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docx
XX县“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为全面提升我县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根据XX省人 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 的通知(X政办发(2021) 15号)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XX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 办发2021) 22号)等有关文件要求,结合XX实际,制定本 工作方案。一、工作目标以工业固体废物、农业废弃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为重 点,大力推进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实现全县 一般工业固废贮存处置总量趋零增长、危险废物全面安全管控, 推进主要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提升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减量 化资源化水平,在固体废物监管、市场、技术等关键环节取得 明显进展,力争2022年通过XX省"无废城市建设验收。二、重点任务(一)推开工业绿色开展,促进固废趋零增长。1 .多层级推进循环经济开展。大力开展循环经济,深入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城市(基地)建设。(县发改局牵头,县经 信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配合,各乡镇街道根据属地任务 要求落实,以下均需各乡镇街道根据属地任务落实,不再列出) 促进产业链式循环开展,深化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县发改局牵头)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扩大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范围。(县经信局牵头)2 .深化再生资源产业开展。支持企业建立健全XX县回收 体系,培育1家回收行业骨干企业。(县商务局牵头)加速传 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谋划实施一批示范性、引领性技改工程; 开展空间整合,对不适应转型升级的企业加快腾笼换鸟, 鼓励企业开展兼并重组,优化资源整合配置。(县经信局牵头, 县发改局配合)3,拓宽提升固废综合利用途径和效率。根据市级统一部 署,积极探索推进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工程。(市 生态环境局XX分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经信局配合)支持企 业与科研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固体废物治理关键共性技 术公关和成果应用示范。(县科技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XX 分局配合)(二)推行农业绿色生产,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1 .推进种养循环农业示范,促进畜禽粪污深度综合利用。 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主体, 创立生态农场、生态农庄和生态企业,实现主体小循环。以乡 镇(街道)为重点,构建种养平衡、产业融合、物质循环的区 域中循环。统筹布局农业产业以及废弃物回收利用主体、有机 肥加工主体等配套服务设施,实现全域大循环。深入推进肥 药两制改革,减少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量及其废弃 物产生量。(县农业农村局牵头)2 .完善收集利用,逐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加强秸秆 利用,完善秸秆收集体系。推进机械化粉碎还田、过腹还田技 术替代直接还田。加大饲料化、燃料化和基料化等技术推广。(县农业农村局牵头)3 .完善其他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利用处置体系。推进废弃 农膜回收利用。完善属地全面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 政扶持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机制,逐步推行使用易于 回收处理和再生利用的包装材料,完成农业废弃物收储运体系 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完成生猪定 点屠宰场的车辆洗消中心建设。(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供销 社、县市场监管局配合)(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 利用。1 .纵深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分类。推广政府+社会、 物业+专企的四轮驱动垃圾分类模式,建立健全协同推 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机制,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处理差异化收 费制度;积极创立分类示范点位,到2021年底推进15个农村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程村建设;规范分类投放设施,明确分类 类别、种类和标志标识,规范分类操作流程;实施投放奖惩机 制,在管好分类桶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梯级桶长制,完 善配套奖惩措施。(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按职责 分别牵头,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配合)2 .完善垃圾收运利用体系。建立完善回收站点、分拣中 心和集散交易市场一体化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依托垃圾分类智 慧预约回收平台推进全县住宅小区互联网+回收模式。(县 商务局牵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配合)统筹建设具备暂存、中 转、拆解等功能的大件垃圾集散点。(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 县商务局配合)3 .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按照全市垃圾处理设施建 设三年攻坚行动方案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燃烧发电工程以及餐 厨、厨余垃圾处置设施工程。(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建成 后的垃圾燃烧发电企业实施装、树、联,强化信息公开,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牵头)提升运营水平,确保达标排放。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4 .加强建筑垃圾规范管理。继续推进四个一行动, 加大对全县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工作的指挥和调度,确保现有建 筑垃圾消纳场属地监管到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和县经信局 按职责分别牵头)加快设施建设,形成与城市开展需求相匹配 的建筑垃圾处理体系。细化装修垃圾分拣,鼓励在装修垃圾综 合再利用上寻找新突破。(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县建设局、 县经信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水利局配合)(四)提升工业固废收运处置能力,筑牢环境安全防线。1 .加快补齐固废处置能力缺口。重点推进危险废物集中 燃烧设施建设工程。统筹推进一般工业固废与生活垃圾协同焚 烧处置,加快推进协同燃烧处置设施建设。(市生态环境局XX 分局牵头,县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配合)2 .推动固废源头减量。分批依法对重污染企业实施强制 性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开发应用有利于减少工业固体废物 产生量的生产工艺及三废治理技术。建立健全产业准入负 面清单,严格控制新建、扩建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区域难以实 现有效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的工程。(市生态环境局XX分 局牵头)3 .提高固废收集转运专业化能力。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危 废集中收运体系,规范转运、贮存、处置、台账等各环节,鼓 励将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社会检测机构实验室废弃物、有害 垃圾等统筹纳入小微企业危废集中收运体系;(市生态环境局 XX分局牵头,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市场监管局配合)推进 一般工业固废收运体系建设,鼓励依托县域内生活垃圾、建筑 垃圾分拣中心,建立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分拣中心;(市生态环 境局XX分局牵头)规范医疗废物收运体系,依托乡镇(街道) 医疗卫生机制,继续推行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收集模式, 实现医疗废物集中收集网络体系全覆盖。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对 未被污染的一次性输液瓶(袋)规范化分类处置,提高可回收 物资源回收率。(县卫健局牵头,县商务局配合)4 .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全面组织应用省级固废管理信 息系统,切实提升企业入网率和应用率。(市生态环境局XX 分局牵头)加快信息共享,实行电子转移联单与电子运单互联, 使用信息化手段遏制非法运输、非法转移等违法行为。(市生 态环境局XX分局牵头,县交通运输局配合)5 .完善固体废物回收利用处置市场体系。鼓励专业化第 三方机构从事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环境污染治理与咨询服务, 积极培育本地综合利用骨干企业;(县经信局牵头)以危险废 物规范化管理督查考核结果为依据,优先支持标准高、规模大、 水准一流的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示范工程改建扩建,培育危险废 物利用处置领跑企业;(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牵头)推进园 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固废处置等领域继续推行政府与社 会资本的PPP合作模式;(县发改局牵头)加强重点领域绿色 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引导 XX县金融机构资金向纳入无废城市工程建设工程表的项 目和企业倾斜。(人民银行XX县支行、县金融工作中心、XX 银保监分局XX监管组按职责分别牵头)6 .健全固体废物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网格化的巡查机制, 可依托基层治理四平台提高村(镇)环保网格化巡查队伍 覆盖率;(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牵头,县委政法委配合)创 新固废监管模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环境监管模式, 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牵 头)重点加强固体废物物流及资金流的管理,加大固体废物运 输环节管控力度,严查无危险废物道路运输资质企业从事危险 废物运输的行为,(县交通运输局牵头)严控产废单位将处置 费用直接交付运输单位或个人并委托其全权处置固体废物的 行为;(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农业 农村局、县卫健局按职责分别牵头)加强固废监管司法保障, 加强生态环境部门与司法行政机关、公安机关等沟通协作。(市 生态环境局XX分局牵头,县公安局配合)7 .强化固废风险防控能力。在全县范围完善危险废物污 染事故应急处置专业化队伍和应急处置网络。提高危险废物污 染控制应急处理技术、装备水平,配置专业化的危险废物环境 监测装备。(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牵头,县应急管理局配合)(五)营造无废文化气氛,培育无废城市细胞单元。1 .制定无废城市建设宣传方案。多途径开展无废 宣传。通过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 媒体大力宣传无废城市理念、工作成效等。开展无废城 市满意度调查,发动公众积极参与到无废城市建设工作 中,营造各方共同创立无废城市的良好气氛。(市生态环 境局XX分局牵头,县统计局配合)2 .大力培育无废城市细胞单元。实施无废城市“ 基本单元示范创立。聚焦机关、企事业单位、代店、商场、集 贸市场、社区、村镇、家庭、学校、工农业园区等基本单元, 提炼典型实践案例,总结XX县无废城市建设模式的典型 性、代表性和可推广性。(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县综合行 政执法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教育局按职责分 别牵头)三、实施步骤(一)明确工作举措。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 目标清单、任务清单、工程清单、责任清单、保障措施等,2021 年6月底前以正式文件形式报送省生态环境厅。(二)组织开展建设。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要依据 职责分工,注重制度创新,努力构建政府引领、企业主体、公 众参与的共建共享机制。(三)及时总结评估。及时总结工作进展,年底前向省生 态环境厅和XX市生态环境局提交相关总结材料,同时在政府 门户网站及时发布计划、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等建设工作信息。 参照XX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管理规程(X土壤办2021 1号)于2022年8月底前向省生态环境厅提出申报申请。四、保障措施XX县组建由XX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府办副主任、 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 员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 职责,强化责任担当,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加大财政资 金统筹整合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资金 支持力度。强化科学考评和宣传引导工作,推动绿色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