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第28章杂记2.docx

    • 资源ID:72214971       资源大小:78.38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28章杂记2.docx

    靖三十年(1551)刻本两部,均为残本。两残本相合互补,可得完璧。(参见图版198)清康熙两淮盐法志成书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上距明嘉靖志142年。主修人崔华,直隶平山人,顺 治十六年(1659)进士,时任两淮盐运使。协修人谢开宠,出身举人,时任两淮运司副使。 谢据黄暹草创旧本删订而成此书。黄暹,扬州府学生员。今存康熙三十二年刻本。全书正文28卷。各卷内容为:星野(祥异附);疆域(总图、分图共48幅);场 考;省考;秩官;署宇;额例(成式附);诏敕;律例;(10T4)奏议;(15)风 俗(商灶性情附);选举(造土附);古迹;(18)土产;(19-24)人物;(25-28)艺文(沿 革总论、碑记、诗,等)。正文前另有卷首1卷,载序文、叙例、目录。康熙志编纂体例与嘉靖志有异。谢开宠在叙例中写道:“盐爽产于地、成于人,必 雨场时假设而后煎晒得以奏功,那么天实相之;首星野并及祥异者,重天行也。次是那么疆域以明 其所自出,场考以详其所由成,而人事兴焉。然贵疏不贵积;次省考者,流通之所及也。设 官综理,法令始行,故官惟其备。听政于堂,统纪斯昭,故官必有署。取于下者不可滥也, 定之以额例,而人知守矣。困于下者所当恤也,优之以恩诏,而人知感矣。愀于法者不可纵 也,绳之以律例而人知做矣。上下情通,嘉言入告,可以维礼让之俗焉,可以观文教之兴焉。 明其座祀,古迹彰已;相其物宜,土产重已。夫然后懿行克敦,有不朽之人物;鸿篇足录, 有可传之艺文。更附以沿革总论,而盐法之次第大端称略备云康熙志全面记述门铃朝开国50年以来两淮盐业走向复兴的史实。所辟场考、风俗、 人物、艺文等卷,或改革旧志体例,或增扩旧志内容,而所绘地理图与旧志图对照可 知142年间地貌变化,均具较高史料价值。崔华在序言中称:“读是编者,不下堂阶,而两 商之利病、场灶之肥瘠、运河之通塞、疆域之远近、课额之盈缩,瞭然假设指诸掌。”今湖南 省图书馆古籍部藏清康熙刻本一部(疑为海内孤本)。清雍正敕修两淮盐法志成书于清雍正六年(1728),上距康熙志35年。两淮巡盐御史喝尔泰纂辑。今存雍正六 年刻本。全书16卷。各卷目录:恩纶;职官;廨宇(仓垣附);场灶;煎造(器用附); 疆界;水道(口岸附);引目;额征;律令;QD奏议;(名宦;选举;(人物; 祠祀(书院附):(16)艺文。书前另有卷首1卷,载序言、目录、图。雍正志号称奉剌J修纂,故编撰者甚重其事。记事年限虽下延30余年,而篇幅反较旧志 减缩。新辟恩纶目,专记皇帝恩典及南巡事。其他篇目大体因仍旧志而加以剪裁,内 容更趋洗练。江苏巡抚陈时夏为该志作序称:”是书也,纲目森具,巨细毕陈。按图,那么山 川疆域可稽也。首纪恩纶,阜民财也。职官,百事共也。廨宇,宁居也。场灶,亭户悉也。 煎造,利用也。疆界,计编户也。水道,利舟楫也。引目,合符销纳也。额征,正供也。律 令,示之儆也。奏议,嘉谟也。名宦,懋德也。选举,题名也。人物,思善也。祠祀,尚贤 也。艺文,修辞也。”今北京国家图书馆占籍部(北海分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 雍正刻本各一部。清乾隆两淮盐法志成书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上距雍正志仅20年。该志由两淮盐政吉庆奏准重:修,聘 请王世球、费天修、冯聘等人编纂。今存乾隆十三年刻本。全书40卷,首1卷。书前弁以序文、凡例、目录、图,等。卷首载“制诏”(附历 代制诏)。正文各卷FI次为:疆界(附金镇盐法考);(2)引目(附引票各式、行盐总略); 额派;河渠(附口岸道路):配运、掣挚、趟运;缉私、融销;(7-8)商课:(9)课 那么、课目;(10-11)本钱;(12T3)经费;Q4)提纲、奏销(附交盘);场界;草荡;(17) 灶丁(附保甲);(18)煎晒(附火伏)、灶具;亭池、房垣(附盐仓);(20-21)灶课、社学 十丈。相传即鱼酋之小者。场人曾以其骨为桥。二九、袁随却贿袁随,明通州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壮岁忤权贵,以方伯 致仕家居。门人任养心为巡盐御史,按部至通,欲奉三千金为寿,而随峻操冷面亳不可干。 时里中有富家子以人命案系狱,家人具千金浇诸郎。郎命捧金立槛外,曰:“吾翁谁敢以利 动?只在吾辈掉苏张之舌耳。”乃于侍饮之余扼腕不已,随问故。日:“此近来冤枉,谓是富 室,无有代白之者。”随日:“吾当代白之,但勿使彼知,谓吾有所私。”次日,与养心辩白, 获释。诸郎瓜分千金。越许时,其人感激,馈以时物,内藏金珠。时宾客满座,随受鲜桃一 器,出以享客。及发桃,而金珠见。随怒,遂呵叱使者,将所饷狼籍满地,客亦掷桃而散。三。、小郎庙掘港场地当海口,明嘉靖中屡遭倭寇劫掠。场人筑烽火台报警联防。某夜风雨交加,倭 偷袭本场,场人方在梦乡。时有盐家子名扣郎者任守望,见状立奔烽火台燃火报警。倭贼惊 恐,蜂拥至。扣郎挥刀砍杀数贼,以众其悬殊被害。场人闻警,四方赶至,将倭聚歼。悼扣 郎忠诚为众,即于场西三元宫内立扣郎神主,称小郎庙,以时祭祀。三一、万历中民赋灶课分隶州场凡灶户耕种农田,例得缴纳田赋,自明初起与民户一同纳于州县。然民灶户籍不同,科 那么有异:灶户粮轻徭寡,民户粮重徭多。由此民户多窜入灶籍以避役催。催科令下,灶丁例 不之官,由保家代为输纳,而胥吏交窟穴其中,官不能诘,任其干没。及逋赋莫出,仍责代 偿于民,民以重困。万历中,泰州知州刘应文上书力陈其弊,得请。于是分民赋、灶课为二: 民赋征于州,灶课征于场。民赋、灶课之分自刘始。三二、水兆明万历元年(1573),如皋海滨黄沙中有物如驴,皮色红紫,尾鬣皆赤,随潮而至,著 浅水中,不能行。众击之,乃海马也。又有狗,小而黑,其行疾,善啮人。剖其腹,得四小 狗。识者疑为水兆。明年,大风雨,江海暴溢,溺死万人,又鲜鱼庄巨浸中浮一鳗,长数丈, 萍藻蒙翳,见者疑为大木。群触之,鲤翘首天矫而逝,水为涌立。三三、长沙铜炮明万历十三年(1585),掘港场长沙有灶户掘沟,深八九尺,见有砖砌甬路,得铜炮一 具,可受药斗许。试之海船,声极宏远。又得铜盔一只,其大如笠。时人疑其地本为古时海 防镇戍之所。三四、海安有康盐院基海安考古录载:海安有康盐院墓,在海安镇东门外大池底,极深。墓去岸儿二丈, 水涨那么墓高,未尝灭顶。其名字,旧志佚之。考古录编者查扬州府志,明万历间有巡盐 御史康丕扬,疑即其人。三五、盘铁与团煮清嘉庆如皋县志述占今煮盐器具沿革,曰:汉孔僮因官器作煮盐,官为牢盆;煎盐 盘铁始此。唐因之。宋淮盐一场十灶,每灶昼夜煎六梦,一盘三百附J,盖合两盘为六算也。 又有锤子,乃私煎之器。亭户小火,一灶之下无虑三十家,皆有锥;一家通夜必煎两楼,得 盐六十角力;十灶三百家,以一季计之,那么链子盐又百万余的.盘铁一盘四角,一角资铁五千 斤。一角昼夜一伏火凡六千,得盐六百励,共计二千四百做J,所出甚多,非锅画可比。 锅叵倒即宋镀子,以便贫灶者也。雍正盐法志:“盘铁、锅叵圆,明初之制,其造作动 支运库钱粮鼓铸。盘铁器厚而坚,数角始合一盘,发给各场灶户团煮。团煮者,众灶户纠合 团聚而共用此盘铁轮煎,非一灶一丁之所有也。锅叵阙那么差小而薄,每灶户给发一口,日 久锈蚀,重铸重给。盖使煎办官盐,堆贮官仓,以待商支,故发给自官也。自明万历四十五 年盐引改征折价,盐不复入官仓,皆商自行买补。于是官铸盘铁锅阙之制遂止。盘铁工 大费重,无力添设。惟锅逛|那么众商自出资本鼓铸,然亦必请于官,然后造作,以应灶用 其铁铭、铜桶,旧志每场各一:今岁久年湮,或经潮汐,多有不存。而盘铁之锈蚀仅存者, 亦久变价充饷矣。(参见图版21-22, 187795,淮盐行运图4)三六、崇祯水灾明崇祯四年(1631)伏秋水发,黄淮奔注。冲坏范堤,军民及商灶户死者无算。少壮转 徙,丐江、仪、通、泰间,盗贼丛集。至六年(1633),盐城民徐瑞等言灾状,帝悯焉。三七、海滨巨卵某年通州东北海啸,平地水高丈余,淹没者不可胜计。三日水退,海滨遗一卵,甚巨。 灶户朱鹤等拽之上岸,坚滑如玉。令石工剖之,其厚一尺二寸,黄、白与鸡鸭卵同。其狼籍 者尚得一二石,以油煮之,其味甚美。知州某公取其半壳以盛水,泛至壳口而不溢。另半壳 留朱鹤家,后鬻于山西盐商某,得银半镒。然终不识其为何物。三八、新场官上任礼仪明清时,新场官到任,例有仪式:先期一日,至城隍庙斋宿。次日,具吉服,焚祝文讫, 赴衙门到任。先祭门,易公服,望阙谢恩;仍易吉服,设印、拜堂:毕,公座画押,谕僚属: 毕,衙门各役以次参承。次祭土神祠,次祭井灶,其祝文日:“维年月日,某官某奉命来官, 务专人事,主典神祭。今者谒神,特与神誓:神率幽明,阴阳表里。予有政事未备,希神默 相,使我政兴务举,以安黎庶。予倘怠政奸贪,陷害僚属,凌虐下民,神其降殃。谨以牲醴 致祭,神其鉴知。尚飨!”三九、明清盐区孝子旧时甚重孝道,选拔人才有“以孝取人”一说。故每逢父母重病,多见孝子割肉和药以 进,而史志乐载之。清嘉庆两淮盐法志载有盐区割股孝子名录。属于通境各场者,明代 有:掘港场姚山,石港场刘长源、刘勋,余西场曹世芳、曹玉,析茶场缪好直、缪君正、缪 秉伦、蔡辉、蔡日靖、缪好昌、徐宗凰;清代有:丰利场王成疆(农家子),掘港场殷大志 (农家子)、陈摘谷,石港场葛长溶、陆际云,马塘场罗世德,吕四场袁宪臣,余西场郁京 山,余中场姜珏,角斜场潘森,析茶场徐日益、蔡承才、蔡日泰、符宏恩(乡民)、周煜、 徐琪、缪昌宗。(按:割股疗亲,愚孝无益;今录一斑,借筑盐区之旧。)四明末清初东三场因江坍北迁元末以下,江流北徙,引起海门县境大部坍海,至清初仅剩吕四场一角。与此同时,吕 四、余东、余中三场南部亦有大块土地入江。清康熙两淮盐法志所载通州分司十场灶 地总图,由东向西,分别标有“吕四旧场久坍入江”,“吕四二迁基今入江”,“吕四三迁基 坍入江”,“吕四芦场今坍入江”,“余东旧场久坍入江”,“余东场今坍入江”,“坍没余中场址”, “屡年坍没余中场址入江迄今未止”等字样。明人彭大翱感慨于沧桑变幻,曾作过旧余中 场诗。由此观之,明清以后诸场,虽地名不改,未必仍是宋元旧址。四一、通州有新旧二盐河清初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云:“通州有旧河,自扬、泰东来,绕及城隍,东南 入江,东北过海门入海,农田资其灌溉。乂有新河,串吕四至石港诸场直通丁堰,便盐运。 州土民以凿河泄风气、卤潮内灌伤禾稼,望浚故河。”明人孙三省有浚旧河议上巡盐御 史,条析当时二河利弊甚详,载州志。(参见图版249)四二、串场河开凿始末串场河为通州一大水系,凿于明。旧志载其始末,文日:“诸盐场在极东北。隆庆中飓 作海溢,余西、余中江蚀河徙。而马塘乡之射利者与船户谋,谓故道退远,且必经通州察捕, 不便;北凿河通丁堰,那么烧草、私盐出入便利十倍。乃说盐贾凿串场河,谓串吕四、余东西 中及金沙、石港诸场也。盐贾善诡,因用偏辞鼓嵯部使者给取都转运司羡金万两凿串场河, 凡为丈者不下万千。始开时诸父老茫昧不睹利害,或亦有以为便者。己而五六年来,西成、 永兴乡田尽为咸潮杀,国赋连年大耗不登,民户亭户俱病,言不便者纷纷矣。议改浚故河塞 新河。州守采诸父老言,上之监司与醒使者。会奸商罗永、黄正、吴良等复以偏辞夺议,遂 报罢,而州守不能争。”此以串场河为不便者语,载清康熙通州志。(参见图版5-6,199-200) 四三、台风南通盐区滨江临海,夏秋间往往台风大作,毁屋伤禾。清初李兆星有飓风诗,颇能 状物。其诗曰:“树声一何怒,答响到疏杈。风紧雨如絮,天低云作屏。深檐杂归鸟,曲岸 叠浮萍。墙屋多倾圮,萧萧不忍听。"兆星,海门人。四四、掘港场烈燕池清顺治中,掘港场王氏女在室见一燕被创仆地。取视:折一足一翼。女缠以赤绒,朝夕 哺饲,经数日,始飞去。明年,燕复来,集梁间,呢喃顾盼,似有所觅。女母见赤绒犹系, 知为故燕,含涕语口:“尔燕来乎?吾女已死半月矣!”燕哀鸣不已,似有所悟。逾时,母出 汲水,见燕僵浮池水上。义而瘗之。好事者遂称其池为烈燕池。池在城隍庙东。四五、马塘场银杏清顺治十六年(1659),扬州府檄造战舰,鸠工应材,往来如织。购银杏树于马塘场刘 武卿家,大十数围,运至扬州。木工剖之,中得观音大士像二:华鬟、谡珞、衣袭、鹦鹉, 纤亳毕具,慈容天然,不假雕饰。工大惊骇,鸣于官。命一留扬州善庆庵,一置如皋庆福寺。四六、盐廉与盐垣清嘉庆东台县志引盐法志:各商收盐,集贮地上,以芦楷盖之,谓之盐縻。縻 外环筑土墙,谓之包垣。前明两淮三十场灶户,官给草荡供煎,而设盐仓收贮之。各商纳粮 于边,持引赴场支盐配运,名曰“边中海支”。万历间将仓盐改征折价,盐仓遂废。国朝因 仓基升课,顺治十七年,准御史李赞元疏,令各盐场设立公垣,责令场官专司启闭。凡灶户 前烧之盐,俱堆积垣中,与商交易。凡在垣以外者,即以私盐论罪。商人领引赴场,即入垣 公买,照引捆完,场官验明放出。自此商自为垣,非盐仓之旧,故曰“商垣”。(参见图版 239, 247-248)四七、感天动地徐邦畿清康熙三年(1664)七月初三日,大风,海水上涌,势如建令瓦。潮已抵桃茶场范堤,离 场司不及三里。大使徐邦畿急备牲醴,躬诣龙王庙泣祷。少时,反风卷潮去。此次潮灾,大 风连三口夜,泰属北八场淹没亭荡庐舍不可胜数,溺死者以千、万计,而本场独获全。又累 年濒海荡地塌没入海,灶地日蹙。五年(1666)秋,畿率民灶复致祷于龙王之神,塌没遂止, 且日渐淤涨。时人谓畿至诚感动天地,始得应验如此。(按:亦是机缘凑巧。)四八、两淮运司衙门联语清雍正二年(1724),何世琪为两淮盐运使,于运司衙门内所在题联。其大门联曰:''圣 德通商盐聚瑞,皇恩恤灶海平波。”二门联曰:“莫诩我廉,乘舆张盖皆商力;勿荒尔业,践 土食毛尽主恩。"三门联日:“常因我病知商病,但得商安即我安。”大堂联臼:“宽一分,商 受赐一分;要一文,官不值一文。”内宅门联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仰不愧天, 俯不作人,二乐也。”三堂柱联曰:“淮海风流,扬州诗兴,众皆说之,姑舍是;江都道谊, 文正事功,吾未能也,愿学焉。”其联警策隽永。(参见图版17)四九、丰利场潮灾清雍正十二年(1734)海溢,黄沙洋怒湍冲突,丰利场新洋岸42丈沦为深谷,居民住 宅万户汩没于洪涛巨浸中。老幼踉跄,回顾家中室庐,惟有痛哭摧肠而已。明年,庐陵人罗 玉果任大使,至那么捐己俸倡众筑堤岸及民居垣墙,期月而大工告竣。场人德之,拟建志范亭。五两淮盐利甲天下江淮盐利,始见史记吴王源传。经唐第五琦、刘晏次第经理,趋于兴盛。旧时史 志多有赞语。北宋,“淮东盐课本居天下之半”,语见宋史汪纲传。南宋,“东南盐利视 天下为最厚”,“国家煮海之利以三分为率,淮东居其二。”语见宋史食货志。元代,“国 家经费,盐利居十之八,而两淮独当天下之半。”语见元史郝彬传。明代,“自古煮海 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语见林春新开运盐河记。“天下六运司,惟两淮运司为雄 语见阙名氏重浚风井运河记。“江南苏松杭嘉等府,田赋甲于天下;江北扬州通泰等处, 盐课甲于天下。”语见郑端简公奏议。清代,“两淮岁课当天下租庸之半,损益盈虚动关 国计。”语见李发元盐院题名碑记。“切于民生日用、与水火菽粟同功者莫大于盐政,而 两淮盐政又彳复甲天下。”语出雍正敕修两淮盐法志陈时夏序。“盐爽之为额供也,居赋税 之半,而两淮又居天下之半。两淮之盐法定,而天下之盐法准此矣。”语见乾隆两淮盐法 志觉罗雅尔哈善序。“两淮盐爽甲天下。”语出全德重建仪征嵯院记。两淮盐额,淮南 通泰占十之九,故又有“淮南盐政课额甲于天下”之誉,语出雍正十三年“上谕”。五一、淮商与清帝南巡康熙、乾隆两朝,清帝各六次南巡,驻跻扬州。时淮商销畅利丰,皆成巨富,豪宅园林 遍扬州。由此南巡一切费用多由淮商主动承当。每商认捐大额银项,称“报效二旧志载乾 隆九至五十五年先后14次报效计927万两!扬州巡典由两淮盐政总筹划。为邀恩宠,历任 踵事增华,无所不用其极。自高旻、天宁二寺及金、焦两山,数十里中建行宫4所,卷阿泮 奂,松栋云连,冀天光之数逮焉。各商为邀宠幸,竞相自修别业,以为供奉宸游之所;载于 盐志者,为地26,为景39。今存晚清盐商卢绍绪宅第,前后9进130余间,占地近万平方 米。相传高宗游瘦西湖,称其似北海而缺白塔。淮商闻之,连夜措置,翌日恭请圣驾再游其 地,已见一塔巍然耸立。高宗喟叹:“盐商之财力伟矣哉!”二帝皆能诗,所过有题咏。圣祖 幸茱萸湾行宫登五云楼诗云:“财赋称兹地,时巡复此经。春膏宜豆麦,烟景遍林亭。 靡丽风应换,敦庞训屡形。施恩频己责,聊尔翠华停。”高宗驻踊天宁寺行宫作诗云: “别馆天宇古寺边,居停许就旧材便。虽然商力非民力,但觉今年胜昔年。墨斗砚山足遣逸, 琪花瑶草底须妍?省方更切还淳意,不为怡然为忧然。”作为还报,特许淮商在捆运引盐时 每引无偿增捆假设干斤,称“加斤”;凡报效者,并得按数额由吏部议叙官衔品级.各盐场灶 户历年积欠灶课,亦得“沾恩”一体蠲免。江淮文士武生每逢巡典可有召试,颇增进身一途。 文士进献诗画册得帝嘉许者亦有赏赐。洵为淮盐极兴时盛典。五二、史鸣皋梦冤魂史鸣皋,清丰利场人。乾隆中以进士知象山,在任曾处决一囚。后致仕归场,夜梦厉鬼 持首索命凡数夕。皋诘其姓名,始悟曰:“是狱,前令所定瀛也,吾惟奉文处决耳。果冤, 非吾过也。”鬼闻言,长嗥而去。五三、汪之琦与文士汪之玲,清丰利场儒商。善诗,好客。宅西有文园,杂集四方能诗者,如丹徒李御,白 蒲吴合纶、刘文为、顾舸,同里黄振,等,共为觞咏之乐,群疑“巢民复睹”,有文园六 子诗集付梓。曾与刘、顾月夜登石梁,见明工部许孚墓在西鄙,去场市仅数弓地。残碑断 碣隐没荒原芜草中。询诸土人,佥呼为许墓。至其爵谥,那么衿士几莫能辨。三人闻之欷献, 凭吊作歌行,以慰忠魂。翌日述其事于如皋知县曹龙树,于是修墓木,杆采樵者,兼作记, 以补邑乘所未备。五四、姜子玉与张子浩姜子玉与张子浩为比邻,皆清金沙场人。子浩天性钝拙,曾读书于大悲殿,跪神前誓志 攻苦。忽一日假设遇神人指示,胸中猎猎有声,豁然如有所悟。自此文思日进。时督学使者试 士于广陵。子浩家计贫乏,自担鳖负笈数百里赴考,感暑热之邪染疟疾。子玉及邱、徐、单 生同寓。试毕,同候督学出案。忽有学役报喜信至,邱生猜曰:“单相公? ”曰:“否。”“徐 相公? ”“否“姜相公? ”“否“如此,取报与我看!”时邱生自负非凡,以为“入泮者 必我矣! ”而学役日:“否。张相公入也! “子浩方病疟在床,闻信汗出,病顿愈。子玉归场, 抑郁不乐,哭于庭。有挑水仆过其门,问:“姜相公哭之谓何? ”人告以故。仆日:”吾每日 挑水从此过,但闻张相公有读书声,未闻姜相公有读书声。”由此发愤攻苦,倍加精进,无 间寒暑。翼年,子玉亦补诸生。亲至榜下,观案而痛哭。人议日:“想乃未进之童生也。”有 识者日:“姜姓,已入泮矣。”人问痛哭之故,子玉日:“吾非哭今日之入泮,乃哭向年之未 入泮也.”盖时年己五十矣。五五、二坳女死于海潮二坳有女,暑夜眠家中,忽海潮骤至。女耻玉体不能自掩,宁死不避,遂溺潮水中。通 州诸生李耀曾闻而作二坳女诗。诗有序:“二坳女有殊色。辛丑六月十九夜海潮至其家, 女已就寝,衣被随潮去。嫂拉往避潮墩,女决不往,自系身于床而死。”其诗云:“黑风吹动 彭湖沙,鲸鲸格斗惊僭驾。海潮夜上一千尺,荒堤百里无人家。人家漂浪复何计,避潮墩上 聊争憩。纷纷儿女共奔驰,但愿须臾无就毙。有女有女独在床,衣襦不具无出房。不愿偷生 入裸国,忍廿一死随汪洋。呜呼!女子立身贵贞洁,天地深心吾可说。直将万顷海门潮,表 出贞操如霜雪,我欲言之肝断绝!”于诗可见清代灶户生活环境之一斑。辛丑,乾降四十六 年(1781)。二坳,光绪盐法志作“二运|”,俗一作“二驾”,属石港场,其时距海已数十 里,非逢大汛潮水不至,以此人皆疏于防范。五六、祥瑞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丰利场麦穗双歧。五十七年(1792)金沙场农业大丰,稻双穗。 六十年(1795)金沙场芝草出,岁大熟。嘉庆二年(1797)金沙场稻双穗、四穗,麦两歧, 芝草出。旧时以此为祥瑞,故史家乐载之。五七、琉球国人漂至吕四场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琉球国人船漂至吕四场。巡司安置于麻公祠。时在四月中, 其人甚苦寒。为之制衣履,解至州。无译使,不得通言语。其人有识汉字者,书云:“本那 坝府人,进米粟于国王,遭风漂至此。”又云,彼国有唐人三十六姓,习中国言语文字,凡 达官师傅皆以三十六姓中人为之;余言国事不甚晰。其人穿长领衣,赤脚著草鞋,鞋制与中 国异,有底无根,前惟一纽,以两足趾夹之而行;头皆挽髻,顶发剃去,只留四余,名日服 清;以中国饮食给之亦吃;闲时以音乐自娱,鼓皆长腰,弹一器似琵琶,圆而大,又非中国 月琴式,音甚抗急,其韵那么例啾不可辨。时人曹龙树有诗纪其事甚详。五八、琉球国人经金沙场琉球国船失风至吕四场。解州途中经金沙场市河。其舟式颇奇,中载20余人。其人发 长身短,衣黑衣,衣有印纹花;赤足,疏髻。言语不能通。问其名姓,那么以笔写字,云系大 琉球国王纳贡,自那霸府来,一那霸府即小琉球地名,行程千里,风旋起,故飘泊至此。 舟中有黄小马一匹,形似驴。通州知州李逢春详报题奏,奉旨为之制衣服,置酒食抚慰,备 舟送还本国。事在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四月。五九、两淮盐政衙门的奢侈清乾隆时国泰民安,淮商奢华达于鼎盛,而盐政衙门随之腐化。嘉庆两淮盐法志载 有“上谕” 一道述其事.文日:“盐政有清厘嵯务、管束商人之责,理宜清操自矢、洁己奉 公,方足以资整饬。前据奏,两淮盐政衙门每日商人供应饭食五十两,又幕友束脩、笔墨纸 张、并一切杂费银七十两,每日共银一百二十两。是该盐政一切用度皆取给于商人,以一年 计算竟有四万三千余两之多!试思御尚膳房度支经贽,康熙年间需费较多,然比之前明光禄 寺所用减损已不啻倍徒;至朕临御之初,兼有慈宁、宁寿二宫分例,已比康熙年间大减; 见在宫闱只有二妃二嫔,以及诸皇子皇孙等,并军机大臣、上书房、南书房,以及侍卫、章 京、拜唐阿等各分例,每年膳房所用通计仅止三万余两。以朕玉食万方,其进奉之数不过如 是。此非故为节俭,而膳饶所需已无可复加。盐政官秩微末,司员乃每年供应竟至有四 万三千余两之多!是不但骄奢过分,亦且折福,以致不能承受恩眷,遇事往往昏愦错谬,得 罪实由于此。”事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参见图版17)六清代淮南盐务中的陋规清代淮南盐商有按年月向各级盐官和地方政府官员致送“规礼”的惯例。主要名目有三 节两寿礼金等。出于垣商献给分司、场官的称规礼,在清末通属同仁泰盐业公司账略中列支 的有“分署各项规费”、“场署官幕津贴规费”、“场司营年节开支各项规费”三项,年约300 余两。出于运商献给盐斤集散地地方官员的称匣费,由岸商经手支付;主要名目有“节礼、 寿仪、贺仪、程仪、重支、预支”等,并有“长随家人”、“各署幕友使费”等名色,年约 100余万两。出于两淮运司而分发给淮盐产销区府州县官员的称养廉;如雍正十年(1732) 奏定,通州直隶州知州职掌同于知府,年给养廉银2000两,以为协助盐务办公之资。出于 两淮盐政而进献给皇室的称常贡,年约1万余两。养廉与常贡皆以“经费”名义征之于运商。 此外,淮商在运司从报运至开江过程中用于应酬各部门书吏的使费亦甚巨大。种种浮费倍提 正课,造成淮盐本钱有增无己,销售乏术,终于导致道光年间淮盐“纲法”的崩溃。六一、清代淮盐的两次厄难清代淮南盐运史上有过两次大灾难。一次在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日(1771年1月 28日)晚,仪征十二土于盐船失火,烧毁盐船130艘,焚溺船民1400人。江都文人汪中著哀 盐船文记其事。另一次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十一月十九日夜,武昌塘角盐船失火,烧 毁盐船400余艘,焚溺船民不可数计,损失盐斤26万余引,折合钱粮本钱合计500余万两。 此次火灾促成淮南盐法的改革。翌年,经江督陆建源奏准,淮南废止纲法,推行票法。六二、通州分司张应锭买官受斥清光绪两淮盐法志载有“上谕”一道,述及通州分司运判张应铿买官受斥事。文U1: “阿克当阿奏淮南监掣同知等官并分司张应锋恳请捐银以备赏需各一摺。前因豫东匪徒滋 扰,江境亦有驻兵防守之处,经百龄等奏请捐廉协济军需。盐政阿克当阿、运使廖寅职分较 大,皆准其交纳,道府以下即不准行。监掣同知以下微末职官廉俸无多,阿克当阿乃据情代 奏恳请捐输,必致科敛商民,殊非政体。分司候选道员张应锭因其捐银一万两,恳请尽先选 用,尤属取巧。阿克当阿所奏均不可行,国家经费实亦不需此。著将捐输银两概行掷还!钦 此。”事在嘉庆十八年(1813)。六三、盐区藏书家清乾隆年间李斗著扬州画舫录云,淮南臧书家以吕四场刘氏为最。刘椿龄,字华荫; 宗鼎,字禹九;皆名诸生。石港场有周景昌、张培二家,藏书亦富。六四、彭宝荣理发彭宝荣,清嘉庆中吕四场人,以操持海运爆发,遂成一方右姓。极盛时有四千顷及大量 庄园房屋。然貌不甚扬,初识面者不知其丰于财。曾贩货至沪上,忽思理发,入一头店。店 家听其操江北口音,甚鄙薄,草草应付而已。事毕,彭随手付银一两,不待找零,扬长去。 店家惊其阔,颇愧有眼不识泰山。隔月,彭复至其店。店家知其为江北富商,乃刻意用工, 极尽技艺,费时半口,意在讨其欢心多付费。事毕,彭令僮仆取铜钱10文付账。店家怪其 前慨而后啬,询其故。曰:“此十文,前次酬;前一两,今次酬言讫,复扬长去。六五、杨璧曜行奸杨壁曜,清掘港都闽府外委,鱼肉乡里,为场人怨。道光中某晚,如皋县主簿陈德培私 访其劣迹。杨正于家聚赌,见陈至,非但无所收敛,反与家人将陈捆缚于床,诬称:“为官 夜入民宅,非奸何为? ”迫令书写“强奸所至J陈伪服,而书“奸强所至杨未察,断陈 发辫释之归。清制,剪辫视同斩首。案发,反坐,将杨枭首,身首各葬一坟。六六、张宗绪巧智中秀才张宗绪,字谷原,清吕四场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拔贡生。幼聪颖过人,称智灵神 童。应童生试,考官见其年幼,随取纸一张,令先写一万个字。绪略一思索,挥亳写“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12字呈上。考官见其有内才,许其应考,遂得录取为诸生。 六七、京戏与盐务通州僻处海角,自古风气闭塞,无地方性戏曲(民间有所谓“僮子戏”,道具简的,唱词 简易,唱腔单调,类于号丧泣诉,疑停留于告鬼娱神阶段,尚属戏曲雏形)。清道光中叶始 有徽剧自扬州流入,在长江各埠属最晚。相传徽剧流入与盐务有关。各盐场驻有盐商,经营 盐运,获利丰厚,生活优裕。由此产生精神上对于观赏戏曲之需求,逢时过节演戏酬神渐成 风气。各场又有渔户,力求平安无海难,每出海前演戏求神,收港后演戏谢神,亦成习俗。 各场之中,以石港、掘港、丰利3场用于演戏的庙台为多,艺人聚居,世代相传,遂为谋生 专业,仅留少数家属从事农耕。每年往往组班七八个,前往通如海三地各处流动演出。3场 之中,尤以石港(分司在海)最著,号为“京剧之乡二相传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有布 衣文人陈邦栋创立“樵橱昆曲社”,至道光中形成“五一八老郎会”,京剧活动渐盛,持续 百年。清乾隆至今,前后200余年间,历代均有业余京剧队等民间戏剧社团活跃镇乡;间有 名优精伶秀出艺人中,如林秋雯、葛次江,蒋英鹤、左永照等,名重江南,蜚声海外。六八、太平天国时湖南缺盐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金陵,长江梗塞,淮盐三年不能运达楚岸。湖南之盐 向由汉口分销而得,自淮盐源绝,盐价日昂,四民重困。五年(1855)九月,巡抚骆秉章奏 请急调淮盐10万引借道浙盐引地经赣赴湘。奏折云:“湖南为产米之乡,近年稍称丰稔,谷 贱如泥;因武汉沦陷,米粮无路行销,卖谷一石,买盐不能十斤:终岁勤动,求免茹淡之苦 而不得:如是而农困。商贩贸迁阻滞,生计萧条,向之商贾今变而为穷民,向之小贩今变而 为乞丐:如是而商困。兵勇出征,盐与银并重;既不能赍盐自随,势必随地购买;近那么墟市 荒俭,购买维艰;南人数日不尝盐味,筋力疲乏,甚或肿腿成疾:如是而兵勇亦困。此患之 中于湖南者也。”盐之大用,不可或缺,于此数语尽睹矣。六九、掘港以盐成重镇掘港,两汉至南北朝为扶海洲东南端点,隋唐以降至清为北海湾东北顶点。自中唐建为 盐亭(掘港亭),成为淮南海盐生产管理重要据点,随着盐商往来贸易,工商百业同步开展, 渐由一滨海渔村而成淮东边陲军事政治重镇,市面繁荣,有“小扬州”之号,直至抗战胜利 后成为如东县城。近人管劲臣撰掘港旧貌文,述其明清繁华有“一关二典三街四坊五堂 六庵七官八台九桥十庙”之目。一关即盐关,在镇西头,稽杳盐船、防缉私案。二典指分设 于东宾桥东西的两个当铺,俗称东当、西当。三街指正街、岸街、竖街,正街和岸街南北平 行,竖街两头与南北二街相接。四坊是锦绣坊、永安坊、太平坊、XX坊四处主要街坊。浴 室俗称堂子,五堂指东堂子、桑家堂子、管家堂子、西堂子、南堂子,前四堂在正街,南堂 子在竖街。六庵指西庵(准提庵)、中庵(心地庵)、烈女庵、只树庵、南庵(白衣庵)、圆 通庵,除圆通庵供奉东岳大帝外,余供奉观世音或准提菩萨。七官指5个武宜2个文官,具 体是游击(掘港营游击,属狼山镇标水师),都司(明设守备,职在防倭,清升都司,为掘 港营长官,统率狼山镇标下设防掘港的陆师东营西营),千总、把总、外委(均详盐区军 事章),场大使,县主簿(主簿为知县的佐贰官,清代因海岸东移,如东县辖地扩大,掘 港距县城青远,遂添设主簿1员驻掘港,自称如皋县分县);七官另一说不包括游击(因其 实际未驻扎掘港镇),而外委员数增至2名。八台指城隍庙、关帝庙、火星庙、都天庙、上 真庙、大王庙、天后宫、东三元宫各有场面向北的戏台。九桥指环绕镇周围河道上的龙王桥、 烟墩桥、鲍家桥、教场桥、弹琴桥、地藏桥、油坊桥、蒋家桥、天后宫桥。十庙指城隍庙、 关帝庙、龙王庙、都天庙、大王庙、地藏庙、火星庙、大圣庙、晏公庙、东岳庙。观此可窥 各盐场盐课司所在地城镇街市规模梗概。详见管氏遗稿南通历史札记。(参见图版42, 296)七清代通州分司浑称“眼十万”清代通州分司衙门坐落在石港东街广慧寺西首,占地四千步,折合12亩。坐北朝南, 建房50余楹(详建置沿革章),门前有八字墙,高大壮观。东邻东司巷,西邻西司巷, 南临东街,北接北河边。进大门,入仪门,穿过大天井,便是大堂三楹,屋宇高大,雕梁画 栋,两边立“肃静”“回避”牌,为审讯案件的所在。大堂背后为二堂三楹,亦常用于审案。 二堂后面为堂屋,堂屋后面为客住,客住后面为一般住所(生活用房)。石港80岁以上老人 皆知分司衙门是一进七堂。衙门内有东西厢屋,二堂背后西侧是寿柏斋,里面有假山,还有 一棵古老的大柏树。分司略低于通州州官,官阶相差不多。分司衙门平日公务不忙,大事详 州或运司,小事批场,而收入奇丰,俗称“咽十万二分司运判坐堂问案时讲官话,如问“下 跪何人,姓甚名谁? "灶民听不懂,有站堂吏役为之解说:“老爷问你是做什么、姓什么、 叫什么”。衙门里每夜有更夫敲更、放炮报告一至五更,百姓人家凭以计算夜间时辰。逢初 一、月半,运判到规定的寺庙行香,设仪仗,鸣锣开道。逢节期,邀请地方戏班(良友班) 到花厅清唱昆曲、演奏十番(丝竹器乐)娱乐消闲,与会者一律便装,拱手作揖为礼,并有 扬州来的扬派或石港本地的海派厨师制作食品招待。逢皇家忌日,分司衙门用系有桌帷的案 桌挡道,称忌辰,停止公务。逢皇帝皇后生日,或逢年过节,须向万岁牌位行礼,称拜牌。 民国时这里成为征收田赋的稽征所。抗日战争中分司衙门里近百间房屋被日伪陆续撤除,至 抗战胜利时仅剩大门、大堂尚存。七一、张睿少年勤学清末盐务改革家张春少时就读于西亭场,以勤学闻。幼颇聪颖,同治三年(1864)十二 岁,有武弁骑马过门外,塾师举“人骑白马门前过”命对下联,骞以“我踏金螫海上来”应 之,先生父母皆大喜。七年(1868)十六岁,应州试,取列于百名之外,而同时通州范铸小 寒一岁,取列第二。塾师宋得知后大呵责曰:“譬如千人试而额取九百九十九,有一不取者 必汝也!”骞归西亭,凡塾之窗及帐之顶并书“九百九十九”五字为志,骈二短竹于枕,寝 一转侧即醒,醒即起读。晨方辨色,夜必尽油二盏,见五字即泣,不觉疲苦。由此学业大进。 十月应院试,遂超出范前,取中第二十六名附学生员。嗣于光绪二十年(1894)殿试为状元。七二、淮纲兴衰视乎楚岸畅滞清代淮盐行“纲法”,岁征各岸课银甲于天下诸运司。其征诸苏省者不及十之一,征诸 江西、安徽者不过十之三,征诸两湖者那么居十之六。时两湖户口繁殖甲天下,销盐最广。“是 淮纲之兴替全视楚岸之畅滞为转移。”语出同治七年(1868)江督曾国藩奏折。七三、扬州盐宗庙海俗尚鬼,盐商敬神。清时淮南较大盐场往往建海神庙,场官垣商灶户借以祈求雨I场时 假设、海晏盐丰。中华盐神之设,创始于唐代河东盐官商人建灵庆公祠供奉盐池之神。淮商将 本求利,规模为全国最:然以向无海盐宗庙,故于所营行业祖宗神祇,无所展其虔敬。同治 中,盐运使乔松年始设盐宗庙于泰州西门小香岩,为淮境官商集之所。十三年(1874), 盐运使方浚颐辟康山旧址踵建于扬州府城徐凝门内。庙南向,前有照壁、门厅,中有二厅、 祠堂,后有船厅、戏台,共五进。主祭上占“煮海为盐”的宿沙氏(产盐之祖),附祀殷大 夫月蓼鬲(贩盐之祖)、齐相管仲(管盐之祖)。旋改祠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曾国藩,称曾公 祠。历久倾圮。1962年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近年扬州市府为保存文物、拓展旅游,修旧 如旧、规复旧貌。现存门厅、二厅、祠堂,面阔三楹,计280余平米。重:塑汉白玉盐宗三贤, 为国内仅存三宗同祀庙宇。描梁画栋,流香溢彩。板壁彩绘“圮桥敬履”、“百寿图”,白色 大理石庙额“蜜宗系同治旧物。堂外楹联曰"日积仓箱市上生涯非澹泊,调和鼎鼐曾 中滋味别酸卤丸”堂内柱联曰'国家岁课千秋富,淮海春煎万灶烟。”另有“功食货”堂匾, “两淮煮海为盐图说”长幅红地贴金漆画,北宋柳永煮海歌刻石,昭示两淮海盐产销源 远流长的历史信息。(参见图版18, 183)七四、堪舆者言金沙场南山关帝庙后昔供火星神像,每年多遭火灾。有善堪舆者曰:“南山居场之东南 巽方,巽为风木,主动,主升,为火之旺地。北山在场之北,属水,水能制火。何不将北土 山之上改建文孝殿? ”于是场人劝捐,重建文孝殿于北山。后数十年果无火灾。又三圣殿向 有魁星阁,自建立后多遭回禄,且不利文风。遵堪舆家言,移建南山。火灾平,民殷富。七五、金沙场排河观清金沙场之东有排河观,木海门县治旧址。观有铜身佛,相传海门坍江时浮海而来者。 有盗疑其金铸,欲窃之。夜至观,将到山门,见有金身神将数十披甲操戈排立门外,远望可 睹,近视不见。盗惊异,遂不敢入。七六、孙准手善气功孙准手,本名鉴英,清人,居掘港场龙王庙东首。善气功,传有蛤蟆肚,运气后腹如笆 斗,刀斫不入。冬卧石板,惟垫狗皮一张。生平不洗浴,不收徒,凡拜师者皆拒之。常语人 曰:“武术,非性格淡极者不可学,否那么伤他人身,其罪难当。”七七、假老爷断案晚清掘港场俗,立春日举办迎春赛会。例雇少年乞丐i人,著纸衣,戴纸帽,穿纸鞋, 乔装场官,骑水牛往烟墩桥外祭祀坛祈祷风调雨顺。沿途擂鼓鸣炮,形态滑稽。某年,场人 有因水牛互斗致死纠讼者,途遇迎春队伍,误以假老爷为场官,叩头呈控。假老爷也不推辞, 当即判道:“两牛互斗致死,与人无涉,生那么同耕,死那么同食。”讼者闻言有理,敛手推服。七八、腰斩王遂王遂,清马塘场人。光绪中任道台于浙,主钱塘江堤工。以贪污事发系诏狱,判斩立决。 刑前数日,刽子手言:“出银二百两,我叫你死得快活。"王日:“事已至此,哪得如许多银? ” 曰:“可立欠据,由家人支付。”王思良久,未允。至期,刽子手复以为言:“你为官多年, 何惜此银?

    注意事项

    本文(第28章杂记2.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