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生物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4.1 种群的特征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doc
1第第 1 1 节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课后篇巩固探究巩固探究学业水平引导 1 1.甲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甲、乙分别属于( )A.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B.物种的个体;一个鲤鱼种群C.种群;一条鲤鱼D.种群;一个鲤鱼种群解析:个体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称为一个种群,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有的一些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等。答案:B2 2.右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可能是( )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解析: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答案:A3 3.在昆虫繁殖季节,使用特定的性引诱剂,可以将某种昆虫的雄性成虫诱杀。其结果与不使用性引诱剂相比,将是( )子代的性别比例改变 子代的种群密度改变 子代种群的空间特征改变A.B.C.D.解析:诱杀雄性成虫只会改变这一代的性别比例,不会改变子代的性别比例,但会使子代的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减小。子代种群的空间特征与昆虫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有关,与亲代的性别比例无关。答案:B4 4.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2D.土壤中小动物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解析:标志重捕法适用于在短时间内能够实现种群内不同个体快速混匀的生物类型,如灰喜鹊;样方法则适用于不移动的生物(如植物)或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土壤小动物)。答案:D5 5.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空间特征的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 5 米种植解析:每毫升河水中有 9 个大肠杆菌,是对种群密度的描述,种群密度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答案:B6 6.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1)此图表示 型的种群。 (2)此种群中, 个体少, 个体多。 (3)据统计,这与我国某阶段的年龄组成大体相似,预测在稍后的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因此, 应该是我国该阶段的一项基本国策。 解析:从图示来看,种群中幼年个体数很多,老年个体数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是一个典型的增长型的年龄组成类型。种群研究的理论应用于人口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根据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人口发展趋势,由于我国人口在这一时期内将会增加,因此,计划生育将仍然是我国该阶段的一项基本国策。答案:(1)增长(2)老年 幼年(3)大量增加 计划生育能力素养拓展 7 7.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 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 7 个 10 m×10 m 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 25 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 1 天和第 85 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下表。处 理 区小蚂蚁出现率的 变化(% %) 不驱走大蚂蚁 增加 35定时 灌溉驱走大蚂蚁增加 20 不驱走大蚂蚁 减少 10不灌 溉驱走大蚂蚁减少 2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 )3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分析。通过观察图表,可知该实验研究的是两个变量(灌溉与否和是否驱走大蚂蚁)对因变量(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的影响。大蚂蚁的数量变化是实验处理导致的,通过该实验不能得出小蚂蚁是否影响大蚂蚁的数量变化,A 项错误。由题干中“设 4 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 7 个 10 m×10 m 的观察点”,可得出该实验是用样方法获取数据,B 项正确;从图表中不驱走大蚂蚁与驱走大蚂蚁处理时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可推知大蚂蚁能够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C 项正确;比较定时灌溉和不灌溉处理时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可知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 项正确。答案:A8 8.右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这将使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发生变化,与这种变化相符的坐标曲线图是( )解析:在外来物种未入侵前,该生物种群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故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外来物种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物,那么会造成幼年个体减少,其他年龄期的个体数目基本不变,故 A 项正确。答案:A9 9.导学号 27064041 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 100 个鼠笼,放置 1 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 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初次捕获 并 标记只数 (M M)重捕只数 (n n)重捕个体 中被 标记只数 (m m) 32364(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2。事实上布氏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 4(2)右图表示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双子叶草本植物苦荬菜种群密度调查时确定的小样方之一,圆圈表示个体。请将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3)下表是该班级 10 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则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为 。 组 别123456 78910 种群密度(株·- 2)02334124233解析:(1)设该草地中布氏田鼠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数为 32,第二次捕获数为 36,其中标记数为 4,则根据公式:N(种群总数)=×n(标记数,即第一次捕获数),即可得出N=288 只。(重捕个体数) (重捕中标记数)该样方面积为 2 hm2,所以种群密度=144(只/hm2)。(2)计数时,要统计样方内部和相邻两边及288 2顶角个体,统计边的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注意将图中应该计数的圆圈涂黑。(3)从题干中获取的信息有:种群密度调查的对象为双子叶植物,采用的方法为样方法;给出了 10 个小组的调查结果,由于第 1 组数值和第 6 组数值与其他组数值相差太大,应舍去,然后用剩下的 8 组取平均值作为该块地中苦荬菜的种群密度,即(2+3+3+4+4+2+3+3)÷8=3(株/m2)。答案:(1)144 大(2)如下图所示(3)3 株/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