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九江学院“服务“六个江西”建设典型案例.docx
-
资源ID:72216059
资源大小:14.5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5九江学院“服务“六个江西”建设典型案例.docx
发挥高校智力与学科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九江学院“136”模式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探索一、建设背景近年来,九江学院以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 标,立足地方、面向行业,积极调整学科专业,主动对接县 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办 学质量和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能力,推进学校向应用型大学 转变,在服务地方中焕发生机。自2015以来,根据省委统一部署安排,九江学院定点 帮扶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和鲁溪镇双新村。作为九江市唯一 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学院坚持发挥智力资源和学科专业优势, 力促高校科教资源优势与地方自然资源优势深度融合,着力 推进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 显著。二、建设思路(一)搭建平台,谱写服务地方发展新篇章。坚持把办 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 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先后组建成立了有 机硅新材料、现代文旅、智能制造和电子信息四个现代产业 学院,紧扣九江市重点产业发展,进一步明晰学校发展目标, 全力推进校地、校企合作,探索服务地方的有效途径。(二)聚焦发展,构建服务地方发展新格局。不断完善 科研平台,凝练科研方向,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构建 高水平应用型科研平台群,组建江西长江经济带研究院、乡 村振兴研究院、庐山发展战略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将研究方 向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三)发挥优势,精准对接地方发展新需求。近年来, 学校持续优化学科专业,招生专业数由109个调整至76个。 学校支持、引导广大教师和科研团队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攻关 和科技创新,破解关键难题。选派博士服务团开展产业技术 支持,服务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产教、校企、科教的深度融 合,当好引领产业、区域发展的“先锋队”和"领头雁”, 奋力书写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三、实施路径主要以“136”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可复制、可推 广的高校帮扶范式。(一)围绕“作示范、勇争先”这一目标定位,实现高 校帮扶由点到面的延伸作为武宁县东山村、双新村帮扶单位,九江学院始终坚 持从村情现状出发,进一步研究更持续更有力的帮扶举措, 努力实现共同致富。九江学院主动从东山村、双新村现有资 源入手,以“旅游+产业+高校帮扶”为主要突破口,以村致 富能手为引领带动全村致富。一是深入调研。学校为挖掘资源优势,先后分批选派了 6人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工作队先后召开了 20多场调研座谈 会,分析帮扶村实际情况,校领导也经常下村调研,研究确 定发展路径和主要对策。二是确定构想。在组织专家、博士团开展实地调研的基 础上,提出了将东山村打造成为“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 双新村打造“高山第一村”的构想。两个村均纳入九江市乡 村振兴示范村。三是签订协议。学校与武宁县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协 议涉及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志愿服务、人才服 务等方面。(-)抓好三项制度,实现高校帮扶由“被动”到“主 动”的转变一是抓好定期走访制度。学校党委多次专题研究部署精 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各二级单位每学期至少定期走 访不少于5次,各级党委负责同志到村走访每半年不少于3 次,帮扶干部不少于5次。尤其是对有帮扶任务的单位,要 求帮扶干部要深入村、户、点,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 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脱贫户家庭收入情况,做好基础性服 务工作。“十三五”期间,先后有310名处级以上干部开展 各类走访2100余次。二是抓好帮困协调制度。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帮助结对困难户认真分析贫困主要原因,根据实际及时采取 扶贫帮困措施。学校要求各二级单位制定了本单位帮扶计划, 列出了帮扶台账,做到了 “一户一台账同时要求各二级 单位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及民政救助政策等, 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贫困户家庭,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的实 际困难。三是抓好长效管理制度。各二级单位以联系贫困户为依 托载体,为特困户对象建立档案,做好统计登记,实行动态 化管理,使扶贫帮困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 同时改变以往单一的阶段性或节日性捐助形式,进一步引导 和帮助帮扶对象逐步提高生产自救能力,形成一个长效、稳 定的脱贫机制。许多二级单位通过养殖业、种植业帮扶贫困 户,帮扶每户实现每年增收近万元。(三)落实六项帮扶举措,实现高校帮扶由“输血型” 向“造血型”的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是一 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九江学院主动与武宁县签订了乡村振兴 战略合作意向书。协议覆盖六项举措,多个层次,全方位立 体式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事业。一是产业帮扶。结合东山村、双新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和特点,依托新农村旅游发展,支持和鼓励特困户开展特色 产品种养殖、特色餐饮经营,帮助提高市场经营能力。十九 大前夕,东山村以“贫困村”到“滨湖村”为题,登上中央 电视台喜迎十九大“还看今朝赣”专题报道。大力发展扶 贫产业,先后建成3个专业合作社,2个扶贫产业基地和2 个村办企业。已发展530亩的传统果木业、510亩的现代果 蔬业和1000余亩的康养文旅业,助力东山村实现了村集体 经济从负债4000元增长到2022年82. 3万元,双新村集体 经济从2020年的10万元到2021年的26.5万元,今年有望 突破50万元。二是就业帮扶。发挥高校优势,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就 业与再就业。把提高困难户劳动力技能和文化素质作为重要 突破口,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广泛组织开展 了免费的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乃至多种技能。组织培训10余场,培训人员155人。主动 协调社会资源,深入用工单位及企业宣传发动,充分发挥牵 线搭桥作用,为当地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就业 再就业工作,仅东山村就为西海服务区输送劳动力共134人。三是项目帮扶。积极主动为有创业愿望的困难家庭提供 设备、技术、资金支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自主创 业的帮扶力度。十三五期间,学校积极协调,着力在“两不 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上下功夫,先后改造危房54栋、 改善生活用水406户,改造公路9.8公里,贫困村实现四个 全覆盖:投入700余万元实现新农村建设全覆盖;投入240 万元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实现“七改三网”基础工程全覆 盖;实现脱贫户入股合作社、户户有分红全覆盖。四是教育帮扶。通过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单位)帮扶补 贴、党员干部资助、协调学校减免学费等措施,帮助贫困家 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确保其平等受教育。积极开展扶贫帮 困活动,在青年团员中开展对贫困对象进行文化教育和技术 辅导志愿服务活动,每年组织近百名大学生到村开展暑期科 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学校为东山 村捐款近500万元。五是医疗帮扶。学校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困难群体的 医疗救助问题,将困难群体中的非参保人员纳入救助范围, 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医疗困难。特别是对患大病、重病、长 期慢性病以及重残家庭,加大医疗援助力度。学校附属医院 组织了 8个科室的13名专家、博士团到当地举办了 2场大 型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疫情期间,学校在自身防控工作任 务繁重的前提下,支援了双新村4000个口罩、15把额温枪、 30瓶免洗洗手液、200公斤酒精和84消毒液等一批防疫物 资用于抗击疫情。六是保障“一对一”帮扶。组织了下属21个二级单位 开展结对帮扶。学校要求,每个二级单位每年帮扶资金不少 于1万元,全年走访次数不少于5次,各单位结合对接贫困 户实际情况,制定脱贫计划和脱贫方案,做到“一户一策 截止目前,各二级单位投入项目资金近百万,协调解决民生 实事210个,得到群众一致好评。组织全校教职工大力开展 消费帮扶,采购东山村、双新村特色农副产品,实现消费帮 扶210多万元。今年,学校举办“慈善一日捐”活动,共募 集捐款36.7万元,全部用于双新村慰问困难群众和助力乡 村振兴。四、主要成效一是探索了高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九江学院帮扶武宁县在省派单位考核中连续两次考评等次 为“优”、荣获江西省省派单位帮扶先进集体、九江市事业 单位脱贫攻坚嘉奖单位。九江学院帮扶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 的认可。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江西电视台、中国 教育报、江西日报、大江网、江西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多 报道310余次。二是涌现出帮扶干部为全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先进 典型。我校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谭翊泉,坚持扶贫九年、担 任驻村第一书记六年,他每天吃住在村,行走在田间地头, 坚持每季度驻村不少于70天,全年驻村300天以上。因工 作表现优异,2018年、2021年两次被全村党员全票推选为 村党支部书记。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青年五四奖 章、中国好人、全国脱贫攻坚演讲大赛金奖、全国向上向善 好青年、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西省脱贫攻坚贡献奖、江 西省定点帮扶先进个人、江西青年五四奖章、江西省学雷锋 岗位标兵等荣誉。最近,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用6 分37秒,报道了谭翊泉的先进事迹。三是打造了武宁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样板。 136模式助力东山村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 体、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华丽转身,群众 获得感、幸福感更强,助力2022年武宁县入选国家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美丽江西” 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