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高职).docx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表1课程信息表课程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开课系部信息工程学院课程代码xdbx0006考核方式理论+实践前导课程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后续课程相应专业各专业课程总学时96课程类型(方框 内打J)理论课实践课理论+实践V适用专业表2课程标准开发团队名单(含校外专家)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1黄红玉讲师2韦兆山讲师3刘家辉助教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在学习了电工技术、模电技 术和数电技术,具备了基本的电路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课 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电子产品维修员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具备安 全、环境和质量标准等职业素养,具备熟练操作常用电子测量设备的能力,具备能够熟 练进行传感器选用与性能测试的能力,具备能够在电子电路中设计和应用传感器,具备 对自动检测和控制系统中传感器部分进行维护与维修的能力,为后续各专业核心课程学 习奠定基础。三、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应用。(2)理解掌握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及常用的测量电路。(3)能够对常用传感器的性能参数与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测量。(4)掌握传感器的工程应用方法,并能正确处理检测数据(二)能力目标掌握现场物理量的检测方法及检测仪表的使用。团队协作能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责任意识等社会能力达到一-定标准。 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使用各种资源完成工作任务及知识更新的能力。(三)素质目标(课程思政和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6)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7)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8)具有能适应仪表检修和维护岗位、自动化生产线运行和维护岗位的职业素质。课程 名称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总学时96学分4序号教学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参考学时1初识传感器1 .认识传感器2 .传感器的特性3 .传感器的一般选用原则82压力传感器1 .金属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2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3 .电感式压力传感器183速度传感器1.霍尔传感器2.编码器3.其他速度传感器144温度传感器1 .电阻式温度传感器2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3 .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器145物位传感器1.电容式传感器2.接近开关206化学传感器J1敏传感器14U!2 .湿度传感器3 .生物传感器7智能传感器1 .智能传感器概述2 .智能传感器的设计3 .智能传感器应用案例4 .微型智能传感器8五、课程设计思路(1)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技术、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采用多种教 学方法,通过课堂学生讲解与讨论、方法验证、案例分析等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 和运用,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网络、音像等组织 学生鲜活的材料,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2)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 分利用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现场参观、现场实习进行全过程的学习。(3)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自主学习,启发学生对设定状况积极思考、分析,鼓 励多元思维方式并将其表达出来,尊重个体差异,建立能激励学生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发展的评价体系。六、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4项目(任 务)名称子项目或学习任务教学目标(含课程思政目标)教学重、难点课程思政元素考核点教学方法 和建议参考 学时初识传感 器1 .认识传感器2 .传感器的特性3 .传感器的一般选用原则1 .掌握传感器的组成、作用 及分类。2 .理解掌握传感器的静态特 性、动态特性及主要特性指 标。3 .理解掌握测量误差的基 本概念及计算方法。1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2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 态度、分析计算能力。测量误差的 计算、传感 器的选用项目化教学 法、演示教学 法、工作过程 导向教学法8压力传感 器1 .金属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2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3 .电感式压力传感器1 .掌握金属电阻应变式、压 电式、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的 工作原理、结构、特性及测 量电路。2 .掌握各类压力传感器的 应用。1 .属电阻应变式、压电 式、电感式压力传感器 的原理、结构、特性及 测量电路。2 .各类压力传感器的应 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 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 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和祚 风。电子称的设 计与制作项目化教学 法、演示教学 法、工作过程 导向教学法18速度传感 器1 .霍尔传感器2 .编码器3 .其他速度传感器1 .理解霍尔效应。2 .掌握霍尔传感器、编码 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性1 .霍尔效应。2 .霍尔传感器、编码器 的原理、结构、特性及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 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 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和能用霍尔传 感器设计一 个转速计项目化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工作过程14及测量电路。3.掌握各类速度传感器的 应用。测量电路。3.各类速度传感器的应 用。作风。导向教学法温度传感 器1 .电阻式温度传感器2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3 .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器1.掌握电阻式、热电偶、热 电偶、半导体集成温度传感 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性 及测量电路。2.掌握各类温 度传感器的应用。1 .热电效应。2 .电阻式、热电偶、热 电偶、半导体集成温度 传感器的原理、结构、 特性及测量电路。3 .各类温度传感器的应 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 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 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和作 风。制作温度检 测仪项目化教学 法、演示教学 法、工作过程 导向教学法14物位传感 器1.电容式传感器2.接近开关1 .掌握电容式传感器、接近 开关的工作原理、结构、特 性及测量电路。2 .掌握电容式传感器、 接近开关的应用。1 .电容式传感器、接近 开关的原理、结构、特 性及测量电路。2 .电容式传感器、接近 开关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 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 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和作 风。制作简易金 属探测器、 热释电传感器项目化教学法、演示教学 法、工作过程 导向教学法20化学传感 器1.气敏传感器2.湿度传感器3.生物传感器1 .掌握气敏、湿度、生物传 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 性及测量电路。2 .掌握气敏、湿度、生物传 感器的应用。1 .气敏、湿度、生物传 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 特性及测量电路。2 .气敏、湿度、生物传 感器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 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 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和作 风。烟雾报警器 的制作与设 计项目化教学 法、演示教学 法、工作过程 导向教学法14智能传感 器1 .智能传感器概述2 .智能传感器的设计3 .智能传感器应用案例4 .微型智能传感器1 .了解智能传感器的结构 和特点。2 . 了解微型智能传感器及 其应用。3 .能够根据系统需求选择 合适的智能传感器并完成 系统设计。1 .智能传感器的结构和 特点。2 .能够根据系统需求选 择合适的智能传感器并 完成系统设计。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具 体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 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和作 风。智能手机、 手环中智能 传感器的运 用。项目化教学 法、演示教学 法、工作过程 导向教学法8七、教学实施的建议(一)授课教师基本要求1 .本课程授课教师具备电工、电子、传感器基本操作技能,有企业传感器操作的经 验或授课前经过专门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2 .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3 .具备独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能力,具有先进的教学方法。4 .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二)教学实训条件要求L校内实训基地学校建设有一间占地100平方米的传感器实训室,拥有传感器实验箱25台、各类 传感器25个、示波器25台、测微器25只、万用表25台,多媒体教学设备。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校外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企业接收我院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 开展顶岗实训。(三)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坚持 “够用为度”的原则选择相关的知识,依据“即学即用”的原则安排教学顺序,以项目 教学为形式,设计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将知识点重新整理,作为实践与技能的背 景知识安排在相关的项目任务中,让各种知识尽可能在“做中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引进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网络平台和现场教学相结合,比如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位移检测系 统、温度的测量与控制系统实验等的基本操作部分内容学习,可以在网络平台或采用其 他手段预先给学生操作视频学习,然后课堂上通过讲解和实操提醒注意点,当然在训练过程 中也可以结合视频循环播放等方式保证学生快速达到训练要求。(四)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本课程教学评价采用多元评价考核方式,由形成性考核(项目考评)与期末终结性 考核(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形成性考核应包括素质考评(指遵守设备安全、人身安全和生产纪律等情况)和 技能考核(指任务方案、工具使用、操作过程正确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等。评价指标 有教师评价(占总评价10%)、小组评价(占总评价10%)、实验过程性评价(占总评价 40%),如条件允许,可引入企业评价,评价分数计入实验过程评价指标中。期末终结性考核(闭卷考试)占总评价40%。(五)教材及参考书选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吕科、王晓冬主编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董春利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李春香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邵华主编 西安交大出版社;(六)课程资源建设要求1 .建立课程线上平台2 .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针对学习情境中的每个任务编写任务工单和教学设计方案。3 .为满足抽修学质量要求,应静富辘学资源,包括:溺跷材(自编或选用)多媒体PPT 课件、视频,学习指南,工作任务书,教学模型等各种实物教具,挂图,标准、线路维护 手册和设备技术手册、规范,安全规章制度等。4 .充分利用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电子书籍和互联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