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docx
-
资源ID:72191758
资源大小:21.7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docx
圜趣是中堤抑K-M邹篇搦N裁 (画凶)栏2019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考前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总分值为150分。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那么不予评分。得分评卷入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小学生常常“好心办坏事”,其原因主要是()。A.道德情感不深B.道德意志不强C.道德认识缺乏D.道德自律不够2、保证班主任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是()。A.教导学生B.指导学生C.辅导学生D.研究学生3、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A. “癸卯学制”B. “五四三学制”C. “壬寅学制”D.六三三学制4、“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以下德育方法中的()。A.陶冶教育B.典范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5、“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C.气质对能力有影响6、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A.集体舆论B.共同目标C.干部队伍D.活动7、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A.尝试与顿悟B.同化与顺应C.平衡与守恒D.刺激与反响8、人们常说“眈明早慧”、“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开展具有()。A.阶段性B.互补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9、“笨鸟先飞”、“勤能补拙”说明()。A.需要对能力有影响B.动机对能力有影响C.性格对能力有影响C.气质对能力有影响10、目前我国小学普遍采用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教学B.分组教学C.复式教学D.个别教学11、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实施C、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D、课程主体、课程任务、课程标准12、儿童心心开展的进程不总是以相等的速度直线开展的,而是时而猛长、时而缓慢,这说明 了儿童身心开展过程具有()oA.不平衡性B.阶段性C.灵活性D.差异性13、2001年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标是()。A、设置综合课程B、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页共5页C、表达课程结构的均衡性和选择性)、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14、小学三(1)班班主任李老师用了一支比拟别致的笔,不久全班多数同学也用上了和李老师一 样的笔,这说明小学生具有()°A.依赖性B.向师性C.接受性D.可塑性15、在心理学实验中,为了使小狗能嵯区分开圆形光圈和椭圆形光圈,研究者只在圆形光圈出现 时才给予食物强化,而在呈现椭圆形光圈时不给予强化,那么小狗便可以学会只对圆形光圈做出 反响而不理会椭恻形光圈。该过程称为()。A.刺激分化B.刺激泛化C.剌激获得D.刺激消退16、芳芳学习中遇到不懂得问题就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她采用的学习策略是()。A.精加工策略B.认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7、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A、学科课程B、拓展性学科课程C、辅助性学科课程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18、人的身心开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这反映人的身心开展具有()。A.阶段性B.整体性C.顺序性D.差异性19、通过检测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是中学常用的评价方法,在一个测验中,衡量是否到达测 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所要测量的东西的指标是()。A.信度B.效度C.难易度D.区分度20、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包括()。A.个人活动B.文艺活动C.群众性活动D.小组活动得分评卷入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教育研究的基木步骤有哪些?2、简还知觉的基本特征。3、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得分评卷入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请观看小学高年级落花生教学片段,并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师:谁来读读这段话?好,请你吧。生:我们家的后园有半亩空地。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 出来种花生吧。"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利I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 了。师:现在呢,我请大家再来看看这段话,看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看,读着读着,哪个标点符 号,哪个词突然就跳进你眼睛里了。好,有人发现了,说。生:跌进我眼睛里的是那个“居然”,我觉得收获应该是很平常的事情,为什么要用“居然”这个词?师:从“居然”里看出来他的家人是想到还是没想到?生:没想到。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但是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我,看你们能不能理解 上下文找找答案。花生收获了,为什么没想到呢?生: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生:还要短。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看着母亲说的话,好,这位女生,还没说过话的,你来说。生:因为他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非常的辛勤,所以花生很快地就收获了。师:那么辛苦劳动之后,收获花生就更应该了,这个理由不成立。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能发 现原因吗?为什么没想到?你说。生:因为它本身是亩荒地。师:你瞧瞧,特别会读书,什么地?生:荒地。师:荒地啊!要能种出来,是不容易啊,没想到!再看看母亲说的话,判断咱们姐弟几个这 是第几次种花生?生:第一次。师:判断对了,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生:意外。师:仅仅是意外?心情如何?生:高兴。师:是呀,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你说。生:激动。师:还有?意外的高兴?你说,生:喜出望外。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那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 段话,好不好?(生齐读)(1)请结合本教学片段评析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2)试论述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2、习作课上,徐老师正和同学们讨论怎么写“最喜爱的一种玩具”,丁丁坐在教室的后排,低 着头,专心致志地玩着手里的变形金刚,徐老师发现在开小差,就走到他的座位旁,把变 形金刚拿了过来,微笑着对全班同学说:“要写好最喜爱的一种玩具,必须会玩那种玩具,并 且把玩的过程清楚的写清楚,下面我们请丁丁说一说变形金刚怎么玩?” 丁丁红着脸认真地向大 家讲起了。(1)试评析徐老师对待课堂问题行为的做法。(2)面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可以运用哪些教好策略?得分评卷入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题40分,共40分)1、回答以下问题:白居易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2)指导小学二班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解析】C。小学生好心办坏事主要是因为具备道德情感,但道德认识缺乏造成的。2、D3、A4、A5、【解析】Co勤奋是性格的态度特征,笨是性格的理智特征的表达。6、B7、B8、D9、C10、A11、A12、A13、答案D解析2001年公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革目标包括:改变课程管理过于 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故正确答案为九14、B15、A16、D17、D18、C19、B20、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答:(1)选择研窕课题(2)查阅文献资料;(3)制订研究计划;(4)收集研究费料;(5) 分析研究资料:(6)撰写研究报告。2、答案如下:(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 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2)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 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3)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 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 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3、答案如下:活动中心课程又叫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和其学生克伯屈。其基本特征是: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 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该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能够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引导的 方式,带着学生一步步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之妙。从提问设计上看,看似即兴提问,实际上却是针对教学重点和关键,该教师不直接告诉学 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体会作者使用“居然”一词所要传达的感情。从提问的 语言表达上,该教师在课堂语言上极富感情色彩,通过跌宕起伏的语言,来让学生关注文章重 点。提问的语言准确、简洁、清晰。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 确的回答。从提问方式上看,该教师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等全体学生思考之后,再指定学生 回答。这样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教师所提的问题,并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试拟一个答案,还能 更好地对某个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从课堂评价上看,该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回答,都进行了 及时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拘一格,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现状进行激励,肯 定学生的努力与潜力。通过语气上的起伏对学生进行肯定和赞扬。在教学过程中,该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 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也在老师层层递进的问题中逐渐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对落 花生一文的主旨有了很好的理解。(2)教师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下:课堂提问的求证性:课堂提问的启发性;课堂提问 的警戒性:课堂提问的激励性;课堂提问的检查性:课堂提问的调节性。2、答案如下:1 .徐老师的做法充分表达了教学机智,正确运用了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在不伤害学生 自尊的基础上纠正了丁丁的问题行为,并且促进了课堂的有序进行。首先徐老师通过保持建设 性的课堂环境来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充分尊重学生,实现了师生间的情感互动。用一种温和 亲切乂不失机智的方式纠正了丁丁的问题行为。其次徐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来纠正学生的问题行 为。创设了一个活动情境让丁丁参与进来,以纠正其问题行为,并维护了课堂的有序进行。2 .教师要减少和控制问题行为,确保课堂活动有序而有效地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着手:首先,运用先入为主策略,事先预防问题行为。其次,运用行为控制策略,及时终止问 题行为。再次,运用行为矫正策略,有效转变问题行为。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题40分,共40分)1、答案如下:1 .本诗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 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章 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读时琅琅上口,诗句真切 而清晰的再现了一年中野草的繁茂与枯败,一枯一荣、一青一黄之间,看似柔弱的小草的顽强 生命力已然彰显,而熊熊大火之后的顽强再生更表达作者对待生命自强不息的态度。2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离、岁、枯”等6个生字,理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集体讨论的方式中感受小草生长的过程,体会诗人观察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和顽强向上的意志。3.1.看图片,比照茂盛与枯萎,感受“枯”2 .以学生为主,通过观察田字格的“枯”字,分析“枯”的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 .呈现“枯”字诀:体型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右边宽,要舒展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4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边板书田字格,边讲解,学生跟随在田字格中练习5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运用投影仪进行评议第5页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