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利川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研报告_区城镇化工作考察报告.docx
-
资源ID:7236400
资源大小:43.74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利川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研报告_区城镇化工作考察报告.docx
2022利川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调研报告_区城镇化工作考察报告 利川市推动新型城镇化工作调研报告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区城镇化工作考察报告”。 利川市推动新型城镇化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2-3-2 4信息来源:利川网 卢智勇 姚武廷 内容摘要: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定结果,是产业结构升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生产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综合过程。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不是简洁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关键词:城镇化;成效;做法;对策 利川以加快城镇化进程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旅游兴市为支撑,严格执行利川城镇总体规划,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大力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南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旧城区改造、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主动探究新型城镇化道路,取得了肯定成效。但仍旧存在着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城镇体系不够合理、产业支撑实力弱、城乡基础设施滞后、城镇发展方式粗放、制度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面临新形势,必需把握机遇和挑战,明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主动实行有效措施,推动利川新型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 一、主要成效 利川市是湖北西大门,国土面积460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92万,下辖7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2个开发区,575个行政村。近年来,利川立足州域副中心城市定位,出台了关于加快城镇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看法,确立了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武陵明珠、锦绣利川”),坚持“两个突出”(突出抓好城乡建设管理、突出抓好城乡产业发展),推动“三个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农夫向城镇中心村集中、土地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集中),建立“四个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土地保障体系、融资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推动“五个一体化”(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乡产业、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工作思路。明确了通过510年努力,打造中国西部凉爽城、生态旅游示范区、特色产业聚集地,建好湖北“西大门”、重庆后花园的发展定位。提出到2022年,市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城镇化率达到38%;到2022年市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以上,城镇化率达到50%的发展目标。 (一)城市面貌面貌一新。根据“拓展新片区、改造老城区、延长主轴线、构建大外环、打造景观带、做大产业园”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新区拓展工程、城市畅通工程和住房保障工程,启动了城南15公里绕城马路建设、行政中心搬迁和教化城建设工程,新区建设步代加快,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大。实行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方法,分步对北门、化肥厂等旧城区实施了改造,形成了大北门、东方城等新的商贸服务区。城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清源大道改造、黄石大桥、基斯顿大桥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顺当实施,城市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建设加快推动,城镇低收入居民、困难职工和进城农夫住房难题逐步解决,城北、城西、城东停车场和龙船调主题公园、观山公园等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承载力明显增加。目前,城市规划区面积已拓展到160平方公里,主城区建设用地面积达22.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5万,城镇化率达到33.85%。 (二)集镇功能不断完善。根据“特色立镇、产业强镇、旅游兴镇”的要求,把特色乡镇作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政策,分层次、分年度、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使之成为区域性人口集聚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和商品集散中心,促进了小城镇发展提速,增加了乡镇的集聚实力。充分发挥谋道镇省级口子镇、重点镇、旅游名镇、特色镇的试点引领作用,全力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点。为支持谋道镇发展,明确一名市领导亲自挂帅,完成了谋道集镇、苏马荡旅游度假区和全部村庄规划的编制,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了谋道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项目。为加强对苏马荡旅游景区开发支持力度,多次召开现场会和专题会,刚好解决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谋道特色镇建设创建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激活民间资本推动南坪集镇改造,启动元堡集镇新区建设,将凉雾列入城市组团,打造元堡、凉雾、南坪3个城市卫星镇。加快培育汪营、柏杨坝、忠路、团堡等区域中心镇,重点建设了毛坝、文斗、建南、沙溪等边贸口子镇。 (三)村庄环境更加舒适。以新农村建设、国土整治、扶贫开发、小流域治理、危房改造、特色民居改造和宜居村庄建设等项目实施为载体,主动推动公共设施向农村延长、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了农村社会形态向城市社会形态转变。因地制宜搞好村庄建设规划,加大了特色民俗村寨的爱护力度,调整区域村庄布局,着力抓好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特色民居和危房改造,村容村貌逐步改善。整合项目资金,在铁路、高速马路、国省道和景区沿线打造了夹壁、塘坊等一批小康示范村。结合生态家园建设和“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户”活动,加强村庄建设和人居环境改造,绿化、美化、净化农家田园,白泥塘、野猫水等8个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白泥塘、水井和野猫水等3个村被省政府命名为“宜居村庄”,龙潭、朝阳2村被省政府命名为“旅游名村”,提升了村庄综合功能和品位形象,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舒适。 二、主要做法 一是突出城镇意识引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组织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法律法规,组织市域规划区内的村主职干部进行城乡规划专题培训。引导全市广阔干部群众从思想上、理念上充分相识到城市是最大的发展资本,城镇是最大的发展平台,深化城市意识和城市观念,树立以城镇发展引领全市发展的执政理念,增加城镇建设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凝合了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城市发展共识。 二是强化城镇规划约束。坚持把城市和农村放在一张图上,将4607平方公里市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确定了以主城区为核心、中心镇为支撑、中心村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空间布局。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主城区限制性具体规划,实现了主城区核心区域限制性具体规划全覆盖,确立了中心城区“一心、四片、一组团”空间格局。正在编制城南新区规划、集镇村庄规划,利川市主城区限制性具体规划正式批准实施,完成了6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14个乡镇(办事处)限制性具体规划编制和402个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实现了全州首个村镇规划全覆盖的县市。 三是全力推动城建项目。累计投资近60多亿元实施城市建设项目112个,启动了滨江北路东段、西段道路工程,南环大道东段、西段道路工程,中等规模城市初具雏形。围绕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通城区断头路,完成了滨江北路、南路道路及景观工程,清源大道改造工程,启动了江源路等工程建设。不断改善市民住房条件,建成商品房12223套、各类保障性住房6547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718户。围绕“四点四线”,紧扣土苗文化特征,突出传统建筑风格传承与创新,大力实施特色民居改造,累计投入改造资金2亿多元,改造特色民居10000多户。围绕完善城镇功能,加强城乡给水、排水和燃气设施建设,启动了城区排水、给水、排污等工程建设,推动集中供水工程向农村延长,增加城乡水资源供应实力,城区污水处理率达4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6%,燃气普及率达86%,供水普及率达90%。围绕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实施了滨江北路东段道路景观工程、腾龙洞景区接待中心、火车站游客集散中心、腾龙一桥二桥附属工程、民族风情街、腾龙国际酒店及基斯顿酒店等一大批项目。巩固“四城同创”成果,爱护生态环境,实施行道树新栽补植、立体绿化、板块绿化和城区鲜花布景工程,城市绿化面积增加到30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6.6%、31.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6平方米。 四是塑造城镇品牌形象。坚持集约化管理城市,完善“9+1”综合执法模式,集中开展市容秩序综台整治。网格化管理城市,对市容环境秩序实行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定奖惩“五定”管理,对居民店铺门前实行包秩序、包卫生、包绿化“三包”管理,对主要街道实行责任分段管理,形成了领导挂帅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市民人人参加的管理格局。市场化管理城市,通过公开招标,使环卫管理层和作业层彻底分别。创新环境卫生费收费体制,对居民垃圾处理费实行“以水代收”新模式,达到应收尽收。法治化管理城市,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制度,全部建设项目一律实行“流线型”审批管理。出台了建制镇及乡集镇建房规划管理方法、城市规划区私人建房规划管理暂行方法,根据“依法依规、疏堵结合,分类处理、公允公正,建立机制、常态管理”的思路和“以人为本、依法治理、敬重历史、科学稳妥”的原则,市、镇、村三级联动,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整治“三违”,保证了城建工作顺当开展。 五是破解城镇建设难题。坚持以城建城、以城兴城,内挖潜力、外靠市场,走市场化发展之路,实现城市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最优化。根据“一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市场机制,出台利川市2022年土地征收实施方案和利川市城区集体土地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实施方法,进一步明确了土地收储安排、收储程序和补偿安置方法。成立土地交易储备中心和征地拆迁安置工作指挥部,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做好征地拆近安置工作。根据“政府出政策、业主负全责、配套搞建设”的工作思路,加强土地资产经营管理,盘活城市土地存量资产,实行BT、BOT等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推动无形资产有形化运作,将主要大街广告经营权、公共设施冠名权等无形资产,通过转让、拍卖、租赁等形式进行包装运营,最大限度发挥无形资产的经济效益。 六是提高城镇承载实力。坚持以业兴城、以城拓业,充分发挥工业化的要素聚集和产业支撑作用,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提中学心城区、中心集镇、中心村的支撑力、影响力和辐射力。突破性发展资源型工业、绿色现代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加快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步伐,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抓好大型风电场建设和水电站建设,初步建成湖北省风力发电规模化示范区和清洁能源示范区。抓好优质茶叶、优质大米、特色蔬菜“三大绿色食品”精深加工,扶持加工制造龙头企业,提高农副产品产业链和附加值。抓好腾龙工业园、汪营农业科技园、石坝国际产业园、忠路烟花爆竹产业园、谋道化工与石材工业园等“五大产业园”建设,铺路搭桥、筑巢引凤。抓好腾龙洞争创5A级景区、佛宝山整体开发、大水井综合开发、齐岳山综合开发、苏马荡创省级度假区“五大精品景区”建设,增加旅游接待实力,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稳步增长。抓好城市文化建设,发挥文化传媒中心的集散地作用,扩大“龙船调”、“肉连响”等文化品牌影响力,抓住电视连续剧大水井拍摄播放的机遇,塑造以土苗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城市文化,丰富城市内涵,铸造城市之魂。 三、主要问题 在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虽然有了一个良好开端,但由于地处武陵山区,耕地利用面积少,城镇建设规模偏小,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产品加工企业实体经济不强,还处于较贫困状态,严峻制约了城镇化的推动,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镇化标准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城镇化水平较低。2022年,利川城镇化率33.85%,分别低于全国(52.07%)、全省(53.5%)18.22个百分点和19.65个百分点,在全省区(县)综合实力位次靠后,城镇意识、城市文化与其他城市的差距较大,建市27年来,利川城镇发展不断提速,城镇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但从市域状况看,国土面积4607平方公里,92万人,城区非农业人口只有15万人,乡集镇人口超过2万的不多,占全市城镇总人口20%左右;从建成面积看,建成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且块状不一,大小各异,辐射带动实力弱,起不到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整体上仍处于“大农村、小城镇”水平;从功能定位看,绝大多数乡镇属于集贸型、农贸型集镇,主要为周边农村供应商品交换和物资集散,二三产业欠发达,缺乏产业支撑,进入城镇的农夫就业和生计难以保障,制约城镇化发展。 (二)城镇化质量不高。利川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不仅体现在城镇化人口率低,而且在城镇基础设施、城镇居民生活等指标也不高,城镇化总体质量不高。虽然随着沪渝高速马路、宜万铁路建成通车,渝利铁路、利万高速马路建设顺当推动,利川的发展大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同步推动。但由于我市地域面积大、乡镇数量多、高山地势多,基础设施建设仍旧非常落后。大部分村镇难以筹集足量的资金用于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明显跟不上经济发展要求。2022年,全市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8000万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只有0.15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176元,居全省第80位,全州第8位;农夫人均纯收入4513元,居全省第70位,全州第4位。城镇建设水平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关乎民生的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分割,大批农夫工在城镇打工、生活,却买不起房子,不少农夫工就不了医、孩子上不了学等。 (三)城镇经济实力弱。由于我市二三产业相对滞后,城镇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80个建制区(县、市)排名中处于靠后。202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36.425.737.9,农业比重只为36.4%,低于全省14.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0.9%,在全省居78位,居全州最终一位。从全市经济结构看,农业的占比过大,工业的占比过低,工业确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结构不优导致我市经济发展速度偏慢;从产业结构看,农业比重偏高, 二、三产业比重偏低,由于全市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产业支撑,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吸纳实力不强,很难解决农夫进城就业问题。 (四)工作机制不健全。就目前来看,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还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表现在没有明确的统合机构,各部门围绕涉农工作各自为政、项目各自管理、资金各自下拨、分块吃饭格局,不能形成合力,重点不突出。另外,因乡镇七站八所综合配套改革,人员的身份发生改变,影响了干部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建性,造成人浮于事,且多次上访,影响了城镇化进程的推动。 三、对策和建议 党的十八大把“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雄伟目标的标记之一,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为此,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必需思虑周全、审慎当心,以人为本、敬重民意,立足特色、打造品牌,科学规划、分期实施,切不能操之过急搞“大跃进”。 (一)认清战略意义,增加推动城镇化信念。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定结果,是产业结构升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生产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综合过程。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不是简洁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一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中心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将扩大内需由工作方针提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凸显扩大内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目前,我国最大的内需是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镇化,因为城镇化既能增加投资又能拉动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必定选择。二是加快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记,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建设就是经济建设,城市投入就是产业投入。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两个车轮,缺少工业化,城镇化就没有发展动力;缺少城镇化,工业化就失去发展载体。推动新型城镇化可以做大做强城市,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特殊是发展小城镇的农村社区加速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工业化供应更多发展空间,供应强有力的载体和支撑,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推动工业化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实现工业经济的快速提升。同时,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可以加快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三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利川是农业大市,山大人稀,农村人口多,耕地面积少,“三农”问题是制约城镇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需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才能破解用地刚性需求与爱护耕地硬性约束难题;只有拓宽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空间,才能削减农村人口、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和组织化经营,才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和综合生产实力,尤其是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重要节点,这既能够促进农村扩大投资、增加消费,又能够促进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四是实现富民强市的必定选择。城镇化的推动、城市活力的增加、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对一个地区和城市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说,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动消费提高、投资增加、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当前,我市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要实现科学发展、务实发展、赶超发展,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加快实现富民强市步伐,必需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同时,以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的新型城镇化主要参加者是农夫,最大受益者也是农夫,这为解决农夫这个最大群体的民生问题,创建了条件、供应了保障。 (二)立足特色规划,打造城镇特性风格。突出规划引导,主动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职能,把城镇空间优化与产业空间拓展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本地特色,统筹规划建设各类创新载体,引导创新要素集聚,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来规范和推动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规划的科学性,根据“经济旺盛、社会文明、环境美丽、功能完善、城乡协调”的总体要求,围绕少数民族深厚的民俗、民风特色,因地制宜,重点实施,突出打造城镇特性风格,谋道镇在推动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典范。增加集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爱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爱护的关系,促进合理布局、节约资源、爱护环境、体现特色,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形成城乡空间一体化发展格局。同时,要维护规划的肃穆性,规划一经确定,就必需严格依法实施,不能随意变更。 (三)强化产业支撑,增加城镇发展动力。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工业经济是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强大的工业经济是城市自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后劲,必需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城镇化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城镇化从量到质的提升。要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支柱产业,扩充产业链,建设产业群,形成产业层次高、核心竞争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新型工业支柱产业格局。一是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现有基础和优势,根据“提速发展、提升档次、提高效益、增加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加强城镇战略规划探讨,重点发展山药、烟叶、畜牧、茶叶、大米、莼菜、地道药材、能源、建材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各个乡镇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骨干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主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用区域发展政策指导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避开趋同发展、低水平竞争,带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发挥腾龙工业园、汪营农业科技园、石坝国际产业园、忠路烟花爆竹产业园、谋道化工与石材工业园的产业集聚作用,以产业发展旺盛城镇经济,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中,不断增加城镇经济的支撑实力。三是突出旅游产业地位。以建设全国知名旅游城市为目标,紧抓生态文化旅游圈、武陵山试验区建设契机,围绕做大做强生态旅游这一支柱产业,落实一乡一品,突出特色,以大项目、大投入、大联动、大营销促进旅游产业大发展,将旅游业培育成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实现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促进城乡整体性发展。四是激活其他产业发展。要发展乡镇资源开发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大力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大力发呈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流通、农家餐饮、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交通运输等服务业的同时,培育扶持生态旅游、中介服务、社会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城镇,发展面对农村的服务业。 (四)整合资源配置,增加城镇发展活力。要协调好城乡资源流淌和配置关系,引导城市资源要素流向农村,引导农村劳动力资源进入城镇,在促进城乡资源合理流淌中切实解决城乡资源配置失衡问题,为城乡协调发展创建基础条件,推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吸纳转移农村劳动力供应广袤的生存空间,顺当实现农夫向城镇转移,着力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快速变更目前我市城镇化建设滞后的局面。深化城镇投融资体制改革,动员各方力气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实现城镇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要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担风险”的原则,合理确定有关各方权益和应担当的义务,打破政府垄断城镇建设和管理,对城镇供水、供气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方式,实行BT、BOT模式建设,变政府对公用行业的干脆行为为间接的监管,集中精力加强对公用事业的数量、质量、价格和服务的宏观监管。充分探讨国家、省对武陵山试验区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经营城镇的理念,努力破解城镇化建设用地难、融资难等难题,大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水利设施等重点建设,制订科学的规划,逐步推动,分阶段实施,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峻滞后的瓶颈制约。以项目为龙头,实施捆绑式运用,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化农村、惠及农夫,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促进城镇建设快速发展。 (五)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强化城镇道路交通网建设,要以城区为枢纽、乡集镇为节点,建立起干支连接、通畅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立完善的城镇水、电、气系统,要切实爱护和利用水资源,增加供水实力、供水质量和重复利用率,完成城镇电网改造,提高供电质量和稳定性,激励开发利用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清洁、经济、高效的新能源。建设美丽舒适和谐的城镇生态环境系统,加强城镇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城镇排水系统,主动推行清洁生产,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力度,抓好城镇污染治理,严格限制污染物排放,主动治理污染严峻的企业。城镇新区建设要确保绿化用地,保证绿化建设和项目建设同步实施,努力提高城镇绿化质量更高水平,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城镇生态环境系统。统筹建设城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加快科技、教化、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视城镇防灾减灾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急实力和防灾救灾实力。加强社会福利设施配套建设,统筹支配社会服务、老年设施建设。加快城镇信息网络建设,抓好覆盖城乡的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现代化信息网络建设,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用,逐步形成进入千家万户的区域性信息高速马路。 (六)彰显民族文化,融合城镇现代文明。利川是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家乡,是八百里清江的发源地,这里巴楚文化水乳交融,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保存有大量古遗址和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丰富,景点众多,境内有一个洞世界容积量最大的溶洞腾龙洞;一座寨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备的土家古寨鱼木寨;一棵树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水杉王”;一口井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古建筑群落大水井。为此,要注意在爱护中传承,在爱护中开发,将文物爱护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实现文化爱护与城乡建设双赢。要注意夯实文化发展载体,主动建设文化标记性工程。要持续加大旅游休闲度假区、多功能体育文化馆等工程的建设力度,进一步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要注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共融,在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域文化传统的同时,主动汲取现代文明,展示现代城市气息,以创建文明卫生城为契机,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乡镇等活动,提升居民素养,凝合人心,搞旺人气,提升城乡建设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七)完善政策机制,主动促动新型城镇化。城镇化进程与政策和制度的支配亲密相关,必需注意改革创新,着力营造劳动力资源合理流淌的政策环境和各类资本向城市聚集的投融资机制,为推动新型城镇化供应制度和机制保障。一是要落实激励机制,让农夫自愿上楼。农夫长期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习惯一时难以接受,一旦失去了耐以生存的土地,将无法生存,是农夫不愿进城的主要缘由。凭什么优势让农夫安心进城,必需解决进城农夫医疗、社会保险、就业、教化等一系列问题,彻底消退农夫生存的后顾之忧。二是要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点,进一步开放对农夫进城的落户限制,特殊要对进城农夫的合法地位予以承认和保障,使在城镇就业和居住的农夫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三是要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发展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有一技之长的进城务工者,提高农夫非农劳动技能,增加农夫离开土地到城镇生活的信念。四是要主动探究市场化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加城镇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总之,城镇化是推动人口聚居、产业、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政府服务等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是一项艰难而困难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须要不断深化探讨探究的重大课题。我们必需进一步统一思想、抓住机遇,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动新型城镇化高效、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贡献力气。 参考文献: 1、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安排的建议; 2、2022年湖北省统计年鉴; 3、中共利川市委、利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看法; 4、利川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2-2022年)(利川市人民政府); 5、2022年利川市政府工作报告(利川市人民政府)。 (本文荣获“学习十八大精神建设漂亮利川”征文活动三等奖) 赣县推动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调研报告 赣县推动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融入中心城区、提升四化水平”的的发展战略,扎实推动以五大片区建. 推动新型城镇化工作汇报 2022年全南县推动新型城镇化工作主要阅历做法全南县地处江西省最南端,素有“江西南大门”之称,县内共设6个建制镇、3个乡、86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19万人,县城所在地为城厢镇和金. 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 关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调研报告一、无锡城镇化发展态势的总体评估 自上世纪80年头始,伴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无锡在国内较早地开拓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居快城镇化进程,是省委、省政府深化实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推动经济大发展、城乡大变样、文明大提升的战略举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供大家. 新型城镇化调研报告 湖南省汨罗县白水镇城镇化建设调查报告胡尊国 一、相关理论 城镇化的逻辑起点是人口、土地和资金的流淌,这三大要素的“流淌实力”引起城镇规模经济、专业化、交通运输、市场.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4页 共24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第 24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