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基础年级英语教学评一体化实施建议.docx
高中基础年级教学评一体化实施建议1 .何为“教一学一评” 一致性“教一学一评” 一致性也可称作为“目标一教一学一评的一致性”。其中,“目标”指学生学习 目标,“教”指教师帮助学生实现目标的指导活动,“学”指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活动,“评” 指师生为监测学生的目标达成而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的评估活动。这里的“评”是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方方面面的检验,主要目的是以评促学,以评促 教。以前采用的评价,很少有促学的作用,因为它发生在学和教之后。以评促教那么发生在日常课堂教 学中,只有教和学一体化,才能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终端用户的对接落下去。.课程:从理念到实施的转化课程从理念到实施,会经过一系列的转化。首先课程是从国家制定的政策开始,政策制定好形成 政策文件,就进入到把政策转化为课程文件的阶段,即课程标准的研制,经过研制的过程,之后就是 课程标准公布的阶段。当课程标准公布后,就进入到为课程实施做准备的阶段,这个过程中会包括教材的编写或教材的 修订,期间也会进行教师培训。等课程准备得差不多,教材修订也修订完了,通过审定了,就会进入 课程实施,会涉及对教师的培训,主要是指导老师如何做新的教学设计,改变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 得国家的政策通过标准再通过教材、老师最后转化为学生体验到的课程。转化的过程其实相当复杂,每一轮转化都会面临问题。以至于学生最后实际体验到的课程,与国 家政策、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理想课程差距很大。不管课标写得多好,教材编得再好,都无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效,只有通过教师 这个转化剂或中介,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营养和能量。因此,教、学、评一体化 设计是确保课程成功实施的关键。2 .如何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可以从六个要素开始。明确理念:学科育人一一“为什么教”(立德树人)把握内容:文本解读“教/学什么"(What, How, Why)分析学情:学习起点一一“谁在学”(总体表现为:学生对所学内容,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态 度以及潜在缺乏。)制定目标:期待表现一一“学到什么程度”(围绕主题,基于语篇,明确学生在语言、文化、 思维和学习能力等方面应到达的水平)选择方法:活动实践观一一“如何教/学”(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促进 目标达成)评价结果:实际表现一一“如何评/学会了"(教学中评价学生表现,根据目标达成,发现问 题、给出反应,做出调整)课程的逻辑是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开始的,经历“需要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如何组织 这些素材或活动以教给特定的学生"最后确定“学生真的学会了吗”,这就是课程的四个经典问题。课程的四个经典问题,目标是灵魂,它既是课程逻辑的起点,也是课程逻辑的终点,决定着后续 的三个问题。因此,清晰的目标是关键。没有清晰的目标,就没有明确的依据来处理教材和选择方法, 也就没有标准来评价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然而,要确立清晰的目标,除了自下而上的学情研究、教 师的专业判断、目标叙写的技术之外,还需要自上而下的教育目的具体化的推论,从应然的“目的”材必有用”的自信心。材必有用”的自信心。补充材料说明:在本节课中共有三份补充材料:1 .第3张PPT上的伟人照片;.第10&11张PPT和探索步骤相关图片。2 .第14张PPT所插入的视频。走向实然的“目标”。这是课程作为一个独立领域出现的标志。新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为三级,分别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 能力四方面分别对三个级别应到达的标准进行了描述。参照课程结构的要求,完成必修阶段后,大多 数学生应到达一级标准,在完成选择性必修阶段后,大多数学生应到达二级标准。(具体内容可见新 课标(2017 P117-P120)核心素养目标下的学业质量是什么?不是狗头考了解、狗身考记住,是确立观念、形成信念、解 决问题,能做事,能制造产品,形成方案,这样的目标才叫素养目标。而且,必须超越课时,超越课文,超越知识点,以单元为单位来设计教学,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单元靠什么来组织?要靠大问题、大工程、大观念,为什么要加“大”?现在不是关注小问题,而是只关注大问题,一个单元只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澄清这个问题,然 后把这个问题分解成子问题来组织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不仅需要解读“学科核心素养”和教材文本,更应该根据学校课程安排和学生认 知开展水平,对单元文本进行整合处理,明确每节课的具体小目标。课程教学的整体运作中有一个育人系统,也就是说,课堂是一个育人的系统工程。围绕学生“从 哪里来? ”“到哪里去? ”“带什么去? ”“如何去? ”“确认学生是否到达了预期目的地? ”,所 有的育人在课堂中发生。从学生的起点开始(学生进入课堂时,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态度现状),围绕着单元,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最终 完成学习的目标。有效的学习结束后,应该会看到学生知识增长、经验丰富、能力提升、态度转变。当每一节课或每个单元的课堂教学,都能到达教学目标一教学内容一教学活动一教学评价一体的 育人系统,长期下去,必定会带来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方面的提升。(1)如何确立教学目标?对学生情况的精准诊断由此成为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诊断性评价是教师在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无效的学习行为和薄弱的学习环节进行分析,兼顾与学习相关的多种因素并作出诊断,其目的 是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学中,教师通常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例如,学生来自高二平行班,正处在身心开展的 关键时期,自我意识逐步增强,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但思想还不够成熟。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较 高,具备一定的英语学习能力,但是词汇量较小,在阅读理解能力提升上存在一定的困难等。但是这样的学情分析对教学能产生多少指导意义?能否真正发现生的学习优势和缺乏?能否有 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弱。在常规的认识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词汇有很大关系,但学生能力 弱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原因是什么?以下是某老师基于某教学辅助平台,对学生的词汇量、语言知识 运用及阅读理解能力进行了精准分析。技能合格分/总分值 参考值平均得分合格人数待提升人数待提升点词汇量4200 / 550043943015语言知识运用52 / 100451035阅读理解55 / 10044639理解主要观点理解主旨大意由表可见,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偏弱,全班45名学生中,只有6人到达合格水平。但学生 阅读理解能力弱的原因,也并非教师通常认为的词汇量缺乏,诊断分析反而说明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 还不错,有30人到达合格水平。于是教师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学生的主要问题是语言知识运用能力较弱,他们虽然词汇量大, 但不会运用,不知道如何基于语篇进行理解和表达。止匕外,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亟待提升的能力点是理解主要观点和理解主旨大意两项微技能。教学目标初稿定稿比照教学目标第一稿(1)分析文章结构,用关键词概括每局部大意;(2)通过列举生活中“自我中心主义”的现象及危害,更深刻地领会“自我中心主义”的概念; 分析该局部所涉及的说明文语言修辞方法;(3)获取与梳理有关“根与芽”组织的基本信息(如时间、创立者、目的、名称的意义)并转 述;深入理解并阐释Jane Goodall教授的话,探讨在说明文中使用设问和引语的作用。通读教学目标第一稿,我们会发现教师在本节课中没有按照学生的认知开展水平确定教学目标。 分析、概括等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思维层次,而高阶思维的开展应该基于学习和理解等低阶的思维活 动。分析文章结构、用关键词概括每局部大意仍属于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此外,局部目标不够 具体,例如分析说明文的语言修辞方法等。教学目标第二稿在本课结束时,学生能够:(1)获取与梳理有关“根与芽”组织的基本信息(如时间、创立者、目的、名称的意义)并介 绍“根与芽”组织的基本信息;(2)列举生活中“自我中心主义”的现象,体会其概念,并探讨“自我中心主义”的危害;(3)阐释文中Jane Goodall教授的话语内涵及其与文本主题意义之间的关系;(4)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举例、类比、设问和引用),探讨这些语言特点与主题意义之间 的关联。在教学目标第二稿中,教师关注了学生认知过程的开展,从获取、梳理、列举到探讨、阐释、分 析,实现了学生的思维从低阶向高阶的渐进开展。教学目标从理解有关“根与芽”组织的基本信息,到探讨“自我中心主义”现象的概念及危害, 再到阐释Jane Goodall教授的话语内涵及其与文本主题意义之间的关系,始终聚焦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由此可见,该教学目标层层深入,除引导学生把握语篇的基本信息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深刻理 解了 “根与芽”组织以及Jane Goodall教授的杰出成就以及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让他们在此基础上 反思个人的生活习惯,积极改善生活态度和行为。该教学目标还关注了语篇的文体特征和修辞手法,探讨其与主题意义之间的关联,对学生深入理 解语篇有重要的意义。止匕外,该教学目标很具体,即具体地表述了“根与芽”组织的基本信息,包括 时间、创立者、目的、名称的意义,以及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包括举例、类比、设问和引用等。(2)如何“教”教学材料的选择在进行教学材料选取时丁 老师们应首先对自己及学生现有的材料进行解读和 整合,比方课本workbook局部、练习册以及教师用书。比方练习册“课前预习局部”可以作为课前 练习催促学生预习、课文语篇填空可以作为对学生课文理解和语言知识掌握的检测,workbook局部 的expand reading可以辅助学生进行读后活动。尤其要注意课本中的图片信息和video time局部的视 频。新课标指出,语言教学中的语篇通常以多模态形式呈现,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而作 为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材也日益呈现多模态化,其中图片出现频率最高。图像资源已经不再只是辅助 学习的手段,而是学习的重要材料和方式是和语言发挥同等重要作用的符号资源。课本中的图片除少 数是属于装饰以外,大局部图片都具有辅助理解文本或拓展文本以外的信息的功能。如选择性必修一 Unit 3 Sarek National Park-Europe's Hidden Natural Treasure,文本上方的图片是萨勒克国家公园的一个 鸟瞰图,可以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在脑海中构建作者旅行进程的整体路线。选择性必修二Unit 1 John Snow Defeats "King Cholera"左侧的"part of Snow's Cholera Map”更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阐释,是 理解课文不可缺少的局部。选择性必修三局部Unit 1 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左侧的画像那么 直观地表达了 Rembrandt绘画技巧。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解读图片,必要时甚至可以对图片进行修 改。但教学材料并不局限于教科书,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有助于学生能力提升和素 养形成的教学素材。补充材料应遵循以下原那么(1)补充材料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形态;(2)材料必须与课文主 题切实相关;(3)材料可以降低学生任务达成的难度,而非加重学生负担;(4)材料具有时效性和 趣味性。比方在进行选择性必修一 Unit 5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的课堂设计时,老师们发现因为篇幅限 制,文中仅仅是对袁隆平的生平做了简单的介绍,难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袁老对于人民的热爱和对 于梦想的坚持以及袁老为祖国,为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所以老师们就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了关于袁隆 平的相关歌曲我有一个梦和采访视频,并制作了杂交水稻创造前袁老每代杂交水稻亩产量变化柱 形图。让学生对袁老的精神和贡献有直观的感受。教学活动设计及实施教学活动应该表达人文性、突出目标性、遵循可行性、提倡多样性、凸显开放性、力求生成性和 倡导激励性O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情境和问题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学生独立的阅读和思维是提升课 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师生间的互动和教师的正确引导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必要的练习和及时 反应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以该表为例,课堂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探究主题意义的活动,兼顾活动层次的进阶。 任务设计凸显开放性,教师鼓励学生在独立阅读、思考之后与同伴及教师互动。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学生活动活动意图活动层次学习效果评价时间获取,梳理、描First reading: to get the general informationT asks Ss to conclude what main aspects are covered in the passage.Ss read and answer questions.引导学生通过第 一遍阅读,概括 文章感本内容, 为深入文本分析 作铺垫。获取与梳理学生通过阅读,总结文章讲述的 五方面内容.即震前迹象,地震 发生时的情景,震后的破坏程度. 震后的营救和灾后重建。8,述唐山大地度的 事实性信息,总 结唐山地震伤亡 沉重的原因;梳 理幸存者和文中“人们”的心情。Second reading:(1) to understand why the earthquake caused so many deaths and conclude people's feelings(2) to understand what made the city revive and conclude people's feelingSs read, draw mind-map, describe, discuss and answer questions.基于主题,引导 学生通过结构图 梳理文本信息.对信息进行梳理 归纳;以大问题 为抓手,让学生 多角度加深对文 本的理解,训练 他们的思维与表 达能力.获取与梳理 描述与阐择 推理与判断学生借助结构图梳理细节,介 绍地震发生后的景象,总结唐 山地发伤亡沉重的原因,如 large magnitude, people's lack of knowledge, poor buildings, lack of medical support、huge aftershock ,并总结人们的心情。 学生总结唐山恢复新生的原因, 归纳出 government's help、 rescue work、efforts of the city 等 027,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已经考虑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例如:在“to get the general information”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总结文章讲述的震前迹象、地震发生时的情景、震后的破 坏程度、震后的营救及灾后重建;在 to understand why the earthquake caused so many deaths and conclude people' s feelings”这一活动中,学生要借助结构图梳理细节,介绍地震发生后的景象,总 结唐山大地震伤亡沉重的原因;学生能总结出唐山灾后重建的原因,归纳出government, s help> rescue work、efforts of the city等。这样的设计既确保了学生达成目标的效果,在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 教师也可以及时诊断,并做出改进决策,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如何“评”a.评价的不同形式与功能评价可以分为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在2001年国家第八次课程改革实验稿出台,以及2003年高中英语课标实验稿出台,提出了终结 性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理念,也关注到了客观评价、档案袋评价等等,但实际经过20多年课程的 实施,形成性评价到底是什么?怎么去实施? 一直没有清晰的界定和认识。一定程度上,形成性评价 的落实是不理想的。为什么会提出教学评一体化?其实是为了让形成性评价更具体化,更可操作,因此教学评一体化 评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两种评价是有不同的目的。终结性评价是为学校、为家长、为学生、为老师提供一个质量报告,而形成性评价以促学为目的, 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也就是以评促教,通过评来调整教学策略。终结性评价是重结果,形成性评价重过程,两种评价性质不一样。终结性评价主体是单一的,形 成性评价主体是多元的。b.课堂评价评什么?如何评?回到课堂教学育人系统,会发现评价发生在每一个环节中。评价要点1:对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的把握是否全面合理?评价要点2:学生要完成这些教学内容,其知识水平、能力表现,已有经验和态度的现状、优势 与困难?评价要点3: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开展?是否可操作、可检测、可观测?评价要点4:活动是否服务于目标的实现?是否表达学生主动探究意义的过程?是否表达语言与 文化和思维的有机融合?是否表达学生的认知过程?评价要点5:实时监测学生是否到达了预期目标?判断是否需要调整和改进?评价要点6: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期待,采用多种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效。其中要点5和要点6是对学生的评价,要点1-4,是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可以看出,评价无时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其中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不要把学科核 心素养拆开,采用割裂的设计,而是可以整合在一起。那么,教学与课堂评价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使评价不再凌驾于教学之上或游离于教学之外,而是镶嵌于教学之中,成 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局部,与教学活动密切联结,与学习过程良性互动,力求最大程度地到达教学目标, 确保学生有实际学习成效,通过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与开展。教学目标为教学和评价提供了基础,而每一个教学目标都必须通过一个具体教学成果的样本来定 义,以说明学生到达了该目标的具体表达。例如:在学习关于唐山大地震的纪实性报告文学语篇A Nightthe Earth Didn' t Sleep时,教师设 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在本课结束时,学生能够:(1)获取、梳理有关唐山大地震的事实性信息,总结伤亡沉重的原因及幸存者、文中的“人们” 的心情;(2)分析并阐述文本中写作手法的精彩之处,感知纪实性报告文学的特点;(3)介绍唐山大地震并总结如何应对地震灾害。在学习完此文之后,教师设计了以下活动,并给出具体的语言支持:Suppose you were a docent in Tangshan Earthquake Museum; you were welcoming some foreign guests interested in the past Tangshan and the present Tangshan. Please make an introduction.“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Tangshan Earthquake Museum. (time, place, damage, rescue, today/s Tangshan.)Thanks for listening.”该活动接近真实的社会情境,要求学生介绍本节课所学的唐山大地震以及有关唐山今昔情况的事 实性信息,同时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确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借此诊断自 己的教学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开展有效的学习指导,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c.形成性评价的两大课堂形式:问题链和纠错问题链的设计是关系整堂课成败的关键要素。问题链既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指引,也是对 于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应以紧扣文本主题,聚焦文本关键词,以问题链为导引,引导学生探索文本,形 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运用文章中所给出的方法,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出了问题链的设计之外,另外纠错也是教学评价中棘手的问题。纠错是教师以某种方式向学生指 出他们所输入的目标语与标准目标语之间的差距。纠错反应主要可分为六大类:明确纠错、重述、要求澄清、元语言提示、引导和重复。教师应结 合课堂教学重点和学生性格特点及英语水平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纠错,尽量不打断学生思路,不挫败 学生学习热情。3 .教学评一体化对教师的挑战教学评一体化的提出,对老师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步骤和方法,表达学生的学习过程,并 有监控和评价措施,以实现及教学的实际指导。 要表达出课程要素之间的紧密的逻辑关联。在教学设计中,很多教师存在一个问题一一教学设计 缺少逻辑,目标设计与活动没有关系,学情分析和目标没有关系,学情分析和活动设计没有关系, 活动与活动之间缺少关联与逻辑,因此使得教学效果难以达成。 教师应具有课程意识,而不仅仅是教学意识。所谓课程意识,也就是课程是由要素构成的,不是 单一的要素,课程从理念、目标到学习,学生的学习达成目标、实施和效果检测,所有这些是教 学当中的关键要素。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有联系,但不同。在教学目标上。教学意识关注的是去实现我的教学目标,我实现了这个教学目标,我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课程意识首先关注的前提性问题:我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合理吗?如果教学目标本身不合理,即使实现了教学目标也不能称作有效教学,而可能是低效或无效教学, 有时甚至是负效教学,是有害的教学!不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实基础随意地拔高教学的做法,就 是缺少课程意识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上。课程意识除了关注教学目标的合理性之外,还关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否有教育意义。如果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是反教育的,即使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也是低效教学或无效教 学,甚至可能是负效教学。教学意识那么不关注过程,直面结果。在教学结果上。教学意识往往关心直接的教学结果,特别是考试成绩。课程意识也关注考试成绩,但有底线,即 考试成绩的获得不能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开展为代价。纯粹应试,压制性的考试,是反教育的,不利于学生终身开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意识更多地关注教学的技术问题,而课程意识那么更多地关注教学的价值问题,即关注人本身, 关注教学究竟是为了什么的问题。没有教学意识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但课程意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和教师实施新课 程的质量和水平。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要求教师要具备课程意识。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第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就是课程目标是不是符合立德树人,符合育人的思想, 是不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开展?在课程教学中,除了关注目标是否合理之外,还要关注过程,也就是说过程是否具有教育意义, 是否对学生的未来、终身学习有帮助?如果没有,其教育性就大打折扣。4 .教学评一体化实施难点及解决方案实施难点学生以及家长对于“新理念”的认可度较低。老师对新教材不够熟悉,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老师缺乏数据专业处理能力,对学期认识模糊,分析泛化。教师难以确定评价标准,不能有效判断学生是否学会,也不清楚他们是如何学会的。课程安排任务重,时间紧,进度快。学生英语基础差,课文对于学生难度过大。从第八次课程改革至今,已经有20多年了。对于局部学生来说,有些还不知道课程改革是什么, 还是按照传统的学习方式。对有些学生而言,可能体验到了新课程,但学习效果与理想的课程、课程 标准研制,教材希望学到的东西是有差距的。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缓慢,且只可意会难以言表的过程。尤其是“思维品质、文化 意识和学习能力”这三个维度,学生难以表述自己的进步,甚至难以发觉自己的进步。并且这种进步 大概率是螺旋式前进的。学生和家长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产生焦躁和质疑。人教版(2019)教材课程安排、课程内容、课程重难点安排较之以往教材都有较大的改变,并 且截至目前,只有2022届高三这一届学生完成了新教材,并且也只有2022年高考既是对应新课标 也照应新教材。所以积累的经验较少,可供参考的资料也比拟少。新人教版教材共10本,必修三本,选择性必修四本,选修三本。按照课程安排,高一年级需完 成三本必修,高二年级需完成四本选择性必修。选修未做硬性教学安排。以荷泽一中为例,每周英语 课时为“4+2”(4节正课,2节阅读课),平均每学期有20个周。按照教参和新教材培训建议,每 个单元至少需要7个课时。如果加上平时的作业和考试评讲,根本无法按照教参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是课时问题,紧张的课程进度,对于老师的备课也构成较大挑战,难以对教材进行深入解读 和整合,更别提对于教学设计的精心打磨了。大概也只有业务活动和评各种优质课的时候会对教材和 课程进行反复琢磨和打磨。我们必须思考如果我们不能在日常教学中坚持进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 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仅仅靠集体教研每学期进行一两次的“公开课”,课程改革意义何在?另外就是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以荷泽一中南京路高二学生为例,宏志部学生可以较好地自主完 成课文的表层理解,而普通部非纯理组合大局部学生对于课文的表层理解都成问题,要想进行深入理 解并到达较为完善的语言输出更是难上加难,恐怕reading and thinking局部至少要占用三个课时才 可以进行完。而Using language的写作局部,更是无法按照教参要求一个课时进行完,光是课文理 解和梳理就需要一个课时,写作和修改也需要一个课时。这就更加加重课时紧张的问题。而评价体系的建立更是一个难题,有哪些评价方式可以运用?评价性语言有哪些?如何判断我的 “教”是否可以促使“学”的产生?学生到达怎样的标准才算是学会了?评价后我们又该如何使用评 价结果?(2)实施建议有效利用集体教研,进行单元教学设计。 建立校本英语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料共享和传承。 制作合理的预习学案,充分利用作业和每日一练时间,引导学生完成课文表层理解。 积极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有效借鉴和利用前人经验。 利用现代技术和教学辅助平台处理各种数据。附:课例分析:预习学案:1. Scan the text and finish the Activity 3 on page 3.2. Read paragraph 1 and fill the blanks.Tu Youyou was awarded Nobel Prize for, a new treatmentfor, which infects people, and kills about people each year. Asa vital treatment for malaria, artemisinin has saved lives andimproved the health of of people.3. Read paragraph 2 and find Tu's personal information & Their study procedure.Tu Youyou's personal informationBirthplaceBirthdateEducationPersonalityHer MissionIn the beginningIn the beginningIn 1969,Study procedureHer team examinedHer team evaluatedThey foundRead paragraphs and explore the road to discovering artemisinin.tested 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2021级高二二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英语水平较高,具备简单 表达自己观点看法的能力。但是经过课下调研究发现学生对屠呦呦和青蒿素的发现过程都较为熟悉, 但是对于青蒿素的伟大价值并不了解,并且对于“成就”一词的理解并不全面,很多学生认为只有名 人、伟人才能算得上有成就。对于“如何成为有成就的人”这一问题,学生有自己简单的看法,但是 想法较为浅显、空洞,流于空号,缺乏实践性。2 .文本分析【主题语境】人与社会-历史、社会与文化-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物【主要内容】语篇以“TUYOUYOU AWARDED NOBEL PRIZE”为标题,向读者报道了这一重要消息,并介 绍了屠呦呦的生平经历和她带着团队为治疗疟疾发现并提取青蒿素的过程。【文本特点】该语篇的体裁属于专题新闻报道(news story)。这种文体时效性强。专题新闻报道的内容比简 单的新闻播报更加丰富。从新闻报道层面看,语篇内容客观、准确,使用具体数据来说明屠呦呦及其 团队的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发现青蒿素的伟大价值。从故事层面看,注重通过描述人物的具体事迹,包 括对人物语言的直接引用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些语言特点能加深读者对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这一新闻 事件,以及对屠呦呦这一人物的认知。从叙事结构层面看,语篇首先报道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与标 题呼应,然后再详细报道其他相关的重要信息,如人物生平、事件发生的过程等。3 .教学目标Understand the main lines of the text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text.(1) Conclude Tu's great qualities and the reasons for her success.(2) Explore how to be a person of value.4 .教学步骤:教学目标活动形式与步骤设计意图学习效果评价创设语境,导入 主题。(1) Show pictures of the great people to Ss9 and ask Ss to discuss their achievements and qualities.(2) Based on their discussion, lead Ss to express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quote of Einstein.激发学生表达意愿,引入单 元主题并进行初步解读。学生能够准确表达图片 中的人物的优秀品质和 伟大成就。并可以表达 对爱因斯坦的名言的初 步理解,即“a man of success” 和 “a man of value”的区别,表现出单 元话题的探索欲望。获取文章基本信 息,梳理文章结 构。(1) Check the answer to Activity 1 on preview paper.(2) Divided the text into 3 parts.引导学生梳理出人物新闻 报道的文体结构特点。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文章 体裁及各段落所包含信 息、,并可以将相关信息 进行分类整理。获取屠呦呦及青 蒿素发现历程的 相关细节信息, 结合相关事实信 息对青蒿素对世 界的巨大贡献及 屠呦呦人物品格 进行归纳总结。(1) Check the answers to Activity 2-4 on preview paper.(2) Group work: Find the reason fbr the discovery of artemisinin according para.4.(3) Discus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number from the text.(4) Discuss what qualities be reflected from the text.(5) Tell why Tu is a great person.令通过复述青蒿素的发现 历程,内化相关语言知 识。通过探索青蒿素发现的 原因,进一步探究语篇 主题意义,提升思维品 质。引导学生从事实细节中 归纳青蒿素的伟大意义 和屠呦呦及其团队表现 出的优秀品质,借此帮 助学生体会语篇语言特 点和逻辑关系。令引导学生重组语篇信 息,用话题词汇和功能 语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弋学生可以理清事件 开展顺序,并能正 确复述。令 能够通过组内交流 准确表述屠呦呦获 得成功的原因及表 现出的优秀品质以 及屠呦呦的伟大之 处。令能够通过小组交流 和回答下列问题及时修 改和完善个人笔 记。探索单元主题意 义: who are people pf achievement and how to be ?(1) Students watch the extended video and summarize some qualitie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video and why they are na person of achievement.n (2) Discuss “As a teenager, how can we be a person of value? ”(3) Summary。引导学生归纳:杰出人 物所具备的优秀品格、 其伟大之处以及成功的 原因;思考“个人成就” 和“社会价值”之间的 关系。拓展文本信息, 促进单元大观念形成。令由远及近,促使学生将 课堂所学和学习生活结 合起来,帮助学生建立 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做好职业规划。令 升华主旨,深化主题,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 心,并建立起“天生我令学生表现出强烈的 交流和表达的欲 望。令通过小组交流,可 以逻辑清晰地表达 出自己的观点,并 应用文本中呈现的 新词块。令 表述内容贴合生活 实际,具有可操作 性。令 学生产生强烈的民 族自豪感和主人翁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