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docx
-
资源ID:72184029
资源大小:13.87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docx
以创新的精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汇报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 核心。农村基层组织是党与国家在农村全部工作与战斗力的基础, 以创新精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 进展观、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可持续进展的必定要求。一、观念创新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找到了 “抓手”随着党中央与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广大农村 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进展机遇,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农 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层出不穷。面 对新形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实现基层组织建设的 思想观念、工作方法、活动方式创新,使基层组织建设由传统的 行政命令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强调 共性向既注重共性又尊重个性转变,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 动内容,强化活动效果,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建设的针对性、实效 性。因此,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重创新、勇于创新与善于创 新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当其冲的那么是观念创新。一是树立全局观 念。积极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 建设。在服务大局中寻找工作的切入点与着力点,不断拓宽工作 领域、搭建工作平台、整合工作资源,确保基层组织建设与进展 同步、与时代合拍。二是树立效益观念。抓基层组织建设也要重 投入,注重硬件的建设与改善。当然,在投入过程中,要努力降 低本钱,不断增强工作实效。三是树立品牌观念。认真总结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大胆创新内容、手段、方法与载体, 着力培植与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富有的时候代气息的工作品牌, 以点带面,逐步铺开,整体推进,不断累积优势,积极推出精品。XX县区从自身实践与需要出发,不断总结与探索加强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去年以来,推出了 “打造核心村屯、 建设中心农户、培养骨干农民”的先锋工程,把“三级联创”延 伸到农户与农民,串联起新农村建设的各个层面与各类要素,激 活了基层的制造力。今年6月,又针对贫困村的现状,开展了 “贫困村先锋行”活动,采取分类指导、互帮互助方式,夯实条 件较差村屯的组织基础,使得贫困村各项工作得到真正强化。这 两个抓手,以组织强村来带富新村,实现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农村 建设的有效对接,搭建农村党员与广大群众施展才干的实践平台, 成为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与好平台。二、以“四个培养”为重点造就新型农民“打造核心村屯、建设中心农户、培养骨干农民”先锋工程 与“贫困村先锋行”活动,着眼的都是“人”的因素,出发点与 落脚点都在“把中心农户培养成为强人,把骨干农民培养成为能 人,把普通群众培养成为新人,把强人与能人培养成为党员与村 干”,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为此,XX县区开展了范围广泛、内 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一是创新培训形式。积极构建乡镇村党校、职校、农技校、 科技示范基地、中心农户、“农家课堂”、电教网络、大篷车等 多种形式并存的培训格局,利用完善的培训网络对村组干、中心 农户、骨干农民分层次、分行业进行逐级培训,并通过田间地头 现学、外出考察促学、示范基地观学、农家课堂听学、有用书籍 参学、远程教育教学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有用技术培训。二是丰富培训内容。尽可能习惯要求,拓展内容,既有理论、 政策、道德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又有农业种养技术、有用技术、 外出务工技能等知识,使培训更具针对性、有用性与前瞻性。三是整合培训资源。坚持实际、有用与实效的原那么,根据不 一致行业、部门的特点,农时季节的变化、各乡镇产业进展与农 村党员群众的需要,认真整合部门人力物力资源,由农民“点 菜”,部门“埋单”。同时,大力实施“百名村支书能力提升计 划”、“百名机关党员干部驻村指导计划”,使村级组织干部的 领导能力明显提高。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我们又精心组织“十七大精神十进农家” 活动,着力提高农民与村干素养,使农民也能合着中国进展的节拍翩翩起舞。三、通过城乡互帮互助推动农村基层组织良性互动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我们认真总结近年来制造与积存的 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对口帮扶、结对共建等多种形式,实现城乡 之间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前进,构建 起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支部先行、中心农户带头、骨干农民 推动的“五级联动”新机制,使上下联责、上下联动、上下联抓、 上下联促、上下联评,形成了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一是建立完善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健全领导挂点直接服务、 部门包村结对服务、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服务与党内关爱帮扶 服务等各项服务机制。机关党员与干部联系12户贫困党员或 者贫困村民进行牵手帮扶,行政村有能力的党员、村干部、中心 农户与骨干农民以自愿形式帮扶12个贫困对象。从农村经济 进展、村级组织制度建立健全、生产资金、技术培训等环节实行 “捆绑”式协作,一竿子插到底,一板子盖到边。二是开展“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争领先锋”专项活动。大 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艰难奋斗之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 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践行“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推动 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机关部门领导与机关党员干部按照 “六帮”(帮政策、帮技术、帮资金、帮思路、帮工程、帮规划)、 “五个一”(到一次基层、联一户群众、传一门技术、办一件实 事、解一道难题)开展服务基层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基层 组织与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与农村进展增速。三是不断提升“农事村办”的能力。“农事村办”是新时期 服务“三农”的一种实践创新。我们通过完善村级办公基础建设, 提高村干部办事能力,使全部行政村实现“农事村办”,使之成 为农村的民心工程、信心工程,建立起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 与实践平台。四是加强与改进流淌党员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县流淌党员管 理工作委员会、驻外流淌党支部、县、乡(镇)与村(社区)三 级流淌党员服务中心等流淌党员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提升整体管 理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改进流 淌党员教育管理方法,搭建流淌党员展现先进性平台。四、基层组织建设引领起了新农村建设的高潮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务必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体目标,从内涵到外延、从理念到行动、从方法到内容,进行 全面、系统、科学的设计,使两者在指导思想上相统一,总体目 标上相一致,工作部署上相协调,实际成效上相促进,实现共建 共享共同推进。XX县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注重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主导,更新观念、强化功能、改进方法、 提高能力、找准“抓手”、突出特色,引领起了新农村建设新高 潮,呈现出“五个一”的好现象。一村一景。按照城乡一体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市民化的要 求,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助等方式引导农民集中建新房新村, 县里提供多份设计图纸,供村屯自由选择,然后请设计单位为各 村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做到村村有规划、屯屯有“风 景”。目前,全县成功打造了红色旅游新村、生态农业新村、生 态园林新村等一批典型化新村。一村一品。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通过实施优粮、优糖、优果、优菜、 优畜等五大工程,围绕“山上竹海、山下蔗海”与“八香系列”, 努力在“名、特、优、新、稀”上做文章,进一步完善“农户+ 基地+协会+市场”经营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全县涌现出一大批 初具产业规模的“芒果村”、“香蕉村”、“无公害蔬菜村”、 “山茶油村”、“板栗村”“甘蔗村”、“劳务输出村”等有 “品”新村。一村一班。每个行政村以村农技校、农家课堂、示范基地、 中心农户等为平台,分层次、分对象、分内容进行逐级培训I、归 类培训与“菜单式”培训,通过“一村一班”,实现“一户一技、 一户一业”,使95%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了 12门生产有用技术, 使更多的村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一村一会:为了对新农村建设进行有效管理与监督,在各村成立了新农 村建设理事会,全县成立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90多个。充分发 挥了在新村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培训、调解纠纷等方面的 积极作用。同时,帮助制定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 等陈规陋习,成为引领农村文明新风的“带头人”。一村一室。XX县区把村屯宣传文化室建设作为转变乡风、实 现文明的重要载体来抓。目前,全县161个行政村,村村建有宣 传文化室,文化室内备有电视机、影碟机、报刊等,成为群众读 书看报、休闲娱乐的场所。并通过“宣传文化室-学习协会-宣传 文化中心农户”来带动群众养成爱学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 习气。创新是激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活力, 没有创新就不能实现各项工作的跨越式进展。只有坚持与时俱进、 锐意改革创新,才能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战斗堡垒”,才 能把农村基层干部培养成为科学进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与实践 者,使各级组织不断提高制造力、凝聚力与战斗力。这是我们的 实践体会,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奋斗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