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琵琶行并序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72179864
资源大小:18.2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8.3 琵琶行并序 (学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第三单元8. 3琵琶行并序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难点: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 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 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 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 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 不能过问政事,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 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二)作者简介: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土。二十九岁中 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石乏时弊。写下了 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 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 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三、总体感知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层:汾阳江边闻琵琶;第二层: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层:江中诉说身世苦;第四层:自叹谪居感慨多;第五层:重闻琵琶青衫湿。四、学习课文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明确: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明确: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 商妇 怨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京官 谪官 恨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 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 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潺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根(ch e 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潺阳千尺水,句(gou ,勾)留江上别离情。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明确: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 琵琶(第五段)青衫湿。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明确: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 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 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 归客不发”。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 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7、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明确: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8、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明确: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 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9、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明确: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旋律变化,心潮起伏。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10、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 明确: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 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 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自我检测.下列各组句子中,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一组是()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A.B.C.D.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琵琶女由于种种原因不愿出来,千呼万唤出来之后还用琵琶半遮面,写出了她 的羞涩神情,反映出她此时的复杂心理:一方面自惭身世,抑郁不平;另一方面 对于别人的盛情邀请既有所顾忌又不好拒绝。B.诗人用一连串的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 色、节奏、旋律各不相同的多种声音来比喻不同的乐声,不仅调动了读者的视觉、 听觉和嗅觉等感官,而且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想象。C.作者用反衬的手法来描写琵琶女:用昔日的年轻美貌反衬年老色衰,用门庭若 市反衬门庭冷落、独守空船,用昔日的巡情欢乐反衬满腹辛酸,用夜梦往事来反 衬孤寂、伤感的情怀。D.诗人被贬,异常苦闷,这刚好与琵琶女的人生境遇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共同 的命运引发了白居易和琵琶女“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晚起白居易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华簪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闲上篮舆乘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明朝更濯尘缨去,闻道松江水最清。注华簪:华贵的冠簪。簪,古代用来固定发髻或联结冠发的针形首饰。篮 舆:古代供人乘坐的交通工具。濯:洗。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晚起”是本诗中心,作品自始至终,都是围绕“晚起”这一中心来写的。B.首联紧扣诗题,写自己听到“冬冬衙鼓声”后方才起床,由于起迟睡足而心情 很好。C.颔联写诗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致力于政事,将堆放在案头的文卷一丝不苟 地审核清楚。D.尾联描写了诗人的一段心迹:听说松江的水最清澈,改日到那里去洗一下冠缨。4.这首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象?请加以分析。答案与解析1 .答案:B解析:正面写琵琶技艺。写琵琶女的身世。2 .答案:B解析:B项,对音乐的描写没有“嗅觉”方面。3 .答案:A解析:本诗并非自始至终都围绕“晚起”来写。4 .答案:官吏身份。宿在衙内,早晨能听到“衙鼓声”。人至迟暮。头发已 白,早上迟起。明辨曲直。面对成堆的案卷,一一审查明辨。及时行乐。闲 时坐着“篮舆”乘兴而出,酒酣时乘着装饰华美的游船顺风而行。品性高洁。 向往去清澈的松江洗涤尘缨。解析: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 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二 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游子”,等 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最后分析人物的具体行动、生活环境等。由诗中“冬 冬”的“衙鼓声”可知,抒情主人公是一名官吏;由“头虽白”可知主人公已至 暮年;由“眼校明”可知主人审核认真、明辨是非;由“乘兴出”“信风行”可 知主人公在闲暇时外出游玩;由欲用清澈的松江水洗涤“尘缨”,可知主人公品 性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