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术失范分析.docx
高校学术失范分析北京科技高校赵世强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校系统日益严峻的学术失范,从老师和争论生两个方面 进行争论,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关键词:学术失范学术道德高校老师 争论生近年来,随着学术界剽窃、抄袭大事在新闻媒体上频频曝光。学术失范,这个让学 术界既震动又颇感惭愧和生气的行为名词,日渐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所谓学术失范, 是指在学术争论过程中消失的不遵守学术争论行为规章的现象。众所周知,高等院校作为我国的教育基地,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优势,是创新 型高素养人才成长的“摇篮”,是新学问、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源地。然而可悲的是,目 前所揭露的学术失范也主要集中在高校系统。正是这一方净土,滋生了少数弄虚作假的 学术人,他们违反了道德,做上了“科研成果快速制造者”或“专著机器”,成为学术失范 中“最为活跃的力气下面着重分析这一现象:一、高校老师的学术失范古往今来,老师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敬重。人们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却把 光线留给别人;人们把老师比作蜜蜂,只知辛勤地耕耘和付出,不求回报,却把甜美留 给了别人。老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就像黑夜里的导航灯,为人们指引迷津。正因如此,人 们对老师所应具有的学术修养和道德修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某些高校老师迷失了方向,急功近利,抄袭剽窃,弄虚 作假;个别学者学风浮躁,不用心争论,评奖、评职称时虚报科研成果等。这些不正常 的现象,严峻损坏了高校老师乃至整个学术界的声誉,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说明高校老师学术失范的严峻程度,下面仅举2个例子:北京高校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其次届高校青年优秀老师王铭铭在1998 年6月出版于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著作想象的异邦中,有10万字左右抄袭自美国闻 名人类学家哈维兰的当代人类学汉译本。大事曝光后,北京高校对"王铭铭快速做出 处理,撤销其包括北大民俗学争论中心主任、北大社会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北大人类 学教研室主任在内的全部行政职务。合肥工业高校人工智能争论所杨敬安教授,曾在安徽省乃至全国人工智能争论界都 是赫赫出名的。然而,2001年9月,中共合肥工业高校委员会在关于赐予杨静安开 除党籍处分的打算写道:“杨静安在截止1999年底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中,严峻抄袭国 外学者的争论成果有6篇。杨在1993年申报教授、1995年申报博士生导师的材料中填 报了以上部分抄袭论文,并虚构了国外争论成果一项,填报了实际上并未发表的国际会 谈论文两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荀子劝学)。高校老师既是创新人才的教育主 体,也是学问创新、思想创新、技术创新的直接担当者。高校老师的学术素养(学术力 量素养和学术道德素养)的凹凸,不仅影响到所培育人才质量的好坏,还制约着高校为 社会供应新学问、新思想、新技术的多寡优劣。然而,当这些令人触目心惊的事实摆在 面前时,我们不禁感慨:连这样出名的专家学者都在“以身作则”,他们又怎么能指导好 自己所带的争论生呢?二、高校争论生的学术失范争论生是我们我国学术共同体的准成员及接班人,肩负着富强我们我国学术,促进 我们我国科学进展的使命。学术争论贯穿于整个争论生培育阶段,因此,科学严谨、务 实求真的学术道德是每个争论生所必需恪守的。但是近来,争论生中的学术失范也时有 发生,诸如考试时作弊、试验中编造或修改数据、撰写论文时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中报 奖学金时虚报自己的科研成果或拔高成果档次等等。西南师范高校年仅34岁的历史学博士生陈国生,从1993年开头发表论文,在其后6 年间共发表了 100多篇学术论文。后经抽查发觉,其所著心理心态与历史争论一书 中,大肆剽窃他人争论成果。该“著作”某一章的6700字中,竟有4700字摘自他人撰写 的论文,连标点符号都未变,甚至连他人论文中因排版校对消失的错误也未曾改动。依 据专家反映,陈国生的一些论文中,常常是一字不改地抄袭他人论文专著中的相关章节 而不加注明,且引文篇幅远远超出了论文的引用法律规范。至于伪造试验数据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曾有一项调查表明,25.7%的指导老师发觉 同学的论文中有抄袭现象,16.3%的导师发觉同学曾有过伪造试验数据的行为。在调查 中,其中有一题大意为:在学位论文的试验中,因时间紧迫,修改试验数据可以拿到学 位,而按事实可能拿不到学位,问你是否会修改数据?调查的结果令人惊讶,竟有33% 的争论生回答是修改数据!试想一想,今日的争论生,明日就可能成为专家、学者,假 如让这样的一批人走上讲台或搞科研,是否会制造出更多的学术失范呢?以上所排列的某些高校老师和争论生的学术失范仅仅是“冰山之一角”。依据美国争 论者W?布劳德和N?韦德的估量:每一个大作弊者被揭露出来,背后就有一百多个类 似的大作弊者逍遥法外,还有一千多个小作弊者得逞。由此看出,科研过程中的学术失 范是相当严峻的,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必需实行有效措施,对高校中日益严峻的 学术失范进行有效的整治,否则,就会导致我们我国的学术进展后继乏人,科教兴国战 略也难以实现。那么,如何转变这一局面呢? 三、高校学术失范的对策针对目前高校学术失范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整治:1、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做学问、搞科研是一种具有制造性和严厉性的劳动,也是一种处于公众视野之外的 活动。由于学问的高深性打算人们难以评判学术人是否恳切地对待了公众利益,因此事 实上,学者本人是自己学术道德的唯一评判者。无论是老师还是争论生,在学术争论中 都需要有塌实的态度和严谨的学风,来不得半点虚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要遏止 学术失范,必需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实现科研工作者的自我约束。另一方面,人的内心世界是简单的。即使一个受过良好教育且能使自我行为尽可能 适应社会法律规范要求的高级学问分子,在潜意识里,问或也会消失某种非理性的冲动。 在这种情形下,能否克制并战胜这些非理性冲动,关键要看他是否具有反躬自省的意识 和习惯,是否形成了抵制不良诱惑的自我防备心理机制。也就是说,此时,外部强制力 所能发挥作用的范围是相当有限的,一旦外在强制不存在或难以掌握局面时,人们就会 在“名和利”的诱惑下,冲破各种法律规范的制约,做出越轨行为。这不仅关系到学者能 否在乐观健康的学术轨道上进展,也涉及到如何维护学术的尊严和纯净。因而,只有加 强自身修养,把外界的约束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律,人们才能在任何状况下掌握自己的 欲望和行为。2、完善学术评价机制现如今,各高校普遍采纳了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老师评职称、评科研嘉奖等要看 发表文章和出版著作的数量,同学评奖学金也要看发表论文和科研成果数量。不行否认, 这种量化评价体系便于管理,但其无法体现科研真实水平的缺点也是毋庸置疑的。不仅 如此,它还要求争论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发表肯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对符合要求的进行嘉 奖,未达到要求的赐予相应惩罚(对争论生而言,意味着要失去奖学金),这无疑成了 科研人员头上的“紧箍咒”。可想而知,在这种“科学”的评价体系下,科研人员不再是单 纯地进行科学探究,而是为了实现某一数字标准,科研人员的争论方式和目的不同程度 地被转变了。同时,这也为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等学术失范埋下了隐患。为了使学术评价机制更为有效,各高校应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以质量考核为中心, 建立高校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和相关指标体系;同时法律规范学术奖惩制度,对在学术 建设中有突出贡献者赐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嘉奖,而对于学术失范,不仅要批判教育,对 严峻者还要赐予肯定的惩罚,真正发挥学术评价机制的作用。3、完善论文出版制度从论文出版角度来看,出版社对高校的学术失范也应负有肯定的社会责任。这是由 于,目前在论文著作出版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编辑责任不明确,论文一般都是“文 责自负”,有时编辑形同虚设;二是审稿不严,缺乏对稿件的处理机制,简单造成“一稿 多发“;三是监督机制不完善。这无疑为某些弄虚作假的论文打开了“便利之门针对 这3点,出版部门应实行如下措施:1)建立编辑责任制;2)健全审稿制度;3)健全 出版监督机制;4)建立作者责任制;5)尽快制定和完善论文著作的写作法律规范和违 规惩罚法律规范。当然,要彻底根除高校的学术失范,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这里我剧烈呼 吁,高校师生肯定要加强学术道德素养,用严格的自律和学术良心来维护学术的尊严和 圣洁,与学术失范做坚决的斗争!参考文献:1孔文清 金武刚 费斌.高校学术失范的伦理思索.扬州高校学报.2002/122张晓明.加强争论生学术道德争论.思想教育争论.1999/33江新华.争论生学术道德失范:表现、根源与对策.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4徐永康.论高校亟应高扬学术道德.德育教育5严柯 宋元林 徐德刚.遏止论文著作发表出版中的腐败现象争论.湘潭工学院 学报.2002/126 税国洪 曾佐伶 李广智.学术腐败与老师职业道德教育.重庆高校学报.2002/87刘丽娟.对加强高校老师学术道德建设的思索.中国高教争论.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