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料精创】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docx
-
资源ID:72195704
资源大小:28.8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学资料精创】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docx
文言文阅读【高考真题】(2022 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 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 ”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 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 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假设此,那么是北弱齐,西德于 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那么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日:“不 毂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毅不须 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 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 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 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那么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 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 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 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日:“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 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 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土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L下对文中划框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 何也/B.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 何也/C.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 何也/D.不毂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 何也/2.以下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B.宣言指特意宣扬某种言论,使人周知,与后来用作文告的“宣言”含义不同。C.孤国指孤立的国家,“孤”与赤壁赋“泣孤舟之凝妇”的“孤”字含义相同。 D.阴合意思是暗中联合,“阴”与岳阳楼记“朝晖夕阴”的“阴”字含义不同。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第一名,于是考中了甲科。景祐初年,皇帝召来面试,升任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 当时范仲淹执掌开封府,每次进见,总是讨论当时政事的得失,宰相厌恶他,贬斥他镇守 饶州。欧阳修面见谏官高假设讷,假设讷诋毁嘲弄范仲淹,认为范仲淹应当被罢免。欧阳修写 信批评他,因此被贬为峡州夷陵令。康定初年,范仲淹被重新起用担任陕西经略招讨安抚 使,征辟欧阳修担任掌书记。欧阳修笑着说:“我为您直言,难道是为了私利吗?同时被 贬斥不同时升迁也是可以的。”推辞不去。当时,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欧阳修与尹师鲁都 因为范仲淹公正直言而被贬斥,被视为同党。从这之后朋党的议论视他们为“党人”。从 此朋党的议论产生,时间长了愈发猛烈。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进呈仁宗,说明君 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一国之君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 党,任用君子的真朋党。文章言辞恳切详尽。这以后众人最终因为朋党之议不能够在朝廷 久留。欧阳修生性嫉恶如仇,论事没有回避,小人把他看作仇敌,而欧阳修愈发振奋不 顾。唯有仁宗深知他的忠心,改任他为右正言、知制诰,赐予他三品服,仍执任谏院。嘉 祐初年,任职太常寺。二年,暂时管理贡举之事。当时的进士写文章凭借诡异文风互相吹 捧,文风崩坏。欧阳修担忧此事,选文大都以用词古朴为好,但凡因为文风奇诡而知名的 人几乎全部除去。榜单出来后,怨恨非议纷纷,很久大家才信服。然而文章从这以后开始 改变,恢复古风。三年,加封为龙图阁学士,暂时代理开封府,所替代的包公因为治下威 严,名震京师。欧阳修为政宽简平易,遵循事理,不追求显赫的声名。有人用包公的为政 方式来劝勉欧阳修,欧阳修说:大凡人才,天性不同。运用他的长处,事情没有不成功 的;强行运用他的短处,势必无法到达目的。我也是在运用我的长处理政。听者表示赞 同。欧阳修以往镇守颍上,喜欢当地的风土人情,于是在那里择地而居。在颖地居住一年 后去世,享年六十六。被追赠为太子太师,谥号文忠。天下的学士听闻此事,都流泪悼 念。从汉代以来,文章弊病极大,虽然唐贞观开元有如此兴盛的局面,可是文气衰弱,最 终也不能振兴,只有韩愈大力变革复古,到欧阳修的文章流行天下,才再次无愧于古风。 呜呼!从孔子至今,千百年来,文章衰败而复兴,只出了这两人啊。这难道是偶然吗?13 .答案:B解析:“赏赐之差”,“赏赐”修饰“差”,意为赏赐的比例,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项。“爵不越德”,“爵”做“不越德”的主语,意为封爵不超越其功德,中间不能断 开,排除D项。句意:梁冀前些日子因为有迎立皇上的大功劳,已经增加俸邑三千,同时 他儿子梁胤也已加封。梁冀可以和邓禹相比,该给他四个邑的俸禄,赏赐的比例,应同霍 光一样,(这样)使天下明白朝廷赏赐符合其功劳,封爵不超越其功德。14 .答案:A解析:大功服9个月,小功服3个月。15 .答案:D解析:“黄琼却因自己师傅的恩惠而被封赏”错。原文“以师傅之恩”,意思是因黄琼是 皇帝的师傅的恩惠。是因为黄琼是皇帝的师傅的恩惠而被封赏,而不是因为“自己师傅的 恩惠”。16 .答案:这以前,朝廷招请的处士大多名不符实,李固平日对黄琼就很钦佩,这时便 写信迎接他。不久宦官王侯独揽大权,朝廷内外动乱,黄琼自己估量个人力量不能挽救危局,便托说 有病,不上朝管事。解析:参考译文:黄琼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人,是魏郡太守黄香的儿子。父亲去世,他守孝期满,五 府连年召请他为官,他都没有容许。永建年间,公卿都向朝廷推荐他,于是他和会稽郡的 贺纯、广汉郡的杨厚一起都以公车征召进京。黄琼走到纶氏,又称病不再前进。有关部门 弹劾他对朝廷不敬,有诏书到县里要求按礼节宽慰他并予以遣送,这才不得已上路。这以 前,朝廷招请的处士大多名不符实,李固平日对黄琼就很钦佩,这时便写信迎接他。黄琼 到京,当即被任命为议郎。永建三年,大旱。黄琼上书顺帝说:”当年鲁僖公遇到了大旱 灾,躬行节俭,流放谗佞小人十三名,处死搜刮百姓、贪污受贿的九个人,自己宿于南 郊,老天立刻降下大雨。”奏章陈上后,皇帝在德阳殿接见了他,让中常侍责成有关方面按 黄琼奏章所列事项切实施行。升迁为尚书令。黄琼认为以前左雄所建议实行的举孝廉之 法,专取儒学文吏,在国家取士用才方面还考虑不周,就上奏增设孝悌科及能从政者共四 科,这事终于办成了。左雄上回建议选中的孝廉先试用于公府,又复验于端门,后来尚书 张盛奏免此项。黄琼又上书说:复核查验的实行,是为了澄清被选拔者的清浊,查验人才 的虚实,这条措施不宜改革。”皇帝就停止了。他被调出京城任魏郡太守,不久改任太常。 桓帝和平年间中选入侍讲禁中。桓帝元嘉元年,改任司空。桓帝想大肆表扬大将军梁冀, 使参与朝会的二千石以上大官会商颁赏礼仪。特进胡广等人,都同声称扬梁冀的功勋,认 为其仪制赏赐,均应仿照周公,给予山川、土田和城邑等。黄琼独建议:梁冀前些日子因 为有迎立皇上的大功劳,已经增加俸邑三千,同时他儿子梁胤也已加封。梁冀可以和邓禹 相比,该给他四个邑的俸禄,赏赐的比例,类同霍光,使天下明白朝廷赏赐符合其功劳, 封爵不超越其功德。”皇上采纳了他的话。梁冀引以为恨。桓帝永兴元年,转为太尉。梁冀 前后屡次托他任用的人员,他一个都不录用。即使有好人只要是梁冀所夸奖抬举的,他也 不肯任用。梁冀被诛,太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孙朗都因为阿附梁冀而被罢官,(皇帝) 又一次任命黄琼为太尉。黄琼对皇帝有师傅之恩,又不肯阿附梁袋,于是封他为乡侯,享 千户邑俸。黄琼以疾病在身坚决辞让六七次,言语恳切动情,皇上便同意了。梁翼被杀 后,黄琼居于首相之位,于是上奏天下往常有贪污罪行的十余人,有的被判了死刑,有的 被流放,海内人士从此寄希望于朝廷,真是人心所向。不久宦官王侯独揽大权,朝廷内外 动乱,黄琼自己估量个人力量不能挽救危局,便托说有病,不上朝管事。永兴四年,因农 民造反而被免职。永兴七年去世,时年七十九岁。赠车骑将军之位,谥号“忠侯”。A.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又担忧楚国作梗,因为齐国曾经帮过楚国,齐楚关系密切。秦惠 王希望张仪考虑如何应对,张仪容许尝试出使楚国。B.张仪见到楚王,提出楚国如果能与齐国断交,秦王就会下令献上商于之地六百里,又可 以削弱齐国,还能得到秦国的恩惠,这是一举三得的事情。C.楚国群臣祝贺将得商于之地六百里,陈轸不以为然,认为秦看重楚是因为楚有齐为后 援,假设先绝齐后索地,一定受骗,齐秦两国都将攻打楚国。D.张仪返回,秦王随即派人与齐联合,拒不给楚国六百里地,楚王大怒,起兵伐秦,秦齐 合力大败楚兵。楚国失败是因为没有听从陈轸而误信张仪。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译文: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译文:【考情分析】本篇文章为文言文阅读,共有4个试题,考查形式为3道客观题,1道主观题。第一 小题考查了文言断句,第二小题考查了古代文化常识,第三小题考查了如何归纳内容要 点、概括中心意思,第四小题考查了文言翻译。【变式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治国有二机,刑德是也;王者尚其德而布其刑,霸者刑德并凑,强国先其刑而后德。 夫刑德者,化之所由兴也。德者,养善而进阙者也;刑者,惩恶而禁后者也;故德化之崇 者至于赏,刑罚之甚者至于诛;夫诛赏者,所以别贤不肖,而列有功与无功也。故诛赏不 可以缪,诛赏缪那么善恶乱矣。夫有功而不赏,那么善不劝,有过而不诛,那么恶不惧,善不劝 而能以行化乎天下者,未尝闻也。书曰:'毕协赏罚',此之谓也。公叔文子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公叔子见日:“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 也,宁云坊国家之治哉? ”公叔子曰:“严那么下喳,下喷那么上聋,聋嗡不能相通,何国之 治也?顺针缕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縻,并小流而成江海;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 尝有所不受也。”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 ”对曰:“为 愚公之谷。”桓公日:“何故? ”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 人也,何为以公名?,对日:“臣请陈之,I臣故畜何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前 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I"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 之? ”恒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日:“此夷吾之愚也,使尧在上,咎 繇为理,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假设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 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 者也,况不及恒公管仲者也。”(节选自说苑政理)5 .以下对文中画框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臣故畜将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 名此谷为愚公之谷/B.臣故畜将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 名/此谷为愚公之谷/C.臣故畜衿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日/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 名此谷为愚公之谷/D.臣故畜将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日/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 名/此谷为愚公之谷/6.以下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养善而进阙者也”与“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两句中“善”字含义不 相同。B.升斗,容量单位,十升为斗。也可以用来比喻微薄的薪俸或借指少量的米粮、口粮。C.“公诚愚矣”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两句中“诚”字含义相同。D. “安有取人之驹者乎”与“而今安在哉”(赤壁赋)两句中“安”字含义相同。7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德”可以培养善良品性并补益缺乏之处,“刑”可以惩罚罪恶并禁止后来者仿效, “德”与“刑”是治理国家的两个关键。B.公叔文子担任楚国令尹有三年了,百姓没有谁敢入宫求见他,公叔子认为这是因为公叔 文子太威严了,希望他能有所改变。C.齐桓公出猎时,一位老人故意假托解释“愚公之谷”得名的由来挖苦齐桓公,劝他不要 沉溺于出猎逐鹿,荒废国事。D.齐桓公对老人讲的故事并没有领悟,但第二天上朝时,齐桓公将这个老人讲的故事告诉 了管仲后,管仲理解了这个老人的意思。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故诛赏不可以缪,诛赏缪那么善恶乱矣。假设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欧阳文忠公神道碑苏辙公讳修,字永叔,幼敏悟过人,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遂中甲科。景祐 初,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I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 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假设讷假设讷诋谓范公以为当黜公I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康定初, 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公掌书记。公笑日:“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哉?同其退不 同其进可也。”辞不就。初,范公之贬饶州,公与尹师鲁皆以直范公见逐,目之党人。自 是朋党之论起,久而益炽。公乃为朋党论以进,言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 朋,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其言恳恻详尽。其后诸公卒以党议不得久留 于朝。公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触,而公愈奋厉不顾。上独深知其思,改 右正言、知制诰,赐三品服,仍知谏院。嘉祜初,判太常寺。二年,权知贡举。是时进士 为文以诡异相高,文体大坏。公患之,所取率以词义近古为贵,凡以险怪知名者黜去殆 尽。榜出,怨谤纷然,久之乃服。然文章自是变而复古。三年,加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 府事,所代包孝肃公以威严御下,名震都邑。公简易循理,不求赫赫之誉,有以包公之政 励公者,公日:“凡人材,性不一。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吾亦任吾 所长耳。”闻者称善。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 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自汉以来,文弊极矣,虽唐贞观 开元之盛,而文气衰弱,卒不能振,惟韩退之一变复古,及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 古。呜呼!自孔子至今,千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惟得二人焉,夫岂偶然也哉!(选自苏辙栾城集,有删改) 9.以下对文中画框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假设讷/假设讷诋 靖范公/以为当黜/B.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假设讷/假设讷 诋消/范公以为当黜/C.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假设讷/假设讷 诋消范公/以为当黜/D.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假设讷/假设讷诋 i肖/范公以为当黜/10.以下对文中加粗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辟公掌书记”与“欲辟土地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辟”字音同义不同。B. “皆以直范公见逐”与“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 同。C.讳,名讳。古人说话作文时为了避讳,不直称君王或尊长的名,一般字号不避。D.太子太师,官职,即太子的老师。后多为虚衔无实职,可用于追赠死去的重臣。1L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欧阳修进献朋党论,指出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有本质的区别,应得到人君的任用, 但最终仍因“结党议论”而不得久留朝廷。B.范公被贬斥,欧阳修为其直言同遭贬斥,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被贬夷陵。后来范仲 淹被重新起用,欧阳修面对征召却推辞不去。C.包公治政有方,声名显赫,欧阳修接替他执掌开封府后,为政宽简平易,遵循事理,也 不追求显赫的声誉,展现了相同的行事风格。D.韩愈大力倡导文章复古,志在革除文弊;而欧阳修身体力行,所写的古文风行天下。苏辙 认为文章能够废而复兴,这两人功不可没。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公患之,所取率以词义近古为贵,凡以险怪知名者黜去殆尽。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黄琼字世英,江夏安陆人,魏郡太守香之子也。遭父忧,服阕,五府俱辟,连年不 应。永建中,公卿多荐琼者,于是与会稽贺纯、广汉杨厚俱公车征。琼至纶氏,称疾不 进。有司劾不敬,诏下县以礼慰遣,遂不得已。先是,征聘处士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 琼,乃以书逆遗之。琼至,即拜议郎。三年,大旱。琼上疏顺帝曰:“广昔鲁僖遇旱,躬 节俭,放谗佞者十三人,诛税民受货者九人,退舍南郊,天立大雨。”书奏,引见德阳 殿,使中常侍以琼奏书属主者施行。迁尚书令。琼以前左雄所上孝廉之选,专用儒学文 吏,于取士之义,犹有所遗,乃奏增孝悌及能从政者为四科,事竟施行。雄前议举吏先试 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后尚书张盛奏除此科。琼复上言:“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 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帝乃止。出为魏郡太守,稍迁太常。和平中,以选入侍讲禁 中。元嘉元年,迁司空。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特进胡广 等,咸称冀之勋德,其制度赍赏,以宜比周公锡之山川、土田、附庸。琼独建议曰:“国| 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光使天下知| 赏必当功爵不越德。朝廷从之。冀意以为恨。永兴元年,转太尉。梁冀前后所托辟召, 一无所用。虽有善人而为冀所饰举者,亦不加命。梁冀被诛,大尉胡广、司徒韩演、司空 孙朗皆坐阿附免废,复拜琼为太尉。以师傅之恩,而不阿梁氏,乃封为祁乡侯,邑千户。 琼辞疾让封六七上,言旨恳恻,乃许之。梁冀既诛,琼首居公位,举奏州郡素行贪污至死 徒者十余人,海内由是翕然望之。寻而五侯”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 不起。四年,以寇贼免。永兴七年卒,时年七十九。赠车骑将军,谥曰忠侯。(选自后汉书黄琼传,有删改)【注】五侯,东汉桓帝时五名同时被封侯的宦官。13 .以下对文中画框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 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B.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 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C.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 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D.冀前以亲迎之劳/增邑三千/又其子胤亦加封赏/冀可比邓禹/合食四县/赏赐之差/同于霍 光/使天下知赏必当功爵/不越德.以下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服阙,指服丧期满,脱去守孝时穿的衣服。古代根据与死者的亲属远近可划分出五服, 陈情表中提到“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其中“功”即属五服,指穿大功服(一年),小 功服(六个月)的亲族。B.辟,征辟,征召优秀的人才做官。古人对做官有很多说法,如授予官职可以叫“拜”、 “除”;除去官职可以叫"免"、"黜”;“出”可以为离京做官,如张衡传中“出 为河间相”即为此意。C.石,原为计算容量、重量的单位,古代常用容量单位还有升、斗、斛、钟等。文中指官 阶等级,因官员所得俸禄以米谷为标准,故以“石”称之。在汉代,“二千石”往往是太 守的代称。D.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助其夺取 天下。因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为周公。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 周公即是此人。14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黄琼屡召不就,勉强做官。他出身官员之家,官府连年征召他,他没有容许;公卿向朝 廷推荐他,他前往京城途中因称病被弹劾,最后做了官。B.黄琼提议革新,关注选才。他认为以儒学取土有弊端,提议增加选官科目,得以施行; 他对张盛的提议不以为然,认为应该对人才进行查验。C.黄琼刚强正直,反对滥赏。皇帝打算表扬大将军梁冀,胡广等人附和,把梁冀捧得很 高,而黄琼提出理由,表示反对,朝廷采纳了黄琼的意见。D.黄琼不附权贵,惩治贪腐。梁冀请托黄琼任用的人,黄琼都不用,梁冀被杀,黄琼却因 自己师傅的恩惠而被封赏;他掌权后,下令惩治贪腐分子。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先是,征聘处土多不称望,李固素慕于琼,乃以书逆遗之。寻而五侯擅权,倾动内外,自度力不能匡,乃称疾不起。答案以及解析1 .答案:B解析:文言断句;“不烦一兵”和“不伤一人”句式一致,且“商于之地六百里”作“得”的宾语,故应在“不伤一人”后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子”在这里是对陈 轸的尊称,作“独不贺”的主语,两者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项。2 .答案:A解析:文言实词;A项,准备、具办/约定,两个“约”字含义不同。B项,文中的“宣 言”是动词,用作文告的“宣言”是名词,两者含义不同。C项,两个“孤”字都是形容 词,意思是孤单、孤立,含义相同。D项,暗中/没有阳光,两个“阴”字含义不同。应选 Ao3 .答案:B解析:理解文意;“得到秦国的恩惠”错,文中“西德于秦”的意思是“在西面对秦国施 有恩惠”。4 .答案:(1)楚怀王没有听从,说:“我的事办得很好!你还是住嘴不要说了,等待我完成 这件事。”张仪知道楚国和齐国断交了,于是出来见使者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六里。” 【参考译文】齐国帮助楚国攻打秦国,夺取了曲沃。后来秦国想要攻打齐国,齐国、楚国关系友 好,秦惠王担忧这件事,对张仪说:“我想要攻打齐国,可齐国、楚国正交好(欢),你为 我谋划一下这件事,该怎么办呢? ”张仪说:“大王可以为我准备(约)车子和财物,我请 求去试一试。”张仪南行去见楚怀王,说:“现在齐王的罪,对秦王来说十分深重,秦国 想要攻打齐国,但贵国跟齐国交好。大王如果能关起国门跟齐国断交,我会请求秦王献上 方圆的商于土地。如果这样,楚国就是在北面削弱了齐国,在西面对秦国施有恩惠“西德 于秦”,状语后置,同时获得了商于的土地作为好处,那么用这一个计策就把三种好处都 得到了。“楚怀王非常高兴(说,通“悦”),在朝廷上宣布:“我(不毂,帝王谦称)得到 了商于方圆六百里的土地。”听到消息的大臣们都(毕)向楚怀王道贺,陈轸最后谒见,唯 独不向楚怀王道贺。楚怀王说:我没有动用一兵一卒,没有使一个人受伤,就得到商手 六百里的土地,我自认为很聪明了。士大夫们都向我道贺,唯独你不道贺,为什么丽T 陈轸回答说:“在我看来,商于的土地不能得到,而祸患一定会到来。”楚怀王问:“为 什么呢?”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重视大王,是因为大王有齐国这样的盟邦。如今土 地还没有得到就先跟齐国断交,这会使楚国孤立,秦国又怎么会重视一个孤立的国家呢? 而且楚国先跟齐国断交,后向秦国索要(责)土地,必然会被张仪欺骗。这样在西面与秦国 惹出了祸患,在北面又与齐国断交,那么秦、齐两国的军队一定会到。”楚怀王没有听 从,说:“我的事办得很好!你还是住嘴不要说了,等待我完成这件事。”楚怀王派使者 与齐国断交。张仪返回(反,通“返”)后,秦国派使者出使齐国,齐国与秦国暗中联合。 楚国派了一名将军去秦国接收土地。张仪知道楚国和齐国断交了,于是出来见使者说:“从这里到那里,纵横六里。"使者返回上报楚怀王,楚怀王非常生气,想要发动军队讨 伐秦国。陈轸说:“攻打秦国,不是方法。大王不如趁机送给秦国一座大城,跟秦国一道 攻打齐国,这样我们在秦国损失土地但能从齐国得到补偿。”楚怀王没有听从,于是发兵 攻打秦国。秦国与齐国联合,楚军在杜陵大败。所以楚国的土地并非不大,人民也并非软 弱,但只能使国家免遭灭亡,就是由于没有采纳陈轸的计策,错误地听信了张仪。5 .答案:A解析:句意:我从前养过一头母牛,生下牛犊长大后,我卖掉它买了一匹马驹。有个年轻 人说:“牛是不能生马的。”于是便牵走了我的马驹。邻居听说这件事,认为我太愚蠢 了,所以把这个山谷命名为愚公谷。“少年”是“日”的主语,主语前断开,且“卖之而 买驹”的主语都是前面的“臣”,所以“少年"和“买驹”之间断开,排除C、D; “故” 表结果,一般置于句首,前面断开,排除B。应选:Ao6 .答案:D解析:D. “含义相同”错误。“安有取人之驹者乎”句意“怎么会有随便取人马驹的事 呢”,“安”意思是“怎么”。“而今安在哉”句意“如今在哪里呢”,“安”意思是 “哪里”。二者含义不同。应选:Do7 .答案:C解析:C. “劝他不要沉溺于出猎逐鹿,荒废国事”说法错误,结合管仲所言“公知狱讼之 不正,故与之耳”可知,这位老人假托解释“愚公之谷”得名的由来是想让齐桓公知道齐 国刑法的混乱。应选:Co8 .答案:(1)所以诛杀与奖赏不能错乱,诛杀与奖赏错乱了,善与恶也就错乱了。 如果有人像这个老翁一样被人侵暴,也绝不会给他(马驹)的。解析:参考译文:治理国政有两个关键,就是刑法与德教;行王道的人重德教而罕用刑法,行霸道的人 刑法与德教并用,强暴之国是先用刑法而后用德教。刑法与德教,都是教化产生的必由之 路。所谓德教,就是培养善良品性并补益缺乏之处;所谓刑法,就是惩罚罪恶并禁止后来 者仿效;因此受仁德教化成就高的应得到奖赏,犯刑受惩严重的应被诛杀;诛杀和奖赏是 用来区别贤与不贤并分辨有功与无功的。所以诛杀与奖赏不能错乱,诛杀与奖赏错乱了, 善与恶也就错乱了。如果有功而不奖赏,那就不能鼓励人向善;有罪过而不诛杀,那罪恶 的人就不会惧怕。善良的人得不到鼓励,罪恶的人不畏惧,却能用德行来感化天下的,未 曾听说过。尚书说:“尽力于赏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公叔文子担任楚国令尹有三年了,百姓没有谁敢入宫求见他。公叔子谒见他说:“你 太威严了。”公叔文子说:“朝廷的威严,难道说会妨害国家的治理吗? ”公叔子说: “执政太威严就会使下面的臣民绒口不言,下面的人缄口不言那上面的执政者就如同聋 人,聋哑不能互通消息,又怎能把国家治理好呢?针线顺着一个方向就可以织成帷幕,汇 积升斗粮食可以充实仓库,合并小水流可以汇成江海。英明的君主,只有接受意见而不实 行的,未曾有不接受意见的。”齐桓公外出打猎,为追逐一头鹿而奔跑,进入一个山谷之中,看见一位老翁,就问他 说:“这是什么谷? ”老翁回答说:“是愚公谷。”齐桓公问:“为什么取了这个名 字? ”老翁回答说:“因为我而给它命名。”齐桓公说:“现在我看你这样的仪表,不像 是愚蠢的人,为什么要因为你而取名愚公谷呢? ”老翁回答说:“请让我陈述原因,我从 前养过一头母牛,生下牛犊长大后,我卖掉它买了一匹马驹。有个年轻人说:牛是不能 生马的。'于是便牵走了我的马驹。邻居听说这件事,认为我太愚蠢了,所以把这个山谷 命名为愚公谷。”齐桓公说:“你确实太愚蠢了!你为什么要把马驹给他?”齐桓公于是 回到宫中,第二天上朝时,将此事告诉了管仲。管仲整理好衣服,拜了两拜说:“这是我 的过错,假假设尧舜在上,咎繇做刑狱官,怎么会有随便取人马驹的事呢?如果有人像这个 老翁一样被人侵暴,也绝不会给他(马驹)的。老翁知道狱案诉讼不公正,所以把马驹给了 他。请让我下去很好地整顿政治。”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这件事,齐桓公是建立霸业的 国君,管仲是贤明的辅佐,还有把智者当成愚者的时候,何况赶不上桓公与管仲的人 呢? ”.答案:C解析:原文为:“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 公见谏官高假设讷,假设讷诋消范公,以为当黜。”.答案:A解析:“音同”错,前者读bi,征召;后者读pi,开辟。9 答案:C解析:“相同”错,包公是以“威严治下”。12.答案:(1)欧阳修担忧此事,选文大都以用词古朴为好,但凡因为文风奇诡而知名的人 几乎全部除去。运用他的长处,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勉强运用他的短处,势必无法到达目的。解析:参考译文:欧阳公名讳修,字永叔,聪敏过人,两次参加国子监考试,一次参加礼部考试,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