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优化.docx
文本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优化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优化 引言 我国高职高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建设正在蓬勃发展,但与国外同类学校相比,培养出来的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独立性、创造性还较欠缺。对此,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改进,调整好教学理念,优化好教学内容,为培养出更多适应现代职业领域与经济发展最新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1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的辨析 眼下,高职高专各专业学生第一学年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并制定了毕业生毕业前计算机过级的有关规定,如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前要求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考试,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毕业前要求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等等。但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计算机应用与操作能力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该科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1计算机基础学科知识结构不清 高职高专各专业开设的公共计算机课程,一般包含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实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内容,课时共量约为180学时。然而180个学时学完之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要在哪些领域应用,不知道如何用,甚至于连自己到底学了什么也不知道,以致于没操作过的操作就不会动;没用过的软件就不敢用。 对Microsoft office软件包中软件的学习本来应是一通百通。但有的学生学习了Microsoft office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软件之后,对Access软件的学习仍然不能根据Microsoft office软件包中软件的共同特点轻轻松松学习和加以熟练掌握操作,遇到问题就瞎抓,如学了关系型数据库软件,但换一个就不知道用了;如学的软件版本低,换成软件版本高的同样软件就无从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知识迁移能力很差劲。有的学生学习方法呆板,工作时竟然连现成的数据库应用软件也不会使用,如果要求利用数据库系统去开发一个应用程序则更是免谈。 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是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没有足够的认识,没有把课程体系中知识内容的节点对应到计算机基础知识结构之中去,不分主次,没有条理。归纳起来就是多、乱、难3个字:知识点多、脑子乱、应用难。 1.2过分强调上机训练而忽视了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 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以来,一些高职高专学校砍掉了一些认为不切实际或不能上机实验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把上机操作作为计算机课程考核的唯一方式,使教学环节偏重于操作而忽视了计算机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与科学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甚至在讲授计算机基础时,对Microsoft office中的Word ,Excel,PowerPoint,Access的基础知识及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论内容一概不讲,专讲操作,然后布置操作练习。造成学生对计算机的相关理论一概不知,仅仅是为了通过学科考试而会做少量题目而已。 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往往是通过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授与教师示范操作完成的,但有的教师上课讲授的大多是有关命令选项功能和如何操作。如Access工具栏工具的使用、按钮命令的点击。尽管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但终成了教师单一的操作性验证,学生无法体会和感悟到老师的操作,虽然是教室实践课,但学生能掌握的仅仅是按钮工具的如何使用。 再如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学生上网操作一般没问题,但却不知道护地址是什么?网关是什么?DNS是什么?由于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支撑,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无法将所学的理论联系实际与创新。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会机械地操作,至于为何这样做,还能怎样做,所做的操作能解决哪些问题,等等这些有关培养计算思维的思考环节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而被遗弃。 这种轻理论、重操作的教法优化不可取,最终将造成拔苗助长、舍本逐末的后果,使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与实际操作能力都难真正提高,更谈不上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创新应用型人才。 1.3基于网络充分利用的基础知识不足 当前,计算机网络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然而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有关网络知识教学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网络基础知识及应用层的服务。学生上网没问题,但对网络服务器的建立与配置,网络安全知识则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能有效利用网络空间和网络力量进行学习和生活,进行信息化高效率的工作和实践。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中往往存在以下实际问题。一是不会高效率利用网络,二是遇到网络故障自己无法解决,三是对网络服务器应用基本无知,四是网络安全问题无法应对。 1.4计算机基础学科的考核环节不足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重操作的原因,近几年来,几乎所有高职高专学校都采用了上机测试方式来进行学科终考,这样虽符合课程教学要求,但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仍有不妥之处。一是这种考核方式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考核相对薄弱,甚至是各任课老师掌管各自考试,根本没有提出统一的考核标准要求。二是考核时间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核无法完成。三是试题往往缺乏设计性、综合性与创新性,无法体现计算思维与逻辑思维培养的理念。 2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的探讨 2.1教学目标优化 根据现阶段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优化应从两方面进行: (1)基础知识及基本操作的优化。合理优化计算机知识体系,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能针对不同任务综合使用各种办公软件与数据库软件,进行无纸化办公和信息化管理;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与通信交流;能配置和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IIS服务器实施信息服务;能够应对不同需求灵活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工作服务。 (2)旧知识更新与新知识拓展的优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新月异,在教学内容优化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计算思维与知识更新理念的培养,教育学生利用软件不断学习新的软件。 2.2教学实践内容优化 从培养计算思维的教育理念出发,教学内容优化不能重操作、轻理论,教学中有关知识节点的基础理论知识一定要重点解析,详细分析,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工作原理内容部分时,可以先提出计算机为何能够自动有序地工作的问题,讲解时可以先画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的组成结构图,结合指令执行流程来讲解分析,以将抽象知识节点的理论具体化,创造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知识节点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办公软件与数据库的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多从实际问题出发和解决问题入手,寻找知识切入点,引入具体的操作方法,使学生学到的具体操作都不是死板的验证性的操作,而是具体的实际应用田。 基于高职高专学生的'特殊性,教学内容的优化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计算机基础知识。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及原理、办公软件及综合应用等内容进行科学处理,切实讲授。 (2)计算机网络知识。将网络基础知识、INTERNET使用、工巧服务器配置及使用、局域网基础知识及应用、网络安全、网页制作等网络知识全面介绍、重点讲授。 (3)数据库技术应用。将数据库基本操作、关系型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系统开发应用融会贯通到线条化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专业实际需要科学施教、针对施教。 (4)多媒体技术应用。将多媒体信息采集、编辑、处理技术等内容作为创新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3课后实践内容优化 高职高专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学生课后实践应有针对性,实践内容应突出综合性与创造性,学生课后的适当作业更应作为课堂教学的总结与补充,以此起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因此,课时数的科学调整,首先应该考虑照顾到哪些往往由于课时紧张而不能完整讲解的案例和布置给学生的难以完成的综合性大作业,因为只有通过学生综合性大作业的完成和教师完整性的辅导和讲解,才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达到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教学目的,从而进一步开发学生计算思维的潜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如数据库技术应用的部分大作业,往往可以让学生先完成一些小的数据库系统。首先不需要做很大的,让学生自己选择熟悉的领域,有兴趣、有选择地完成,如手机数据库、通讯录等等。这样既让学生在大作业中复习了小操作,又使学生应用数据库技术的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高,达到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目的。 又如网页制作方面的大作业也可以结合网络中IIS服务器配置,先让学生尝试设计制作自己的网站,再通过IIS服务器在局域网上发布,这样将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的优化 基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笔者认为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应该有所变革,在考核上机操作的同时,更应加强基础理论知识考核。上机实践的第一部分考核,应以大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完成,另一部分考核,应在学期末以上机考核的形式完成。按照以上教学与考核方法笔者认为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5以培养计算思维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优化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美国基金会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与工程部主任周以真教授提出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灌输计算思维,培养学生像拥有阅读、写作和算术基本技能一样拥有计算思维能力,并能自觉地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研究与将来的工作,对于促进我国高职高专学校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推进计算思维教研工作的开展有着现实的意义。高职高专学校在教学中围绕计算思维实施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对计算思维的意识与能力,将为学生养成用计算思维方式解决专业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3结束语 计算机时代的计算机应用正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考核方法也应不断更新,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让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顺利地掌握好计算机,并具有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的能力。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