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西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
资源ID:72245384
资源大小:97.17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陕西省西安市西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陕西省西安市西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1题。(22分)回 家章理在羁留异乡的口子里,回家是一种感觉。茫茫人海,鳞次栉比的楼群,无意中听到的一个声音,或是偶然间瞥见的没有 别人注意到的情景,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在灯火阑珊处,暮然回首。我们突然间感到很孤独,乂突然间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 上,我们来去匆匆,却不会无影无踪,那一刻,我们是那么不堪一击,乂是那么坚 韧无比。难以用语言表述的感觉,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那是一种没有来由的触动, 既可以让人喜极而泣,又可以让人欲哭无泪。如果它能发出声音,那声音一定是微 弱而固执的;如果它能行走,那步履一定是蹒跚而执著的。可是它无声无息,短暂 的刺痛,还没有伤口,就被异乡的声音和风景抚平。虽然,我们早已属于他乡。在异乡人的眼里,我们早已属于这里。我们跟他们 一样,操着同样的语言,追逐着同样的时尚。我们甚至比他们更像这里的主人,因 为我们更关注这里的变化,小心翼翼地藏起外乡人的痕迹。在他乡我们又有了另外 一个家,漂亮的房子,富足的生活,想到自己曾背井离乡的时候,庆幸也许远远多 于伤感。可被我们淡化了甚至遗弃了的故乡,又注定会在某一天清晰无比。我们曾 经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和稚拙的童音呼唤过的土地,乂注定会在某一时刻穿透时间 和空间,呼唤着我们回家。4.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光武帝纪范晔(1)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光武年九岁而 孤,养于叔父良。(2)六年春正月辛酉,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 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说文:“禀,赐谷 也。”音笔锦反。高年、鳏、寡、孤、独及笃播、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3)七年春正月丙申,又诏曰:“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至于富者奢楷,贫 者单财,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仓卒乃知其咎。其布告天下,令知忠臣、孝 子、慈兄、悌弟薄葬送终之义。”(4)二月戊戌,帝崩于南宫前殿,年六十二,在位三十三年,遗诏曰:“朕无益百姓, 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务从约省。刺史、二千石长吏皆无离城郭,无遣吏及因邮 奏。”、(5)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 对,此非尔所及。”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 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 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 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 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节选自后汉书卷一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1 )如律()(2)昔卫灵公问陈()(3)承间谏曰()(4)虽身济大业()18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养于叔父良故燕王欲结于君B.贫者单财今者项庄拔剑舞C.仓卒乃知其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且知天下疲耗无不活,且硕茂.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2)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光武帝如何推行他的殡葬改革措施。(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19 .第五段叙述光武帝余皇太子的对话,其用意 是(2分)参考答案:17. (4分)遵照,遵从 同“阵”,攻战之事 空隙,空 完成,成 就(2 分)D18. (6分)我念及百姓没办法养活自己,心里难过怜悯他们。(帝)屡屡召集公卿、郎和将领们议论经典理义,半夜才睡。19. (3分)先将殡葬从俭的国策布告天下,后立遗嘱以身垂范。20. (2分)刻画光武帝能体恤百姓,勤于治国。(参考译文)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刘邦第九代孙。光武九岁丧 父,被叔父刘良抚养。建武六年春正月辛酉H,帝下诏令说:“往年水、旱、蝗灾,谷价暴涨,百姓 贫困。我念及百姓不能养活自己,心里难过怜悯他们。命令存有谷物的郡国,赈济 老人、鳏夫、寡妇、孤儿、老而无子、病重困苦,以及无家可归无法自立的人,一 切遵照汉律的规定。”七年春正月丙申日,又下诏令说:“世人都把厚葬作为美德,鄙视那些从俭办 丧事的做法。以致于富人奢侈无度,穷人耗尽家财,法令禁不住,礼义止不了,耍 等到遇到非常事变(厚葬的墓被偷盗时)才认识到错误。现在布告天下,希望大家 明白作忠臣、孝子、仁兄、贤弟为死去的人薄葬送终,才是合乎道义的行为。”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日,光武帝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留下遗诏说: “我无益于百姓,(丧事)务必从俭。刺史及郡守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奔 丧,不要派官员或因此上书吊唁。”当初,光武帝长年驰骋沙场,对打仗十分厌倦,并且深知百姓疲于战事国家不 堪损耗,都向往和平安定的日子。皇太子曾向他请问打仗的事,光武帝说:“过去 卫灵公向孔子咨询布阵用兵的事,孔子并不回答。这不是你所要考虑的。”每日早 晨上朝办公,直到太阳西斜才退朝。屡屡召集公卿、郎和将领们议论经典理义,半 夜才睡。皇太子见皇上勤劳不知疲倦,趁空隙劝谏道:“皇上有夏禹、商汤的英 明,却没有黄帝、老子所倡导的修身养性之福,但愿您保养爱护精神体力,求得自 身悠闲安宁。”光武帝说:“我乐于这样,不觉得疲倦。”帝虽然成就了光复汉朝 的大业,却始终兢兢业业,唯恐自己做得不够,所以能明智谨慎地处理政务,总揽 朝政大权,审时度势,决策没有什么失误。不用功臣而重用文官,收藏起刀剑,遣 散战马,虽治国方略不能与古代圣贤相媲美,却也践行了 “止戈为武”的武德精髓 了。略5.文言文阅读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也。贵少颖悟,有节概。魏孝昌中,天下兵起,贵率乡里避难南迁。属葛荣陷中山,遂被拘逼。荣败,尔朱荣以贵为别将。从讨元颍有功,赐爵燕 乐县子,授伏波将军、武贲中郎将。从贺拔岳平关中,赐爵魏平县伯,邑五百户。累迁镇 北将军、光禄大夫、都督。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将吏奔散,莫有守者。贵谓其党曰:“吾等荷贺拔公国士之 遇,宁可自同众人乎?”涕泣款欷。于是从之者五十人。乃诣悦诈降,悦信之。因请收葬 岳,言辞慷慨,悦壮而许之。贵乃收岳尸还,与寇洛等纠合其众,奔平凉,共图拒悦。贵 首议迎太祖,语在太祖纪。太祖至,以贵为大都督,领府司马。悦平,以本将军、持 节,行秦州事、当州大都督。为政清静,民吏怀之。齐神武举兵向洛,使其都督韩轨,进据蒲坂。太祖以贵为行台,与梁御等讨之。未济 河而魏孝武已西入关。拜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兼右卫将军。时曹泥据灵州拒守。以贵 为大都督,与李弼等率众讨之。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又以预立魏文帝勋,进爵为公, 增邑通前一千五百户。寻授岐州刺史。时以军国多务,藉贵力用,遂不之部。仍领大丞相 府左长史,加散骑常侍。梁企定称乱河右。以贵为陇西行台,率众讨破之。从太祖复弘 农,战沙苑,拜侍中、骤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中山郡公,除雍州刺史。从战河 桥,贵与怡峰为左军,战不利,先还。又从援玉壁,齐神武遁去。高仲密以北豫州降,太 祖率师迎之,与东魏人战于邙山。贵为左军,失律,诸军因此并溃。坐免官,以骤骑、大 都督领本军。寻复官爵,拜御史中尉,加大将军。寻拜柱国大将军,赐姓乙弗氏。茹茹寇 广武,贵击破之,斩首数千级,收其辎重,振旅而还。六官建,以贵为太保、大宗伯,改 封南阳郡公。孝闵帝践昨,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初,贵与独孤信等皆与太祖等夷。及孝闵帝即位,晋公护摄政,贵自以元勋佐命,每 怀怏怏,有不平之色,乃与信谋杀护。及期,贵欲发,信止之。寻为开府宇文盛所告,被 诛。(选处周书列传第八)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拜,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免官 坐:因而获罪B.茹茹寇广武寇:侵犯C.贵与独孤信等皆与太祖等夷夷:平等D.贵欲发,信止之发:出发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赵贵建立战功的一组是()尔朱荣以贵为别将,从讨元颍有功为政清静,民吏怀之以贵为陇西行台率众讨破之贵击破之,斩首数千级以贵为陇西行台率众讨破之贵击破之,斩首数千级从战河桥,贵与怡峰为左军有不平之色,乃与信谋杀护A.®B.©©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C.不正确的一项是I).A.赵贵一生先后被赐封燕乐县子、魏平县伯、侯、中山郡公、南阳郡公、楚国公等爵位。B.贺拔岳对赵贵有恩,后来贺拔岳被陈悦杀死,赵贵发誓要为死者报仇,最后如 愿以偿。C.赵贵为北周政权的建立曾经立下汗马功劳,在太祖麾下鞍前马后疆场拼搏,曾 获赐姓。D. 一个人功劳再大,也不可居功自傲。赵贵就是因心中不平及蓄意谋杀晋公护而 被杀。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贵谓其党曰:“吾等荷贺拔公国士之遇,宁可自同众人乎?”(5分)译文:(2)乃诣悦作降,悦信之。因请收葬岳,言辞慷慨,悦壮而许之(5分)译文:参考答案:外管了金”., 伏的)&如,I 的.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王葬末,盗贼起,宗族闾里争往附之。伦乃依险固 筑营壁,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铜马、赤眉之属前后数十辈,皆不能下。 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褒见而异之,署为吏。数年,鲜于褒荐之于京兆尹阎兴,兴即 召伦为主簿。建武二十九年,从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 悦。明日,复特召入,与语至夕。伦出,有诏以为扶夷长,未到官,追拜会稽太守。会稽 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 其巫祝有托鬼诈怖愚民,皆案论之。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叩马,啼呼相随,日裁 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众知,复追之。及诣廷尉,吏民上书守阙者 千余人。是时,显宗方案梁松事,亦多为松讼者。帝患之,诏公车诸为梁氏及会稽太守上 书者勿复受。会帝幸廷尉录囚徒,得免归田里。数岁,拜为宕渠令。伦在职四年,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资多至 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 于是争冰抑绝,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视事七岁,肃宗初立,擢自远 郡,代牟融为司空。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 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上疏曰:臣今言此,诚欲上忠陛下,下全后家。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或问伦曰:“公有私乎? ”对日:“昔人有与吾千里马 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 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 ”连以老病上疏乞身,后数年卒,时年八十余。(选自后汉书第五伦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 /争赴趣之 /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B.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 /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C.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 /争赴趣之 /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D.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廖等倾身交结/冠盖之士争赴趣之 /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京师,古代京城的通称,亦可单用“京”来表示,即现代所说的首都。B.卜筮,文中指预测吉凶的活动,用蓍草称“卜”,用龟甲称“筮”。C.公车,汉代官署名,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和臣民上书、征召等事宜。D.九卿,指古代中央政府九个高级官职,具体所指历代各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五伦抵御盗匪,受到赏识。王莽末年,第五伦率领宗族闾里之人抵御数十批盗匪进 攻;郡尹鲜于褒认为他很不一般,让他担任官职。B.第五伦理政有方,百姓拥戴。第五伦任会稽太守时,坚决杜绝欺诈恐吓百姓的迷信活 动,后因犯法被召回时,上书守在朝廷的有一千多人。C.第五伦整肃吏治,知人善任。第五伦任蜀郡太守时,命令家资多达千万的掾史将财物 送给孤单贫穷的人,他所举荐的官吏多官至九卿、二千石。D.第五伦奉公尽节,自认有私。第五伦奉公守法恪尽职守,但他认为自己还是有私心的,比如对欲赠千里马者,虽未举荐,但举荐时还会想到那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2)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竞夕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参考答案:10. B 11. B 12. C13. (1)每天才走几里地,无法赶路,第五伦便假装要住在亭舍,却暗中乘船离去。(2)我的儿子生了病,虽然没有去探视却一夜不能入睡。像这种情况,怎么能说没有私 心呢?【10题详解】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 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以故”固 定结构,不要断开;“冠盖之士”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故选九【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 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 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用蓍草称卜,用龟 甲称筮'”错误,应为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故选B。【12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 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 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 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题 中C项,“命令家资多达千万的掾史将财物送给孤单贫穷的人”说法错误,原文是说第五 伦挑选出家财丰足的掾史全部遣送回家,重新挑选孤单贫穷但有志向德行的人担任官吏。 故选Co【13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 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注意,日:每天;裁:通“才”;伪:假装;阴:暗中;虽:虽 然;竟夕:一夜;若:像;其可谓无私乎:怎么能说没有私心呢?【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 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 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 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参考译文】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王莽末年,盗贼兴起,宗族闾里之人争相前往依附他 们。第五伦便依据险要坚固地势建起营壁,一旦有贼来,便激励他率领的人,拉开强弓抵 御他们,铜马、赤眉等前后来过数十批,都攻不下来。第五伦开始以营壁之长的身份去见 郡尹鲜于褒,鲜于褒见到他认为他很不一般,让他担任官职。数年之后,鲜于褒把第五伦 推荐给京兆尹阎兴,阎兴就召第五伦来让他担任主簿。建武二十九年,跟从(淮阳国)王到京师朝见,与其他官属一同被接见,皇帝向他询 问政事,第五伦于是应对施政的方略,皇帝十分高兴。第二天,又特地召见他,同他一直 谈到傍晚。第五伦出朝廷之后,帝下诏书封他为扶夷长,还未到官,又追拜为会稽太守。 会稽风俗中有过多的祭祀,喜好卜术。百姓常用牛祭神,因而财产贫乏。第五伦到任后, 发送公文给卜.属县,通告百姓,那些假借鬼神恐吓诈骗愚昧百姓的巫祝,都要审查问罪。 永平五年,因犯法被征召,老少百姓抓着车拉着马,呼喊着跟随着,每天才走几里地,无 法赶路,第五伦便假装要住在亭舍,却暗中乘船离去。众人知道后,又追了.上来。等到了 廷尉狱,官吏百姓上书守在朝廷的有一千多人。当时,显宗正审理梁松的事,也有许多为 梁松申辩的人。皇帝对此很忧虑,下诏给公车不再接受为梁氏及会稽太守上书的人。但正 好赶上皇帝到廷尉狱审理囚徒,第五伦得以免罪回归故里。几年后,第五伦被任为宕渠令。第五伦在职四年,升任为蜀郡太守。蜀土地肥沃丰 饶,百姓官吏富足,掾史家资财多至千万,都是漂亮的车和高大肥壮的马,凭着财货担任 上了官职。第五伦挑选出家财丰足的全部遣送回家,重新挑选孤单贫穷但有志向德行的人 担任官吏,于是争着用钱财买官职的现象便被杜绝了,所举官吏多官至九卿、二千石,当 时人都认为他知人。第五伦在职七年,肃宗初立,将他从边远之郡提拔上来,代替牟融为 司空。皇帝因明德太后的原因,尊崇舅氏马廖,他们兄弟同居要职。马廖等人屈尊结交, 官吏们争先恐后去与他们交往。第五伦认为太后家族势力过盛,想让朝廷抑制削减他们的 权力。于是上奏章说,我今天如此说,的确是想要上忠于陛下,下保全太后家族。第五伦奉公守法恪尽职守,谈论事情从不违心阿附。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 吗? ”他回答说:“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后来每逢三公选拔举 荐官员时,我内心总是不能忘记送马的人,只是最终没有重用他。我的儿子生了病,虽然 没有去探视,却一夜不能入睡。像这种情况,怎么能说没有私心呢? ”他连续以年老有病 而上书请求退休,几年后去世,当时八十多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下一个定义。(可适当增 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对中国四千多年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答: 参考答案:18. (5分)答案: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而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历 史作了较系统记录,被封建统治者称为“正史”的纪传体史书8.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1 ) 给这幅漫画拟个标题(不超过 5 个 字):(2分)(2 )描述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40字内),并写出寓意(25字以 内): (4分)参考答案:(1)缘木求鱼,钓与被钓,涸泽而渔(2)背对观赏者的一位虎背熊腰、脑满肠肥的垂钓者,坐在荒漠上,在满目荒凉的树桩 里垂钓。漫画讽刺并警示人们无休止地掠夺自然将会受到惩罚。9 .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刘易斯拐点”下一个准确的定义。(4分)全国多处地方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再次引起经济学界关于“刘易斯拐点''问题的热 议。尽管学界对这个拐点是否已经到来仍有分歧,但毫无疑义的是,"十二五'期 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受到这个问题的重大影响。所谓“刘易斯拐点''是指在 既有现代工业又有传统农业的“二元经济”发展中国家,工业部门把农业部门由于边 际生产率低而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吸收完毕,造成劳动力供应短缺的现象。目前,中于是,我们回家。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和已经疲惫的心,一起回家。无论我们 早已功成名就,还是我们正在为生计奔波,当我们踏上回家的路途,我们会有着同 样的冲动和期望。也许我们需要蜷缩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也许我们要跋山涉水远 渡重洋,只有在回家的那一天才发现,我们离开家已经走得太远。我们回到了这里,我们和我们的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纤细的秋雨,细碎地敲 打着破旧的占筝,我们听到了久违的乡音。尘封的窗户,却打开了遥远的他乡,我 们曾站在这扇窗下,梦想着外面的世界。我们生在这里,却命中注定要离开这里, 这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我们用心触摸这纤细的秋雨,细碎地敲打着破旧的古筝,我们听到了久违的乡 置里的一切。在遥远的他乡,我们曾用音符去纺织她;我们曾用泪水去打磨她;她 的每条小路应该落满着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 香,浸染着离愁别绪。我们本来可以自然而然地走到她的前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 始,我们学会了刻意地感受她。可是,相互的土地没有那么多的乡愁,对于那些依 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来说,他们甚至已经忘记了这里是他们的故乡。我们与我们的 故乡之间,已经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在那么一天,一路风尘之后,倚在故 乡的门槛边,也许会伤心地告诉自己: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我们从 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轻轻的一声叹息,却沉重得让人无法喘息。我们在茫然中再次告别故乡。没有太多的依依不舍,我们甚至已经巴望着尽快 离去。我们还未实现的梦想,被我们留在了他乡,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事,等着我 们归去。可是,当车轮启动的时候,我们便开始筹划起下一轮回家的行程。回家的感 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故乡的景色还近在眼前,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舍不得离 开这里,还是在盼望着再次回到这里?我们回家,毕竟不仅仅是为了成全那种感 觉。国劳动力还有三成在农业部门,几亿人耕种18亿亩农田,似乎离“刘易斯拐点”还 有距离。但是,深入分析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就能发现,向工业部门转移 的富余劳动力确实很有限了。“刘易斯拐点”即使还没到来,但至少已经逼近了。刘易斯拐点参考答案:指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工业化中,工业部门吸收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的过程中,农 业剩余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10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文学大家,周老师是一棵大树,一面旗帜,他的文学成就让人高山仰止,他挺身 而出甘当靶子,表现了他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气度和胸怀。B. 一个政府高官即使确实具备足够的学术水平,他若要候选院士,又如何可能祛除瓜田 李下的疑虑,赢得充分的社会公信呢?C.他是一个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文人,不适应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总想过几 天闲云野鹤的生活,可是地球上已经没有这种地方了。I).现实中大多数学生一方面忽略了对母语的学习,另一方面乂未能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期 望的效果,最后不免造成“邯郸学步”的尴尬。参考答案:“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近日,“冰花男孩”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冰花男孩”是云南贫困山区的一名留守 儿童,他在寒冬的早晨长途步行去学校,致使头.上结满冰花。“满头冰花”的照片传至网匕 旋即触动了网友柔软的心,各方网友纷纷捐款,有关部门也迅速行动,爱心洒向小男孩及其 周边学生。小男孩因为这一次网络意外走红,命运得到了转变;而中国还有千千万万像“冰花男孩” 一样的贫困留守儿童。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读“冰花男孩”有感最近,不少地区都在经历着降温降雪天气,人们对寒冷的感受日益强烈。这样的数九 寒天里,一名头顶风霜上学的小男孩的照片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照片中的孩子,衣服 穿得单薄,脸蛋冻得通红,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那被风霜粘住、俨然顶着一头雾淞的 头发,这个小男孩被大家称为“冰花男孩”,或许包含更多的怜悯同情,也许包含的是戏 谑笑意,但我想这张照片确实深深地触动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痛点。据了解,“冰花男孩”是云南昭通市鲁甸县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也是一名留守儿 童。因为从家到学校路途遥远,再加上当地气温低、冰凌天气多,所以赶到学校时已经是 满头冰花。老师拍下了他的“冰花”造型,但老师可能没有想到,这张照片能够在朋友圈 刷屏,并引发全社会的关注。一张照片何以牵动这么多人的心?我想,大概是因为它触动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 分。有人看到他红肿皴裂的小手,忍不住心疼;有人看到他满身霜华却依旧眼神坚定,不 禁为之动容;有人从他的身影中,看到自己曾经求学的艰辛路;有人从他的艰难中,反思 着自己生活的态度无论是出于何种情感的触动,有这么多人同时关注着、牵挂着一个 与自己并不相关的孩子,还是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寒冷冬日的一股暖意。当然,在高度关注之外,社会各界的迅速行动,也让这场全民关注有了实质的进展。 目前,云南省的相关机构已倡议启动“青春暖冬行动”,为云南省受寒潮影响较为严重地 区的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和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和温暖。而据最新消息,“青春暖冬行动” 所募集的首批10万元爱心捐款已经送到了 “冰花男孩”所在的学校以及附近的高寒山区 学校,各种保暖衣物、保暖设备也已陆续发放。无论是语言上的加油打气,还是行动上的 捐钱捐物,相信众人汇聚起来的爱心,不仅可以让这位“冰花男孩”的生活发生一些向好 的改变,也可以让更多和他一样,正在经历着生活的风霜雨打的孩子们,少一些艰辛,多 一些温暖和慰藉。不过,“冰花男孩”事件所激荡起的涟漪,绝不应止于对我们迅速行动的欣慰。事后 的反应再迅疾,也比不上未雨绸缪。无论是夏日袭人的热浪,还是冬天飘然而至的雪花, 这些特殊的时间、特殊的环境,本就更容易引发各类问题,潜藏各样风险。只有提前考 虑,把关爱工作更多做在平时,在风雨来临前给孩子们撑好保护伞,才能让他们少一些头 顶“冰花”的寒冷与无助。而从更大的角度来说,“冰花男孩”所处的云南鲁甸地区,是 深度贫困地区,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乂何止是孩子上学的艰难?而这也提醒我们,在脱贫 攻坚的道路上,不只这个寒冬,未来更长的道路,都需要我们携手前行。当年,年仅8岁的安徽金寨农家女孩苏明娟的一张照片给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双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望的“大眼睛”,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识,也让希望工程的意义深 入更多人的心中。今天,“冰花男孩”的照片刷屏,似乎是在向我们发出新的提醒,在救 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他们求学路上的风霜,在关爱青少年的道 路上,我们还需要汇聚起更多的温暖。希望“冰花男孩”的照片能和当年“大眼睛”的照 片一样,成为一种标识,成为一种让我们铭感于心的力量,让我们时刻不忘向那些需要关 心、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播撒爱与希望。无论是“冰花男孩”还是“大眼睛女孩”,他们是被我们发现的需要关爱的弱势对 象,在我们国家还有更多需要关爱的对象,作为我们的同胞,作为比他们生活条件优越的 我们,更应该有义务有责任关爱深度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们,关注他们求学路上的艰辛, 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在自己精力有限之余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爱护他们,向 他们捐赠衣物、捐赠物资。同是作为曾经求学路上的一员,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询 问呵护。提前防患未然,为他们光明的上学之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时事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二句话是对 “冰花男孩”事件的简单叙述,最后一句话是对事件的总结评论。显然,材料的关键是最后一句话。最后一句话的第一个分句指出冰花男孩自身命运的改变,这是一个“矛盾”; 后一个分句指出冰花男孩与其他贫困儿童的不同,这又是一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就是 我们写作时立意的出发点。具体来说,从第一个矛盾出发,我们可以围绕小男孩命运的转 机,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指出其意义,尤其是互联网慈善的意义。从第二个矛盾出发,我 们可以赞同救助小男孩的意义,也可以批判这种个别救助的不足,还可以呼吁更加广泛的 社会公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立意:角度一:“互联网慈善改变命运”,冰花男孩”命运 的转机依赖于互联慈善。他的照片触动了网友,千万网友的爱心又汇聚到他身边。我们身 处互联网时代,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改变我们的社会与生.活,而互联网慈善就是一种非 常有益的形式。角度二:“个别救助的意义”小男孩作为一个个体得到了救助,虽然这种 救助是有限的,却具有重要的意义。此个体本身的命运确实发生了改变,更重要的是,个 体救助能够为社会释放出一种善意的信号,能够弘扬社会的正能量,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从 事慈善活动。角度三:“救助要全面长效” “冰花男孩”虽然得到了救助,但也只能是个 别的、暂时的。中国还有很多留守儿童、贫困人口,他们同样需要有效的救助。因此,对 于贫困人口的救助要有一个全面详尽的规划,要精准扶贫攻坚,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角度四:“公平问题”,我们可以把文章的视角放大,这就涉及社会的公平问题。为什么 留守儿童还要承受这样的人生,要经受这样的苦痛?我们在促进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 方面能做些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行文时,首先有材料的分析引出自己的观 点,然后论述,论述中要注意扣紧材料,深入分析“冰花男孩”这一现象本身,再以小见 大,推广到更加普遍的社会关切,让文章有一定的深度。点睛:时评写作,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就事论事,就是对时事本身进行直接的评论。般有 三种类别,一是赞扬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 的理由。二是批评式,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 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三是建议式,即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 见。写作时注意讲究“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思想性”。尤其要注重准确性 和说理性。在写法上,分为就事论事和就事论理两类。就事论事,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性 质来评定是非得失,不要求作过多的材料外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就材料本身进行评议,发 表自己的看法,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就事论理,是对所评之事进行具体深入分析,充 分说理,阐明一个道理,而不是停留在就事论事上,以达到“扶正祛邪,激浊扬清”的写 作目的。也许在某一天,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我们不再有理由回到那里。可是在不经意间,我们还会拾起那种感觉。回家的感觉,细碎的、温暖的、潮湿的 感觉,穿透了我们已经麻木而冷漠的心,回家不再是一种行动,它越来越虚化成为 一种感觉。细腻绵长的感觉,连缀着我们的一生一世。我们回家,独自一人,或者带上我们的浩浩荡荡的子孙,也许是在梦里,风雨 飘零,我们又踏上了没有尽头的归途。18. (1) “那一刻,我们是那么不堪一击,又是那么坚韧无比”中“那一刻”是 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堪一击却又坚韧无比? (3分)(2) “我们早己属于他乡。在异乡人的眼里,我们早已属于这里”句中 “他乡”“异乡” “这里”各指什么地方?(2分)“纤细的秋雨,细碎地敲打着破旧的古筝,我们听到了久违的乡音” “她的 每条小路应该落满着红叶,燃烧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应该弥漫着醉人的酒香, 浸染着离愁别绪”这两段文字都是描写家乡的,有何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7分)(1)具体解释“我离开了这里,再也无法回到这里”的含义。(3分)(2)综合文章后6段,说说为什么“我们在故乡埋葬了最后一个亲人”后,我 们还会经常想起家乡? (3分)结合全文,说说文中“我们”回家的感觉。(4分) 参考答案:18. (1)那一刻指想家的时候(1分)因为远在异乡感到孤独,所以脆弱而不 堪一击;因为想起家乡,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一人,从而感到安慰,变得坚强,于是 坚韧无比。(2分)(2)均指现在所生活的地方。(三点,全对得2分,对两个 得1分,对一个不给分)。19. 第一段是实写回到家乡的所见所闻(1分)第二段是想象(虚写)远在他 乡的游子心中的家乡模样(1分)。现实生活中的家乡古朴而真实,曾是年轻时放 飞理想的地方,真的回家却乂有格格不入的感觉,回去更多是为寻找回忆(2 分);想象中的故乡被游子用音符纺织过,是他心灵的慰藉,体现其对家乡的眷恋 总之写出了我们想回去却乂永远回不去的感受(2分);这使文章结构更加紧 凑,使故乡的形像更鲜明(1分)。20. ( 1 )我与故乡之间有了那么多格格不入的东西(1分)我的心无法再融 入到故乡中去了(2分);(2)因为那里是我们和我们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那 里有我们熟悉的乡音:那里有我们遥远的记忆:她的每一条小路都铺满红叶,燃烧 着诗情画意;她的空气里弥漫着酒香,浸染着离愁别绪(3分,答到五点中的三点 即给满分)。21. (1)回家的感觉是含蓄而复杂的:有时淡化甚至遗忘,有时乂强烈而清 晰;她能让人喜极而泣,又让人欲哭无泪(2分,两个要点各1分)。(2)回家 的感觉夹杂着苦涩痛楚,身可回心却永难回(1分)。(3)想家,回家,别家, 再念家,循环的结构正表现了作品的思路和作者刻骨铭心的思乡之情(1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海水正在变酸二氧化碳排放增多,不仅引发温室效应,还威胁到地球生命的源头一一海洋。尽管人类一直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部分 却只是人类排放量的一半,据专家研究,没有进入大气的二氧化碳的归宿是海洋。 海洋逐渐变酸是因为它如同一块海绵,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 气体在海水中分解并且转化为酸。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海洋已经足足吸收了排放 到大气中的化石燃料碳的一半。目前,二氧化碳比几百年前多了 30%,而且,到 本世纪末,还可能比以前的水平提高1倍或2倍。海洋生物学家对海洋吸收二氧化 碳的后果忧心忡忡。二氧化碳融于海水后会形成微弱的碳酸。千百年以来,海水中 由大陆风化的岩石所形成的钙可以很好地中和碳酸,从而形成了一个适合生物生存 的微妙化学环境。科学证据显示,由于二氧化碳水平的提高,这种化学平衡被打破 了,海洋生物正在受到威胁。比起工业革命之前,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已经导致现代 地球表面海水的PH值大约下降了 0. 1。PH值下降一个单位,就相当于氢离子浓度 提高到原来的10倍,则水的酸性更强。除非人类立即大幅削减对化石燃料的需 求,不然到2100年,海洋PH值将再下降0. 3,这意味着海洋将越来越酸。以目前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到21世纪末,海洋的表层水将呈现酸 性。尽管这一变化很细微,但它将会威胁到位于海洋食物链底层的一些重要生物, 从而进一步威胁到属于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的浅层珊瑚礁。科学研究表 明,海洋变酸将降低某些生物形成碳酸的能力,使这些生物难以生长,届时,珊 瑚、贝类、海胆和海星很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未来几十年内,珊瑚礁将可能灭 绝。因为海洋对珊瑚礁来说太酸,珊瑚礁造钙的能力将于2065年前下降40%。酸 化对海洋生物,尤其是那些外壳或骨骼含钙的生物也造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带来 一个连锁反应。蜻鱼和其他鱼类靠吃浮游生物和有壳水生动物维生,假如鱼类消 失,海洋将充斥如水母等生物,而水母可能吃掉其他种类的浮游生物,海洋的整个 生物构造成分将改变。因此,酸化的海水会使许多海洋生物无法生存,这些海洋生 物的消失会破坏海洋生物链,从而以人们现在还无法理解或预测的方法改变海洋, 改变地球化学构成。科学家们目前正在进一步收集融于海水中碳物质的信息,以便研究它造成的变 化,以想出解决的方法。但对于人类来说,也许最重要的是认识到:海洋和人类息 息相关,我们是共生的,人类所做的一切无时不在影响海洋。(选自百科知识2006年第6期,略改动).下列关于“海水变酸”的原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引发温室效应,从而使海洋受到威胁, 海水逐渐变酸。B.海洋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气体在海水中分解并且转 化为酸,从而使海水变酸。C.海水中由大陆风化的岩石所形成的钙,可以中和二氧化碳融于海水后所形成 的碳酸,导致海水变酸。D.海洋吸收二氧化碳使现代地球表面海水的PH值下降,氢离子浓度随之降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