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新疆昌吉市高考冲刺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pdf
-
资源ID:72163875
资源大小:755.2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届新疆昌吉市高考冲刺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pdf
2023 学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化学试剂在实验 1 与实验 2 中的作用最为相似的是()选项 化学试剂 实验 1 实验 2 A 聚乙二醇 制备杂交瘤细胞 植物体细胞杂交 B 蔗糖 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C 盐酸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 探究 pH 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 氯化钠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腐乳的制作 AA BB CC DD 2关于遗传和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B基因重组虽然不能产生新基因,但可以形成多样化基因组合的子代,有利于适应多变的环境,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 C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往往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 D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 5 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3如图,仅就 A、B 两条曲线的变化趋势而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横坐标表示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一般情况下,A 可表示抵抗力稳定性,B 可表示恢复力稳定性 B若横坐标表示由草原到森林的演替,A 可表示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B 可表示群落垂直结构层次数 C若横坐标表示时间,A、B 可表示随着时间的变化具有竞争关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 D若横坐标表示某种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数量的变化,A 可表示种内斗争的情况,B 可表示个体所占有的资源和空间的变化 4下列有关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菜、乳酸菌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B蓝藻、硝化细菌都能利用 CO2和 H2O 合成有机物 C蓝球藻、酵母菌内质网上都附着有核糖体 D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都含有 DNA 和 RNA 5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和营养物质 X 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 1?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 宜的情况下进行培养 实验 2 培养液 10mL,加入干酵母 0.1g,环境温度 28 实验 3 培养液 10mL,加入干酵母 0.1g,环境温度 5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 1 处理应为培养液 5ml,加入干酵母 0.1g,环境温度 28 B实验 2 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其对应的实验结果为曲线 a 所示 Cb 组前 6 天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增加培养液后曲线与 a 一致 D计数时若视野内酵母菌数目太多,须通过预实验确定最适稀释度再进行统计 6下表为探究一定浓度生长素对不同类型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形成不定根的影响结果,其中 arf57 为 ARF 表达增强突变体,slr-5 为 IAA54 蛋白功能获得型突变体。相关分析错误的是()拟南芥类型插条不定根数/条(插条)(均值)处理方式 野生型 Arf57 突变体 Slr-5 突变体 不施用生长素 505 505 578 施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 5598 5455 559 A该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BARF 表达增强对内源生长素的合成无明显影响 Cslr-5 突变体内有关色氨酸的转化活动减弱 DIAA54 蛋白可导致突变体对 IAA 的敏感性减弱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 7(9 分)近日,我国科学家突破了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岀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这标志 着我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请回答与培育克隆动物有关的问题。(1)体细胞克隆猴是通过_技术得到的,即将供体细胞注入到_内,通过_方法使两细胞融合,构建重组胚胎。(2)通过上述技术获得的胚胎,移植到_、生殖器官_的其他雌性猕猴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体细胞克隆猴。(3)供体体细胞来自猕猴胎儿,从胎儿体内取出的组织用_酶处理一段时间,就会分散成单个体细胞,之后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_,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传代 10 代 以内的细胞,原因是_。8(10 分)已知玉米籽粒有色(B)对无色(b)为显性,饱满(R)对凹陷(r)为显性。为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纯合有色饱满玉米与无色凹陷玉米杂交,所得 F1自交,统计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饱满有色凹陷无色饱满无色凹陷=281191981。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杂交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依据是_。(2)F1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种类和比例是_。(3)某同学在用纯合有色玉米与无色玉米进行杂交实验时,在后代群体中偶然发现了一粒无色玉米(甲)。出现该无色玉米(甲)的原因可能是亲本玉米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正常纯合有色玉米(乙)与无色玉米(丙)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受精卵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用该无色玉米(甲)与_杂交,获得 F1;F1随机交配,观察、统计 F2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I如果 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为基因突变;II如果 F2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9(10 分)某种鸟的羽毛颜色有白色、粉色和红色三种表现型,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A基因决定红色素的合成,A 基因对 a 基因为完全显性;B、b 基因位于 Z 染色体上,W 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b基因纯合(ZbW 视为纯合子)时红色素会淡化成粉色。回答下列问题:(1)将一只纯合白色羽毛雄鸟与一只粉色羽毛雌鸟杂交,发现 F1代全为红色。据此分析,亲代雌鸟的基因型为 _,F1代雄鸟能产生_种基因型的配子。将 F1代个体随机交配,在 F2代红色雄鸟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2)若一只基因型为 AaZbW 的鸟,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AAZb的生殖细胞,这可能是由于在形成配子过程中的_时期染色体分离异常导致的;一般情况下,与该配子同时产生的另外 3 个细胞的基因型应该是_。(3)雏鸟通常难以直接区分雌雄,采用某些类型的纯合亲本杂交,全部子代雏鸟都可以直接通过羽毛颜色来分辨雌雄,请写出这些纯合亲本组合所有可能的基因型:_。10(10 分)图甲表示 G 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示意图,其中 a、b、c、d 表示不同物质。图乙是人的体液的不同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肝脏代谢旺盛,需频繁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以满足其代谢需求。若图甲中的 G 细胞是肝细胞,则在以下物质中,氧气、葡萄糖、尿素、肝糖原,c 可代表的物质有_(填序号)。人体饥饿时,图甲中与 端相比,端的血糖浓度更_(填高或低),主要原因是_。(2)若图甲中的 G 细胞是胰岛 B 细胞,则在以下物质中,可以影响其分泌激素的物质有 _(填序号)。神经递质 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3)图乙中,D 是_,血红蛋白存在于_(填图中字母)。11(15 分)水稻的育性由一对等位基因 M、m 控制,基因型为 MM 和 Mm 的个体可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基因型为 mm 的个体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表现为雄性不育,基因 M 可使雄性不育个体恢复育性。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基因 M 与雄配子致死基因 A、蓝色素生成基因 D 一起导入基因型为 mm 的个体中,并使其插入到一条不含 m 基因的染色体上,如下图所示。基因 D 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蓝色,无基因 D 的种子呈现白色。该方法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大量培育不含转基因成分的雄性不育个体。请回答问题:(1)基因型为 mm 的个体与育性正常的非转基因个体杂交,子代出现的基因型为有_。(2)上图所示的转基因个体自交得到 F1,请写出遗传图解_。F1中雄性可育(能产生可育雌、雄配子)的种子颜色为_。(3)F1个体之间随机授粉得到种子中,可育的占比为_,据种子颜色可快速辨别雄性不育种子和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4)若转入的基因 D 由于突变而不能表达,将该种转基因植株和雄性不育植株间行种植,使其随机授粉也能挑选出雄性不育种子,方法是从_植株上挑选种子。但该方法只能将部分雄性不育种子选出,原因是_。因此生产中需利用基因 D 正常的转基因植株大量获得雄性不育种子。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本题考查高中生物课本上的一些基础实验,包括制备杂交瘤细胞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和探究 pH 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和腐乳的制作实验,回忆这些实验的选材、处理、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与结论等,据此答题。【详解】A、聚乙二醇在“制备杂交瘤细胞”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都起促融剂的作用,即诱导细胞融合,A 正确;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蔗糖用于配制高渗溶液,而“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蔗糖用作于反应底物,B 错误;C、.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用于配制解离液,而在“探究 pH 对 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盐酸用于制造酸性环境,C 错误;D、在“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氯化钠用于提取 DNA,而在“腐乳的制作”实验中,氯化钠用于防止杂菌污染、调节风味等,D 错误。故选 A。2、D【解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A 正确;B、基因重组虽然不能产生新基因,但可以形成多样化基因组合的子代,从而使得后代有了更大的变异性,有利于适应多变的环境,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B 正确;C、生物体的遗传与变异,往往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进而表现出生物体性状上的差异,C 正确;D、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 错误。故选 D。3、B【解析】由图可知,随着横坐标代表因素的增大,A 升高,B 降低。【详解】A、一般情况下,随着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抵抗力稳定性增强,恢复力稳定性降低,A 正确;B、由草原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呼吸消耗的有机物量和群落垂直结构的层次数都会增加,B 错误;C、A、B 可表示具有竞争关系的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此消彼长,C 正确;D、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每个个体所占有的资源和空间会减少,D 正确。故选 B。【点睛】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4、B【解析】病毒、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病毒 大小 较小 较大 最小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无细胞结构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真菌:几丁质;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无 细胞核 有拟核,无核膜、核仁,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 有核膜和核仁,DNA 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 无 细胞质 仅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无 遗传物质 DNA DNA 或RNA 举例 蓝藻、细菌等 真菌,动、植物 HIV、H1N1【详解】A、发菜和乳酸菌都是原核生物通过二分裂增殖,A 错误;B、蓝藻和硝化细菌都是自养生物,能够利用 CO2和 H2O 合成有机物,B 正确;C、蓝球藻是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没有内质网,C 错误;D、噬菌体是 DNA 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是 RNA 病毒,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 错误。故选 B。5、B【解析】本课题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和营养物质 X 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所以自变量是温度和有无营养物质 X,所以实验 1 加入无菌水,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详解】A、实验 1 处理应为无菌水 10mL,加入干酵母 0.1g,环境温度 28;若为培养液 5mL,加入干酵母 0.1g 环境温度 28,曲线前期应上升较快,A 错误;B、实验 2 养分充足、温度适宜,起到了对照作用其结果对应曲线 a,B 正确;C、b 组对应实验 3,前 6 天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若增加培养液其曲线也无法与 a 组一致,因其还受温度制约,C 错误;D、计数时,若视野内酵母菌数目太多可增大稀释度,不一定必须通过预实验来确定稀释度,预实验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并不能确定最适的稀释度,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关键是要根据曲线图中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分析出酵母菌生长的条件,找准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6、A【解析】由表可知,添加生长素后促进不同类型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形成不定根,IAA54 蛋白功能获得型突变体明显导致不定根形成数目减少。【详解】A、该实验结果表明生长素具有促进作用,未体现出抑制作用,不能体现两重性,A 错误;B、表中野生型和 Arf57 突变体不施用生长素时插条不定根数接近相同,说明 ARF 表达增强对内源生长素的合成无明显影响,B 正确;C、施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时 slr-5 突变体插条不定根数最少,因色氨酸是植物体内生长素生物合成重要的前体物质,所以 slr-5 突变体内有内有关色氨酸的转化活动减弱,C 正确;D、施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时,Slr-5 突变体的插条不定根数比野生型少,说明 IAA54 蛋白可导致突变体对 IAA 的敏感性减弱,D 正确。故选 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 7、核移植 M期去核的卵母细胞 电刺激 同种的 生理状态相同 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 原代培养 10 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解析】1、核移植的概念为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成动物个体。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2、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详解】(1)体细胞克隆猴是通过核移植技术得到的,即将供体细胞注入到 M期去核的卵母细胞内,透过电刺激方法使两细胞融合,构建重组胚胎,再将重组胚胎经过体外培养后通过胚胎移植到母体内发育成熟。(2)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相同,可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所以通过核移植技术获得的胚胎,需移植到同种的、生殖器官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猕猴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体细胞克隆猴。(3)从胎儿体内取出的组织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分散成单个体细胞,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由于传代 10 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因此体外培养的体细胞一般选择传代 10 代以内的细胞。【点睛】本题考查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的概念、过程及意义,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不遵循 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 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 9331 及其变式,因此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RBrbRbr=9119 正常纯合有色玉米(乙)有色无色=31 有色无色=41 【解析】用纯合有色饱满玉米与无色凹陷玉米杂交,所得 F1自交,统计 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饱满有色凹陷无色饱满无色凹陷=281191981,其中有色无色=(281+19)(19+81)=31,饱满凹陷=(281+19)(19+81)=31,即每对基因单独都符合分离定律,但两对性状之间综合分析并不符合 9331 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之间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 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及变式,因此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用纯合有色饱满玉米与无色凹陷玉米杂交,所得 F1自交获得 F2,根据子二代中无色凹陷(bbrr)个体占 81/400,可知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中 br 均占 9/20,子二代中无色饱满(bbRR、bbRr)的个体占 19/400,设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中 bR 所占比例均为 a,则 a2+29/20a=19/400,解得 a=1/20,同理,根据子二代中有色凹陷(B-rr)个体占 19/400,设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中 Br 均占 b,则 b2+29/20b=19/400,解得 b=1/20,则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中 BR 占1-9/20-1/20-1/20=9/20。所以 F1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种类和比例是 BRBrbRbr=9119。(3)无色玉米甲若为亲本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形成的,则甲的基因型为 bb,无色玉米甲若为亲本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形成的,则甲的基因型为 b0,若甲与无色玉米植株杂交,无论哪种变异,其杂交后代均为无色植株,无色植株自由交配的后代均不发生性状分离,故不能区分甲植株的变异类型;如甲的形成为亲本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突变,则甲的基因型为 bb,甲植株与正常纯合有色玉米(乙)杂交,后代基因型为 Bb,子一代自由交配的后代会出现有色无色=31;若甲的形成是由于亲本减数分裂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则甲的基因型为 b0,与正常纯合有色玉米(乙)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 Bb、B0,两种基因型各占 1/2,产生的配子类型为 Bb0=211,子一代继续自由交配,后代中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的占1/41/4=1/16(死亡)、基因型为bb的占1/41/4=1/16,基因型为 b0 的占 1/41/4+1/41/4=1/8,其余(1-1/16-1/16-1/8=12/16)均表现为有色性状,所以子二代有色无色=123=41。综上分析可知实验步骤应为:用该无色玉米(甲)与正常纯合有色玉米(乙)杂交,获得 F1;F1随机交配,观察、统计 F2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I如果 F2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无色=31,则为基因突变;II如果 F2表现型及比例为有色无色=41,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连锁和变异类型的判断,要求考生掌握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子二代的分离比推断子一代产生配子的类型和比例;能设计简单的遗传实验进行验证生物变异的类型,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9、AAZbW 4 5/6 减数第二次分裂 Zb、aW、aW AAZbZbAAZBW、AAZbZbaaZBW、aaZbZbAAZBW 【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自由组合定律,考查伴性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明确 ZW 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和伴性遗传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1)纯合白色羽毛雄鸟 aaZ-Z-与一只粉色羽毛雌鸟 A-ZbW 杂交,F1代全为红色 A-ZB-,据此可判断亲代雄鸟的基因型为 aaZBZB,雌鸟的基因型为 AAZbW,F1代雄鸟基因型为 AaZBZb,减数分裂时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代雄鸟能产生 4 种基因型的配子。F1代雌鸟基因型为 AaZBW,F1代个体随机交配,在 F2代红色雄鸟 A-ZBZ 中,纯合子比例为(1/3)(1/2)=1/6,则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11/6=5/6。(2)一只基因型为 AaZbW 的鸟,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AAZb的生殖细胞,根据该生殖细胞中含有 AA 基因可判断这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离导致的;正常情况下,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据此可判断与该配子同时产生的另外 3 个细胞的基因型应该是 Zb、aW、aW。(3)通过子代雏鸟羽毛颜色来分辨雌雄,应使雌雄性个体表现型不同,根据伴性遗传规律,则纯合亲本基因型可能为AAZbZbAAZBW(后代粉红色均为雌性,红色均为雄性)、AAZbZbaaZBW(后代粉红色均为雌性,红色均为雄性)、aaZbZbAAZBW(后代粉红色均为雌性,红色均为雄性)。【点睛】遗传概率计算中的“算少不算多”:计算第(1)小题最后一空时,F2代红色雄鸟的基因型有 4 种,其中有一种纯合子,三种杂合子,计算纯合子比例较为简便,因此计算杂合子比例时可先求出纯合子比例,然后再求杂合子比例。10、高 人体饥饿时,胰岛 A 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细胞产生肾上腺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 淋巴 E 【解析】据图分析,甲图中 a 为通过血液运输进入 G 细胞的物质,可能是氧气或营养物质,c 表示 G 细胞排出通过血液运输的物质,可能是二氧化碳或尿素等代谢产物或代谢废物;b 与 G 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可能是激素;d 存在与血液中没有出来,可能表示血浆蛋白等。乙图表示的是人体体液的成分,其中 A 是血浆,B 是组织液,D 是淋巴,C、E 是细胞内液。【详解】(1)若 G 细胞是肝细胞,则 c 可表示肝细胞的代谢产物、代谢废物等,如葡萄糖、尿素;人体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岛 A 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细胞产生肾上腺素),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图甲中与 端相比,端的血糖浓度更高。(2)若 G 细胞是胰岛 B 细胞,在血糖平衡调节中,影响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因素有神经递质、葡萄糖和胰高血糖素。(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乙中 D 是淋巴;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即图乙中的 E。【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内环境与稳态的相关知识点,准确判断图甲中各个字母可能代表的物质的种类以及图乙中各个字母代表的成分的名称,明确不同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不同的,需要的物质和产生的物质也是有所不同的,进而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11、Mm、mm 蓝色 1/4 雄性不育 转基因植株所结的种子既有雄性可育的也有雄性不育的,且均为白色无法区分 【解析】1、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水稻的育性由一对等位基因 M、m 控制,基因型为 MM 和 Mm 的个体可产生正常的雌、雄配子,而基因型为 mm 的个体雄性不育,只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基因 M 可使雄性不育个体恢复育性,基因 A 为雄配子致死基因,基因 D 控制蓝色素形成。2、据图分析,转基因个体细胞中,将 A、D、M 导入 m 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同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该个体的基因型为 ADMmm。【详解】(1)由于基因型为 mm 的个体雄性不育,因此其在育种过程中只能作为母本;该个体与育性正常的非转基因个体(MM或 Mm)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的因型为 Mm、mm。(2)上图所示的转基因个体基因型为 ADMmm,由于 A 基因为雄配子致死基因,所以该个体可以产生 m、ADMm 两种雌配子,但是只能产生 m 一种雄配子,因此后代的基因型为 ADMmm、mm,遗传图解如图所示:。F1中雄性可育(能产生可育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为 ADMmm,基因 D的表达可使种子呈现蓝色,所以其种子颜色为蓝色。(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1中雄性可育的基因型为 ADMmm,雌性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DMmmmm=11,雄性个体只能产生 m 一种雄配子,雌性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 mADMm=3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雄性可育的基因型为 ADMmm(蓝色),雄性不育的基因型为 mm(白色),可育的占比为 1/4,不育的占 3/4。由于雄性可育个体和雄性不育个体的种子颜色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后代种子的颜色快速辨别雄性不育种子和转基因雄性可育种子。(4)将该种转基因植株 ADMmm 和雄性不育植株 mm 间行种植,使其随机授粉,若转入的基因 D 由于突变而不能表达,因为转基因植株 ADMmm 含有雄性可育基因 M 的雄配子致死,授给雄性不育植株 mm 的花粉都不含有 M 基因,故在雄性不育植株上收集的种子都是雄性不育的(mm)种子,即为符合生产要求的种子。由于转基因植株 ADMmm自交既可以产生 ADMmm 雄性可育的,又可以产生 mm 雄性不育的,由于 D 基因不表达,所以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的所有种子均为白色,不能区分雄性可育和雄性不可育,所以生产中需利用基因 D 正常的转基因植株大量获得雄性不育种子,即白色的都是雄性不育种子。【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遗传规律的掌握和运用,解答本题的难点是首先学生需要根据题干信息和图示分析雄性不育个体和正常个体的基因型,并能根据各基因的作用判断不同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对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有较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