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兴亮文选(贾勇指导)si评何婧旖文选.docx
汪兴亮文选(贾勇指导):兼评何婿旖文选初二学生何靖旖,曾经点评高佳怡和徐凡力近来的研究发现,这一点将在本文的文末揭秘。 先来看一下汪兴亮的作品之一:劳动美爱劳动的人是美的化身,爱劳动的人是健康的化身,爱劳动 的人是道德的化身。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劳动,没有多少人 去劳动但是破坏环境的人没有变少,相信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吧, 有的话,就马上制止他吧!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可以去参加社区开展的环保之类的活动, 我建议大家可以踊跃的报名参加,就像我放暑假的时候,小区在 建设一个长廊,我还去给进行过帮助,帮助辛苦的工人叔叔和水 泥,也给叔叔递过砖头,在我的带领下,小朋友们也踊跃的参 加,大家一起劳动,我们小区通过全民劳动争取到了属于我们的 荣耀,得到了模范校区的称号,这是属于我们大家的荣耀。劳动是美的,这份美我们都应当去守护,当然这份守护是需 要付出辛苦的,每一片美丽的环境都来之不易,所以千万不要 破坏环境,不要破坏大家努力的劳动成果,所以我才说劳动是美 的,劳动的人是美的化身,让我们为这些美的化身的人鼓掌。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 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 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 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 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 一起床便百无聊 赖,如有所失,于是 东张西望,仿佛飘 流在海洋中的人要 抓到点什么才能得 救似的,希望找到 点什么来寄托自己 的空虚寂寞。下文 “冷冷清清"是 “寻寻觅觅”的结 果,不但无所获,反 被一种孤寂清冷的 气氛袭来,使自己 感到凄惨忧戚。于 是紧接着再写了一 句“凄凄惨惨戚 戚”。仅此三句,一 种由愁惨而凄厉的 氛围已笼罩全篇, 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 不能”的结果。“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 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 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 秋风硬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 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 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 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 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以下是引用片段:“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 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 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 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二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 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 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 时相识” 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 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 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 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 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 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 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 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 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 氏)鹏鹃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 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 则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 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 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 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 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 “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 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 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 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吴小如)【简析】声声慢又名胜胜慢,清照这首词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 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不能 列入婉约体。这首作法独特的词,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赋。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从“寻寻觅觅”开始, 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 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 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 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定 下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乍暖还寒时候”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 “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二所以,这首词是写一日之 晨,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硬骨,故言“还寒二 至于“时候”二字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 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二从全词意境来 看,应该是“晓”字。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 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句是说借酒无法消愁“雁过也”的“雁。是南 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了。这一句 是虚写,以寄寓作者的怀乡之情。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 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 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 它,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 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深远。“守著窗儿”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过之 而无不及。这一句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 两句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 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直情切。最后以“怎一个愁 字了得”句作收,是独辟蹊径。自庚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 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 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 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这首词始终紧扣悲秋之意,尽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又以接近口语的朴素 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是一首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神文作者高佳怡和初三学生徐凡力,近来的研究 有一个共同发现一一中国历史上的“头蛆”和“二蛆”,绰号是同一个, 你知道吗?首先解释一下“头蛆”。其实就是秦桧。据野史记 载,他老婆王氏在与金国人通奸时,称呼秦桧为二老 豹子,可见秦桧的绰号(外号)叫二老豹子。再说“二 蛆”,就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极臭的太监魏忠贤,诸多研 究者认为他也不属于人类,故称其为“二蛆”。令人难 以置信的是:“二蛆”的绰号(外号)竟然也叫二老豹 子。简言之,“头蛆”和“二蛆”的绰号都叫二老豹子, 这是根据相关史料研究的结果。在这个暑假里,我最最崇拜的人就是辛勤的清洁工人,为什 么呢?因为他们才是真真正正美的化身,他们是装点城市魅力的 蜜蜂,他们留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那么的有价值,那么的值得 人尊敬,这就是我们大家应当去学习的,这就是美的化身。他们用每一滴汗水来换取城市的美丽,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来 装点这美丽的城市。劳动美,劳动美,劳动最美!因为黄冰倩等诸多神文作者共赞初二学生何婿旖,所以再来看一看初二学生何靖旖的原创文之一爱心,如下一一生活中人人都有爱心吗?是有还是没有,又或者是不想表现出来?“人之初性本善”,在人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但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每个人的本性就会发生 改变。这一点说明自身与接触到的人和事息息相关。而“爱心”是我们在学校里听过最多的词之一, 因为人们一直在追求爱心,学习爱心,传承爱心,让 它成为自身好习惯的一部分。在别人和家长看来,一个好孩子除了要学习好、 懂礼貌,更直接的是从他那细微行动中,看他有没有爱心;懂不懂得分享;会不会做出一些行动,使环境 更好、更美。可想让大家都觉得你自己是一位有爱心的人,具体的办法还得是实践,我们并不用做多伟大的事,我 们只用做有价值、有意义的能力范围内的事,如:在 家中,帮父母做家务;在校中,认真学习帮老师和同 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社会中,遵守交通规则, 不做无道理的事这些事情虽然感觉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可是却有很多人依旧做不到,因此想做有爱心的人,即简单但 又不简单。所以,社会中的人现在还有爱心吗?以我的角度认为,当今社会中之所以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少,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些人会利用“爱心”去骗人的利益,让受害者遭到不可估量的损 失。因此人们才会十分警觉,不敢轻易付出爱心。面 对这一社会现象,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重视,做出了 “扫 黑除恶”“反对网络诈骗”等标语。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是最容易被骗去“爱心”的受害者之一。所以面对别人向你请求帮助时,要多留意些。最后,付出爱心到底是好是坏呢?其实它是双向的,只取决于使用者想达到的目的。而我们要做的是让它那闪亮的一面展现给众人,并把黑暗的一面做为提醒自己的警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有爱心的公民了!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赏析】这首词在南宋人黄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 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 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 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 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 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 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 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已超出 了 “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昇的花 庵词选、曾情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李清照词,应当是可信的。(侯孝琼)。【简析】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 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 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 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 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 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 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 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常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 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 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 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 一 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 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 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 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 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 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 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2五绝绝句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 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 清照的这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 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瑞脑消金 兽” 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 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 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少妇 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 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 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 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 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 佳节倍思亲”呢! “佳节又重阳” 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情色彩的,突出 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丈夫不在家, 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 “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 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 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 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 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 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 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 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 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 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 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 多端,含蕴丰富。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 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 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 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 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 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 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 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 句。【赏析二】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 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 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日:'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 答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 姨记)。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现在先看看它的全首。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薄 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 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佳节 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 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东篱”用陶渊明“采 菊东篱下”诗意。“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菊) 有黄花”。“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 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 度的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全 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中的愁闷心情,突出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写,目的是加强刻 画她的离愁。在末了三句里,“人比黄花瘦” 一句是警句。“瘦”字并且是词眼。词眼犹人 之眼目,它是全词精神集中表现的地方。在诗词中,作为警句,一般是不轻易拿出来的。这句“人比黄花瘦”之所以 能给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 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带 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以后,才拿出“人比 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面 两句环绕后面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经过作者的精心安排,好象电影中的 一个特写镜头,形象性很强。这首词末了一个“瘦”字,归结全首词的情意,上 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为了表达这点精神,因而它确实称得上是“词眼”。以炼 字来说,李清照另有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为人所传诵。这里她说的“人 比黄花瘦” 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有它突出的创造性。(夏承煮)【简析】这首词是作者早期和丈夫赵明诚分别之后所写,它通过悲秋伤别来抒写词人 的寂寞与相思情怀。上片与秋凉情景。首二句就白昼来写:“薄雾浓云愁永昼J这“薄雾浓云” 不仅布满整个天宇,更罩满词人心头。“瑞脑消金兽”,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 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先点明节令:“佳节又重阳”。随 之,又从“玉枕纱厨”这样一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与词人特殊的感受中写出了透 人肌肤的秋寒,暗示词中女主人公的心境。而贯穿“永昼”与“一夜”的则是“愁”、 “凉”二字。深秋的节候、物态、人情,已宛然在目。这是构成下片“人比黄花 瘦”的原因。下片写重九感怀。首二句写重九赏菊饮酒。古人在旧历九月九日这 天,有赏菊饮酒的风习。唐诗人孟浩然过故人庄中就有“待到重阳日,还来 就菊花”之句。宋时,此风不衰。所以重九这天,词人照样要“东篱把酒”直饮 到“黄昏后”,菊花的幽香盛满了衣袖。这两句写的是佳节依旧,赏菊依旧,但 人的情状却有所不同了:“莫道不消魂,帝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二上下对比,大 有物是人非,今昔异趣之感。就上下片之间的关系来说,这下片写的是结果。早年,李清照过的是美满的爱情生活与家庭生活。作为闺阁中的妇女,由于 遭受封建社会的种种束缚,她们的活动范围有限,生活阅历也受到重重约束,即 使象李清照这样上层知识妇女,也毫无例外。因此,相对说来,他们对爱情的要 求就比一般男子要求更高些,体验也更细腻一些。所以,当作者与丈夫分别之后, 面对.单调的生活,便禁不住要借惜春悲秋来抒写自己的离愁别恨了。这首词, 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从字面上看,作者并未直接抒写独居的痛苦与相思之情, 但这种感情在词里却无往而不在。这是透过一层的写法。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 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 几分? ”(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J (秦观水龙吟) 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 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 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 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 篇却不见-“菊”字。“东篱',本 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 意,但却隐去了 "采菊"二字,实 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 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 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 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 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 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 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 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设问手法也是词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之一。明茅映在词的中说:人们 “但知传诵结语(指“人比黄花瘦”句),不知妙处全在莫道不消魂。”这话 是很有见地的。“莫道” 一句,实际上可以与贺铸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 许” 一句相媲美。所不同的是“莫道”句带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元伊士珍琅环记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 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 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 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生活体验不是一般文人所能体验 得了的;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词里出现 的那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美人形象,也正是这样创造出来的。因为这一 形象是封建社会特定历史时期与特定阶层的产物。【注释】瑞脑:龙脑香。金兽:兽形铜香炉。纱厨:有纱帐的小床。【评解】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 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 思之深。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 “透”字。下片“帘卷西风” 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 有水到渠成之妙。【集评】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 到也。 伊士珍挪婚记:易安作此词,明诚叹绝,苦思求胜之,乃忘寝食三 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 道不消魂”三句绝佳。柴虎臣古今词论: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 瘦,可谓雅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起言永昼无聊之情 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换头,言向晚把酒。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 瘦,伤感之至。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 句,正同妙也。4词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将息:将养休息。怎生:怎样,怎么。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赏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 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 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