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语文.docx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课题:小壁虎借尾巴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一年级教材版本洁口编版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小壁虎借尾巴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它是一篇 童话,主要讲了一件小壁虎借尾巴的事,按着小壁虎挣断尾巴、借尾巴、又长出新尾巴的 过程来写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各种动物尾巴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和用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局部生字口头组词。2 .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的特点。3 .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爰自然科学的兴趣并渗透礼貌教育。4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小学低年级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差,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主体,任何新鲜事物的出 现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为了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在教学中,我利用了 实物投影、实物(小金鱼X简笔画、小壁虎图片以及音乐磁带和头饰等生动形象的教具 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从大量形象的感知中,逐步掌握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真正 地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的情感,从而与故事的主人公产生心灵的共鸣。先引导 学生理解小壁虎借尾巴的原因。接着,借助插图,由扶到放,让学生通过朗读、演示、讨 论等多种形式,理解讲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最后, 诱导学生瞻前顾后,弄懂壁虎尾巴能帮助爬行和保护自己的功能,以及可以再生的特点。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讲小鱼、老黄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词句并了解它们尾巴的功能。 难点是理解壁虎尾巴的功能和可以再生的特点。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提出问题,引起讨论L教师呈现壁虎图片询问学生: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叫 什么名字吗? ”2.对了,那现在我们仔细观察一下 壁虎身上都有些什么?我们有同 学说到了尾巴,是的壁虎有一条长 长的尾巴。可有只小壁虎要去借尾 巴,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去课 文中找答案吧!教师板书课文题 目。学生回答“壁虎”学生回答“头、脚、尾巴”设置问题,帮助学生主动思考 并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学生能 够主动学习课文。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同学们,现在先跟老师一起读一 遍课文,在读的时候划出不认识的 字词。2 .同学们读得很整齐,现在我们来 课文中有哪些生字,请一位同学来 说一说。还有其他生字吗?3 .现在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生字 的读音和写法。教师呈现ppt,与 学生一起练习拼读生字与写出生 字。4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字的意 思,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字的意 思?大家一起看看这位同学说得 对吗?教师呈现生字的意义并依 以上程序解释其它生字的意义。5 .我们刚学习完了生字,现在我要 请同学起来回答下列问题了。教师请学 生回答生字的意义。有错误的那么纠 正跟随老师一起读课文学生回答“壁、檐、握”等学生起立回答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运用讨论探究的方法来帮助 学生学习生字,使学生主动参 与到课堂中,加深对生字词的 印象。三、深入课文,理解内容1.现在我们再读一遍课文,在读的 时候同学们要想一个问题:这篇课 文讲了什么?谁能告诉我这边课 文将了什么?对了,这篇课文讲的 是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2现在我们先看看第一二自然段 讲了什么,一起读一读。第一二自 然段讲了呀,小壁虎的尾巴没了, 他觉得很难看,所以要去借一条尾 巴。3 .我们再读一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看看讲了什么。第三四五自然段讲 了小壁虎去借尾巴了,那么它都向 谁借尾巴了呢?对了,那他借到了 吗?嗯,他没有借到。所以这三段 讲了小壁虎去借尾巴但是没有借 到。4 那我们最后读一读第六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又讲了什么呢?哪位 同学能回答?对,小壁虎回到家发跟随老师一起读课文学生回答“小壁虎借尾巴的故事”学生与老师一起读第一二自然段。学生与老师一起读第三四五自然 段学生回答“小鱼、黄牛、燕子”“没 有”学生与老师一起读第六自然段学生回答“尾巴长出来了”逐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使学 生了解课文大意,为后面学习 各动物尾巴功能做铺垫。现他的尾巴又长出来了。四、课堂小结,留下疑问L现在大家详细地说一说这篇课 文讲了什么?对了,这篇课文讲的 是,小壁虎的尾巴没了,他想去借 一条尾巴。可小鱼、黄牛和燕子都 不愿意借给他。当他回到家时惊喜 地发现自己的尾巴长出来了。2.同学们自己想一想,为什么小 鱼、黄牛和燕子不愿意把尾巴借给 小壁虎?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能 长出来?学生踊跃发言总结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 识,并在最后留下疑问,引导 学生思考问题。七、教学评价设计本课设计从课文入手,以认读字词和朗读课文为主,通过认识字词从中积累语言,在朗读 课文的过程中不仅增强学生语言开展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八、板书设计21、小壁虎借尾巴小鱼小河边摇拨水挣断 难过 老牛 大树上 甩 赶蝇子燕子房檐下摆掌握方向再生 高兴保护自己九.教学反思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课 上,我鼓励学生多读课文、多思考、多交流、不时请学生出来讲故事,通过这次授课,我 有了很深的体会:1 .古人云:"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只有多读,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 方法。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去模仿老师的朗读,而是让他们自己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抒发。在整个朗读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课文的特点,分 别采取了自由读、领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使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 思维状态而不感到疲劳,同时,不求形式统一,只求学生真正投入。而我自己也不断变换 角色:有时是他们的引路人,引导他们把读请求语气的方法讲出来;有时是他们的学习伙 伴,和他们一起体验文中的情感;有时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故意暴露出他们平时读书时存 在的问题,激励他们读流利,读出感情;有时是他们的学生,引导学生把悟出的感情表达 出来。2 .表达是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了解鱼、 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时,这三段内容形式相似,我用"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到了什么? 说了什么?它为什么没有借到尾巴?”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揣摩文章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 法,为说话、写作打下了结实的奠基,并留出时间空间进行扩展阅读,展示老师提供的资 料、图片,表达出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各有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个人的喜 好自由选择一个内容练习表达。教师创造各种表达的机会,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这样学 生就会乐意表达,而且有内容可说,积累了语言表达方式。另外,由于结构相同,内容相似,我将第3自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在"读 一看一想"中,理解小鱼的尾巴是用来拨水的。有了第3自然段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 生小组合作学习第4、5自然段,在表演的过程中积累语言,理解课文。我给了学生充分 的时间,让学生去积累语句,内化语言。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表演给大家看,这样,不 但积累了语言,而且理解了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