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二中落实双减政策五项管理工作方案细则.docx
秋季二中落实双减政策五项管理工作方案细则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关 系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是深入推进立德树人的重大举 措。根据XX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管 理的通知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遵循 教育本质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主导、各方参 与、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明确责任、统一部署、 统一行动,逐步构建主导、部门合力、学校主抓、家庭配合、 社会支持的综合治理机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 担。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组长:XXXX (全面工作)副组长:XXX (具体部署)组员:XXXX (分管手机管理).XXXXX (分管体质管 理).XXXXX (分管作业管理.读物管理).XXXXX (睡眠管理 八XXXXX (分管读物管理)。三、加强手机管理3、开足开齐体育课,严禁削减挤占体育课、大课间时 间,保障每天校内、外各1小肘体育活动时间。课间引导学 生走出教室活动,保护学生视力健康,上、下午各做一次眼 保健操,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 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每年按时完成体质测试,建立完善体质健康档案。关注学生 健全人格,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及时化解危机事件,保护学 生身心健康。4、综合防控近视。规范落实眼保健操的同时,避免不 良用眼行为,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书、书写姿势,应 保持“三个一”的要求,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 钟。5、综合防控近视。每天上下午第二节课后组织学生在 教室各做1次眼保健操,缓解眼疲劳。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 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要求,读写连 续用眼时间不超过40分钟。建立学生视力状况监测机制, 每学期至少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6、中小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配 齐体育专任教师;制订大课间体育活动及每天锻炼1小时方 案,并有效落实;制订针对雨雪天气的室内体育活动计划; 学校开展全员运动会、体育竞赛等活动;做好学生近视防控,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每学期开展2次全覆盖视 力筛查;对近视防控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确定推进举措。7、推进体育工作改,积极提升每天锻炼一小时质量。系统推进体育教学改,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实现小学 体育兴趣化课程改。深入实施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时 间不少于30分钟;每节课间鼓励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或 放松。推进体育家庭作业,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 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8、健全责任机制学校细化体质健康管理规定,将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纳入 学校的日常管理,定期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建立健康促 进校长、班主任负责制,通过家长会、家长信、家访等形式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9、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XXX)、 班级群等,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体质健康科学 管理。八、保障措施(一)注重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五项管理 工作人人皆知。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作效果。(二)校长指导,由教导处具体负责安排“五项管理” 与家长共建工作。(三)严格管理,失职问责。全体教师要增强责任心,严守纪律,规范行为,凡因工 作不力致使学生出现问题者,对责任人严肃问责。(四)学校督导员和监察小组不定期检查各项工作落实 情况。(五)坚持以人为本,转变观念,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五项管理”的重要意义, 确保“五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备用方案:小学九月关于落实五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进一步 加强并优化学校作业管理,实现作业“减负增效”的同时 “减负不减质”,提升我校作业设计与批改质量,切实减轻 学生及家长过重的负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一、领导小组不断健全组织,明确分工,推进工作成立“五项管 理” “五项管理” “作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A (校长) 副组长:B (副校长)成员:各班主任二、实施过程(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高效活动课堂和训练课 堂,精讲精练,训练题目争取当堂完成。(2)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 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 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 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利用课后 服务时间讲新课。(3)强化作业统筹。各年级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 强学科组和年级组的统筹,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指 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服务时间,使学生在校内完成 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学生回家后作业时间过长,挤占正常 睡眠时间。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1.5小时。(4)强化作业统筹。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 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每天控制在60分钟以内。初中学 生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得超过90分钟。各中小学要完善作 业管理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学科组和中小学的统筹,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作业总量。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等时间,使 小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课堂内完成大部分 书面作业。(5)严格实行无作业制度。每周三为无书面家庭作业 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课外阅读、动手实践等有意义 的活动。(6)提高设计质量。基于课程标准及其他相关课程指 导意见,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关键 要素,综合考虑作业的系统性、多样性和实践性,建立和完 善基于课程标准、立足学情的校本作业具体要求。关注学情 差异,加强单元作业设计,加强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 跨学科作业设计,创新作业类型方式。(7)合理调控作业总量加强各学科作业统筹管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合 理调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 90分钟。完成书面作业主要靠校内时间,合理安排学生自习 课时间,严禁无故挪用、挤占: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自习课, 使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避免因学生回家后作业 时间过长挤占正常睡眠时间,确保充足睡眠。周末、寒暑假、 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8)控制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 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 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 间不超过90分钟。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 也应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9)学校每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会,了解作业 量和作业批改情况,针对问题及时调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改考试方法,改变考试难度过大的做法,积极推行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实施课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估分层,力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允许学生作力所能及的选择,让学生 在自己选择的可接受的平台上,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10)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提高自主 设计作业能力,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精选作 业内容,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 能力、培养习惯;学校要把作业研究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 容,加强作业统筹管理;教育部门要经常性组织开展作业设 计与实施的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教研机构要加强对学校作 业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与指导,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提高 作业育人质量。(11)科学地设计作业。布置作业之前先试做学生作业, 以确保作业难度水平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且数量适当。(12)对标依规,确保落实。制定作业布置、批阅、检 查具体细则,并作为考核指标。学校将面向家长、学生、教师开展不定期地随访或问卷调查,了解教师作业布置和学生 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13)学校教导处产格监督各学科各年级书面作业总量。 严格执行规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日常不 超过1小时。实行各学科作业统筹把关制,建立教导处牵头、 学科主管领导落实、学科年级组长协调、班主任负责、各科 教师配合的工作机制,做好各学科作业的统筹平衡工作。教 导处不定时抽查作业或访问学生,发现问题马上整改。(14)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标,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课堂上 努力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 础上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5)深化落实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严禁 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等相关规 定。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学校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发现一 起杳处一起,严禁学校教师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进一步规 范学校教师职业行为,促进小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二)加强睡眠管理(1)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 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 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2)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 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提前到校学生,学校应提前 开门、妥善安置;(3)减轻课外负担。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 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拔苗助长,不给学生安排太多的家庭 作业和辅导班,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定期组织针对家长的培训,达到家校思想一致。(4)明确学生睡眠时间要求。根据年龄段学生身心发 展特点,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 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5)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学校不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学 生上午第一节课上课时间固定为&20,学生在&20点前到校不 视为迟到,如家庭有特殊情况,学生也可以提前到校,学校 做到随到随进。学校&20前不进行统一授课。(6)我校上午上课时间不早于,中午12: 40一一13: 40为午休时间,学生午睡时间保证至少40分钟,晚上21: 20为小学生就寝时间,22: 00为初中生就寝时间。(7)要保证学生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确保学生在校 活动时间充足。(8)开展作息宣传指导。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工作,开展学生指导和家庭教 育指导,倡导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合理确定晚上就寝时间。 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督促家长保证学生按时就 寝,指导家长提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意识和能力, 赋能家长学会处理孩子电子产品和网络使用等问题,引导家 长为学生健康睡眠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三)加强读物管理(1)学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内通过举办讲座、 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捐赠课外读物,学校将务必明确 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并进行审核把关,严禁问题课外读物 进校园。(2)我校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可设立 读书节、读书角等,优化校园阅读环境,推动书香校园建设。 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 好阅读习惯。发挥家长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积极作用,营造 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3)加强图书建设,严格读物管理。加强学校图书室 建设,定期更新图书,提高图书室的使用率。鼓励在教室设 置图书角、图书柜、小书箱等,方便学生阅读,丰富阅读体 验。在图书引进方面,严格按照“12条负面清单”对校园图 书进行把关,对不符合标准的图书进行清理。并引导家长学 生从正规书店选用读物,不要选购和使用与核心价值观相违 背的读物资料,净化学生的用书环境。(4)加强其他渠道进校园课外读物的管理任何教师个人不得在校园内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活动 销售课外读物。(5)进校园课外读物原则上每学年推荐一次。学校组 织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和图书馆管理人员提出初选目录;学 科组负责审读,对选自国家批准的推荐目录中的读物,重点 评议适宜性,对其他读物要按推荐原则、标准、要求全面把 关,提出评议意见;学校组织专门小组负责审核把关,统筹 数量种类,确认推荐结果,公示并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6)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我校加强对学生携带进入校 园读物的管理,发现问题读物应及时予以有效处置,消除不 良影响。(7)加强图书室服务能级建设,发挥主渠道阵地作用。学校要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的课外读物推荐 目录,切实做好学生课外阅读需求调研,鼓励多方推荐,提 升馆藏图书品质,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读需求。1、严禁手机进课堂。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为方便与家长联系,学生可以带电话手表。2、细化管理措施学校的管理人员,包括领导、老师等,一旦发现学生携 带和违规使用手机,一律收缴,收缴的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 封存,后并交由学生家长保管。3、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学生不得将个人 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 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4、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的,班主任要统一管理,待放 学后再归还学生。5、课堂远离手机学校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应通过课堂板书方 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单独利用手机完成作 业,如有使用手机的要求需通知家长知晓并陪同学生一起完 成,让学生的学习远离手机,不依赖手机。6、做好家校沟通。学校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 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严 格控制学生居家使用电子产品,防止学生沉迷网络。家长老(8)进校园课外读物要符合以下基本标准 (1)主题鲜明。体现主旋律,引领新风尚,重点宣传“”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彰显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开拓国际 视野,涵养法治意识。(2)内容积极。选材积极向上,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新 成就、科学技术新进展,以及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较高 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价值。选文作者历史评价正 面,有良好的社会形象。(3)可读性强。文字优美,表达流畅,深入浅出,具 有一定的启发性、趣味性。(4)启智增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 造力,增长知识见识,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 综合素质。(9)学校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校内通过举办讲座、 培训等活动销售课外读物。捐赠课外读物,学校将务必明确 受捐赠课外读物来源,并进行审核把关,严禁问题课外读物 进校园。(10)丰富馆藏图书。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推荐 的课外读物推荐目录,充实优秀读物,充分满足学生课外阅 读需求。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入馆教育以及文献信息检索、辨别、利用等课程;结合学校读书节、学科节等,开展有主题 的图书馆课程开发活动和读书沙龙分享活动;利用学校文化 长廊、校园网、学校微信公众号等,每月开展好(新)书推 荐、名师导读等。(四)加强手机管理(1)形成育人合力。学校要加强教职工培训。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 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明确要求,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 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2)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3)进入校园的智能电话手表,请家长按照在校时间, 将电话手表设为禁用模式,可由学生自行保管。学生在上课 期间,电话手表铃响,拨打、接听电话;用电话手表发、看 短信息;玩电话手表(如听音乐等)均视为违纪。(4)严格控制学生带手机入校园。学校告知家长和学 生,严格禁止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每周都要进行违禁物品 检查,一旦发现有学生带手机到校园,没收手机,严肃处理,通知家长来校领回手机,如家长有特殊情况不能领回的,暂 时由班主任保管,家长择时领回。(5)原则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班主任通过班晨会和 班级群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6)细化管理措施。学校正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广泛 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将制 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 要保管装置。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 或提供其他便捷家长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 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应通过课堂板 书方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不得要 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7)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班主任老师将手机号 码向家长公开,家长如有紧急特殊情况需要联系学生,可直 接与班主任老师联系,由老师转告。(8)针对智能电话手表(1)电话手表必须按照学校规定时间进行使用,由家 长进行设置,在学校内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的管理规定。(2)班主任老师将对班级里使用电话手表的同学进行 摸查登记。(3)如有未经申请批准私自戴电话手表进校,一律没 收处理,至学期结束方予归还。(五)加强体质管理(1)加强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培 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 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 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医生的健康奠定 坚实的基础。(2)规范体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体育运动安全教育, 加强运动风险防范,建立完善的体育运动伤害应急处理机制。(3)提高体育教学质量(1)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足球、 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训练。(2)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 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让每 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3)教师的指导要贯穿课程的整个过程。(4)教导处定期组织体育学科教师进行集中备课和集 体研学,适时对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4)学校制定大课间活动制度,并按照要求全面落实, 每天大课间及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5)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 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 育活动制度,每天统一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除广播操外, 增设奋武修德武术操特色锻炼活动,每节课间安排学生 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 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 度练习。学校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 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6)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切实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宣传,通过体育与健 康课程、大课间、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班团队活动、 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家长和学生科学认 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 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 学生体育与健康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三、具体要求(一)开展一批“五项管理”课题研究。各校要将优秀 教学成果推广与实施“五项管理”紧密结合,迅速开展关于 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方面的研讨和研究,互 相学习交流好的经验做法,总结好的经验,并将优秀的研究 成果加以推广应用,起到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提升教育 教学质量的效果。(二)保障每天运动一小时在每天半个小时大课间活动的基础上,学校落实国家体 育课程标准,统筹课后服务时间,保障每班每天开设一节体 育课。在充分发挥学校足球、棒垒球、武术等特色项目的基 础上,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保障每天 在校运动时间一小时以上。(三)我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减轻学生 过重课业负担,以学校为主阵地,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一是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实行音体美课程刚性化管理, 保证课程开设,严格遵守教学计划。二是加强考试和作业管理。2021年5月,市教育局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通知,对中小学作业 管理提出了多方面明确要求,我校在学生家长中广泛宣传, 并不断进行完善。三是深化课程教学改。坚持''减负增效”原则,深化新 形势下”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及“互联网+ ”教 学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是做好延时服务管理。2021年4月份,市教育局印发 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校内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通 知关于优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有关问题的 通知,推动课后服务工作。我校迅速落实,充分发挥学校 在校舍、场地、师资、课程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义务教 育课后延时服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需求、全覆盖。 课后服务工作的开展,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提 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 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 时间相衔接。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尽量吸引有需求的学生每周5天都参加课后服务。学校可统 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五)作业设计的要求科学、合理设计作业。1、学校各备课组必须坚持每周研究一次学生作业布置。 作业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在作业内容、数量、要求 等方面,经过组内成员集体讨论,提出学生作业周布置计划。 最后由教务处和年级主任进行审批。2、丰富作业形式,按照“五育”并举为方针,每天要 布置一定量的书面家庭作业外,也要布置一定数量的阅读作 业、家务劳动和体育锻炼,每周布置一个音乐、美术方面的 实践性作业。把预习类作业、巩固类作业与阅读、探究、实 践、合作、体验等类型作业相结合。3、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给学生分层设置选择的 权利。提倡'必做作业+鼓励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模式, 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六)从严管理教材、教辅。严禁滥派、滥订、滥发和 搭载各种教辅材料,加强教辅材料进校园检查管理,任何单 位和个人不得进入学校宣传、推荐、推销任何教辅材料。规 范校园学习类APP使用管理,凡未经审查备案的APP,学校、 教师不得要求学生使用。师及时保持沟通,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状况,形成家校协同育 人合力。7、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 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 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 性。8、规范作业布置。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教师应 通过课堂板书方式给学生当面布置作业,不得用手机布置作 业,不得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四、加强睡眠管理1、家校配合,保障学生睡眠时长。为保证学生充足睡 眠时间,学校通过升旗仪式、班会、网校、微信公众号及班 级家长群向家长广泛宣传保证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科学指导家长督促学生每天保证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2、对个别上课无精打采、精神萎靡的学生要询问原因, 关心了解学生的睡眠情况。3、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小学 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 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o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 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4、加强监管,优化睡眠管理保障措施(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构建本校学生的睡眠管理 的一系列制度,抓规范要求,从制度上规范家长和学生睡眠 情况的落实。建立学生睡眠常规检查制度,进行规范管理。 形成以班主任和家长协调配合的管理机制,注重对学生睡眠 质量的反馈,确保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达到要求。(2)强化督查,完善评价。学校将班级睡眠开展情况 作为班主任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将学 生睡眠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5、严格招生管理。我校要严格做好就近入学工作,减 少学生在上学路上耗费的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睡眠时间。 按省里规定,尽量让学生多睡一会,并且有时间吃好营养早 餐,保障健康成长。6、培养良好作息习惯引导学生制定作息时间表,保证 中午半个小时以上的午休,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 建议每天21:00之前上床休息。7、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以“合理作息、科学睡眠”为 主题的健康教育。8、要积极指导家长督促学生早睡早起,教育学生少看 电视、少玩手机,确保学生睡眠时间在8至10小时。五、加强读物管理1、激发阅读兴趣。强化对学生阅读的深入研究与指导, 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使学 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读经典,夯实学生文化知识基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2、严格图书管理严格遵守图书室和班级图书增新剔旧 和进室、进班审查制度,及时补充更新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3、加强排查,确保学生课外读物质量。学校教导处要带领图书室管理人员在原来排查清理不良 图书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照教育部办法要求,认真排 查图书室书籍,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书籍要封存管理,不准借 阅。各级部各班要随时检查学生带入学校的课外读物,发现 不符合要求的读物,要教育学生禁读并及时告知家长。各班 要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宣传方式,使广大家长熟知教育部 办法中规定的“十二种情形”不宜读物,并对家藏图书 进行排查,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图书应剔除,禁止学生阅读。4、学校每学年参照教育部推荐新课标中小学课外阅 读书目向孩子推荐课外读物,班主任对孩子带到班级的读 物进行严格审核,发现问题读物及时处置。5、控制教辅种类。坚持一科一辅的原则,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选用 一本教辅材料,一二年级语文.数学不征订购买教辅资料。禁止教师.家委合推荐或要求学生统一购买其它种类的教辅 资料。6、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学校始终坚持倡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 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 读习惯。(1)举行校园读书节活动。每一学年的四月份是学校 的悦读月,开展主题式悦读节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 读的兴趣,培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好习惯。(2)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师生读 书交流会,师生共读一本书,共情共读,带动学生读书的热 潮。学校主张亲子共读,通过家校委员会的示范作用,带动 整个校园的亲子共读,将读书辐射到每个家庭。7、强化督导落实。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严查各班乱征订购买教辅资料和强制 或推荐暗示学生在特定地方购买图书情况,一经学校发现将 取消教师职务晋级、评先评优资格。六、加强作业管理1、把握作业育人功能。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因材施教,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 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布置科学合理有效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 习惯,帮助教师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 法,促进学校完善教学管理。2、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教师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听、说、读、操作和体育锻 炼为主的家庭作业。3、学校定期开展学生作业展评活动,搭建互相学习交 流的平台,提高学生作业质量。4、严格落实作业批阅责任。教师不得要求家长检查批 阅作业,不得要求家长在作业上签字。5、认真批阅。教师要做到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 批自改,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批改作业。不得使 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批改、反馈作业。充分发挥作业的 “赏识”功能,探索增值性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 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学校每学期对作业批改情况开展两 次的常规检查。6、合理布置作业。应采用“基础作业+弹性(特色)作 业”的模式。7、开展作业研究。开展教考关系背景下的学校作业体系建构与实施研究, 坚持“教什么、练什么、考什么”。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凸显德育实 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 动习惯。8、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尽量确保 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培养自主学习和时间 管理能力。学校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 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 中学生书面作业不超过9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在校内基本 完成书面作业。9、督促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学校、教师对家长进行宣传、 指导,引导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督促引导学生自主 完成作业,不抄袭、不敷衍,不利用网络手段下载作业答案, 不额外给学生安排书面作业,家校合力,提高学生完成作业 的效率和质量。10、加强对作业的研究。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 致,切实做到教、学、评一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n、严控书面作业总量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教师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设计以听、说、读、操作和体育锻炼为主的家庭作业,引导学生每天坚持不少于20分钟的阅读和不少于10分钟的体育锻炼;三至六年级每周由班级各科教师协调,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标准,严格控制好每天作业总量,书面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禁止教师布置惩罚性、重复性作业,不得通过家长微信 群等布置作业。鼓励教师针对不同层度、不同潜质、 不同爱好的学生布置弹性作业、分层作业、特色作业。12、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标,钻 研教材,研究教法,课堂上努力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 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13、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学校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 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调控作业结构,确保难度不 超国家课标。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 长检查、批改作业。14、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标,钻 研教材,研究教法,课堂上努力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 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七、加强体质管理1、学校开展每日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每日两次眼保 健操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视力检查。2、创新体育特色课开设足球、篮球、羽毛球、花样跳 绳等体育特色技能课,指导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