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1《杨氏之子》教案.docx
-
资源ID:72235449
资源大小:21.3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21《杨氏之子》教案.docx
21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 .认识“诣、禽” 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3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教学重点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教学难点品味对话中的巧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和幽默。教学策略认写字词在疏通句子时随文识字。“诣”读yi,不要读成zhi; “禽”是前鼻音。“梁”的上部 右边是“办”,不要写成“刃”;“禽”的最后两笔是撇折、点,不要写成“人”。阅读理解首先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然后借 助注释理解句意,把握课文内容,进而读好句子的停顿。在此基础上交流对话中的巧思,感 受杨氏之子的机智和幽默。最后,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之子的语言风趣、幽默,可学习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表达。教学准备4 师准备:1.课文朗读动漫。5 .制作教学课件。6 .搜集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学生准备:阅读世说新语,搜集作者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 .认识“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等3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句子中的停顿。3 .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内容。教学过程板块一 激趣导入,引发兴趣活动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儿童的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第21课,共同去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 吧!2 .教师板书课题: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3.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 “之”是助词,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指姓杨的人家的儿子。活动2揭示课题,进行质疑L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作者是刘义庆。课件出示 世说新语:原称世说,亦称世说新书。南朝时期的小说集,原为八 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 谈、逸事。语言精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课件出示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 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撰有世说新语,记述汉末、 魏、晋士大夫的言行,原有集,已失传。2 .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杨氏之子当时多大?在他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 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个故事除了写杨氏之子,还写了谁?)3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个小故事。操作指导 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针对课题、主要内容或目标进行质疑,以疑带学,以疑引 学,以疑问难,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板块二读通课文,扫清障碍活动1初读感知,学习生字1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尽量读通句子。2 .指导读音和书写。课件出示 “诣”读yi,不要读成zhl: “禽”是前鼻音。“梁”的上部右边是“刃,”, 不要写成“刃”;“禽”的最后两笔是撇折、点,不要写成“人”。3 .学生自由认读生字,记忆生字。4 .出示会写字的书写视频,学生观看笔顺演示,体会间架结构。课件出示梁 诣 禽5 动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1 .播放朗读动漫,范读课文。学生边欣赏边标出停顿。2 .引导学生看着大屏幕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课件出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 夫子家禽。”3 .多种形式朗读:同桌互读、分角色读、分组读、齐读等。4 .根据朗读情况适当点拨,指导学生正确断句。操作指导“读”是解读文章的金钥匙,文言文更需要深入地读,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 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文本,感受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朗读文言文的技巧,使学 生自然地走进文本的意境中。板块三熟读课文,读懂故事活动1熟读课文,了解大意1 .自主读文,让学生感知故事内容。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 .小组合作读文,并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做好笔记。3 .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重点语句的意思,集体交流。课件出示重点词语。惠:同“慧”。诣:拜访。乃:就,于是。设:摆放,摆设。示:给看。夫子:古 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重点语句。(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杨氏之子的父亲,恰巧 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2)为设果,果有杨梅。(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孩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 家的鸟。”)4 .引导学生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对较难理解的语句加以点拨。活动2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 .教师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 访杨氏之子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 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 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2 .指名读、齐读、小组读、师生共同读课文。3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收集幽默故事、小笑话等。操作指导 “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方式阅读文本,借助书中注 释作重点批注或做读书笔记,让学生深入领悟文本,促进个性化阅读感受的生成。第2课时课时目标1 .通过品读对话,体会人物形象,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2 .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智慧的故事内容。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 .指名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 .引导学生说说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课件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3 .引导学生通过之前所学交流讨论:杨氏之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机智、幽默)4 .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朗读课文。操作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回顾课文,把握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板块二 重点研读,理解内容活动1品悟语言,体会人物1 .出示自读提示,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1)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2 .研读句子,理解课文内容。利用课件依次出示课文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句意,感悟内容。3 .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课件出示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孔君平的话是什么意思?他的话外音是什么?(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杨氏之子的姓, 就跟杨氏之子开了一个玩笑,语言幽默。)(2)杨氏之子的话外音是什么呢?(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啦!)(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人在姓氏上做文章的巧妙性,从而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4)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 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非夫子家 禽”,而是委婉地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 “既然孔雀 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活动2品读全文,指导朗读1 .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朗读并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应是有礼貌的、机智的、富有 语言艺术的。(1)引导学生想象:孔君平说“此是君家果”时,会是什么样的语气?(2)杨氏之子面对客人的玩笑,乂是怎么回答的?2 .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3 .师生分角色读“对话”,再次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4 .回归整体,有声有色地朗读全文。操作指导 教师要让学生以自主读书,自主感悟,以及合作探究,合作解疑为主,从而 生成以学生为本的民主课堂,在这一过程中,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 学会学习。板块三创设情景,表演背诵活动1创设情境,表演故事1 .同桌合作表演对话内容,指导学生尝试表现出孔君平的幽默风趣和杨氏之子的机智委 婉。(1)同桌尝试对话表演练习,教师相机指导。(2)学生表演,师生评价。注意表演时的语气、神态和动作。2 .思考:孔君平听到这样的回答,会有怎样的反应?活动2师生朗读,尝试背诵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熟读成诵。2 .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幽默故事。操作指导 “读”与“演”是相辅相成的,本环节,教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大胆地演 一演,使学习文言文不再机械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板块四总结全文,阅读拓展1 .总结全文:孔君平的玩笑话信手拈来,幽默风趣;而杨氏之子年方九岁就能妙语应答, 难怪作者夸他“甚聪惠”。这就是语言的魅力。2 .总结学法:师生共同总结学习古文的方法。课件出示学习古文的方法:(1)看注释;(2)联系上下文;(3)查找工具书;(4)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5)作批注。3 .教师拓展世说新语中其他关于聪慧的故事。4 .启发谈话:从这些故事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操作指导读书贵在积累,亦学亦得,丰富课堂外延,拓展课内所学,以点带面,拓展 学生的阅读面,达成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板书设计 概述一聪惠父不在待客史氏之子丁(此(杨梅)是君家果SSw上四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作业设计教学反思1 .我充分尊重学生,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引导他们主动交流,并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同时,放手让学生学习,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注重以读解文、以读促思的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读中解文,读中品文,读中思意, 读中悟境,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主题拓展阅读,进行方法迁移。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拓展世说新语中其他关于 聪慧的故事,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本篇课文的经验学习新的文言文,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课堂活动卡活动建议课题杨氏之子用时35分钟活动内容阅读思考:朗读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用现代汉语还原对话。孔君平说杨氏之子说1 .反夏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边读边想人物说话的表情、心理和话语的意思。2 .把自己还原的对话与同桌交流,互相补充。3 .将创编的现代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写在习作本上。学生课前预学案课题杨氏之子时间建议1015分钟熟读课文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OL给本课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O梁(nidng lidng)诣(yi zhi)禽qlng)预2.工整地描一描本课的生字,并组词。学内预习字词,口,目,容3.解释卜面的词语。惠: 诣:乃: 示:夫子:内容感知1 .孔君平叫出杨氏之子的原因是()。A.孔君平很喜欢逗小孩B.孩子的父亲不在家C.他很想吃杨梅2 .杨氏之子和孔君平在对话中都拿对方的()做文章。A.水果 B.家禽 C.姓3 .从“”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很有礼貌,懂得招待客人;从“”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反应敏捷;从“”中可以看出杨氏之子很善于应对。资料搜集1 .搜集世说新语的资料。2 .搜集其他关于儿童善于应对的小古文,并读一读。阅读质疑1 .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 .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