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琵琶行并序 (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
资源ID:72180801
资源大小:18.90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8.3 琵琶行并序 (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
第三单元8. 3琵琶行并序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 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 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 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文化传承与理解: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 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难点: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经常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是 音乐将一些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 樵夫,是音乐,让他们共享高山流水情;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 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再次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 琵琶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 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为什么音乐会让素不相识的人产生共鸣呢?今天我们进 入白居易的琵琶行,来探究音乐背后的情感。二、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 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 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 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 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 不能过问政事,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 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 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三、作者介绍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土。二十九岁中 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硬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 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 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四、题目解读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 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 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 “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国预劳的方式发声的乐器。 演类时坚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卖,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五、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层:;寻阳江边闻琵琶;第二层: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层:江中诉说身世苦;第四层:自叹谪居感慨多;第五层:重闻琵琶青衫湿。六、全文分析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明确: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明确: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明确: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京倡 商妇 怨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京官 谪官 恨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 系在一起?明确:音乐(琵琶声)。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 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寻阳楼楹联所言:枫叶四弦秋,根(ch e 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潺阳千尺水,句(gdu ,勾)留江上别离情。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明确: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 琵琶(第五段)青衫湿。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明确: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 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 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 归客不发”。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 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7、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明确: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8、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明确: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 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9、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明确: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旋律变化,心潮起伏。乐声造像:琵琶女身怀绝艺,心怀哀怨。10、三闻琵琶,为何“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明确: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 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 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七、中心思想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及沦落天涯的悲惨身世,表现了对琵琶女的 深切同情,抒发了诗人谪居江州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 摧残。八、写作特点(1)运用比喻、摹声等手法描写音乐;(2)紧凑的结构艺术;(3)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感情;(4)形象凝练的语言。九、补充资料歌行体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的歌行体。是南朝宋的鲍照所创,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地消化吸收和 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 为主的歌行体。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 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日歌;步骤驰骋,疏而 不滞者日行;兼之者日歌行。”布置作业借鉴琵琶行的艺术手法。为你喜欢的音乐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课后训练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一诗的开头,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 气氛的诗句是:, 0(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 °(3)琵琶行中表现诗人听到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产生共鸣 的诗句是:, !2 .下列各项中,对琵琶行并序描写有关音乐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 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B.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可理解为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 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 音的急切和圆润清脆。C.第二乐段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句表现了乐 音的婉转、流畅、动听,接着描写乐音由低沉至缓慢半终止的状态,“此时无声 胜有声”提供给读者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深化了人们对诗人 所描绘的琵琶乐音的玩味和品评。D.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音乐高潮到来的信号;“铁骑 突出刀枪鸣”,乐音激越雄壮,强化了热烈而紧张的场面,是音乐的高潮所在;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非常精彩,“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 乐曲终止时的特点,撕心裂肺、戛然而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 白” 一样,均从侧面烘托,使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韵味中。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舟中晚起白居易日高犹掩水窗眠,枕簟清凉八月天。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退身江海应无用,忧国朝廷自有贤。且向钱唐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注】长庆二年(822),白居易曾上书论当时河北的军事,其言论不被采纳,于是到外地任职,7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该诗写于赴任途中。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与题目照应紧密,“水窗”照应"舟中”,“日高”“眠”照应“晚起”, 结构严谨。8. “枕簟”泛指“卧具”,久眠仍觉其“清凉”,既是时节特点,又暗合作者此 时心境。C.作者离京外任,心情不免低落,或于酒店沽酒,或乘船钓鱼,以排遣烦闷情绪。D.本诗语言质朴,音韵和谐,内容通俗易懂又饱含情感,体现了诗人极高的艺术 造诣。5 .请赏析诗歌的颈联。答案及解析:1 .答案:(1)潺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答案:D解析:D项,并非“均从侧面烘托”,前者未从侧面烘托。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C项,“或于酒店沽酒,或乘船钓鱼,以 排遣烦闷情绪”错误,“泊处或依沽酒店,宿时多伴钓鱼船”写诗人赴任途中, 停泊在酒店旁,伴着钓鱼船。并非诗人“或于酒店沽酒,或乘船钓鱼”。3 .答案:"应无用''“自有贤”用得极为精妙,运用反语,发表议论。表面 写诗人谪居江海已经没有什么用了,朝廷里自有忧国的圣贤,实际暗含诗人不得 志的苦闷,也表达了对朝廷的隐忧。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赏析诗句,要明确诗句的内容、情 感、手法、用词特点、位置等,结合上下文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旅途生活的描写, 表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调任杭州、远离京城的闲适,又有政见不被重视的 无奈;既有远离京城的伤感,又有退居江湖无奈归隐的逃避等。“退身江海应无 用,忧国朝廷自有贤”,意思是为官无用所以退身江海,忧心朝廷是多余的,因 为朝中自有贤才。颈联表面看来是归隐之意,但结合白居易此时之经历,可以看 出“无用”和“有贤”是诗人在使用反语,表达了自己不被重视、不得志的无奈 之情以及忧国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