几千”写边塞之地,蕴含着思君之情。这里是以美景衬哀情,为反衬手法。另外,第一句为实景,是眼前所见,第二句为想象,所以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明确手法之后进行分析,指出表达效果即可。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备考之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练习.pdf)为本站会员(学****享)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