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机构改善调研报告.docx
养老服务机构改善调研报告一、我市老龄人口及养老服务业进展基本状况(一)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二)老龄事业进展保障机制不断健全1、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政策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多 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老龄工作。市委、市政府先后出 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XX省 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的实施意见,批准实施了市老龄事业进 展“十一五”规划,各县(区)党委、政府也相应出台了老龄 工作的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切实抓好老龄工作各项措施的 落实,统筹城乡进展,加快构建老龄社会保障与为老服务体系, 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全市老龄事业健康稳步进展。2、投入不断加大。市、县(区)根据经济进展水平与老年人 口规模状况逐年增加投入,年市级财政安排老龄工作经费24万 元;各县(区)按照每个老年人1元的标准安排老龄工作经费, 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了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3、机构逐步健全。全市10县(区)均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 会,有老龄专职干部25人,其中7个县(区)配备了老龄办专 职副主任。全市103个乡(镇)有81个建立了老龄工作机构, 有专兼职人员H4人;24个社区与居民委员会有23个建立了老 龄工作领导小组,有专兼职人员23人。老年人的就医,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五)加强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针对城镇农村不一致的实际情况,将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纳 入城乡进展规划。在制定进展规划时,充分考虑到老年人活动场 所的建设需要,预先做好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用地规划,合理布 局、科学规划,建设完善文化、体育等必要的活动设施。各涉老 部门与文化、体育、卫生等单位,应深入社区、农村,加强对老 年人文体活动的培训与指导工作,引导各类老年活动场所积极开 展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老年文体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 文化生活。(六)重视养老服务队伍建设1、加强对管理部门的领导。对局部涉老管理与服务机构编 制不够、人员缺乏、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应加以配备与完善。2、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利用高校、职业院校、技校等教育 资源,进行养老服务专业培训,有条件的院校应设立养老服务专 业。有关机构经劳动部门批准,能够开展养老服务培训业务。对 持有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政府免费提供给老服务培训。加强 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与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劳动部门应 对通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发给资格证书。3、规范从业人员队伍。通过认定的养老服务机构,从开业 之日起,两年内持证上岗率应到达100%。由政府免费提供给老 服务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至少要在养老服务机构服务5年。4、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按公益岗位 对待,享受公益岗位从业人员的待遇;对临终关怀型养老服务机 构的从业人员,在享受上述待遇的基础上,由政府再给予特殊岗 位补贴。(三)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现有养老服务机构57所,其中,中心敬老院n所,乡 镇敬老院41所,社会福利院5所;敬老院工作人员104人,城 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25人,有青年志愿者为老服务队伍25个, 其他为老服务组织30个;拥有床位2350张,入住老人1526人。 近3年来,累计投入敬老院建设资金2540万元,其中,省级下 达1925万元,市级配套230万元,县级配套385万元。全市养 老服务机构的硬件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一些地方还配套建设了老 年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健身房与门球场等活动场所。局部 社区建立了老年医疗、康复中心,为社区老年人开展护理、保健 服务。(四)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得到完善一是实施贫困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全市有享受 城镇低保老年人34882人,每人每月发放低保金160元;享受农 村低保老年人12. 5万人,每人每月发放低保金70元。二是注重 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通过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推广老年健 康教育,对高龄老人与百岁老人每年开展一次免费体检,不断提 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与各县(区)中心 医院都设立了老年病门诊、病房与家庭病床,市中医院设立了老 年人医疗康复中心,积极为老年病患者开展救治与护理服务。三 是进一步保障五保户生活。全市有五保户16081户16724人,五 保供给对象占全市农业人口的0. 8%,共支出供给金2008. 3万元。 其中:集中供给1387人,占五保户总人数的8.3%,月人均供给 达198元,年人均供给水平达2376元;分散供给15337人,占 五保户总人数的91. 7%,月人均供给达115元,年人均供给水平 达1380元。全市城市社会福利院,收养城镇孤寡老人68人,月 人均供给达380元。四是对高龄老人给予了更多关怀。各县(区) 80周岁至99周岁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老年保健补贴10至50 元不等;对10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每人每月发长寿补贴200元。 五是城镇、农村养老保险逐步建立与扩大。今年我市新型农村社 会养老保险试点将扩大60%,墨江、澜沧两县城镇居民社会养老 保险试点工作也将展开。“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逐步建立与完 善统一规范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与以土地保障、家庭赡养、 政府经办为一体的农村养老保险。形成养老保险与低保补助、特 困救助、临时性生活救助等救助制度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二、我市养老服务业进展存在的要紧问题近年来,我市养老服务业尽管有了一定进展,但是进展速度 较慢、规模较小、形式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投入缺乏、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远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实际需 求。(一)加快进展养老服务业的认识有待提高我市老年人口总量大、增长速度快、独居老人多、农村老年 人口比重大,居住分散,城市家庭结构正逐步过渡为“四二一 型,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与一个孩子,养儿防老的传统观 念日益受到现实条件的冲击,赡养照顾老人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 摆在世人面前。面对我市养老服务业进展的新形势,局部领导对 统筹养老服务业进展思想认识还不到位,社会有关方面对我市老 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日益增长 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设施的严重缺乏之间的矛盾已日益凸现, 没有将养老服务工作提到家庭幸福安康、社会与谐进展的高度来 加以重视,与构建与谐社会,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展 不相习惯。(二)民间资本尚未进入养老服务行业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养老机构建设水平得到提升。但是 现有的57处敬老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均为政府创办,目前 还没有登记注册的民办养老机构。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得单纯 依靠政府投入与经办来进展养老事业的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日 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国家与省提出了一些诸如“民办公助”、 “公办民营”、税费减免等政策优惠原那么与鼓励方法,但原那么性 较强,落实难度较大,导致很多政策无法真正惠及民办养老机构, 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办力量的参与与进展。从整个养老服务体系 的建立与养老服务业进展的趋势来看,缺少民间资本的加入,将 会成为我市养老服务业体系建设的短板,对养老服务业的进展将 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1、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底数不清。关于居家养老老人的服务 需求,我市多数社区没有做过详尽的调查,现已设置的服务工程 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的满足居家养老老人的需求。2、缺乏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由于居家养老是一项长效服 务工程,具有长期性、连续性,需要政府实行长效资金保障,而 我市目前尚未出台保障政策与措施,服务经费没有着落,制约了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3、居家养老硬件设施较缺乏。“星光老年之家”、老年人 服务中心、托老所等服务设施还比拟缺乏,特别是在局部城市社 区办公用房还未能完全解决的情况下,社区老年服务硬件设施建 设更加困难。由于缺乏强制性规划,新小区不愿配套,XX县区难 以配套,阻碍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进展。4、社区医疗服务不能满足需要。老年人对医疗服务有特殊 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市多数社区没有专门的社区门诊,老年人日 常预防保健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通常都需要到市医院等大型 医疗机构进行。社区医疗服务的缺乏,一方面给老年人的就医带 来了不便,增加了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另一方面也占用了医院宝 贵的医疗资源。(四)老年活动场所配套不够2001年以来,根据民政部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 划”的统一部署,我市立足社区积极组织实施“星光计划”,在 其带动与辐射下,全市各级加大投入,兴建了 一批老年活动设施, 城镇社区老年人的活动场所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老年人 活动场所数量与覆盖率总体较低,且农村与城镇地区差异明显, 农村大局部地方老年人处于无组织活动,无活动场地的状况。现 有的活动场所,也不一致程度地存在着设施功能不完善、管理不 规范、管理经费少、活动内容单调等问题,使老年人参与集体活 动的愿望得不到很好地满足,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五)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近两年,我市在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与服务方面做了大 量工作。但除了少数社会福利机构有为数不多的人员通过专业培 训外,大量从业人员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未获得从业资质,特 别是农村敬老院与民营家政服务机构对养护人员、居家养老服务 人员的专业培训明显缺乏,很多养老机构存在管理不规范、服务 不专业等问题。突出表现在:管理人员有热情、有干劲,但缺乏 工作经验与管理手段;服务人员肯吃苦、不怕累,但文化水平低、 专业知识缺乏,精神慰籍、医疗护理等高深层次助老服务更是匮 乏,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与执业资格。三、关于加快进展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建议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了 “优 先进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民政部也提出要在“十二五”期 间,基本建立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习惯、与经济社会进展水平 相协调,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 务体系。当前,要以国家有关政策为导向,抓住机遇制定符合我 市实际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市养老服务业的进展。(一)充分认识加快进展养老服务业的重要性养老服务业是社会进展事业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构成局部,是 新兴与新型的服务业。进展养老服务业,不仅是解决老年人的需 求问题,还是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进展的重要 方面,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内容。各级党政领导应从进展养 老服务业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进展观的必定要求,是构建 与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与谐建设的重大举措的高度,充分 认识加快进展养老服务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不断增强责任感与 使命感。应当根据我市人口年龄结构状况,把握老龄化趋势,尽 快制定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老龄事业进展规划,对市、县 (区)、乡、村及社区,分别做出不一致规模、不一致层次的老 年服务业进展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加大对各级各类养老服务业 的扶持力度,促进整个服务业的进展,解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养 老服务需求。(二)进一步完善“民办公助”与“公办民营”的政策措施 在不断完善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并推行“公办民营”的同时, 制定出台“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市民办养老服务机构 的进展。国务院、省政府已经出台了有关扶持政策,应当抓住有 利时机,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紧调研论证,尽早制定出台市 加快进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与优 先供地等方面对养老机构进行扶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 多渠道参与养老服务事业的进展。扶持政策要争取做到能细化的 不笼统宽泛,能量化的不模棱两可,能硬性的不松动懈怠,能创 新的不墨守成规。关于已经出台的政策,由于不配套难以落实的, 应及时制定配套政策或者方法。由于政策之间互相矛盾无法落实 的,应由政府指定有关部门予以协调解决。原有扶持政策中不合 理的条件限定应予取消。特别是要加强政策资源的整合利用,养 老服务业涉及的方面,但凡已有优惠政策的,应同意养老服务业 利用。(三)对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给以更多的关心与支持 要根据农村老年人口多且居住分散的实际,对农村养老服务 问题作出科学规划,加强分类指导,加大投入,建立习惯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养老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党与政府的各项涉农、涉老 的惠民政策,使改革开放的成果及时惠及农村老人。进一步完善 农村敬老院,提高硬件标准,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逐 步提高“五保”老人集中供给率。支持与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创办 农村老年公寓,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集中赡养、 理疗与托管,为农民家庭与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农民工解除后顾之 忧。帮助农村健全与完善农村老年协会,建设必要的集会与活动 场所,为老有所乐提供条件。同时,还要在广大农村大力宣传与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养老、敬老业绩突出的单位、团体、 家庭与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营造敬老、爱老、护老的良好气氛。(四)大力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一是落实经费。每年给予社区“星光老年之家”、老年人服 务中心必要的运行经费保障,在生活服务、文体活动、老年教育 等方面给予补助;二是引导与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业等 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符合条件的社会服务机构, 按照其服务老年人的数量经评估合格后由政府给予资助;三是将 社区居家服务人员纳入政府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安排人员就业, 并对其进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康复保健等为老服务技能培训; 四是建立服务信息平台,建立为老服务热线、居家呼叫系统、社 区服务便民网等便利的求助与服务信息沟通渠道,便于老人进行 日常咨询与紧急求助。五是尽快在社区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全科 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要紧在基层承当预防保健、常 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与转诊、病人康复等一体化服务。国务院年 6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在我国建立全科医生 制度。应尽快在我市有条件的社区建立与推广全科医生制度,引 导老年人将医疗保健与小病、常见病在全科医生处就诊,以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