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复活》读书心得体会八篇.docx
托尔斯泰复活读书心得体会八篇【一】我认为读托尔斯泰的书,千万不能忘了他的细腻,其中有 很多细节都是不可以一掠而过的,不然你会损失很多。其中, 当玛丝洛娃作为女犯被士兵押往法庭时,她对路人的轻蔑目光 毫不在乎,可是当一个买煤的乡下人走到她身旁,画了个十字 送给她一戈比时,她却脸红的低下头去。这个羞涩的表情像一 束光芒,虽然微弱却照亮了她的灵魂,露出她纯洁的天性。这 处伏笔预示她的灵魂必将复活。我认为托尔斯泰塑造玛丝洛娃 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反映出他对下层人民的关怀之情。再说说聂赫留朵夫这一人物形象,他在小说中的经历比玛 丝洛娃更为复杂。他所接触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真正的反 映出主题深刻形象。在拯救玛丝洛娃的艰难途中,他游荡在各 种官员之间,从内心深处意识到官僚以权压人的荒诞行为和有 钱人的腐朽思想。此外,他还走访玛丝洛娃的家乡,看到他从 未看见过的触目惊心的景象,瘦弱的孩子、乞讨的妇女此 时,他又唤起了少年时代的灵魂,坚定地站在了农民的立场上, 决心将农民的土地还给农民,这件事在上流社会中引起了如同 暴风雨般的强烈争议。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不再追求无欲享受,从豪华的庄 园搬出、将随身带的钱财分给穷人、将土地分出。在上流社会 过惯了那种奢侈挥霍的生活,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找到自 己灵魂的归宿,这不只感动了玛丝洛娃也是感动了读者,作者 也正是借此表达对社会觉醒的呼吁。小说的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开始是一个单纯、善良、有抱 负的青年,他曾与玛斯洛娃有过一段美好真挚的恋情。聂赫留 朵夫和玛斯洛娃一个原本是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美好期盼的热 血少年,却在浑浑噩噩的上流社会中堕落;另一个本是美丽纯 洁的活泼少女,却因为聂赫留朵夫不计后果的伤害,最后被迫 沦为妓女。他们两个原本再无交集,却又因一桩命案在法庭上 相遇了。由于玛斯洛娃被人诬陷,这引起了作为法院陪审的聂 赫留朵夫良心上的不安。他的灵魂开始了反省,他决定与上流 社会决裂,他卖掉了庄园,陪玛斯洛娃到西伯利亚去流放。他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灵魂的洗礼”,最终用自己的爱心和悔罪 行动得到了玛斯洛娃的谅解,让自己的精神从堕落中复活。我感动于聂赫留朵夫敢于面对错误的那颗忏悔之心,正是 他勇敢面对,并付出实际行动去尽力弥补才换来了自己和玛斯 洛娃的新生活。我想,当一个人犯下错误时,不管这个错误是 大是小,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刻检讨自己,并承担自己所犯的过 错。是啊,人的肉体死后是无法复活的,但人的精神却可以。 只要我们不断自省,时时清扫自己的灵魂,公正地自我批判, 勇于抛弃不该有的享乐思想,就能让灵魂变得纯洁、高尚。托尔斯泰复活读书心得体会八篇【七】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三大名着之一,这部作品从 1889年写起,断断续续,延长了 1年才完成。列宁称其为最清 醒的现实主义作品,十九世纪皮瓣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峰及艺 术总结。复活这本书,我读了至少三遍以上。我比较喜欢看书, 起初,父亲把他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那时候年纪小只是被他 的书名所吸引,就怀着什么是复活,哪些东西能复活这些问题 在书中找答案。也只是粗浅感觉这本书写的好,很与众不同, 但是具体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读的书多了, 积累的知识多了,偶然与同学谈及此书,这本甚至连作者都不 是太了解书,竟然让我的生活中多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好友。看 她对此书很是喜爱,便将一直珍藏的书赠与她。我们闲暇时便 一起讨论文学上的问题。对这本书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刻一点, 鉴于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好奇,便将他的所有作品仔细研读了一 遍。与此同时也深深被列夫托尔斯泰的文字所折服。他字里行 间的言语都是当时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心声,都是现实 存在的心灵的声音。他的文字虽然没有浮夸的修饰,也没有华 丽的装饰,但是,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震撼,让人们的思想得 到洗涤,恢复到最本真的自己。一代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过得很是朴素,他经常混 迹于街头,背上搭着个口袋,从莫斯科步行到到200公里外的 雅思那雅波良娜,像个落魄的流浪汉,到乐得自在,甚至接 受过一位贵族夫人的赏钱,使得知真相的夫人懊恼不已。列夫 托尔斯泰并没有什么架子,亲切的很,他也算在尝试脱下那些 特权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想必文中那些关于农民土地问题, 也是他的亲身经历,实际的经历比任何空谈文学更加震撼人心。 文学作品的价值大都在于它可以历久弥新。虽然复活写于十九世纪,讲述的也是沙皇统治俄国时 的故事,按理说,我们这些二十一世中国新青年,与这大部头 的外国文学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去,但是,即便故事是旧的,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借主人翁传递出那种精神却是鲜活的,值得 我们去学习、去体会。文中的聂赫留朵夫明显带着托尔斯泰的 思想,敢于突破阶级界限,驱除阶级偏见和自私的个人主义, 带着平等博爱的原则去关爱并照顾社会“底层”人们。同样, 对于我们而言,我们时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为了自己的 利益服务,很少顾及他人,而复活告诉我们,当你为自己 的私欲而活的时候,你是一个“动物的人”,用中国哲学大师 冯友兰的话来说就是“小我”,这是最狭隘的人生境界;但当 你不只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活,你的身 上敢于担当起另一种责任时,你便成为了一个“精神的人”, 即达到了 大我”的人生境界。人人都会犯错,我们需要的 是去认识这样的错误,不要久而久之将它当作对的事去做了, 我们更需要不断完善自己,改造自己,完成心灵的救赎,精神 的复活。复活文章中体现出列夫托尔斯泰对于阶级制度、教会 制度、社会制度,乃至经济制度的批判。他从农民的角度出发, 将农民的心里放进自己的批判、自己的学说中。男主角聂赫留 朵夫对于农奴私生女玛丝洛娃的玩弄是其阶级、社会地位的支 持和怂恿造成的,也是玛丝洛娃屈辱命运的根源。造成这种不 公正待遇只因为农民的贫困、无权,农民的贫困、无权是由于 土地问题无法解决所造成的,因为农民根本不受法律保护。托尔斯泰复活读书心得体会八篇【八】是夜,翻开托尔斯泰的复活,走近主人公的世界,品 味他的人生,发现自己深深被其行为而感动,虽然书只看了半 部,但依然感动。我曾看过许多世界名著,书中无非是一些社会动乱再加上 男人和女人的一些事,反映了当时昏暗的社会,仅此而已。或 许由于译文的缘固吧,我一向并不认为其文彩的华丽。同样也 不认为其故事的有趣,想起如今繁荣昌盛的社会时,书中的故 事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无论过去、现在,无论繁荣、落后都 有着一则不变的法则,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回想复活中的故事,就算是现实也有发生。把自己比做主 人公,在年少时忍不住冲动玩弄了一个女孩,事后给钱跑事, 从而毁了这女孩的一样,当再次相遇,就算不是在法院的特殊 情况下又会怎样呢?的确,虽然年少时的玩弄是冲动的表现,而 后呢,难道除了冲动就没有爱了吗?当然有爱。我想只不过不懂 爱而以了,初恋的感觉我相信每都人都会难以忘怀,而如今的 懈后,换做是我,我也无法面对。面对已经正常生活或许还有 妻子孩子的我,面对内心那个曾经爱过的人,叫我如何开口, 如何决择。我不知道。同样若换做女人,面对当初最爱而又伤 害自己一生的男人,会说什么呢?我不知道。时代在发展,而故事却未改变,改变的只有人心的冷漠和 现实的环境罢了。想到这里想说说我的前女友,一个曾经要托 复我一生的女人,一个死都不会和我分离的人,而现如今我们 却分离了,并很快找到另一个可以托复的男人,开始新的生活。而我正如复活中被玩弄的无知女孩一样,深陷在无限的伤痛之 中。人是要活的,一个女孩很难力足于社会,她需要别人的帮 助。我不知道她是否为了这个理由而找了别人,但我敢肯定的 说这也是原因之一。现在的我还会时常想起她,想起以前的我们,想她的时候 心理很痛,虽然知道多大快乐多大伤痛的道理,但仍然伤心。 或许她也会想我吧。故事在继续,我看的复活也在继续,同样我的复活故事仍 在继续。经历了千万曲折,不论是玛丝洛娃最终的复活,还是聂赫 留朵夫的努力执着,在我们看来他们最终都应该幸福地在一起, 然而结局是有情人没能终成眷属。或许是玛丝洛娃不想阻碍聂 赫留朵夫的前途,或许是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的成全,但不 管是出于什么原因,我们都不能忘了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文学 作家。托尔斯泰复活读书心得体会八篇【二】复活讲的聂赫留朵夫在精神上的复活,使他最后开始 过全新的生活。他在福音书里找到了五条法则:对上帝要虔诚, 不起誓,要忍辱,爱敌人,不反抗。他认为人们如果遵循这五 条法则,并不断改过自新,便能够“获得的幸福,地上的天国 也会建立起来“。他的灵魂得救了。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最的作 家之一,他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宣扬“勿以暴力抗恶”, “道德自我完善”为核心的“托尔斯泰主义”,复活也体 现了这一点。复活的“种子”是托尔斯泰的朋友科尼的故 事,成为感动世界的名著。在那里,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绘的精确、笔力的雄浑到达 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与作品资料的严肃性是相贴合的。在那里, 应对人类的苦难,作家持续了高超的镇静,然而读者却不得不 为见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动。托尔斯泰在那里的挖掘比以往要深。 能够说整个俄国都被他翻了出来。他再现的艺术世界已经到达 可作为一面“镜子”的程度。伟大的真实!正正因作品除去了浪 漫主义的萎靡因素,因而整个显出了威力,如同米开朗琪罗的 雕塑一般。然而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伟的纪念碑。它把19世纪末整个俄国的现实熔铸进去,上方刻有穷人、贵族、 狱吏、监犯、革命者、医生、学生里面混合了忏悔、怜 悯、宽容、无耻、欺诈、放荡那里,作者唱出了人类艺术 最崇高的歌:”我们为不幸者撒一掬泪,人世的悲欢感动我们的 心。”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了许多的感触。书中的主人公聂赫留 朵夫在大学时期是一个善良,充满活力,有着崇高志愿的少年。 但当他担任上官职后却完全改变了,整日沉寂在享乐之中,早 已忘记自我的狂热理想,变得腐朽,落魄,成为了一个真正的 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见到玛丝洛娃,他回想起许多往事, 从而使他觉得自我是那么的可恶,便对于自我以前过的生活产 生怨恨。为了赎罪,他给一些无辜的犯人起诉伸冤,将自我名 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他彻底的改变了自我的生活,将 自我从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来。这本书名叫复活,我想 “复活”的就是聂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复活。而我从他 的身上学到的最珍重的一点就是他的自我改变,虽然他以前也 堕落过,但当他良心发现后,做了许多好事来弥补过错,这是 任何人都值得拥有的。我想当一个人犯下错误时,不论这个错 误是大是小,的办法就是深刻的检讨自我,承担自我所犯的过 错。我想起了董必武说过的一句话:恶风纵使推千浪,正气终 能慑百邪托尔斯泰复活读书心得体会八篇【三】余华说过:“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国语言里充满 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 去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 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就有希望,就是一种胜利。 没有比活着更简单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难的事。只有活着, 一切才有希望。只要活着,一切都会更好。余华简练的语言,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却生动地刻 画出了生活的真实,会让人忍不住地去联想自己的生活。我难 以忘怀,那个小村庄,那家人,那头牛。小说主人翁是一个地主少爷,他叫福贵。福贵嗜赌成性, 终于赌光了家业,也输了父亲,他家变得一贫如洗。穷困之中 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 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 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 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 上演,妻子因困苦的日子而失去了生命。福贵没有退缩。他试 着学做农活,要承担起养家的责任,“万事开头难”,这并不 容易。而每次生活有了起色时,亲人却一一故去,只剩得老了 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可悲,但又没有办法。福贵,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需要 勇气的。那么,人活着为了什么?人活着不为什么,只是为活着 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人生多彩, 世态万千,我们有幸经历这一切,不得不对生命的磅礴肃然起 敬。我们像是命运手中的蜷蚁,挫折总来得猝不及防。福贵的 真身,生活中也不少见。我家附近住着一个老人,年龄已过百 岁。爸妈和我讲述过他的故事。那些年,我们是住在山上的。 他和他的妻子,儿子,还有儿媳妇,也是如此。盛夏的某一天, 洪水肆虐,他所在的村庄,也被洪水淹没了。洪水带走了一切, 也带走了他的妻子。洪水远去,他无助地站在以前的家门口, 手足无措,一下泄了气。他却并没有绝望,也许还牵挂着孩子, 也许心中对生的希望还未泯灭。年近晚年,儿子和儿媳妇也相 继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很痛。现在,每天经过老人家, 他却总是坐在门口,面带笑容,没有一丝对生活的绝望。显然, 他看淡了,他没有放弃活着,既然活着,就好好活着。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一些青少年,风华正茂,却总因 一些小挫折,要死要活。活着对他们来说,只是一种乐趣吗?乐 趣尽了,便不再延续吗?你们可曾想过,在灾难中,不计其数的 人,为了活着忍受了多大痛苦。活着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幸福, 一种值得追求的幸福。活着,是一张通往死亡的单程票,它无法退票,生命于人, 无论高贵或是低贱,富有的,贫穷的,都只有一次,这一次可 能是长远的,也可能是短暂的。托尔斯泰复活读书心得体会八篇【四】小说主人公卡秋莎玛丝洛娃本是一个贵族地主家的养女, 她被主人的侄子、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公爵诱奸后遭到遗弃。 由此她陷入了苦难的生活,她怀着身孕被主人赶走,四处漂泊, 沦为妓-女达八年之久。后来她被人诬陷谋财害命而被捕入狱。十年后,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审理玛丝洛娃的案件。 他认出了被告就是十年前被他遗弃的玛丝洛娃,他受到了良心 的谴责。为了给自己的灵魂赎罪,他四处奔走为她减刑。当所 有的努力都无效时,玛丝洛娃被押送去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 与她同行。途中,传来了皇帝恩准玛丝洛娃减刑的通知,苦役 改为流放。这时的玛丝洛娃尽管还爱着聂赫留朵夫,但为了他 的前途,拒绝了他的求婚,与政治犯西蒙松结合。这两个主人 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小说揭露了 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触及了旧法律的本质。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 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 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 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 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 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 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 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二、内容简介聂赫留道夫公爵是莫斯科地方法院的陪审员。一次他参加 审理两个旅店侍役假手一个妓-女谋财害命的案件。不料,从妓 -女玛丝洛娃具有特色的眼神中认出原来她是他青年时代热恋过 的卡秋莎。于是十年前的往象一幕幕展现在聂赫留道夫眼前:当 时他还是一个大学生,暑期住在姑妈的庄园里写论文。他善良, 热情,充满理想,热衷于西方进步思想,并爱上了姑妈家的养女兼婢女卡秋莎。他们一起玩耍谈天,感情纯洁无暇。三年后, 聂赫留道夫大学毕业,进了近卫军团,路过姑妈庄园,再次见 到了卡秋莎。在复活节的庄严气氛中,他看着身穿雪白连衣裙 的卡秋莎的苗条身材,她那泛起红晕的脸蛋和那双略带斜眼的 乌黑发亮的眼睛,再次体验了纯洁的爱情之乐。但是,这以后, 世俗观念和情欲占了上风,在临行前他占有了卡秋莎,并抛弃 了她。后来听说她堕落了,也就彻底把她忘却。现在,他意识 到自己的罪过,良心受到谴责,但又怕被玛丝洛娃认出当场出 丑,内心非常紧张,思绪纷乱。其他法官、陪审员也都心不在 焉,空发议论,结果错判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等聂赫留道夫搞清楚他们失职造成的后果,看到玛丝洛娃被宣 判后失声痛哭、大呼冤枉的惨状,他决心找庭长、律师设法补 救。名律师告诉他应该上诉。聂赫留道夫怀着复杂激动的心情按约去米西(被认为是他 的未婚妻)家赴宴。本来这里的豪华气派和高雅氛围常常使他 感到安逸舒适。但今天他仿佛看透了每个人的本质,觉得样样 可厌:柯尔查庚将军粗鲁得意;米西急于嫁人;公爵夫人装腔作 势。他借故提前辞别。回到家中他开始反省,进行“灵魂净化”,发现他自己和 周围的人都是“又可耻,又可憎“。母亲生前的行为;他和贵 族长妻子的暖昧关系;他反对土地私有,却又继承母亲的田庄 以供挥霍;这一切都是在对卡秋莎犯下罪行以后发生的。他决 定改变全部生活,第二天就向管家宣布:收拾好东西,辞退仆役, 搬出这座大房子。聂赫留道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 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 作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 赫留道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这时卡秋 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 拯救你自己! ”后来聂赫留道夫帮助她的难友,改善她的处境, 她也戒烟戒酒,努力学好。聂赫留道夫分散土地,奔走于彼得堡上层,结果上诉仍被 驳回,他只好向皇帝请愿,立即回莫斯科准备随卡秋莎去西伯 利亚。途中卡秋莎深受政治犯高尚情操的感染,原谅了聂赫留 道夫,为了他的幸福,同意与尊重她体贴她的西蒙松结合。聂 赫留道夫也从圣经中得到“人类应该相亲相爱,不可仇视” 的启示。托尔斯泰复活读书心得体会八篇【五】人们都说:书是无尽的财富,书是智慧的源泉。起初的我 认为:书中的知识非常重要,只要你读了很多书,学到很多知 识,以后你就可以功成名就,获得很多钱财与名利。但是,我已经改变了我对书的理解。就在不久前,我的姐姐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列夫托尔斯泰 复活。起初我随手翻了翻,看这书中一幅插图也没有,于 是便随手仍在一盘。直到昨天,我实在没事可做了,才想起姐 姐暑假送给我的那本复活。起初,我只想随便看看这本说 是讲什么的,可是,到后来,不知怎么的,我竟然被它给吸引 To这本书实在是太迷人了,文中的种种精致的细节描写以及 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都让我深陷进去,并且无法自拔。自从那 天下午看了一小段之后,就一直被它迷住了,无聊的时候看, 吃饭的时候看,晚上趴床上的时候也看,甚至上厕所的时候都 看复活是代表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创作的最高 成就的一部作品。小说通过地主家的养女“玛丝洛娃”的受辱、 堕落以及被下狱、别流放的悲剧,以及和主人公“涅赫留朵夫” 的复杂经历。本书描绘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广阔图景。伟大的作家“罗曼罗兰”曾评这本书:复活是歌颂人 类同情的最美的诗一一最真实的诗,书中体现了卑劣与德性, 一切都以不宽不猛的态度、镇静的智慧与博爱的怜悯去观察。现在,我读了复活之后,重新领悟了对“书”的看法: 一本书的精要在于对人的魅力,在于书背后那些伟大、富有哲 理的道理,在于能把人吸引得魂不守舍、在于能把人“迷恋” 得茶饭不思。而并不在于读书之后能获得那些钱财。我只告诉大家一句:书是自己读的,不是为别人读的;知 识是为自己学的,不是为长大赚多少钱而学的。记住:请大家多多读书,因为这些知识可以让你受益终生! 托尔斯泰复活读书心得体会八篇【六】整整两个月,我读完了复活这部名著。这部小说是托 尔斯泰晚年的一部杰作,是一部不朽的史诗,它给我以强烈的 震撼,让我感受到失去本性的可怕和人性的光辉、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