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河池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docx
(共6题;共12分)广西省河池市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积累与运用(共12分)阅卷人得分1. (2分)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酝酿(niang)B.滞留(zhi)C.龟裂(guT)D.归省(xing)确凿(z4o)婆孳(shuo)摇曳(ye) 亢奋(kang)*热忱(cen)咄咄逼人(tuo) 天堑(qAn)前仆后继(玲) 亘古(geng)拈轻怕重(ni2n) 伫立(zhii) 心有灵犀(xl) 【答案】D【解析】【分析】A.有误,【解析】【分析】A.有误,“热忱”的“忱”应读“ch6n”, “咄咄逼人”的“咄”应读“d;B.有误,“婆娑” 的“娑,应读“suV, “前仆后继”的“仆”应读"p(T; C.有误,“龟裂”的“龟”应读“jdn”,“亘古”的“亘”应读 “gGn”; 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 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 特别是多音字、同 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2.(2分)下 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颓唐教诲旁逸斜出A.颓唐教诲旁逸斜出巧妙绝伦B.取蒂矜持坦荡如底一丝不苟C.瞭亮安祥惊慌失错锋芒毕露D.妖女尧秘决栩栩如生走头无路【答案】A【解析】【分析】A.正确;B.【解析】【分析】A.正确;B.有误,“取蒂”的“蒂”应为“缔”,“坦荡如底”的“底”应为“砥”;C.有误,“安祥”的“祥”应为“详”,“惊慌失错”的“错”应为“措”;D.有误,“秘决”的“决”应为“诀”,“走头 无路”的“头”应为“投 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 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 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 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 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 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 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 (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 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 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 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 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乙】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 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 ”居士说:“我家里 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 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这难 道不是,六一了吗? ”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 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 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 这个名号,姑且用来标明我的乐趣罢了。”.此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ACD.正确;B.有误,“寻”这里是不久的意思。故答案为:B.11 .此题考查文言文“之”字的用法。ABD.结构助词,的;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 义。故答案为:C.12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缺乏为外人道也”几个字表现了桃源人不想 被打搅的心理。故答案为:C.13 .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要词语有:率,率领;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的人;绝 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复,再;焉,兼词,于此,在此。整句的意思是: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 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重要词语有:是,这;为,是;奈何,为什么。整句 的意思是: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故答案为: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14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阅读文章可知,【甲】文中最能表达【乙】文作者所向往的生 活情趣的句子是“遂与外人间隔“;【乙】文中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改为“六 一居士”的目的是“聊以志吾之乐尔故答案为:第1空、遂与外人间隔第2空、聊以志吾之乐尔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5 . (2分)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从本词的 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16 . (2分)古人用词讲究推敲,“千骑卷平冈”中的“卷”一字传神,请简要赏析。【答案】16.江城子;题材17.“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解析】【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 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 的评价。此题考查品味语言特色中的“炼字”型。解答此类题目时基本思路应首先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 意思(字面意思和实质意思)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最后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 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情感。16 .此题是对文学常识和表达方式的考查。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解答。这首词的作者是我国 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的作品。从本词的题材及语言风格看是一首豪放词。故答案为:第1空、江城子 第2空、题材.此题考查炼字能力,要注意结合词作的内容来分析其表达效果。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岗像卷席子一般掠过。以席卷而过的狂风风来比喻疾驰的马队,一个“卷”字,突现出太守 率领的队伍之多,行走之快,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 情绪,抖擞的精神壮志以及踌躇的英雄气概。(共1题;共8分)故答案为:“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阅卷人得分Ui、诗文默写(共8分). (8分)用课文原句填空。(1) (1分)枯藤老树昏鸦,O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 (1分)安得广厦千万间,o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 (1分),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 (1分),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5) (2分)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既惆怅于春光流逝的不可抗拒,又欣慰于 美好事物的重现的句子是:, 。(6) (2分)在论语述而中,孔子对富贵的态度的句子 , 。【答案】(1)小桥流水人家(2)大庇天下寒土尽欢颜(3)马作的卢飞快(4)念天地之悠悠(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解析】【分析】此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桥、庇、的卢、奈何、浮云。故答案为:(1)小桥流水人家(2)大庇天下寒土尽欢颜(3)马作的卢飞快(4)念天地之悠悠(5)第1空、无可奈何花落去第2空、似曾相识燕归来(6)第1空、不义而富且贵第2空、于我如浮云【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 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 语境填充。阅卷入五、综合性学习(共14分)(共3题;共14分)得分(3分)名著阅读。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A却笑着拒绝了。翟买办 回复知县后,第二日时知县亲自乘轿子到A家。谁知A仍是别人不见。以上文段选自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第一回,A是: (人名),他最擅长画的是:.(花名)。小说中还有一个是作者以自己为原型塑造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和A具有共同的志趣和品 性是:。【答案】王冕;荷花;淡泊名利,鄙视权贵功名、同情劳动人民【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把握。文段中的A是王冕,擅长画荷花。作者以自己为原型 的是杜少卿,拉着妻子的手游山饮酒,赞美沈琼枝的对抗行为;为人大方,仗义疏财,有人请他帮 忙总是慷慨解囊;淡泊功名,讲究“文行出处”;朝廷征辟,他装病拒绝应征出仕。他与王冕的共同 的志趣和品行是:淡泊名利,鄙视权贵功名、同情劳动人民。故答案为:王冕;荷花;淡泊名利,鄙视权贵功名、同情劳动人民【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外表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 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 手。19. (5分) 冬末,有一个近卫骑兵团开到了小城。每天早晨,他们成群结队地骑着马到车站 去抓西南前线的逃兵“开小差下来的逃兵这些近卫骑兵都很胖,身材也颇为高大。军官大都是伯爵和侯爵,金色的肩章,马裤的滚边是银色的,一切都与沙皇时代一样,好似根本没有发生过革命。(1) (1分) 以上文段节选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中表达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由一个 顽劣少年在革命者的指引下逐渐成长为杰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的故事。请阅读文段并结合原著内 容,完成以下题目:选文中最能表达故事发生时所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2) (4分)保尔少年时期非常淘气,爱打架,然而他所做之事看似顽劣,却事出有因,反映了 他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的品质:他在 (人名)的指使下拿烟末儿撒在神甫用来过复活节 的 (食物名)上,是因为他探寻真理而遭神甫的无理打骂;他偷走德军军官的手 枪并把它藏到 (处所),是出于对侵略者的憎恨;他在冬妮娅面前暴打苏哈里科,是 因为他正在 (事件)时苏哈里科首先向他发出挑衅,试图将他赶走。【答案】(1) 一切都与沙皇时代一样,好似根本没有发生过革命。(2)谢廖沙;蛋糕的面团;破砖窑里;钓鱼【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对选文的理解能力。“一切都与沙皇时代一样,好似根本没有发生过革 命''最能表达故事发生时所处社会环境。(2)此题考查对中外名著情节的把握能力。他在瓦西里神甫 家里等候补考的时候,在好朋友谢廖沙的指使下把一小撮烟末儿撒在神甫做复活节蛋糕的面团上 了;保尔溜进列辛斯基的家里,偷走了德国中尉的手枪,把它藏在破砖窑里;保尔在河边钓鱼,苏 哈里科为了在冬妮娅面前表现,让保尔收起钓竿滚蛋,踢翻盛蚯蚓的铁罐子,扑了过去推站在水边 的保尔,保尔忍无可忍打了苏哈里科。【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重要情节及人物的掌握程度。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 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20. (6分)“双减”后,学校成立了各类学生社团。为了更好地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学校组织 学生会干部到某校参观学习,期间安排有互动环节,请你参与其中。(1)(2分)在参加楹联兴趣小组活动中,主持人要求每个人推介自己认为最好或最有趣的一副 对联,请写出你打算推介的对联。(不得摘抄本试卷中出现的对联)(2) (2分)来到辩论兴趣小组时,小组正准备以某电视台的“,挑战不可能,栏目名称好还是不好” 作为辩证的论题展开辩论。你认为站在正方的角度还是反方的角度更容易取胜?请简要阐述理由。(3) (2分)活动结束,在返回路上经过学生食堂时,看到几位学生正在悬挂一幅内容为“节能从 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开始”的标语,你觉得如能更改标语中的一个字,那么更为准确完美,于是你走上 前去对他们说:o (不少于1 00字)【答案】(1)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2)正方。“挑战不可能”这一栏目名称生动的表达出节目的意图,并且足够简洁明了,还能吸引 观众兴趣。故站在正方角度更容易取胜。反方。“挑战不可能”这一栏目名称特点不够突出,不能 具体地凸显节目内容。故站在反方角度更容易取胜。(3)同学们,宣传标语要简洁、明了,有很强的宣传性、鼓动性,同时用语要准确。“节能从一滴 水一度电一粒米开始”这幅标语有一点不恰当的地方。我建议把“节能从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开始”中 的“节能”改成“节约”,这样整幅标语就更加准确完美了。【解析】【分析】(1)写出自己认为最好或最有趣的一副对联,注意书写正确,没有错别字。故答案 为: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2)就“,挑战不可能,栏目名称好还是不好”展开辩论,你认为站在正方的角度还是反方的角度更容 易取胜?请简要阐述理由。言简意赅,表达清晰,理由合理即可。故答案为:正方。“挑战不可能”这一栏目名称生动的表达出节目的意图,并且足够简洁明了,还 能吸引观众兴趣。故站在正方角度更容易取胜。反方。“挑战不可能''这一栏目名称特点不够突 出,不能具体地凸显节目内容。故站在反方角度更容易取胜。(3)向他人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注意说话的态度语气,要以理服人,表达清晰流畅。故答案为:同学们,宣传标语要简洁、明了,有很强的宣传性、鼓动性,同时用语要准确。“节能从 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开始”这幅标语有一点不恰当的地方。我建议把“节能从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开 始,中的“节能,改成“节约,这样整幅标语就更加准确完美了。【点评】(1)此题考查对联积累。要掌握对联的基本知识,比方字数相等,词性相当,仄起平 收,同时要根据情景进行分析判断。(2)此题考查综合实践活动。要求进行角色参,必须要明确自己选择的是正方还是反方。但不管是 选择正方还是反方,都要根据自己的观点,找到相应的论据进行支撑。(3)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主要是在情景中进行表达的能力,要向他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 看法,需要客观、公正,用语要委婉得体。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 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 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阅卷人|六、现代文阅读(二)(共12分)供5题;共12分)阅读得分喜鹊在枝头寒冬腊月走在北京的山路上,一颗野果,带我进入一个鸟的世界。这次来北京出差的目的地,是一个颇为偏僻的地方。下车后还有约两公里的路程,我为 了欣赏沿途风光,回绝了接待单位的接车,原地小跳热身后,趁热赶路。空气很冷,山间静幽幽的,只有行李箱在路面上滑出闷声闷气的隆隆响。突然不知从哪 飞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 喳叫两声。“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这是小时候村子里流行的歌谣,我不知是在心里 想着还是已经念出了声儿,喜鹊跳得更欢了。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伙伴,我一时忘记了疲惫和寒冷。这是一只极有分寸的可爱生灵,它不紧不慢,始终和我隔着一段距离,但又保持互动。 我下意识地放慢脚步,让行李箱的动静尽可能轻缓,生怕把它吓走。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 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我心头顿时一阵失落。回望来路,不知不 觉间,已经将下车的站台落在了另一座山头。“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像是在空寂的山 林里点燃一挂炮仗。这叫声不依不饶,我停,它也停,我走,它又起。刹那间,一道黑影从我眼前 划过,又一只喜鹊落在三五步开外的柏油公路上,也是黑白相间,但我不确定它是不是刚才的那 只。这次它动作轻灵且友善,很快我便明白了它的心思,是想带我去一个地方。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枝头几乎不见树叶,沉甸甸的果实将树 枝压得很低。深冬时节,柿子已经熟透,在阳光下像一只只点亮的红灯笼,明媚,生动。这里是鸟 雀的天堂,有喜鹊,白头鸭,还有一些鸟儿我叫不上名。它们的歌声此起彼伏,交织一片。那只花喜鹊不再理我,而是全神贯注于枝头的一颗红柿子上。它的动作不慌不忙,很有 章法。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连啄四五下,再 把喙埋进果肉深处,美美地吸食一通。然后抽身出来跳到另一根枝上,瞅准柿子的另外一面,如法 炮制。渐渐地,它便有些忘我了,脑袋已经顺着柿子转了半个圈儿,仍不肯松口。直到整颗果子吃 得只剩下小半个壳儿,它才像打完一场胜仗似的,酣畅地歇口气儿,果断转移了阵地。如是观察几 次,我才明白鸟雀们对一颗野果的良苦用心。它们之所以分两头入手,又四面夹攻,是为了让果子 在被啄食的过程中保持平衡,防止掉落。嘀,多么聪明的小家伙!“姑娘,您这是干什么呢?”“看鸟。'我回话时,一位臂上戴着的袖标的护林老人出现在我身旁。他向我讲述这片山 上有很多柿子树,每年结了果子几乎无人采摘,就任由其自然生长、掉落。即便是沿公路边的树, 有人来打柿子的时候,也会特地在枝头留下一局部。“为啥? ”“留给鸟儿们过冬。”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我的心为之一动,进而联想到一树枇杷。我以前工作的地方,在上海康平路上的一幢老洋房内。跨进黑色铁栅栏门,院角有一棵 不小的枇杷树。每年五、六月份,一串串鹅黄的枇杷果攀墙而出,令人垂涎。眼看着果子日渐成 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原 来,这才是一颗果子在大自然中,自得其所的方式。老人伸手摘下一颗柿子递给我:“尝一个。不然你咋知道鸟儿们吃的是什么滋味儿! ”从柿子树上落下来的阳光,斑斑驳驳照在老人的脸上,他笑得那么爽朗。在那张热情的 笑脸里,我恍然感受到了鸟儿的心情。(文/魏丽饶,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2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段至第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1. (2.5分)第段引用“花喜鹊,喳喳喳,知道你娘在哪嗒”的歌谣有什么作用?22. (2.5分)请按要求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然后扯开翅膀倏地飞走了。(从修 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先是站在旁边的树枝上观察一阵儿,挑个满意处,一口啄进去,又啄一口。(赏析加点词的表 达效果)(2.5分)第段中,看到护林老人慈祥而温柔的眼神,“我”为什么会想到那一树枇杷?23. (2.5分)说说你对标题“喜鹊在枝头”的理解。【答案】22.例如:“我”下车步行,遇喜鹊引领,见到柿子树。23 .衬托了“我”步行山路,遇到喜鹊的高兴心情;与下文描写喜鹊叫声的语句形成呼应,文气 贯通;使文章增添生动活泼之感。24 .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喜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喜鹊看“我”和飞走时可爱的 样子,流露出“我'对喜鹊的喜爱和行走山路的愉悦之情。加点词语是描写喜鹊啄食时的动词;“观 察"“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喜鹊人格化,写出喜鹊的聪明可爱;三个动词详细写出喜鹊啄食 柿子的动作,生动、具体,蕴含着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25 .老人与枇杷树的主人有相同之处,都具有保护鸟类的可贵品质;眼前的柿子与记忆中的枇 杷都有成熟后供鸟类啄食的相同之处;由柿子联想到枇杷,丰富了文章内容,可见对鸟类的保护 不止一地一人,从而突出了文章主旨。26 .标题概括了本文写步行山路时遇到喜鹊啄食柿子的主要内容;标题营造了温馨、喜庆的气 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含蓄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解析】【点评】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 (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 (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此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其基本作用为增加文章的文学性与内涵,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解答时还 要结合引用的内容与语段的关系做出解释。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 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即初读 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 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此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 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22 .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此题可按“什么人什么事”的模式作答,根据“下车后还有约两公里的路 程,我为了欣赏沿途风光,回绝了接待单位的接车,原地小跳热身后,趁热赶路”“突然不知从哪飞 来一只黑白相间的喜鹊,它落在我前面不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 叫两声,“在那里,矗立着一棵我所见过的最大的柿子树”等语句可概括为:“我”下车步行,遇喜鹊引 领,见到柿子树。故答案为:“我”下车步行,遇喜鹊引领,见到柿子树。23 .此题考查引用歌谣的作用。引用歌谣通常有增强文章语言生动性的效果。结合“它落在我前面不 远处,轻巧地跳跃着往前走,时不时回头看我一下,喳喳叫两声我不知是在心里想着还是已经念 出了声儿,喜鹊跳得更欢了”等语句可知,衬托了“我”步行山路,遇到喜鹊的高兴心情。结构上与下 文”,喳,喳喳,喳,喳喳喳,一连串喜鹊叫声从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等内容形成呼应。故答案为:衬托了"我''步行山路,遇到喜鹊的高兴心情;与下文描写喜鹊叫声的语句形成呼 应,文气贯通;使文章增添生动活泼之感。24 .此题考查赏析词句。此题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但喜鹊似乎并不领情,转过身别着小 脑袋不解地看我一眼”把喜鹊人格化,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不解地看我一眼”“倏地飞走了”表现了喜鹊可爱的样子,流露出作者对喜鹊的喜爱和行走山路的愉悦之情。“观察”“挑”把喜鹊 人格化,运用了拟人手法,具有生动、形象、幽默的表达效果。这三个加点词语都是动词,详细地 写出喜鹊啄食柿子的动作,先是“观察”,再是“挑”,然后“啄”,有序的动作写出喜鹊的聪明可爱,蕴 含着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故答案为: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喜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喜鹊看“我”和飞走 时可爱的样子,流露出“我''对喜鹊的喜爱和行走山路的愉悦之情。加点词语是描写喜鹊啄食时的 动词;“观察”“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喜鹊人格化,写出喜鹊的聪明可爱;三个动词详细写出 喜鹊啄食柿子的动作,生动、具体,蕴含着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25 .此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结合“说这话的时候,老人的眼神慈祥而温柔”“眼看着果子日渐成 熟,院主人却从不急于采摘,而是悠然地坐在二楼的阳台上,静看鸟儿们你来我往争相分食”可知, 老人与枇杷树的主人有相同之处,都保护鸟类,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贵品质。柿子与枇杷 也有成熟后供鸟类啄食的相同之处。同时,由眼前的柿子联想到枇杷树,可见对鸟的保护不止一 地、不止一人,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文章主旨。故答案为:老人与枇杷树的主人有相同之处,都具有保护鸟类的可贵品质;眼前的柿子与记 忆中的枇杷都有成熟后供鸟类啄食的相同之处;由柿子联想到枇杷,丰富了文章内容,可见对鸟 类的保护不止一地一人,从而突出了文章主旨。26 .此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此题可从标题的含义、作用等角度分析作答。本文通过写步行山路时 遇到喜鹊啄食柿子和老人解说等内容,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喜鹊在枝头”即概括了文 章主要内容。“喜鹊在枝头”营造了一种温馨、喜庆的气氛,与全文温馨、愉悦、赞美的情感基调一 致,含蓄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故答案为:标题概括了本文写步行山路时遇到喜鹊啄食柿子的主要内容;标题营造了温馨、 喜庆的气氛,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含蓄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旨。阅卷入七、写作(50分)(共1题;共50分)得分. (50分)请以“还有一种幸福叫”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600字以上;不得抄袭本试题卷中 的阅读材料,文中如出现地名、校名、人名均以“XX”代替。【答案】【参考例文】还有一种幸福叫做给予你是否在帮助过别人后,感到一丝快乐;你是否在关心过别人后,感到一丝温暖;你是否在体3.(2分)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对于是否上课外兴趣班,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大相径庭,无法达成共识。 B.三月,学校开展“雷锋进校园”活动,他首当其冲,报名参加了“学雷锋小分队”。 C.在全市中学生书法比赛中,我校的几幅参赛作品都不怎么样,只有小明的这一幅隶书还差强 人意。 D.为尽快把我市建设成山清水秀新河池,广大市民纷纷出谋献策,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 见。【答案】B【解析】【分析】A.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使用正确;B.有误,首当其冲:处于首先受到攻击或压力的地位。望文生义。C.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使用正确;D.出谋献策:常指为人出主意。使用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 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 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4. (2分)以下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A.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 重视。B.这次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的地点是在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的。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河池市很多学校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D.目前,虽然每年有不少大学毕业生,但是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仍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和社 会开展。【答案】C【解析】【分析】A.有误,两面对一面,在“后继有人”前加“是否”;B.有误,句式杂糅,删去“举 行的”;C.正确;D.有误,成分残缺,宾语残缺,在句末加“的需要”。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 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 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贴过别人后,感到一丝甜蜜;悄悄地我告诉你,这种感觉叫幸福。亲亲邻里,和谐社区,谁都不愿意让它变得脏兮兮的。寒冷的冬天,北风刺骨,当风将垃圾桶 里的垃圾卷起时,王大爷总是拿起扫帚和铲子,慢慢地走到那里,一点点地扫着,“沙、沙、沙''扫 帚一声声地响着,仿佛在诉说着感人的故事。凉爽的秋天,秋风悠悠地吹过,将树枝上的落叶吹 落。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王大爷!他正在用扫帚将落叶堆起,然后用袋子慢慢地装起。我的眼 睛有些湿润,我想到王大爷平常总是说,保持社区卫生,是每个居民的责任。于是我也拿起扫帚和 铲子,下去帮助王大爷扫落叶,王大爷笑着望了我一眼。我们一起忙活了一下午,才把落叶全部扫 净,这时的我们,头发上全是叶子的碎屑,累得腰酸背痛。我和王大爷坐在台阶上,看着干净的平 台,心中涌出一丝丝的甜蜜和快乐。原来,给予真的是一种幸福。冬天向来是寒冷的,这天早晨,我和妈妈到街上买东西,走到最繁华的街道上,我突然看到, 在一片向阳的地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缩在一角里,看到有人经过,就连连向人们鞠躬,请求人 们行行好,救济救济她,但是现在正是上班的高峰期,根本没有几个人理她,一个上午下来,面前 的小碗里只有几个硬币,这时我的鼻子酸酸的,忙走上前去掏出几个烤地瓜给老奶奶,我说:“奶 奶,快点吃吧,吃下去暖暖肚子。”老奶奶连连对我说谢谢,我却笑着说没什么,我的心里有一种说 不出的感觉,暖暖的,甜甜的,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是的,在生活中,给永远比拿更幸福,给予也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能让人与人之间更亲近的幸 福。【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审题可知,我们可以补充题目为“还有一种幸福叫做珍惜”“还 有一种幸福叫做奉献”“还有一种幸福叫做给予”“还”字表示这种幸福和我们平时理解的幸福不一 样。比方以“还有一种幸福叫做给予”为例写作,给予,要比拿快乐,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人生的舞 台上光鲜亮丽、耀眼夺目,有这样一类人,他们默默无闻地奉献,把自己的时间与精力都给予了社 会,获得了人们的尊重与敬仰,实现着自己的价值,这也是一种幸福。所以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 刻画一个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通过一件或者几件具体的事件,表达“给予也是一种幸福” 这一主题。如果写成议论文,那么可以论述为什么说“给予也是一种幸福”,要把“给予”与“幸福”的辩证 关系论述清楚。【点评】此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能力。首先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确定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其次要 立意深刻。为文章确定一个明确,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传播正能量;选材要精确, 明了,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表述才能明了,精当。写作时,一定要 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突出表现题目的关键词语试题分析局部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120分分值分布客观题(占比)12.0(10.0%)主观题(占比)108.0(90.0%)题量分布客观题(占比)6(22.2%)主观题(占比)10(37.0%)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题目量(占比)分值(占比)积累与运用(共12 分)6(22.2%)12.0(10.0%)诗文默写(共8分)1(3.7%)8.0(67%)古诗文阅读(共16 分)2(7.4%)16.0(13.3%)现代文阅读(二) (共12分)1(3.7%)12.0(10.0%)综合性学习(共14 分)3(11.1%)14.0(11.7%)现代文阅读(一) (共8分)2(7.4%)8.0(67%)写作(50分)1(3.7%)50.0(41.7%)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难易度占比1普通(33.3%)2容易(11.1%)3困难(14.8%)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知识点(认知水平)分值(占比)对应题号1儒林外史3.0(2.5%)192儒林外史3.0(2.5%)193作品的经典情节5.0(4.2%)204理解性默写8.0(67%)185成分残缺2.0(1.7%)46半命题作文50.0(41.7%)277把握诗歌内容4.0(3.3%)16,178作品的基本内容3.0(2.5%)199分析概括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12.0(10.0%)11,12,13,14,1510多音字字音2.0(17%)111其他常识2.0(1.7%)612礼俗2.0(17%)613把握作者的见解4.0(3.3%)7,814钢铁是怎样炼成的5.0(4.2%)2015句式杂糅2.0(1.7%)416文章标题及其作用12.0(10.0%)22,23,24,25,2617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2.0(1.7%)518语言得体6.0(5.0%)2119作品的人物形象3.0(2.5%)1920理解文章思想倾向12.0(10.0%)22,23,24,25,2621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12.0(10.0%)22,23,24,25,262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12.0(10.0%)11,12,13,14,1523前后不一致2.0(17%)424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12.0(10.0%)22,23,24,25,2625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2.0(17%)226称谓2.0(1.7%)627文化典籍2.0(1.7%)628一般性默写8.0(67%)1829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0(3.3%)7,830语言简明6.0(5.0%)2131体味诗歌的遣词4.0(3.3%)16,173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6.0(13.3%)9,10,22,23,24,25,2633常用文言虚词12.0(10.0%)11,12,13,14,1534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4.0(3.3%)9,1035文言文翻译12.0(10.0%)11,12,13,14,1536引用12.0(10.0%)22,23,24,25,2637常用字字音2.0(17%)138常用文言实词12.0(10.0%)11,12,13,14,1539望文生义2.0(1.7%)34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5.0(4.2%)2041诗歌对联6.0(5.0%)2142见解表述6.0(5.0%)21因。5. (2分)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一说到河池美食,你一定会说出一大串儿:什么宜州粽子啦,巴马油鱼啦,环江香猪B. “双减”政策落实之后,学校的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我是选文学社呢?还是选书法社呢?C.“七一”将至,请同学们围绕“喜迎二十大,讴歌新时代”这一主题向河池日报的红水河 副刊栏目踊跃投稿。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这两句诗把塞外雄伟壮观的独特景象描写得极为生动形 象。【答案】A【解析】【分析】A.正确。B.有误,选择问句只在句末用问号,所以句中的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 号。C.有误,如果重大历史事件或重大节日早为人们所熟知,而它们的月份和日子又恰好都是个位 数,间隔号可以省略不用。所以句中“七一”中的间隔符应删去。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