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部编版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昆虫记》公开课教案(定稿).docx
-
资源ID:72181570
资源大小:15.7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初二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昆虫记》公开课教案(定稿).docx
总课题名著导读总课时 2第1课时课 题昆虫记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品味昆虫生活,感受诗意写法。2.整理实验报告,培养探究精神。3.走进昆虫世界,熏陶人文精神。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预习要求:1 .自学课文,完成学习指南预习导学部分; 2.查找资料,对作者及写作背景作适当补充。 教学过程:一、作品介绍。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 传世佳作,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 学百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被雨果誉为“昆 虫世界的荷马”。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 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和人生。 二、创作背景简介。 三、科普作品种类: 解说科学原理; 探讨科学问题; 介绍科学应用; 展望科学前沿; 回顾科学历史。写作方法:用通俗的语言说明复杂、抽象的事 理。四、读书方法指导2 .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 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 大致内容。为全本阅读做准备。3 .借助工具书或相关资料理解专业性较强的概 念、术语;运用自己在课内外学到知识加强理进入情境,介绍作者相互补充生平简介学生补充勾画书本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备课札记解,深化知识;质疑问难,拓展延伸感兴趣或 比较熟悉的内容。3 .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 科学精神。4 .关注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五、小组活动:L根据目录梳理每章节内容;5 .概括归纳整本书的主题思想。(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 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 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 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 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6 .列举你最感兴趣的昆虫的生活和习性,交流 展示你的发现。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在阳 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编制“罗网”方面独具才 能;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樵叶峰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 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两只塔蓝图拉毒蛛惊心动魄的厮杀。示例:蟋蟀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 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 住宅。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 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 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 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 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 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课堂总结先独立思考,再小组 合作交流,准备展示摘录相关语句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盘点收获总课题名著导读总课时 2第2课时课 题昆虫记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品味昆虫生活,感受诗意写法。2.整理实验报告,培养探究精神。3.走进昆虫世界,熏陶人文精神。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一、根据书本指引学习研究方法。专题一、跟法布尔学观察1 .精读书中描述法布尔观察昆虫的精彩段落, 结合实例总结法布尔观察的经验。2 .借鉴法布尔的经验,设计一个观察实验,并 进行实践,做好观察笔记。专题二、跟法布尔学探究1 .研读法布尔着力探究的若干个具体案例,总 结他的科学探究经验。(结合蝉等篇章内容) 2.借鉴法布尔的经验,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科 学问题,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实验。参考: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 方案三、跟法布尔学写作2 .从写作角度精读昆虫记,摘抄若干精彩片 段,进行鉴赏、点评。3 .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学习法布尔的写作技 巧,进行仿写。示例:螳螂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 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 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 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 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相互补充反复朗读摘录相关语句,品味 议论性散文的语言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备课札记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恶 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 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 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赏析:在作者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 如优美的散文,读者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 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在 这个片段中,作者着重于对螳螂的动作描写, 生动形象的为读者展现了微小的昆虫世界中的 一幕,不仅体现了螳螂的英勇凶猛,表达了作 者对螳螂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还巧妙地借 用昆虫折射了人类的一些特性。艺术特色: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全文 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多用拟人手法,充 满了盎然的情趣。如: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 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贡献,为儿女 操碎了心”;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会“愉快 地进食,如果我们进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 婴儿般哭闹”。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充满着睿智 的哲思。课堂总结:你认为它能够成为世界名著的原因主要有 哪些?摘录相关语句,品味 议论性散文的语言反复朗读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说一说,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