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第4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docx
-
资源ID:72222895
资源大小:11.73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社会心理学 第4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docx
社会心理学(第四版)复习思考题第三章自我意识L什么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的内容有哪些?答案: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状况、人一我关系的认知、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意向, 简而言之就是个体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意识。自我意识的内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常见的分析方法:将自我意识的内容分为生理(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将自我意 识分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将自我意识分为真实自我与虚拟自我;将自我意识分为个体自 我、群体自我、关系自我三个层面。2.结合自我意识的特点,说说自我意识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答案:(1)自我意识使个体活动具有同一性。自我意识把自己看成一个统一的连贯实体,从而产生 了维护这种一致性的强烈动机。如果破坏了这种连贯性,个体就会产生不安的感觉。例如,在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根据自己的身材、性格和气质等特点来装扮自己,从而在穿着上表现 出一定的风格。(2)自我意识具有社会性。在每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的个体,其自我意识都不可 避免地打上一定社会意识的烙印。一个人如果从小脱离社会,没有社会化的过程,就不会产生 自我意识。例如狼孩、熊孩等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生活,没有人类社会意识环境的熏陶,只能被 称为生理意义上的人,而不是社会意义上的人。(3)自我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个体活动的觉察者、调节者和发动者。自我意识能使个体 知道自己处于什么状态,进行什么活动以及进展如何,并且还会根据这些认知来对该状态和行 为做出正确的评价,并根据对实际情况的最新估计随时保持或调整自己行为的内容、方向和 强度等。它还会制约个体的活动范围和强度,把个体自身作为个体活动的参照。(4)自我意识具有独特性,它让我们每一个人在认知水平、体验能力以及行为调控能力方 面都存在着差异。3 .简述自我意识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答案:(1)自我意识调节着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也是导致人格差异的重要原因。人的遗 传因素只是人格发展的生理基础,要通过自我意识来参与人格的形成。环境和教育因素属于 外因条件,它们对人的影响具有被动性和均等性,是通过自我意识的中介而发生作用的。(2)自我意识可以对自己已有的人格品质本身进行认识、评价和调节,主动引导人格向更高 目标发展,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自我,自我意识据此对自我进行监 督,不断地进行反馈调节,使自己朝着理想目标去行动。人们在采取行动的前后总是要思考、 反省。(3)人格的发展水平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自我意识水平是人格成熟度的标 志。(4)自我意识是维持人格发展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因素。4 .结合你的实际描述一下“实际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和“应该的自我”。答案:理想的自我指个体想要成为的、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包含个体对自己的要求和目标等 面向;应该的自我指在大环境的压力下,个体认为自己应该展示的自我形象,包含个体应承 担的义务、责任等面向;实际的自我指个体所认为的在现实中自己真实的形象,也就是自己 的实际情况。5 .什么是可能的自我?它有什么功能?答案:可能的自我是自我系统中有关未来去向的成分,是对我们认为自己可能会成为什么样 的人的认知表象,与个体的潜能和未来有关。可能的自我有两项重要功能。首先,它激励未来 的行为。可能的自我代表了个人对他们可能成为什么、他们想成为什么、他们害怕成为什么 的想法,从而在认知和动机之间形成了一种实际联系。其次,它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当可能 的自我提供与当前行为和未来状态相关联的具体和详细的未来图像时,可能的自我更有可能 有效地发挥自我调节功能。6 .应对自我不确定感的策略有哪些?答案:自我不确定感的管理主要采取两条路径:一是直接解决让自己感到不确定的对象本身; 二是不针对对象本身,而是采取间接策略,以补偿的方式通过确认意义系统的其他成分来缓解 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