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资源ID:72189248       资源大小:20.58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察举制在最初的操作过程中不试笔墨,民间评议对朝廷选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东 汉阳嘉年间,左雄上言:“郡国孝廉,就是古时候的贡土。出来做官,就要协理风俗, 宣扬教化,假设是不学无术,那就一点用都没有。请自今以后,被举荐者都先去公府,儒生测试儒学经术,文吏测试行政文书。''帝从之,颁下郡国。阳嘉新制()A.表达了汉代儒学独尊地位B.便于豪强地主把持政权C.蕴含向科举制演化的因子D.利于选拔实际有用人才.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 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1 .阅读如表,这反映出当时北宋宰相和副宰相出身表()A.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B.文官和士人地位的抬高宰相副宰相总数科举出身百分比总数科举出身百分比太祖6350%4375%太宗3667%232191%真宗121192%1717100%仁宗232296%393795%央不22100%22100%神宗99100%1818100%C.科举在官员选拔中的重要地位D.庶族地主希望打破门阀政治.东汉后期,同一年被察举为官的人会形成“同岁”的私人关系。这种关系超越地域、 血缘,形成官场内部独特的亲密关系,官员相互选拔“同岁”的亲属为官,聚成群体。这反映了,当时()A.选官制度不断开展成熟C.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扩大A.选官制度不断开展成熟C.世家大族的影响力扩大B.血缘对政治的影响下降D.中央权力不断受到削弱.宋代“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与隋唐重门第的思想观念相差甚远。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A.商品经济开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B.科举考试更加强调公平竞争C.门第观念已经彻底消失D.受少数民族社会风气的影响.东汉时趋于严密的察举制也发生一些变化。光武帝主张德行为首“以德取人。顺帝 时出现“以文取人”;东汉末,察举制遇到了危机,出现了“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的现 象。这一系列变化反映出,东汉()A.社会阶层固化严重B.选择权下移成为世族维护特权的工具C.察举标准太过单一D.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是历史的必然2 .唐朝科举中允许士子向主考官自荐。宋朝选官考试实行了糊名、锁院、誉录等制 度,对于世家子弟的应试者更加严格管控,甚至还要加试。由此可见,宋代科举( )A.注重选拔最优秀人才B.防范世家子弟进入仕途C.更加强调公平与竞争D.旨在防止考场徇私舞弊.明清之际,多数中国知识阶层认为耶稣会传入的西方科学只是周髀算经的补 缺、完璧之用。甚至连徐光启也在上奏崇祯的历书总目表中抛出“岂非礼失而求之野乎”的论断。这反映出当时()A.古代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闭关锁国思想的根深蒂固C.借传播西学倡导回归国学D.抵抗西学成为社会的共识.南宋学者陈傅良说:“自国初以行举,诱致偏方之士,而聚之中都“,“愿仕于本朝。由是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以此得人。''这反映出,宋代”()A.官员的政治素养高B.科举制冲击了门第观念C.官员选拔标准宽松D.科举选拔官员公平公正.据晋书记载:“元康末,(霍)原与王褒等俱以贤良征,(朝廷派人)累下州郡,以礼发遣,(霍原等)皆不到(朝廷赴任)。”该记载折射出当时()A.世家大族把持着选官大权B.传统的礼乐制度面临崩溃C.九品中正制实施存在障碍D.读书人为做官而沽名钓誉.有学者统计,在公元1050年左右,宋代有科举出身背景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0.035%,而至110年左右,这一比例上升至约0.1%。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A.社会教育的开展极为缓慢B.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提高C.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的功能D.科举制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西晋时规定,一品官可占有田地50亩,荫衣食客3人,荫佃客50人;五品官可 占出30亩,荫衣食客3人,荫佃客5人;九品官可占田10亩,荫衣食客1人,荫佃客1人。这一规定()A.加强了对世族门阀的控制B.保障了士族地位的稳固C.使中央收回了人才选拔权D.促使土地私有现象出现.明初,朱元璋在科举考试的内容中增加了自己的著作御制大诰,一度下令删除 孟子中约三分之一的章节,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草芥,那么臣视君如寇仇”等,并将孟子牌位逐出文庙,令其不得配享。朱元璋此举旨在()A.削弱儒学的主导地位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C.选拔实用型政治人才D.完善科举考试制度.唐朝科举考试进士科包括帖经,诗赋、策论三场。第一场要求对儒家经典(治国 安邦之道)十分熟悉;第二场要求文学、文化素养;第三场要求能对现实的重大政 治、经济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这一做法A.使古代科举制度趋于完善B.有利于选拔实用型人才C.有利于社会尚学风气形成D.凸显选拔制度公平公正3 .据下表可知()时间事件隋文帝开皇十五年(595)废除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始置进士科唐高祖武德七年(624)恢复九品中正制唐太宗贞观初年(627)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A.世家大族没落B.科举制存在严重弊端C.门阀观念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延续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科举制完备于唐宋。唐武那么天前后,增加了五经、三经及学究一经,创立了殿试和武举。唐代曾规定,“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不得申送入“;宋 代曾“犯刑责,不孝不悌、为害乡里”等不得应举。唐代科举考试并不糊名,应考者 姓名对主司是公开的;宋代采取封弥制,亦称糊名法,是将试卷上的举人姓名、年 甲、三代、乡贯等密封或去掉,代之以字号,以防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徇私作弊。王 安石任宰相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 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等根据材料概括唐宋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唐宋科举制开展进行解读。5 .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 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日“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 经,五十少进土”。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 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 C2. A3. C4. C5. B6. A7. C8. A9. BIO. Cll. D12. B13. B14. B15. A.特点:考试中分设科目,公平竞争;注重社会教化;组织规范,选拔公正;考试内容 逐渐丰富。解读:唐宋科举制开展,总趋势是走向完备、成熟。唐朝承袭完善了隋朝的科 举制。分科考试,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两宋的科举制进一步完善,放宽了对考生考试 资格的限制,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的 社会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推动文化教育和儒 学的开展,对后世影响深远。16 .科举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在程序上给所有考生提供了公 平竞争的机会,形成了相当大的社会阶层流动;以才学为依据,保证了政府官员具有较高的 文化素质。但是,科举选拔标准单一,压抑个性;用儒学作为考试内容,忽视科技;片面应 试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

    注意事项

    本文(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