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冲压模具设计要点.pdf
冷冲压模具设计要点冷冲压模具设计要点目目录录前言 1 1 确定工件的工序方案 3 2 弯曲件的展开尺寸 4 3 落料模的设计 5 3.1 冲裁件的工艺性 5 3.2 冲裁间隙 5 3.3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制造公差的确定 5 3.4 冲裁力、卸料力和推件力的运算 7 3.5 排样、搭边与料宽 8 3.6 凸、凹模的设计 8 3.7 定位零件的设计与选用 9 3.8 模架的尺寸和结构形式 103.9 卸料零件 103.10 压力机的选择 103.11 导向零件 113.12 落料模的说明 114 冲孔模的设计 124.1 冲裁件的工艺性 124.2 冲裁间隙 124.3 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与公差 124.4 冲裁工艺力的确定 134.5 冲模压力中心的确定 134.6 凹模设计 144.7 凸模设计 144.8 凸模与凹模的固定 144.9 定位装置 144.10 卸料装置 144.11 漏料孔 154.12 模架的结构形式和有关尺寸 154.13 导向零件 154.14 压力机的选择与模具的安装 164.15 说明 165 第一道弯曲模设计175.1 弯曲件的工艺性 175.2 弯曲件的回弹175.3 弯曲力的运算185.4 弯曲模间隙185.5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运算 195.6 压力机的选择195.7 模架的设计与有关尺寸 205.8 导向零件 205.9 顶出机构 205.10 模具的安装 206 最后一道弯曲模设计 226.1 弯曲件的工艺性 226.2 弯曲件的回弹 226.3 弯曲力的运算 236.4 弯曲模的间隙 236.5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运算 246.6 压力机的选择 246.7 模架的设计与有关尺寸 256.8 顶出机构 256.9 模具的安装 257 结论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附件清单 29前言前言冷冲模是冲压加工工艺的装备之一,被广泛地运用在汽车、飞机、电机、外表以及在国防工业中。冲压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能成形复杂零件,适合大批量生产的优点,在某些领域已取代机械加工,并正逐步扩大其工艺范畴。因此,冲压技术对进展生产、增强效率、更新产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冲压技术的推广受到投入成本低,模具成本高,不适应中小生产规模的特点。然而总的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加强,模具行业,包括冷压模一定会得到更普及地应用。随着冲压工艺的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再加上随着数控技术和机械CAD/CAM 的进展,冷冲模的进展和迅速。它以生产率高、成本相对低廉被广泛应用。外国的冲压模进展水平相当高,不管是设计依旧制造,都达到较高的水平。以精确的定位,合理的工艺,连续加工精度专门高的薄臂零件。而国内模具行业的起步较晚,差不多上以单模为主,因此,加工精度够高。冷冲模的设计包括冲裁模设计、弯曲模设计、拉伸、胀形等模具的设计。冷冲模的设计也用到材料学、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特种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它是一门综合性专门强的学科。通过了三个多月的学习,设计,绘图,我学会了冲裁的机理,冲压的差不多理论;明白得了冲裁力,卸料力等工艺参数的确定;熟悉了冲裁模的结构,内部的结构零件及其设计的操纵点;同时关于弯曲模、冲孔模、拉深模、落料模的结构能够熟悉了解。电机碳刷架的加工包括了冲孔、落料、和弯曲的加工。通过对冲孔模、落料模、弯曲模的学习,分析和比较了各加工工艺方案,完成了模具总体的结构分析,进行毛坯尺寸、排样、工序尺寸、冲压压力、压力中心、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等工艺运算。绘制了装配草图并进行零部件初步选用设计,然后确定外形尺寸,选择冲压设备,绘制总的装配图和非标准的零件图。落料和冲孔都属于冲裁模。冲裁模是从条料、带料或半成品上使材料烟规定的轮廓产生分离的模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冲压技术也向高速化、自动化、周密化的方向进展。冲裁模一样分为简单模、级进模、和复合模。简单模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它是在压力机的冲压行程中完成一次冲裁工艺。简单模也分为无导向简单模、导板式简单模,和导柱式简单模;级进模是在单工序冲模基础上进展的一种多工序、高效率冲模。在压力机一次冲程中,级进模在其有规律排列的几个工位上分别完成一部分冲裁工艺,在最后工位冲出完整的工件。由于级进模是连续冲压,因此生产效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然而因为其结构复杂,定位要求比较严格,因此说制造成本高。复合模是指在压力机的一次冲压行程中,经一次送料定位,在模具的同一部位能够同时完成几道冲裁工序的模具称为复合模。复合模同连续模一样,也是在简单模的基础上进展的一种较先进的模具。与连续模相比,冲裁模冲裁件的位置精度高,对条料的定位精度要求低,复合模的轮廓尺寸较小。复合模尽管生产效率高,冲压件精度高,但模具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适用于生产批量大,精度要求高,内外形尺寸差较大的冲裁件。电机的炭刷架的材料是冷轧钢板,适用于冷冲压加工。如何去安排合理的加工工艺,确保生产的效率最高,同时也能满足零件的加工要求。这是整个设计的重点。在该零件的加工中,包括了冲孔,落料,以及弯曲等冷冲加工。冲孔属于冲裁加工的一种。冲裁模的结构比较简单,冲裁过程分为弹性变形时期,塑性变形时期,断裂分离时期。其断层直截了当关系到冲裁加工质量的好坏,一样的,断面分为四个特点区,即圆角带,光亮带,断裂带,和毛刺。我们必须有合理的冲裁模的间隔来保证良好的特点带的分布。冲裁模有刃口尺寸、冲裁力等工艺参数的确定。在设计电机炭刷架的冲孔和落料加工时,须第一确定其力学性能,然后设计要紧零件,完成结构草图,最后完成装配图。弯曲是将金属材料完成一定的角度、曲率和形状的冲压工艺方法。通常弯曲加工的材料有板料、棒料、管材和型材。弯曲有回弹的现象,因此回弹会降低弯曲件的精度,是在弯曲加工中不易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那个问题,例如能够考虑通过利用回弹规律补偿回弹,改变弯曲变形区应力状态校正回弹等。在了解了弯曲加工的特点及工艺参数后,安排了炭刷架的合理的工序,熟悉各种模具结构。进而完成零件设计和结构设计,绘制零件工作图。在冲压模的设计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模具的成本,因此在进行选材,结构设计时,必须尽量不去设计形状复杂的结构,同时采纳镶嵌式代替整体式的结构。针对模具的定位要求高的特点,在零件的设计中必须要有比较高的加工精度要求。总的一句话,必须在有高的模具寿命和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降低模具材料的成本,简化模具的结构,如此才能有利于那个行业在我国的发1 1 确定件的工序方案确定件的工序方案依照工件的形状依照工件的形状.材料材料.厚度及实际加工的需要厚度及实际加工的需要,生产工件的工序生产工件的工序过程如下过程如下:1.从板料上冲出落料件(该落料件即为弯曲体的展开图的外轮廓形体。依照弯曲体的展开尺寸,设计出冲模,将所需工件冲下。所冲工件如下图:2第一次冲孔,冲五个间距要求不太高的圆孔。这五个圆孔如上图所示的五处分布。3第二次冲孔,冲方孔。4第一次弯曲,选弯曲复杂部分,即如上图所示的 a.b 部分。5第二次弯曲,弯曲两边,即 U 形弯曲。弯折线如上图中虚线所示。6第三次弯曲,弯曲中间,弯折线如上图红线所示。.第三次冲孔,此乃最后一道工序,因为此两孔间距要求较高,假如放在其它工序中冲,那么可能阻碍定位要求,故最后工序冲此两孔比较合适。2 2 弯曲件的展开尺寸弯曲件的展开尺寸2.12.1 长度方向上的运算:长度方向上的运算:表-r/tK0.250.310.30.320.40.350.50.37依照 r/t=0.25 查表9得此中性层系数 k=0.31。L圆弧=2P/360 =r+kt =900.5+0.312 =1.7627(mm)L直线=10.5+9+14.5+342 =102(mm)长度方向上展开总长度为:4L 圆弧+L 直线=41.7627+102=109(mm)2.22.2 宽度方向上的运算:宽度方向上的运算:依照 r/t=0.5 查表9得中性层系数 k=0.37 L圆弧=r+kt/180 =901+0.372=2.7318(mm)L直线=11+10=21(mm)L1=L直线+L圆弧=21+2.731823.73(mm)另一边:L 直线=11+31=42(mm)L2=L直线+L圆弧=42+2.7318=44.73(mm)3 3 落料模的设计落料模的设计3.13.1 冲裁件的工艺性冲裁件的工艺性3.1.13.1.1 冲裁体的精度应该在经济范畴内进行选择,在本冲裁中,属于一样性常见的一般冲裁,因此精度应选择在 IT12IT14 极941。3.1.23.1.2 毛刺毛刺毛刺的高度与冲裁方式,材料,厚度有关,正常冲裁中的毛刺高度为:a 试模时0.05mm b 生产时0.15mm3.23.2 冲裁间隙冲裁间隙确定冲裁间隙的原那么是:落料时,因制件尺寸随凹模尺寸而定,故间隙应在减小凸模尺寸上取得;冲孔时,因孔的尺寸随凸模尺寸而定,故间隙应在增大凹模尺寸的方向上取得。依照体会公式确定合理冲裁间隙:c=mt9冲裁间隙系数 m=20%c=mt =20%2=0.4(mm)3.33.3 凸凹模工作尺寸制造公差的确定凸凹模工作尺寸制造公差的确定3.3.13.3.1 凸凹模尺寸运算应遵循如下原那么:凸凹模尺寸运算应遵循如下原那么:落料时,先确定凹模刃口尺寸,其大小应取接近或等于制件的最小极限尺寸,以保证凹模在磨损到一定的尺寸范畴内也能冲出合格制件。凸模刃口的差不多尺寸应比凹模刃口差不多尺寸小一个最小合理间隙。3.3.23.3.2 凸凹模的工作尺寸的运算凸凹模的工作尺寸的运算:弯曲体的展开图的形状比较复杂,材料厚度不太厚,因此,凸凹模的工作尺寸应配合加工法进行运算。冲裁凸凹模间隙如下:Zmax=0.36mm Zmin=0.246mm未注公差的按 IT14 级运算当尺寸为 23.73mm 时,公差为 0.52mm,x=0.5;当尺寸为 12mm 时,公差为 0.43mm,x=0.5;当尺寸为 44.73mm 时,公差为 0.62mm,x=0.5;当尺寸为 9.5mm 和 9.73mm 时,公差为 0.36mm,x=0.5;当尺寸为 13.76mm 时,公差为 0.43mm,x=0.5;当尺寸为 R5 时,公差为 0.3mm,x=0.75;当尺寸为 109mm 时,公差为 0.87mm,x=0.5;当尺寸为 12mm 时,公差为 0.43mm,x=0.5;其余 x=0.75用配合加工法时,应当以凹模为基准,凹模尺寸的运算公式如下表:尺寸分类凹模魔损后尺寸变化制件尺寸凸模尺寸凹模尺寸落料增大减小不变D d0 L/20按凹模尺寸配合加工保证双面间隙凹D凹=(D-x)0D凹=(d+x)0 凹L凹=L凹/2注:取凹=/4参照上表,本设计落料凹模的运算结果如下表:凹模磨损后尺寸变化大40.30制件按入体原运算计算凹模尺寸那么变化后尺寸公式120.0430增0.43/4D凹=(12-0.50.43)00.1111.790 =11.79023.470 =23.4700.130.11 23.730.520D凹=(D-X)0.52/4D凹=23.73-0.50.5200.1344.4200.155 44.730.6200.62/4D凹=44.73-0.50.6200.155 =44.4203.7800.080.3/4D凹=4-0.750.300.08 =3.78028.30.200.2/4D凹=28.3-0.20.7500.0528.200.05 =28.205.50.305.2800.080.3/4D凹=5.5-0.750.300.08 =5.28052.50.200.2/4D凹=52.5-10.200.0552.300.05 =52.309.50.3609.2300.090.36/4D凹=9.5-0.750.3600.09 =9.23050.3不变13.5450.215180.1500.3/4D凹=5-0.750.300.08 =4.7804.7800.08L凹=L凹/2L凹=13.5450.43/8 =13.50.0513.50.05180.0375L凹=180.3/8=180.0375落料凸模的差不多尺寸与凹模相同,但不必标注公差。注明:以 0.2460.36mm 间隙配制。3.43.4 冲裁力、卸料力和推件力的运算冲裁力、卸料力和推件力的运算:3.4.13.4.1 冲裁力的运算冲裁力的运算 F冲=1.3Lt1=260360919,取=300。L 为工件的周长 L=304.92(mm)。冲裁力 F冲=1.3Lt=1.3300304.924=237837.6(N)3.4.23.4.2 卸料力的运算卸料力的运算:表双面间隙ttt F查表9卸.卸推.=K卸F冲9 K卸=0.02卸F=K卸F冲=0.02237837.6 =4756.75(N)3.4.33.4.3 推件力的运算推件力的运算:F推=K推F冲9查表9取 K推=0.03推=K推F冲F=0.03237837.6=7135.128(N)3.53.5 排样、搭边与料宽排样、搭边与料宽3.5.13.5.1 排样排样排样确实是在板料、条料或带料上的布置方法,称作排样。排样是否合理,阻碍到材料的利用率、冲模结构、冲裁件的质量和生产率。依照所冲的落料件的形状采纳搭边排样中的斜对排,一模冲两件。其排样图如装配图中的排样所示,工件的最长边与横向的方向的角度为 10.25。3.5.23.5.2 搭边搭边搭边是指排样时制件与制件之间、制件与毛刺坯侧边之间余外的料。其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使条料在送进时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送料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制件的质量。依照材料的厚度 t=2 由9查得工件与工件之间的搭边值 a=2mm,工件与料边的搭边值为 a=2.2mm。3.5.33.5.3 条料宽度的确定:条料宽度的确定:B=109COS10.25+244.73sin10.25+22.2=130(mm)由于两边是采纳侧刃操纵送料步距,因此适当放宽,条料的宽度采纳 132.2mm3.63.6 凸、凹模的设计凸、凹模的设计3.6.13.6.1 凸模的设计凸模的设计a.固定部分:由于所冲工件形状较复杂,同时要求具有防转要求,因此固定部分依照要求,设计成如下图的形式,如此,不仅解决了防转问题,而且还节约了材料。b.台阶部分起防止凸模被拉下的作用,即承担卸料力的作用,其尺寸在此固定部分长 23mm左右。c.工作部分工作部分的尺寸前面已标注。由于其形状复杂,加工时采纳仿形刨。d.凸模长度的运算 L=h1+h2+h3+h其中:L 为凸模长度h1为凸模固定板厚度,取 25mm;h2为卸料板厚度,取 15mm;h3为导料板厚度,取 5mm;h 为附加长度,一样取 1020mm,那个地点取 12mm凸模总长L=h1+h2+h3+h=25+15+5+12 =57(mm)3.6.23.6.2 凹模的设计凹模的设计依照工件的形状、大小以及一模冲两件的特点来选择凹模的形状,由于中小型凹模常采纳整体式凹模,只有大型凹模通常选用镶拼式,本落料模系中小型,因此选取整体式凹模。此处省略NNNNNNNNNNNNNNNNNNNNN字6.1.26.1.2 最小弯曲半径最小弯曲半径弯曲件的最小弯曲半径与材料的力学性能、硬化程度、纤维方向、表面质量等因素有关。其值:r=0.1t=0.22=0.2mm106.1.36.1.3 弯曲件直边高度弯曲件直边高度如上图所示的弯曲件,直边高度为 H=33mm,满足 H2t=22=4mm,因此符合弯曲条件。弯曲件孔边距离为 15.5,最小孔边距为 S=2.2mm,15.5 远大于最小孔边距,不处于弯曲变形区内,因此,弯曲差不多不阻碍小孔的精度和形状。6.1.46.1.4 弯曲件的精度弯曲件的精度1弯曲件的角度公差为2。2弯曲件的直线尺寸公差为 IT14 级。6.26.2 弯曲件的回弹弯曲件的回弹回弹是指金属材料在塑性弯曲时总是相伴着弹性变形,因此,当弯矩去掉之后,弯曲件的弯曲角与弯曲半径变的与模具尺寸不一致,回弹值通常以回弹角表示。=-0其中:表示回弹后制件的实际角度;0:表示模具的角度6.2.16.2.1 阻碍回弹的因素阻碍回弹的因素1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弹性模数成反比;2相对弯曲半径 r/t r/t 大那么回弹角大;3弯曲中心角愈大,那么愈小;4弯曲方式校正弯曲比自由弯曲回弹角小;5制件形状 U 形件回弹小于 V 形件。6.2.26.2.2 回弹角的大小回弹角的大小在实际设计时,通常按实验的数据来修正,或经试冲后再修正。该弯曲为 U 形弯曲,且为自由弯曲 回弹角为=210。6.2.36.2.3 减小回弹的措施减小回弹的措施因为本弯曲件形状已设计好,因此,常常就以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1弯曲工艺方面压弯前将坯料进行退火处理。2在模具结构方面:a.补偿回弹;b.增加压料力或减小凸凹模之间的间隙的方法减少回弹;c.弯曲时在弯曲件的端部加压的方法,不但能获得精确的弯曲高度,而且能减小回弹。6.36.3 弯曲力的运算弯曲力的运算6.3.16.3.1 弯曲力的大小通常采纳体会公式弯曲力的大小通常采纳体会公式 该弯曲为 U 形自由弯曲 弯曲力采纳公式 F=0.7KBt2b/(r+t)其中:F 为自由弯曲力 B 为弯曲件的宽度为 12 t 为厚度为 2 r 弯曲件的内弯曲半径为 0.5b 为材料的抗拉强度,其值为 400MPa K 为安全系数,一样取 K=1.3弯曲力 F=0.3KBt2b/(r+t)=0.71.31222400 =6.9888KN6.3.26.3.2 顶件力或压料力顶件力或压料力 F1F1顶件力一样取自由弯曲力的 30%80%,现取自由弯曲力为 50%。顶件力 F1=0.56.9888=3.4944KN6.3.36.3.3 弯曲时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弯曲时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 F压F自=6.9888+3.4944=10.4832KN6.46.4 弯曲模的间隙弯曲模的间隙U 形件弯曲时,凸凹模间隙的大小对弯曲件质量有直截了当阻碍,过大的间隙会引起较大的回弹,过小的间隙会使制件厚度变薄,增加模具的磨损。因此必须确定合理的间隙值。凸凹模的合理间隙值可按下式进行运算:Z/2=t+ct其中:Z/2 弯曲凸、凹模单边间隙;t 坯料厚度;坯料厚度正偏差;C 依照弯曲件高度 H 和弯曲线长度 L 决定的系数,那个地点取 C 为 0.04。t=2,为零,C 为 0.04Z/2=2+0.042=2.08 mm6.56.5 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运算弯曲模工作部分尺寸运算6.5.16.5.1 凸模圆角半径凸模圆角半径 r rp p假设弯曲件的内侧半径 rrmin(材料所承诺的最小弯曲半径,见冷冲模及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资料表 1-3-1),那么应取 rp=r 凸模圆角半径 rp=r=0.5mm6.5.26.5.2 凹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 r rd d及凹模深度及凹模深度 L L0 0(1)凹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一样为不小于 3mm,以免弯曲时材料表面产生划痕。弯曲凹模圆角半径由冷冲模及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资料表 1-3-16 查得:rd=5mm2凹模深度 L0当弯曲 U 形件时,假如弯曲边长较大,而对平直度要求不太高时,可采纳冷冲模及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资料表 1-3-19 空中的数值,查得:L0=20mm6.5.36.5.3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公差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公差 L凸=Lmin+0.75 凸0 =10+0.750.200.036 =10.1500.036(mm)L凹=L凸+Zmin0凹0.036 =(10.15+2.08)00.036 =12.230(mm)6.66.6 压力机的选择压力机的选择6.6.16.6.1 由上面已确定为压力机的公称压力了,为 10.4832KN。6.6.26.6.2 压力机各参数如下压力机各参数如下:发生公称压力时滑块离下死点距离 SP=3mm滑块行程:固定行程 S=40mm调剂行程 S1=40mm S2=6mm标准行程次数 n=200 次/min最大闭合高度 H=160mm闭合高度调剂量H=35mm滑块中心到压力机的距离 C=100mm工作台尺寸:前后 B=180mm左右 L=280mm工作台孔尺寸 前后 B1=60mm左右 L1=130mm立柱间距 A130mm6.76.7 模架的设计与有关尺寸模架的设计与有关尺寸采纳中间导柱模架,依照 L、B 为 125、80 查冷冲模及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资料第九章表 1-9-1、表 1-9-5 得到模架模座的有关尺寸,再查表 1-9-7 查得导栓、表 1-9-9 得导套尺寸及表 1-9-11 得模柄尺寸等等。6.86.8 顶出机构顶出机构6.8.16.8.1 顶板与凹模的配合顶板与凹模的配合 弯曲件的形状相对比较复杂 顶板与凹模 采纳非配合关系6.8.26.8.2 顶板的尺寸顶板的尺寸顶板的长度一样依照弯曲件的长度而确定,或由凹模的长度确定。在前面的模具工作尺寸的运算中已求出了 L 凹=12.23mm,可知能够选顶板的长度为 12.1mm。顶板的厚度由国家标准 GB2867.4-81 查得为 9mm。6.96.9 模具的安装模具的安装6.9.16.9.1 模具安装的本卷须知模具安装的本卷须知:(1)检查模具的闭合高度与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是否合理;(2)模具安装前应将上下模板和滑块底面的油污揩试洁净,并检查有无遗物,防止阻碍正确安装和发生意外事故。6.9.26.9.2 模具安装的一样次序如下模具安装的一样次序如下:(1)依照冲模的闭合高度调剂压力机滑块的高度,使滑块在下死点时与工作台面之间的距离大于冲模的闭合高度。(2)先将滑块升到上死点,冲模放在压力机工作台面规定位置,再将滑块停在下死点,然后调剂滑块的高度,使其底平面与冲模上模座上平面接触。3 将压力机滑块上调 35mm开动压力机,空行程 12 次,将滑块停于下死点,固定住下模座。结论结论在近两个月的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从对模具一知半解到独立设计开发的过程中,我始终做到勤勤恳恳,坚持按照一样的冷冲模设计过程来严格地打算和安排进程。由于模具结构的精度要求高,各零件也较复杂,我始终学习基础的知识,熟悉各零件的作用及设计方法。在考虑加工工艺时,把一样的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知识与模具加工工艺结合起来。考虑零件的精度要求和模具的寿命确定合理的模具结构及各零件的配合精度。通过整个过程的学习体会。我觉得受益匪浅,也对这一行业充满了爱好。冷冲模要紧利用压力通过模具对钣金零件完成冲孔、落料、弯曲、胀形等加工。冷冲模加工的精度高,生产率高。通过毕业设计我熟悉了冷冲模的结构及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按照一样的设计程序,针对电机碳刷架的结构特点,安排了加工工序,设计了一套模具。总的说来,模具结构的设计应保证有足够的加工精度,确保较长的寿命。关于模具寿命和加工精度而言是相对矛盾的,因此为保证了精度要求我考虑了寿命的操纵点,在安排压力机确定凸凹模间隙时考虑到寿命问题。模具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周期缩短了,但模具的成本比较高。假如在以后的设计中考虑到模具寿命的问题,这时模具行业在我国的推广是有好处的。致谢致谢近两个月的毕业设计已接近尾声,在此我要感谢学校及系领导对我们至始至终的指导和硬件投入,以及指导老师吴德和的关心,同时还要感谢我们小组在我设计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所给予的关心。正是在他们的指导和关心下,我才能够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在我立即步入工作岗位前,完善了知识的积存,这对我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财宝。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李聚松.冷冲模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2 高正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83 魏华光.有用模具设计与制造.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44 陆子茹.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江苏科技出版社,1985.45.李云佑.冲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106.冯炳其.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损害科技出版社,19937.王孝培.冲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8.天津大学编.机械零件手册.教育出版社,19939.陈炎嗣.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北京工业出版社,199810.虞传宝.冷冲压及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资料,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附件清单附件清单1.落料模装配图 LCM-00一张 A02.冲孔模装配图 LCM-01一张 A13.弯曲模装配图 LCM-02一张 A14.弯曲模装配图 LCM-03一张 A15.刷架展开图 LCM-04一张 A36.炭刷架制品图 LCM-05一张 A37.导柱零件图 LCM-00-01一张 A48.导套零件图 LCM-00-02一张 A49.凸模零件图 LCM-00-03一张 A310.垫板零件图 LCM-00-04一张 A211.凸模固定板零件图 LCM-00-05一张 A212.成型侧刃零件图 LCM-00-06一张 A413.卸料板零件图 LCM-00-07一张 A214.凹模零件图 LCM-00-08一张 A215.凹模固定板零件图 LCM-01-01一张 A316.弯曲凸模零件图 LCM-02-0117.弯曲凸模零件图 LCM-03-01一张 A4一张 A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