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设计说明...pdf

    • 资源ID:72378010       资源大小:566.75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设计说明...pdf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一、项目概况一、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分校新校区项目设计,项目用地位于晋江市陈埭镇涵口村。建设用地面积为:25613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825.26 平方米,其中:计容积率建筑面积为 25825.26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 3000 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 6425。87 平方米,容积率为 1。01,建筑密度为 25.09%,停车位为 85 位,其中地上停车位为 18 位,地下停车位为 67 位,绿地率为 26。42。二、设计依据二、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民用建筑设计通规(GB50352-2005)中小学校设计规范(11J9341)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晋江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暂行规定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标准三、设计指导思想三、设计指导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近几年来国内各地的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迅猛,伴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变革和创新,经过对现状与历史、规划设计任务书以及其它法规条例的认真研究后,我们结合地形的环境特征,形成设计指导思想:“集约型校园”、“人性化校园”、“生态化校园”、“文化型校园”.1、集约型校园针对目前我国各地均面临土地资源有限的状况,我们需要在规划设计中充分发掘土地价值进行有效的规划布局.规划中,对建筑群体采用相对集中布局的手法,做到密而有致,小中见大.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发挥最大的功能效用。2、人性化校园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规划以校园教学功能为主导,以学生、教师的校园行为为依据。以人为本的创造实用的功能校园框架体系,遵循行为心理学的原则,创造利于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多方位的交流和学习空间、生活空间、交往空间。同时,规划采用风雨走廊,使得师生从生活宿舍到教学、办公楼交通便捷.3、生态化校园生命是指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的相互关系,生态化校园规划就是需要充分考虑生态化的特点,遵循保护和改善原有自然系统、营造与学校地位相吻合的校园整体形象,强化校园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这样三个原则,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4、文化型校园遵循校园建筑、小学教育建筑的本体功能,是本次设计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对教育理念的研究和思考,创造适宜的校园建筑风格,体现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晋江文化底蕴丰厚,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映成辉。建筑设计中,着力处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建筑风格在传承中加以创新,力求突破,体现独有的地域行文化教育建筑。四、四、总平面规划总平面规划1.1.总体规划布局总体规划布局通过现场踏勘,再结合本项目周边区域规划综合分析,项目用地北侧为河滨路,东北侧为河滨路 2 号支路,其余皆为相邻地块用地接壤。由于本项目场地的特性,而且考虑到交叉路口对学校的干扰,学校主入口不宜设置在河滨路 2 号支路上,本项目主入口设置在河滨路上,尽量远离河滨路和河滨路 2 号支路的交叉口,并设有以供人流缓冲和家长接送的校前入口广场,在广场附近布置了以供学生家长接送所需的停车位。河滨路 2 号支路可以设置学校次入口作为辅助出入口使用,作为教师生活和地下室车库进出,以及满足学校后勤出入需要,方便管理。行政办公综合楼正对校区前广场布置,即突出学校的严肃的学术氛围又使得外来访问或办事人员不需要进入学校内部,高效便捷;办公综合楼、教学楼,风雨操场以及宿舍楼围合形成了庭院来作为整个校园的景观核心区,满足学生集体散活动所需场所.行政办公综合楼,教学楼,风雨操场,宿舍楼通过风雨走廊无形的串联形成一体,为学生交流和互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同时风雨连廊又把布置在东南角的室外 200 米跑道及其它运动场地分隔开来,自然的形成了整个校区的动静两个分区。2.2.道路交通分析道路交通分析人车分流是保障学校行人的安全、塑造校园安静环境的重要因素。根据校区的各种功能分区的布局和要求,以及对校园外城市道路的交通体系进行分析,我们设置了校园的两个出入口。其中校园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在河滨路,并在主入口处设置了校园的主广场空间,方便学生上下课及家长接送的要求,不至于发生拥堵。校区沿河滨支二路设置校园的次入口,主要为地下车库及校园生活区的一个出入口。校园车辆可直接由此进入地下车库,不与校园内部交通发生关系,也可解决校园自身停车及周边城市的停车需求“廊道交通.是本案的另一交通组织重点,通过较宽的风雨连廊,进而把校区的各个功能去串联在一起,避免风吹日晒,免去淋雨之苦,安全且非常人性化.校区内设置 4 米宽的内部行车道,满足消防车紧急扑救的要求,并与校园外的城市道路形成消防环线,使消防车能快捷的到达校园的内部进行扑救.消防车道及消防扑救面满足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的要求.3 3。景观分析。景观分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园环境的设计要兼顾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达到环境与人的目的,向外展示建筑丰富的形态、向内营造人文艺术氛围.其中布置生物园,植物园、地理园、艺术墙体、现代雕塑等等,空间生动活泼。本次设计景观设计采用“两轴四院”的空间景观将建筑空间与景观环境有机的组织起来。两轴:一条步行空间主轴,也叫做景观交通连廊,将不同功能的建筑和空间串联起来,即可以加强建筑群组之间的相互联系,又利于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老师的交流.另外一轴就是景观系列轴,串联各个景观中心.四院:办公综合楼、宿舍楼、风雨操场及教学楼围合形成整个校区的景观中心,三幢教学楼之间围合形成的两个景观内院,以及大门进入校区的入口广场景观,共同形成校区的四个景观内院,各个景观各不相同,各自有特色的景观空间。五、建筑单体设计五、建筑单体设计建筑单体的基本构成逻辑是建立在对现场条件的分析和对建筑功能解读的基础之上的。1 1、行政办公综合楼、行政办公综合楼充分利用行政办公综合楼相对灵活的设计特点,配合总体规划,设计了半弧形体量,围合形成学校的主出入口广场,面向广场设计又与门卫的半圆遥想呼应,营造了学校开放包容的对外形象。又以中间架空两层的通道,贯通中心广场,使主出入口广场自然向校园内延伸开来,围而不堵,空间流动。2 2、教学楼、教学楼教学楼与办公楼呼应展开。采用南侧单暖廊布局,既保证了教室的日照,又使得在学生在课间休息是时能获得更多的日照,避免了学生课间拥挤在教室的现象.卫生间布置在两排教学楼之间,学生都可就近使用,且和教室保持独立关系,杜绝人流干扰和气味干扰.教师办公室布置在两排教学楼之间,与卫生间对立的一边,且配有独立卫生间,保证了教师的独立性,又与教室保持一定的联系,保证了教师的休息和对学生的管理。教学楼和办公楼及教学楼和风雨操场之间均以连廊联系,为学生和老师提供方便的上下活动,楼梯分布均匀,满足集中人流疏散.3 3、风雨操场、风雨操场风雨操场靠近跑道的地方,采用了具有现代主义风格元素又与闽南建筑风格相互结合,即体现了闽南建筑风格的特点,又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建筑,一层主要是一些主要吵闹的教室和器材室,二层则是风雨操场兼礼堂,用连廊和教学楼,构成一个整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场所。4 4、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采用半椭圆形,围绕中心广场单独布置在一层,,使学校建筑更加多元化,同时结合结合多媒体教室的特性,在多媒体教室的屋顶设计了室外露天舞台,充分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营造了学校轻松的学习气氛。5 5、宿舍楼、宿舍楼根据学校需求和功能特性,宿舍楼布置在学校的东北角,处于整个校园的下风向,和学校教学活动互不干扰,分区明确。一、二层布置了学生食堂和教师食堂,三至六层为宿舍。6 6、体育场主席台及看台、体育场主席台及看台在 200 米远动场西侧和教学楼结设计了主席台和看台,既满足了日常的教学需求,又丰富了校区的建筑形态.c、建筑物造型采用规则体型,尽量减小体形系数,以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六、建筑消防设计六、建筑消防设计本工程为文化教育建筑,建筑总高度均不超过 24m,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按多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防火间距能满足规范要求.建筑单体的楼梯布置均能满足消防疏散距离的要求,防火分区面积大小及疏散宽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整个校区设有环形消防通道,满足消防车能到达校区的建筑的每个面进行消防扑救。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一、概论一、概论: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乙类,按结构重要性分类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二、设计依据二、设计依据:1、建筑专业提供的平、立、剖面图;2、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规程;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3、自然条件:风荷载:50 年一遇的基本风压 0.75kN/m2地面粗糙度:B 类建筑物场地类别:由地质勘察提供三、结构设计:三、结构设计:1、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电算采用 PKPMSATWE.2、地震设防烈度: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电算采用Tg 值按抗震规范 GB500112010 表 5。1。42 取值。3、场地类别:由地质勘察提供。4、周期折减系数:0.60.85、砼强度等级:梁、板、柱C25C35.6、钢筋等级:HRB400.7、填充砌体:砼空心小型砌块。8、本工程为多层框架结构。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4。3 条,本工程判断为规则性结构,框架柱及框架梁于纵向、横向均有对齐贯通。抗震结构体系受力明确、传力途径合理且不间断,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十分有利。钢筋采用建设部推广应用的 HRB400 新级钢筋代替级钢筋,既可减少梁配筋率,又可节约大量钢材,提高经济效益。墙体填充材料采用轻质材料,既可减轻结构自重,降低工程造价,又可在相同面积下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间。综上所述,本工程属于安全,合理的结构形式.四、需说明的问题四、需说明的问题基础设计及地基处理等地质勘察报告完成后确定。给排水说明给排水说明一、设计依据一、设计依据1、建筑专业提供资料.2、建设单位提供的市政给水与排水资料。3、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4、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5、GB5001620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7、GB50067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8、GB50084-20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二、设计范围二、设计范围生活给排水系统、雨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三、生活给水系统三、生活给水系统、采用市政给水作为校区给水水源。消防用水:从市政自来水管引入一根DN150 给水管,在校区内形成环状供水管网(管网管径DN150),供校区生活、消防用水。、计量:在校区给水引入管上设一只LXL150N 型水表,并设 DN150 消防旁通管。、供水方式: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水。、用水量:设计生活日用总水量 65m3/d,最大小时设计用水量4.06m3/h。四、排水系统四、排水系统、室内粪便污水、洗涤污水采用合流制,设污水立管、专用通气管。管道出户后排入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干管。、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53.9m3/d。五、雨水系统五、雨水系统1、室内雨水系统为独立系统,屋面、阳台雨水分设专管收集后,排入室外雨水井。2、室外雨水系统为独立系统.道路、广场雨水由雨水口收集后,排入室外雨水井,经室外雨水管道汇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六、消防设计六、消防设计1、设计依据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8420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67-201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2、消防给水系统)、消防流量标准:按公建、二级耐火等级设计;室内消火栓系统:15L/s,室外消火栓系统:40L/s。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0L/s(8L/min,作用面积 160)、小区内同时火灾次数按1 次设计。)、水源及室外消防:从市政自来水管引入一根 DN150 给水管,在小区内形成环状供水管网(管网管径 DN150),供小区消防用水。)、供水方式:采用临时高压消防供水方式.在地下室设消防泵站,供小区室内消防给水。)、贮水池:东西区地下室各设消防专用水池540m3 一座.)、屋顶消防专用水箱:在最高楼屋顶设有效容积 18m3 消防专用水箱一只。水箱底标高保证消火栓栓口静水压力0.07MPa。7)、室内消火栓系统:消火栓设置于楼梯间、汽车库、各公共场所.公建消火栓的间距不大于 30m 水枪充实水柱不小于 10m。消防箱内设置 SN65 消火栓、QZ19 直流水枪、65、25m 衬胶水龙带、消防按钮。消火栓给水设专管,组成环网.动压超过 0。5MPa 的消火栓采用减压稳压消火栓。设二台消防专用泵(一用一备)。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于地下停车库等场所内,按中危险级II 级设计。按防火分区设置水流指示器,采用ZSJZ 型,每只水流指示器前应设信号阀。消防泵房设二台喷淋专用泵(一用一备)。9)、水喷雾灭火系统:水喷雾灭火系统设置于地下室柴油发电机房内。设ZSFY100/D 型雨淋阀一组,雨淋阀设于地下室雨淋阀间内,采用ZSTG10/114型高速喷射器.设二台泵(一用一备),作为水喷雾消防泵。10)、室外消防用水取水口:在室外设消防水池取水口一个,供消防车取水用.11)、消声和减振措施:所有水泵及电机的底座均垫以橡胶隔振垫.水泵的进出水管上均安装橡胶软接头。所有给排水立管尽量敷设在管道井内。为防止给水管网中因水锤和流速过大而产生的噪声,采取控制水流速度和分区供水及设减压装置的措施.电气设计电气设计一、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本工程由一栋教学楼、行政办公综合楼、宿舍楼、风雨操场以及地下室组成,上部均为多层建筑,总建筑面积为 28825.26 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建筑面积:25825.26 平方米,地下一层建筑面积:3000.0 平方米.地下室平时为类汽车库(停车数量:67 辆)及消防水泵房等各设备用房,耐火等级为一级.二、设计依据二、设计依据1、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2、建设方提供的书面要求.3、本工程适用的主要规范与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20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50053-201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201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 20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2013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其它有效的相关规范及标准三、设计范围三、设计范围1、照明、动力配电。2、防雷、接地。3、通信系统4、有线电视系统5、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注:变配电室、柴油发电机组、网络、智能化系统等由甲方另行委托设计。本初步设计仅估算电气负荷情况四、供电系统四、供电系统 1、本工程消防设备用电(消防水泵,消防排烟风机等)、消防控制室、疏散楼梯/疏散通道的火灾应急照明等按二级消防负荷供电;值班照明、安防系统、主要通道照明、食堂、生活泵等按二级负荷供电;其它负荷按三级负荷供电。消防设备采用双回路供电:一路由变配电室低压柜引至;另一路由柴油发电机房引至.2、地下室中的消防用电设备(包括消防泵、喷淋泵、正压及排烟风机、应急照明等)为消防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供电;生活水泵、排污泵、照明等用电均为二级负荷。负荷估算表:本工程设置一个变配电室,位于风雨操场一层,具体位置详见电气总平面图.负荷计算如下:行政办公综合楼:5938.10X 70W/=416KW教学楼:14019.04X 40W/=561KW宿舍+食堂:2806.7X100W/=281KW风雨操场:预留 60KW设备用房:预留 20KW地下室:3000 X 15W/=50。0KW道路照明:预留 20KW其他用电:30KW Pe=1438.0KW,Pjs=931。7KW(Kc=0。7,cos=0.9)-则暂定 1 台 1350KVA SCB11 节能高效干式变压器为该工程供电.3、为确保消防及重要负荷(二级负荷)及地下车库照明及事故照明需求,在地下一层设有自启动柴油发电机组,当市电中断时,机组应立即启动,并应在30s 内供电。柴油机组应能保证各消防设备、火灾应急照明(柴油发电机容量按配电变压器总容量976.5KW的20估算:195。3KW),则选用1 台 250KW 的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馈电线路,两端的相序必须与原供电系统的相序一致。发电机电源与市电之间应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4、本工程由供电局提供一路10 KV 电源,以电缆直埋敷设至变配电室.5、本工程继电保护原则上采用速断、过流及零序电流保护。操作电源采用DC110V(AC220V).DC110V 由直流屏输出。6、本工程在 0。4KV 侧采用电容集中自动补偿,补偿后的功率因数应达到0。9 以满足规范要求.五、配电系统五、配电系统由低压配电室至各用电场所的配电方式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树干式或放射式配电至各层配电柜及控制柜。配电柜至终端配电箱采用放射式馈电。大楼的照明、空调负荷采用电缆和母线相结合以树干式配电至各负荷点。对重要负荷如消防用电设备(包括消防泵、喷淋泵、消防电梯、正压及排烟风机、消防报警系统电源、应急照明等)、客梯、消防监控中心、通信机房等用电均采用双电源供电。本工程的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干线及分支干线,采用NGA(BTLY)/WDZBN-YJY电缆在防火电缆桥架内敷设,或采用WDZBN-BYJ-450/750V导线在金属线槽内或穿焊接钢管敷设,电缆桥架在水平敷设时均为梁底安装。配电线路暗敷时应穿管并敷设在不燃烧体结构内且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30mm,明敷时应穿有防火保护的金属管或有防火保护的封闭式金属线槽.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专用的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应设有明显标志。电动机应选择合理的启动方式。控制电器采用接触器、起动器或其他电动机专用控制开关。起动次数较少且不作远程控制的电动机,采用低压断路器兼作控制电器。六六 照明系统照明系统变配电室及发电机房等设备用房:照明方式为一般照明,设计照度标准值200LX,LPD值不大于 7;设备房内设置火灾时继续工作的备用照明,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蓄电池的供电时间不小于1 小时)供发电机起动期间做过渡照明用。消防控制室:照明方式为一般照明,设计照度标准值300LX,LPD 值不大于 9.办公、讲堂、会议室:照明方式为一般照明,要求二次装修时设计照度不小于300LX,LPD 值不大于 9.一般疏散平面区域疏散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 分钟,疏散照明的设计照度不小于 0。5LX;竖向疏散区域(疏散楼梯)的疏散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 分钟,疏散照明的设计照度不小于5LX;人员密集流动疏散区域及地下疏散区域的疏散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 30 分钟,疏散照明的设计照度不小于5LX;消防控制室、电话总机房、配电室、发电站、水泵房、风机房的备用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不小于180 分钟,消防控制室、电话总机房、配电室、发电站、水泵房、风机房的备用照明的设计照度不低于正常照明照度.楼梯间的疏散照明就地控制,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强制点亮。所有的安全出口灯及疏散指示标志灯采用四线制接线,常亮。所有用于事故照明的光源均应能瞬间启动,其灯具(含荧光灯)及疏散指示标志灯具均应设玻璃或其它非燃烧材料制作的保护罩。地下室与地上层共用楼梯的首层与地下出口处设有明显疏导标志灯以防发生火灾时误入地下室。荧光灯灯管为节能型(T5)灯管配电子镇流器,若采用电感节能镇流器应加电容补偿使COS0.90.地下室车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采用照明配电箱集中控制。经常有人停留的场所及各值班室。功能用房的照明采用就地设置照明开关控制。光源:有装修要求的场所视装修要求确定,一般场所为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或其他节能型灯具.光源显色指数 Ra82,色温应在 3300K6400K 之间。所选灯具的发光效率不低于 85lm/W 值。装饰用灯具需与装修设计及甲方商定,功能性灯具如:荧光灯、出口标志灯、疏散指示灯类需有国家主管部门的检测报告,达到照度、显色指数等设计要求的方可投入使用。七、通信系统七、通信系统本工程在行政办公综合楼地上一层设有弱电机房,本工程网络系统采用光纤入户方式,由市政引至本工程网络机房预埋设一根7 孔梅花管预埋三家电信运营商的光纤入户,以供用户选择。(网络系统由专业公司另行深化设计)本工程电话总数初步设计为200 对。通信系统的接地纳入联合接地系统,其接地电阻不大于1 欧姆。电话进户线应在用户配电箱内做转接点,便于系统维护、检修.室内应采用标准信息插接式电话插座,电话插座多于三个时,电话线宜采用放射式布线.八。有线电视系统八。有线电视系统本工程设置有线电视系统,机房设在行政办公综合楼地上一层.采用 862MHz 邻频传输系统,接收并传输有线电视台所播发的电视信号.本系统用户输出电平值为644dBV。有线电视系统的信号传输线缆,应采用特性阻抗为75的同轴电缆。室内应采用标准插接式电视插座。九。九。建筑物防雷建筑物防雷本工程暂按二类防雷设计。高出屋面的金属构件均应与屋面接闪器可靠连接,高出屋面的非金属构件应沿其顶部四周装设接闪器,同时应与屋面的接闪器悍通.屋面明接闪器采用热镀锌圆钢12,屋面接闪器网格小于10X10M/12X8M。屋顶明设接闪器,暗设防雷引下线,防雷均压环,防雷接地装置,应可靠焊成统一电气导体。接地电阻1 欧姆。本工程竖直敷设的金属物的顶端和底端与防雷装置连接,且每三层与均压环相连接一次。为防止侧击雷。固定在建筑物上的节日彩灯、航空障碍灯及其它用电设备的线路,应采取防雷电波侵入措施。本工程考虑防雷击电磁脉冲.在变压器高、低压侧各相上设置避雷器。在电子信息系统的低压配电系统中按信息系统等级采用相应的多级电涌保护器,同时在信号线路上设置适配的电涌保护器。本工程采用共用接地系统,设置总等电位联结,在各弱电机房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各类接地系统(包括防雷、电力、弱电等)共用一组接地极,接地极利用大楼基础钢筋网及桩基钢筋.总接地电阻不大于 1 欧姆.十十.接地及安全接地及安全本工程用电设备的接地分为工作(系统)接地、保护性接地、雷电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信息系统接地.采用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 欧姆。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为TN-S 系统。总等电位连接的设置:MEB 将建筑物内的保护干线,煤气、给水总管及金属输送管道,采暖和冷冻、冷却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等部位进行连接。配置有信息系统设备的机房内设等电位连接网络。在装有浴缸或淋浴盆的卫生间等潮湿场所应增设局部等电位连接.十一、消防专篇十一、消防专篇1、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工程地下室为类汽车库,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为 集中报警系统。本工程消防控制室设于门卫处。根据 JGJ162008 规范及 GB50045-95 及 GB50067-97 规范的规定,在下列部位设置火灾探测器:地下停车库、变配电室及柴油发电机房、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及其它需要设置火灾自动探测器的场所等。对泵房、事故照明、电梯机房、排烟风机、消控室等消防设备均采用两回路末端自动切换。消防用电设备的配电回路均采用阻燃耐火电缆在电缆井内敷设或沿防火桥架敷设或采用阻燃耐火导线穿焊接钢管暗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供电线路、消防联动控制线路应采用耐火铜芯电线电缆,报警总线、消防应急广播和消防专用电话等传输线路应采用阻燃或阻燃耐火电线电缆。在建筑中的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变配电室、消防控制中心、泵房、地下室停车库等处设有事故照明。在地下室停车库通道、建筑疏散梯门口上方、会所出入口、前室出入口上方 0.1M 处和疏散走道及转角处距地1.0M 以下墙面上设有疏散诱导照明标志,应急照明时间不少于 180 分钟。疏散通道的疏散照明的照度值不低于0。5lx。消防控制室具有如下功能:对感烟、感温、煤气探测器的火警、故障信号进行监视;对手动报警按钮进行监视;对消火栓系统的监视与控制:消火栓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启泵按钮的位置显示;消火栓按钮动作直接启动消火栓泵。对自动喷水系统的监视和控制:监视水流指示器、报警阀、安全信号阀的工作状态;喷洒泵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显示。对正压风机的监视和控制:正压风机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正压送风阀的开启、状态显示。对排烟系统的监视和控制:排烟风机的启停控制;运行状态和故障报警;排烟阀的开启、状态显示.其他:停止有关部位的空调送风机,动作信号显示;防火卷帘的控制;动作信号显示;电梯的控制;动作信号显示;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接通火灾应急广播;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等消防设备的启、停,除自动控制外,设手动直接控制。(a)消控室应能显示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的工作状态和欠压报警信息;(b)消控室应能手动控制自带电源型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照明系统的主电工作状态和应急状态的转换;(c)消防控制室应能控制所有电梯全部回降首层,非消防电梯应开门停用,消防电梯应开门待用,并显示反馈信号及消防电梯运行时所在楼层;(d)消防控制室应能显示消防电梯的故障状态和停用状态。消防控制室应设有用于火灾报警的外线电话.消防控制室内严禁穿过与消防设施无关的电气线路及管路。系统总线上应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每只总线短路隔离器保护的火灾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盒模块等消防设备的总数不应该超过32 点;总线穿越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总线短路隔离器。任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所连接的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模块等设备总数和地址总数,均不应超过 3200 点,其中每一总线回路连接设备的总数不宜超过200 点,且应留有不少于额定容量 10%的余量。消防水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的控制设备,除应采用联动控制方式外,还应在消防控制室设置手动直接控制装置.十二、电气节能设计十二、电气节能设计变配电室尽量设在负荷中心处,变配电室内高效节能干式变压器,其接线方式采用D,Yn11 接线,使变压器容量在三相不平衡负荷下得以充分利用,并用利于抑制三次谐波电流。地下车库采用时间控制及集中控制。(便于管理及节能要求)在照明节能优化设计中,采用多项灯具较优选型及控制方式,尽可能做到节能与方便控制相结合。灯具均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cos0。9.灯管选用节能 T5 型。住宅梯间、走道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应急照明在应急时,有强制点亮措施。对于用电量大的配电设备,加装电压、电流监测,并设置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暖通专业方案设计暖通专业方案设计一、设计依据一、设计依据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1.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821.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1。7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1.8 其它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二、设计范围二、设计范围地下车库平时通风系统、地下设备房平时通风系统、三、通风系统三、通风系统31 地下车库设置平时机械排风与消防排烟合用系统,选用消防排烟风机,排风量按换气次数 6 次/时计算.消防排烟系统详见消防专篇通风部份。32 地下设备房设有平时机械送、排风系统,选用轴流风机;送、排风量根据各设备房的功能按换气次数计算。四、环保设计四、环保设计41 所有设备均做消声、减振、隔振处理。42 所有的风机进出风管均设阻抗复合式消声器或消声弯头。43 柴油发电机房排烟由烟道引至屋顶高空排放.五、节能设计五、节能设计5.1 本工程所选用的风机为高效节能型,其性能参数在运行曲线的高效率点上。5。2 风机等设备采用性能良好、噪声低的产品.5.3 通风设备安装均设减震吊架及吊钩。5.4、送回风管上设置消声器、消声弯头及消声静压箱。5.5 风管上所有与普通风机连接处设衬胶帆布软管,长度150200mm。所有连接排烟风机处皆设不燃耐火布软管,长度 150-200mm。56 柴油发电机房排烟由烟道引至屋顶高空排放.

    注意事项

    本文(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设计说明...pdf)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