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源小学周边环境整治工程道路工程设计说明.docx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第一章概述工程概况大源小学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大源小学西北侧,共包含大源上迳中路、大源 上迳中路南一横路两条现状街巷,其中大源上迳中路南一横路纳入道路路面专业改造范围。大源 上迳中路南一横路,路线呈西北东南走向,北接大源上迳中路,南至内部道路。现状道路为水泥 铺装,道路宽度68m,路线总长0.35km,作为沿线村民的进出通道。本次工程建设主要目的是整治道路及沿线周边环境,提升道路服务舒适性及景观风貌。根据 其功能利周边现状,本次参照支路型乡村道路标准进行白加黑、市政附属工程提升改造。图l-l工程地理位置图1.3 任务依据I、本工程勘察设计委托函;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2013年;3、本工程测量、管线物探资料:4、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1.4 主要规范标准及编制范围设计标准I、道路等级:乡村道路支路:2、功能定位:服务型乡村道路3、设计车速:15km/h:4、设计荷载:道路:标准轴载BZZ-100;桥涵:城-B级;5 净空:24.5m;6、路而设计基准期:20年:7、路面结构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8、区域防洪标准:1/209、地宸动峰值加速度:0.1g10、地宸基本烈度:7度。1.4.1 工程内容本工程起点接现状大源上迳中路,终点接内部街巷,路线全长350m。具体建设内容包括:道路路面改造、排水设施改造、绿化景观改造。1.5 研究过程2021年6月,我司受业主委托承当本工程测量、设计工作;2021年6月,我司组成工程组成员,进行现场测量与勘察,完本钱工程方案设计:2021年7月,完成一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二章技术标准2.1设计原那么I、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范及标准。2、坚持“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等理念,按照部”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要求,坚 持“以人为本、节约资源”为总体原那么,灵活应用规范,精心设计、创作,到达“安全至上、环 境优美、节约能源、质量优良、系统最优”的目标。(1)全线路基横断面。(2)各种路基构造物的实际位置和设计高程。(3)地下水和地面河沟、冲沟等。2、各个分项工程的承建单位应充分研究道路平面总体设计及相关设计图纸,准确领会设计 意图,及时准确地做好各个分项工程的衔接工作:(I)路基与路面工程的衔接。(2)排水设施之间及其它构造物与排水设施之间的衔接。施工前承建单位应对横向排水管、集水井等准确放样,确认是否与其它设施连接好,实施时 须注意边沟、排水沟的连接。(3)与交通工程、景观绿化工程的衔接。(4)路基防护与排水的衔接。3、在施工期间,路基宜采取“动态施工、动态设计”的原那么,对局部、细节调整为符合实际情 况且安全、生态、环保的方案。4、工程邻近房屋、建筑物及车辆进出路段,施工前应做好完备施工方案,减少对周围环境 的影响。5、本工程毗邻现状给水、燃气管线段,施工前应通知管线养护单位做好相关交底,邻近管 线范围施工应做好必要的保护措施,谨防对现状地下构筑物产生影响。6、凡本说明未提及的有关设计要点、考前须知和施工要求,请参照有关现行规范执行。第四章道路工程安全生产专篇总体要求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局部项工程安全管理方法(2018年住建部令第37 号)、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局部项工程安全管理方法的实施细那么(鸣 建质201113号),本工程存在涉及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分局部项工程,现予以说明及提示。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施工图设计图纸,并参考设计单位的提示,结合施工单位常 用的施工方式,提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针对 危险性较大的分局部项工程的全部情况,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文件,即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 定规模危险性较大分局部项工程,详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局部项工程安全管理 方法(2018年住建部令第37号)附件二所列工程范围的全部内容,相应编制的专项方案应报 送专家进行论证。施工及验收按国家现行相关规范执行,设计及变更须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及施工图审查 单位审查批准才能实施,未尽事宜详相关国家及地方规范、法规。木说明中仅对常见的施工安全 问题加以强调,以引起重视,并非施工安全问题的全部。工程开工前,施工企业应组织施工技术 人员学习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和有关的法规、标准、规范、规程;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和勘 察等资料,踏勘施工现场,调杳研究,掌握工程情况、现况设施和环境状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匚组织设计必须含有施工方法、程序和安全防范、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安全技术措施。施工 组织设计应按审批程序批准后实施,需修订必须经原审批程序批准。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对工程 存在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分局部项工程,汇编列出所涉及的全部工程部位、节点清单,作为 监理单位编制监理规划和实施细那么、专家论证、安全措施备案、工程交底、质安监部门日常监督 的重要依据。4.1 依据的法律法规及规范规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9年主席令第29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主席令第71号)(3)安全生产许可条例(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53号)(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04年2月I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九号2019年04月23日起施 行)(6)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2007年6月1日起施行)(7)危险性较大的分局部项工程安全管理方法(住建部令(2018)37号)(8)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关于危险性较大的分局部项工程安全管理方法的实施细那么(粤建质201113号)4.2 设计安全提示如存在以下情况,应由建设单位委托相关单位编制基坑设计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基坑监测 方案,在施工前,报送进行专家论证。(1)开挖深度超过5m (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2)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 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3、适应村镇开展需求,适应现状村镇开展和自然条件,使工程建设与经济开展相协调,在 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4、吸收成功经验,将本工程设计为技术精细、投资节省、环境保护好的优质工程。5、结合工程特点,不片面追求高标准。6、注重工程的可实施性,设计时尽可能考虑施工的要求。2.2主要规范标准1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2 .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T5I224-2017);3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2111-2019)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2016年版);5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6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7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8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OO8):1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CJJ 073.1-2(X)1)11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12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2019年版):13 .其它相关施工标准和规范。3.3 设计范围工程设计范围北起现状大源上迳中路(路线桩号K0+000),南接现状内部道路(路线终点桩 号KO+35O),路线全长350mo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采用的主要设计标准见下表。表2-1主要技术标准一览表工程规范要求设计取值道路类别乡村道路(支路)设计车速(km/h)152015平曲线不设超高圾小圆曲线半径(m)40110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10/圆曲线最小长度(m)2538.5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1520竖曲线汽车行驶最大纵坡推荐值(%)101.705凸曲线最小半彳仝m)608258凹曲线最小半径(m)605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1522纵坡坡段最小长度(m)4545横坡()21.5 (吻合现状)最大超高横坡()2.5/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 10g道路最小净空4.54.5停车视距1520第三章道路工程总体设计3.1.1 平面设计道路两侧为现状居民楼、地块,终点范围道路右幅为现状河涌,受限条件较多。设计路线线 位基本拟合道路走向,并根据规范要求优化平面线形,起点自北接顺现状大源上迳中路,终点向 南接顺现状内部街道。图2-1现状道路设计路线全长35()m,设有圆曲线4处,圆曲线最小半径115m,最小长度38.492m。3.1.2 纵断面设计1、纵断而设计原那么工程为既有道路加铺改造工程,经路面病害调查,本工程大局部水泥路面经病害处理后可做 “白加黑”加铺沥青罩面利用。纵断面根据路面加铺改造方案,拟合既有高程,平均控制铺装控制 厚度为5cm,此外,对原道路局部顺坡及排水不畅范围本次进行了优化调整.防洪排涝参考广州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现状范围位于白海而分区,区内雨水 排放以自流排放形式,并结合水塘湿地调蓄作用,设计高程8.15m10.7m,满足现状内涝自排需 求。主要控制点即I 口路面高程。2、纵断而采用的主要技术指标本工程最大纵坡为1.705%,最小坡长45m (不含两侧接坡段),全线设两处凸曲线,最小半 径为8258m:三处凹曲线,最小半径为5000m,圆曲线最小长度为38.5m。3.1.3 坐标及高程系统本工程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广州2000坐标系统,广州城建高程系统。3.2 横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布置前期方案阶段经论证并与村镇协调,对具备拓宽条件范围路肩道路左幅新建人行道,提升使 用功能;对不具备拓宽改造条件道路,通过合理划分车道组成,提升道路服务功能,兼顾村内日 常人行及非机动车需求。图3-1 HK0+000-HK0+195道路横断面现状道路宽度为6m,经协调具备拓宽改造条件。横断面布置为:llm=6m (车行道)+3m (人行道)+2m (侧绿带)。2、 HK0+195HKO+35O 段图3-2 HKO+I95HKO+35O道路横断面现状道路宽度为78m,受限无法进一步改造。横断面布置为:78m=6m (车行道)+12m (人行非机道)。1.1 .2路拱横坡行车道路拱横坡为1.5% (单向横坡)。1.2 .3路基设计标高路基设计标高为设计中线处路面标高。1.3 路基设计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压实度标准应满足下表要求:表3T路基压实度标准注:1、表中数值均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类型路床顶面以下深度(cm)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0-3051030-8031080-150315>150215零填方或挖方0305103080310路面设计1.3.1 现状道路描述现状村道水泥混凝上路面,68m,结构厚度1820cm,其中HK0+000HK0+120、 HK+O+188HKO+35O路面状况尚可,以轻微病害为准,局部有中等病害,经处治后可加铺使用: HK0+120HK0+I88范围路面状况较差,病害以严重断裂、碎板、沉陷为主,现场已有明显沉陷积水。图3-3现状水泥路面情况旧路病害处治设计本次设计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对具体病害进行修复。1、既有水泥路面段(1)裂健维修措施对裂缝小于3nlm的裂缝,将缝内杂质清理干净,采用热沥青进行灌缝。对裂缝大于3mm、小于10mm的中等裂缝,采取条带罩面进行补缝。在裂缝两侧切缝,切缝时 应平行缩缝,且距裂缝不小于25cm。然后凿除两横缝之间的混凝上深约8cm,每隔50cm打一对 耙钉,然后用浇筑混凝土及时振捣密实、抹平并喷洒养护剂。对宽度大于10mm的严重裂缝,采用全深度补块、挖除破坏水泥板,处理基层,基层强度符 合规范要求,整平基层,重做水泥板,并设置传力杆。如假设基层全部损坏,重新作基层。(2)板边、板角修补措施1)板边修补当对水泥混凝土面板边轻度剥落进行修补时,应将剥落的外表清理干净,用沥青混合料或 接缝材料修补平整。当板边严重剥落时,其修补方法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而养护技术规范(JTJ073. 1-2001) 7. 1. 2 条进行.当板边全深度破碎,其修补方法参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 1-2001) 7. 1.3 条进行。2)板角修补板角断裂应按破裂面的大小确定切割范围。切缝后,凿除破损局部时,应凿成规那么的垂直面。对原有钢筋不应切断,如果钢筋难以全 部保存,至少也要保存2030cm长的钢筋头,且应长短交错。原有滑动传力杆,如果有缺陷应予以更换并在新老混凝土之间加设传力杆,传力杆间距控 制在30cm o与原有路面板的接缝面,应涂刷沥青。如为胀缝,应设置接缝板。现浇混凝土,与老混凝土面板之间的接缝应切出宽3mm深4mm的接缝槽,并濯入填缝材料。待混凝土到达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3)接缝维修措施接缝中的I日填缝料和杂物,应予清除,并将缝内灰尘吹净。在胀缝修理时,应先将热沥青涂刷缝壁,再将接缝板压入缝内。对接缝板接头及接缝板与 传力杆之间的间隙,必须用沥青或其他填缝料填实抹平。上部用嵌缝条的应及时嵌入嵌缝条。用加热式填缝料修补时,必须将填缝料加热至灌入温度。宜用嵌缝机填灌,填缝料应与缝 壁粘结良好和填灌饱满。在气温较低季节施工时,应先用喷灯将接缝预热。用常温式填缝料修补时,除无须加热外,其施工方法与加热式填料缝相同。(4)植筋施工新旧路面混凝土板纵缝间要求采用植筋连接,减少收缩开裂和不均匀沉降。纵向拉杆采用电 径为14nlm的螺纹钢筋,长度为70cm,植入深度为35cm,间距70cm;横向传力杆采用直径为30mm 的光圆钢筋,长度40cm,植入深度为20cm,间距30cm。植筋抗拔承载力不小于50kN.1)植筋施工工艺准备:检直被植筋混凝土外表是否完好,钢筋探测核对标记植筋部位。钻孔:在板厚1/2处钻出比拉杆直径大46mm的孔,要求钻孔水平并保证设计的孔深。清孔:利用压缩空气清孔,用毛刷刷三遍,吹三遍,确保孔壁无尘是植筋的关键工艺。注胶:首先将植筋胶直接放入胶枪中,将搅拌头旋到胶的头部,扣动胶枪直到胶流出为止, 前两次打的胶不用。注胶时,将搅拌头插入孔的底部开始注胶,逐渐往外移动,直至注满孔体的 2/3即可。注胶应利用专用设备。植筋:将准备好的钢筋旋转者缓缓插入孔底,使得植筋胶均匀地附着在钢筋的外表及缝隙 中。2)化学粘着植筋胶选择化学粘着植筋胶必须通过长期性能测试,能满足50年长期使用要求。植筋胶应具有抗腐蚀、耐火、抗震动、抗疲劳、抗冲击、耐老化性能,并通过权威机构认 证和测试。执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一JGJ145-2004, J407-2005及混凝土结构 加固设计规范。3)主要事项施工中为防止对税工作面产生过大的震动,钻孔时应尽量防止使用依靠凸轮传动原理工作 的电锤,应使用电动一一汽锤原理工作的电锤。清孔时不仅要用吹气筒或气泵等工具,同时也必须采用毛刷等设备清除附着在孔壁上的灰 尘、碎屑。在固化期内禁止扰动钢筋。防止雨天施工。抽植筋施工前应对植筋胶进行现场抗拔试验,抽取数量为0.1乐目.数量不小于3根,施工 前需报设计方同意。1.3.2 路面结构设计经现场调杳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基本保持完好,可现状利用,局部板块假设有破损,挖除破碎板 进行修补。1)当现状水泥路面完好,可直接加铺沥青罩面结构:1、采用水泥碎铳刨机,铳刨旧水泥碎路面,铳刨深度均1.5cm,并冲洗干净;2、对旧水泥路面的纵、横缝以及裂缝进行勾缝灌缝处理;3、撒布70#热沥青+瓜米石防水粘结层;4、沿原水泥路面纵、横缝各50cm宽范围设置自粘式玻纤土工格栅。5、摊铺ACT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调平层;6、摊铺均5cm ACT3c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2)当水泥路面破损严重,无法修复时:1、挖除现状破碎面层,如路面基层已损坏,需挖除20cm基层;2、其修补结构为:20cm厚水泥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4. 5MPa),如路面基层已损坏,采用20cm C25素水泥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3. OMPa)修补:3、撇布70#热沥青+瓜米石防水粘结层;4、沿原水泥路面纵、横缝各50cm宽范围设置自粘式玻纤土工格栅。5、摊铺ACT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上调平层:6、摊铺均5cm AC-13C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1.3.3 人行道设计1、HK0+000-HK0+195 段道路左幅拓宽新增人行道,采用5cm厚烧面芝麻灰花岗岩铺装+15cmC20素碎基层+10cm未 筛分碎石垫层。外侧新设置100*15*30cm花岗岩侧缘石。道路右幅外侧建筑投影面下现状为水泥硬化,作为居民日常进出通道使用,本次考虑景观的一致性,该范围同一般行车道范围黑化加铺沥青罩面处理。2、HK0+195HK0+350 段本范围改造条件受限,路面改造原那么为在现状水泥路面上整体黑化加铺沥青罩面,再利用道 路标线分隔l-2m作为行人及非机车道。1.4 路面结构层的技术要求(1)路面技术指标沥青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的品质,并具有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以及良好的抗水损害能力,其路用性能应符合表5-8的要求。衣3-2沥青路面技术指标表工程沥青路面技术指标目标值试验方法平整度国际平整度指数IRI<2.0m/km> o< 1.0mmT0933、 T0932抗滑性能横向力系数SFC”)>54T0965、T096l、T0963构造深度TD(mm)>0.55高温稳定性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DS(次/mm)>2800T0719普通沥吉混合料动稳定度DS(次/mm)>1(X)0水稳性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改性沥青彼>85T0709普通沥青砂>80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改性沥青酷>80T0729普通沥青酷>75抗裂性能极限破坏应变(M)改性沥青砂2500T0728普通沥青砂22000渗水系数渗水系数(ml/min)密级配沥青研<120TO73O注:(1)横向力系数SFC60用横向力系数测试车,在(60±l)km/h的车速下测定。(2)自粘式玻纤格栅自粘式玻纤格栅应随粘层油的喷晒而同时展摊,纵向及横向搭接宽度为1015cm,在自粘式 玻纤格栅展铺之后,分段用铁钉、铁皮固定,再选用胶轮压路机适度碾压,然后立即摊铺沥青混 凝土。为了减少反射裂绛,沿道路纵、横缝范围两侧各50cm范围自粘式玻璃纤维格栅,能减少 温度荷我产生应力,减缓反射裂缝的出现。采用的玻纤格栅应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和抗拉弹性模 量,较低的延伸性,并和沥青混合料层整体受力,共同工作。玻璃纤维隔栅采用自粘式、网格为 25. 4X25. 4mm(纵向抗拉强度80kN/m,横向抗拉强度80kN/m)。玻纤栅物理力学性能要求如下:表3-3玻纤格栅技术指标工程标准值断裂强度(KN/m)纵向80横向80断裂伸长率%)<3弹性模量67网格尺寸(nun)25.4x25.4(3)、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1)沥青面层应采用符合“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的沥青。沥青指标应符合城镇道路工 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的规定。本工程面层基质沥青选用A-70号沥青,上面层 采用SBS I-D型改性,其指标应符合下表规定。表3-4 SBS IT)型改性沥青、A-70号沥青技术要求表指标单位A-70号沥青SBS -D改性沥青备注针入度(25t, 5s, 100g)0. 1mm60 8040 60针入度指数PI (选择性指标)一-1.5 +1.0不小于0软化点(R&B)不小于t466060c动力粘度不小于Pa , s180220运动粘度135七,不大于Pa , s一3延度5'C, 5cm/min不小于cm一2010C延度不小于cm15一15c延度不小于cm100一蜡含量(蒸馄法)不大于%2.2一闪点不小于c260230溶解度不小于%99.599弹性恢复25,不小于%一75质量变化不大于%±0.8±1.0残留针入度比(25C)不小于%6165残留延度(5C)不小于cm一15残留延度(10C)不小于cm6一贮存稳定性离析,48h软化点差,不大于c2.5注:1、改性沥青技术要求中,针入度指数PI仅作为选择性指标。2、改性沥青所采用的基质沥青技术指标要求同A-70。2)施工单位进场后,应结合筑路材料的来源,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3)沥青混凝土面层矿料级配组成推荐如下表:4)沥青混合料试件渗水系数应W120ml/min。5)沥青面层压实度不小于95乳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应到达现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的 要求。具体如下表:表3-5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指标表实验工程AC-I3C (改性)击实次数(次)两面各75稳定度(KN)不小于8流值(0.1mm)15-40空隙率(%)4-6沥胃饱和度()65-75残留稳定度()二85冻虺劈裂强度比()080动稳定度(次/mm)2800低温弯曲破坏应变(u c >25006)沥青面层国际平整度指数lRlV2.0m/km、。这1.2mm。横向力系数SFC60254,路面宏观 构造深度TD20. 55mm。7)其他各项指标应满足现行规范要求。8)采用商品混凝土,集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复核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的规定,具备出厂合格证明。1.5 交通工程交通标志设计本路段布设以下标志:(1)指示标志(2)警告标志1、标志板材料要求本次设计中,所有标志板采用3004型防锈铝合金制作制成,标志板厚3mm,其性能应符合一 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GB/T 6892-2006)的有关规定或设计要求,其中圆形标忐采用卷 边加固,其它形状的标志采用角铝加固。为了提高夜间的视认效果,并使所有反光膜的使用年限得以统一,标志版面采用IV类反光 膜,反光膜逆反射系数、色品坐标、耐候性能等必须满足相关要求。IV类反光膜应具有优异的反光性能,其初始最低逆反射系数必须到达下表要求:交通标志的外观必须符合GB/T 23827-200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中的规定,同时, 参照GB5768-2009的应用指南,标志牌同一版面应采用相同级别相同品牌的反光膜制作,同一路 段应采用相同品牌的反光膜。<1)钢材:所有钢构件型号除特殊注明外,其余均为Q235钢(除特殊要求外)制作,钢材 性能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 700)、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规定;U20452 钢应满足优质碳素结构钢GB/T 699规定。(2)钢管:钢管外径152mm以下的采用焊接钢管,其性能应符合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 规定:外径在152mm(含152mm)以上的采用无缝钢管,其性能应符合结构用无缝钢管GB8162规 定:焊接钢管应符合直缝焊接钢管GB/T13793要求:标志立柱柱帽和横梁帽采用普通碳素钢 Q235o(3)标志底板的铝合金板材应满足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规定,其 力学性能满足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带材第2局部:力学性能GB/T 3880. 2规定:其尺寸 满足一般_L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局部:尺寸偏差GB/T 3880. 3规定。(4)滑槽和钾钉:滑槽宜采用铝合金热压型材,其性能应符合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 压型材(GB/T 6892)规定:标志用钢钉为沉头钾钉,符合聊钉技术条件GB/T 116、沉 头钾钉GB/T869的有关规定,材质应符合卸钉用铝及铝合金型材(GB/T 3196)的要求, 并尽可能与标忐底板及滑槽相匹配。(5)紧固件紧固件的外形尺寸和机械性能应符合紧固件螺栓、螺钉、螺柱和螺母通用技术条件(GB/T16938)、紧固件机械性能(GB/T 3098)等标准的要求。普通螺栓:采用六角头8. 8级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C级GB/T 5780、 六角头螺栓GB/T 5782规定。高强螺栓:采用8. 8级大六角头高强螺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 螺栓(GB/T 1228)、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母(GB/T 1229)、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GB/T 1230),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大六角螺母垫圈技术条件(GB/T 1231)的规 定。(6)焊条:Q235钢焊接采用E43型焊条,Q345钢焊接采用E50型焊条,焊丝和焊剂应与母材 金属相适应,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2、技术要求及施工考前须知(1)施工前应全面复查图纸各构件的尺寸及型号,经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2)钢结构装卸、运输与堆放过程中,均须在外表涂层干燥后才能进行,并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构件碰损及变形:所有钢构件均应先加工制作,后热浸镀锌,严禁镀锌后加工:(3)主要钢构件(如立柱、横梁、法兰盘等)镀锌量为600gzm2,热浸镀锌所用的锌应符合锌 锭(GB470)以及本设计的要求,防腐层质量应符合规范技术要求;(4)单柱式的标志板内缘到土路肩边缘的距离不少于25cm,悬臂式标志板下缘距路面净空 高度不得小于5.5m;(5)钢筋混凝土基础应提前施工,待强度到达设计强度80%后方可安装立柱及标志板;(6)抱箍、紧固件等应进行热浸镀锌,镀锌量为35()g/nR防腐层质量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7)立柱顶部和横梁端部采用钢板焊接封盖,柱相和横梁附用钢板冲压成型;(8)在设计中,标志立柱高度可根据标志所在位置处实际情况调整立柱的长度;(9)标志板反光膜,必须按照反光膜生产厂家的贴膜要求进行粘贴:(10)标志板安装时,应将矩形标志的顶边(底边)调成水平,标志板而应保持平整,不应产生变形。对运输及安装过程中造成变形的板面,应调平或更换:(11)标志板的制作、安装应符合GB5768-2OO9和JT/T279-2004的要求;(12)安装标志时应注意安全,禁止在高压线下进行标忐安装施工;(13)标志设置与实际情况有出入或标志基础落在涵洞等构造物顶部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 可在±10米范围内调整:(14)标志安装完成后,应采取有效的防盗措施:将抱箍和抱箍底衬处焊接成一体,焊接 局部应进行防腐处理;基础顶部外露螺栓浇注在混凝土层内;(15)根据防腐、装饰及酎久年限的要求,对铝塑复合板外表进行械碳树脂处理时,应符合 以下规定:氟碳树脂含量不应低于70%:采用三道氟碳树脂涂层,其厚度应大于40“ m。氟碳树 脂涂层应无起泡、裂纹、剥落等现象;(16)根据防腐及耐久年限的要求,铝塑复合板切割处均应进行封边处理:1.5.1 交通标线设计1布设原那么按规范标准设置.,使之与交通标志相结合,合理诱导交通流。在标线布设中,主要遵循以 下几条原那么:(1)车道分界线车道分界线采用线宽为10cm虚线;本工程为双向两军道,对向乍道分界线采用黄色虚线, 实线长4m,间隔6m。(2)车行道边缘线车行道边缘线为白色实线,用来表示车行道的边线,线宽为10cm。(3)导向箭头导向箭头的颜色为白色。2、标线材料要求反光标线逆反射系数(cd-lx-1-m-2):白色标线2150,黄色标线2100:标线厚度为2.0mm (-0. 10, +0.50),采用热熔材料,涂料中应混合占总重1825%的玻璃 微珠,在喷涂时标线外表还应均布0. 30. 4kg/m2的玻璃微珠:玻璃微珠的质量应当符合JT/T446路面标线用玻璃珠的要求;玻璃微珠的施工质量要求:使用的玻璃珠必须过筛,筛除粒径不合格局部;玻璃珠 的使用量不小于涂料的30乐其中20与掺入涂料中,外表再撒10%的玻璃珠:外表撒布的玻嘀珠 嵌入涂料中局部应为玻璃珠粒径的40%60%,假设不满足要求,那么应调整撒玻璃珠时涂料的温度, 试撤合格后方能正式施工;外侧的车行道边缘线每间隔15nl断开5cm的缺I以利于道路排水;施工路面标线之前,要求路面卜燥、清洁,除净杂物和灰尘: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得低于10C;车道边缘线不应侵占行车道宽度;划标线之前,要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并结合道路平曲线要素要素等实地放线,以保证标线位置精 确、线形顺畅。1.6 施工考前须知路面改造施工考前须知1、路槽工程质量必须符合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后,方可进行基层施工,基层的施工必须 遵循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中的相关规定。2、沥青施工前,应严格按规范要求对殓面层进行处置、清理3、重视旧水泥路面与加铺层的粘结特性,满铺玻纤格栅,并人工碾压2-3遍,保证格栅与 旧路面粘结牢固,确保不被运送混合料车辆卷起。1.6.1 其他说明1、现场复测工作由于工程周边存在多处在建工程,现状地形地貌可能会发生改变,现有的测量资料可能难以 全面反映工程的细部,局部地方可能会与现场存在差异,因此施工前要求对以F内容进行详细复 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