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陋室铭教学设计(精选4篇)_陋室铭的教学设计.docx
2022陋室铭教学设计(精选4篇)_陋室铭的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精选4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陋室铭的教学设计”。 第1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让学生了解押韵及其作用。领悟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 2疏通文意以学生运用辅导资料自己把握为主,老师适当指导。解读课文时,学生理解课文与老师点拨结合: 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二、教学重点 : 1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三、教学难点 :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课时支配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同学们,这座破旧简陋的房子,虽然没有流光溢彩的屋檐,也没有金碧辉煌的陈设,更没有珠光宝气的点缀,但是它却成就了唐代诗人和哲学家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正如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所说:“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今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陋室,共同感受作者超越世俗的志趣和情怀。出示课题 (二)、作者简介:作者刘禹锡,当时他被贬到和州做刺史时,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的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之内让他搬家三次,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终让他住进了一所特别简陋的小房子。他在愤激之中,一挥而就,写成了陋室铭,并请出名的书法家柳公权刻写在碑上,竖在门外,以明心志。 (三)、板题并解题:陋室,意为简陋的房子。“铭”古代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四)、朗读并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熟识生字读音,揣摩停顿、语速、语调,感知文章内容。 2、检查学生驾驭生字状况。:下列生字怎么读? 德馨(xin) 苔痕(tái) 鸿儒(rú)案牍(dú) 调素琴(tiáo) 3、让一名学生试读全文,师生评价优劣(评价停顿、语速、语调、感情处理是否得当)。 4、听名家朗读课文,师生观赏评价。这篇铭文不仅押韵而且运用了很多对偶句,请找出韵脚和对偶句。 5、学生同桌结合练习朗读,把握好停顿、语速和语调。 6、再让一名学生朗读,师生评价、指导。 7、全班齐读。(师:这篇铭文,由于多数句子押韵,读来琅琅上口,现在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带着感情再读一遍,好吗?) (五)、理解字词、疏通文意 1、学生先自个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把重点字词和不理解的词句做上不同的标记。 2、让学生把小组内没有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全班共同解决。 3、通过练习,检查学生理解程度。(让学生不看书回答) 惟吾德馨:惟,只;馨,散布得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 没什么学问的人 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 4、由一名学生口头翻译全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著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灵异了。这(虽然)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扩散到台阶上,现出碧绿,芳草的颜色映入帘内,显得青葱。(在这里)谈笑的有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无知的庸人。可以弹奏朴实的古琴,阅读宝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鼓,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 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草亭。(正如)孔子所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是君子住在这里)有什么简陋的呢? (六)、整体感知 1、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详细比什么?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比方、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这里,用山、水来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比“陋”,用“仙”“龙”来比“德”,用“名”和“灵”来比“馨”。 作者的目的是写陋室,却用山水作比方,这种方法叫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不仅构思新奇,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意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子之德是否高尚。看来“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 2、“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强语气。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为陋室增光添采。 3、陋室不陋详细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景。反映出室主子淡泊名利的志趣。这是写陋室的环境,用的是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上、入”采纳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采纳拟人的手法,给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子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子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朝气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挚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子高洁傲岸的情怀。除了对偶,还有衬托。作者没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挚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因此我们便得知主子必是高雅之士。主子德才兼备,表明主子高雅脱俗的情怀。 C、“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陋室主子的情趣),反映出室主子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有正面描写即实写的句子,“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也有反面描写即虚写的句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对应,“阅金经”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对应。这样正反比照,虚实相生,表明白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好玩。看来,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子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4、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好像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运用类比,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理想。 、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5提问:文章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老师点拨:孔子这句话是个典故,孔子准备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后一句,那是因为前一句的意思已包含在文章中了,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言外之意。自己就是和孔子一类的君子,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理想。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尾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6、赏析诵读观赏形式美 本文是一篇骈文。字数相同、意思相对的两个相接的句子,叫做骈句。骈句不仅讲究对偶,而且讲究声律。本文中的押韵就是讲究声律的表现之一。押韵指在句末或联句之末用韵母、声调相同的字。 文中名、灵、馨、青、丁、经、形、亭押韵。骈文押韵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时便于吟诵和记忆,有声调和节奏之美。 7、“托物言志”: 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予、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理想和志趣。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详细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志向的寄予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8、仿写: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嬉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谈,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吾闲情。小说传的快,漫画翻得勤。琢磨追星去,寻思看电影。可以睡大觉,作鼾声。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篮球场,好像嬉戏场。心里云:“混张文凭。” (七)、总结: 这篇铭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第2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教学设计模板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理解本文独特新奇的结构方式。 4感受到文学 的美,学会怎样观赏抒情散文 。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 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树碑立传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 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喜闻乐见的诗词 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 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日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三、课文 1 / 8 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其次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老师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干脆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4老师讲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是说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出名丁。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不在乎深,有蛟龙就会显灵。这些都是古人的俗语。古代传闻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龙隐现,兴云作雨,所以人们认为水中有龙就会显示神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因为我品德高洁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发散很远的香乙这里比方道德高尚,名声传播很远。 5提问:这里诗人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详细比什么呢?山和水来比? (回答)室。 用不在高不在深来比 ? (回答)陋。 用仙和龙来比 ? (回答)德。 用名和灵来比 ? (回答)馨。 6老师讲解 作者的目的是要写陋室(板书陋室),却用山水(板书山水)作比方,引出要写的内容,这种方法叫比兴(板书比兴)。这种比兴的修辞方法,不仅构思新奇,文意通达,而且句句相连,使文章波澜起伏耐人寻味。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臼的主子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子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到处可见其高雅光明,馨字画龙点睛,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兴,暗暗施墨,缓缓点题,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非常自然地引出主子陋室不陋的缘由惟吾德馨。 那么,陋室原委是怎样的陋,而主子又是如何不觉其陋呢?请看下文(出示与草色入帘青相吻合的山水画)。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台阶上已经长满了绿苔可见房子常年失修,极为简陋;窗前门旁长满青草居住的环境荒芜冷落。这是写陋室的环境(板书环境)。作者写陋室的环境采纳什么修辞方法呢? 回答:对偶。(板书:对偶) 7提问:苔痕 相对? 回答:草色。 提问:阶绿 相对? 回答:帘青。 提问:上 相对? 回答:入。 2 / 8 除了对偶还用了什么方法呢? 回答:拟人。 8老师讲解 上、入采纳拟人的方法以动写静(板书:拟人):采纳拟人的手法,给予苔藓、草色以人的灵性,苔藓也想从台阶爬到陋室,听听主子在说些什么;草色也想从窗户窥视主子在干些什么。这样把苔藓和青草写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韵味,我们已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而感觉春意正浓,朝气盎然。用拟人的手法渲染了环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陋室的环境宜人,而与陋室主子来往的都是什么人呢? 9老师讲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陋室的人物。鸿儒,高校问家。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在这个陋室里常有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鸿儒谈笑自若,高谈阔论。 这两句也是工整的? 回答:对偶。 10提问:谈笑相对 ? 答:往来。 有相对 ? 回答:无。 鸿儒相对 ? 回答:白丁。 11老师讲解 作者并没有写自己是什么人,而是写与他交往的挚友(板书:挚友)。俗话说,欲知其人应知其友,知其友者必知其人。这就是说,要想知道他的为人,只要看看他的挚友就知道了。因此,我们便知主子必是高雅之士。这两句在于衬托(板书:衬托)。主子德才兼备,表明主子高雅脱俗的情怀。时有鸿儒来往,常同高朋谈笑,可以推想陋室主子的才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说的是主子的生活情趣(板书:生活)。调,弹奏;素琴,没有装饰的琴;金经,佛经 ;丝竹,管弦乐器,这里指代不健康的音乐;案牍,指官府的公文。这几句是说,在陋室里,兴致所至,可以弹弹古琴,看看佛经,没有不健康的音乐扰乱,也没有繁冗的公文劳累身心。这两句用了正反虚实(板书:正反虚实)的写法。 12提问:哪些是正面描写?是实写?回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提问:哪些是从反面描写?是虚写?回答: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提问:可以调素琴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无丝竹之乱耳。 提问:阅金经与哪一句相呼应?回答:与无案牍之劳形相呼应。 13老师讲解 这样,正反比照、虚实相生,表现了作者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情趣。总之,陋室之景宜人,陋室之人高雅,陋室之事好玩,陋室其实不陋。这一切又是为了陪衬惟吾德馨,呼应开头。正因为主子道德高尚,名声远扬,陋室才见其不陋。 经过作者反复描写陪衬,文章主旨已经突出,意思好像已经写尽,可是终归作者是大手笔,再用另外的写作手法向深处开拓主题。(出示南阳诸葛庐图) 14老师讲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诸葛庐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南阳隆中时居住过的草庐;子云亭是指西汉 3 / 8 学者扬雄住过并写作太玄经的亭子。这两句话是说我这个陋室正如南阳诸葛庐的草庐,又像四川扬子云的亭子。作者采纳的是类比的写法(板书: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示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原来也是陋室,由于他们的主子德才兼备而著名天下,那么我的陋室不也会如此么? 15提问:作者在这里用草庐和玄亭比陋室,其用意还是在说明陋室不陋吗? 回答:不是,而是已隐含着自己远大的志向。要做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 老师确定:很对。(板书:暗含、志向) 16老师讲解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我这个陋室将与诸葛亮的草庐、扬子云的亭子一样被后人所称道;我本人也要像诸葛亮、扬雄一样被后人所仰慕。文章添了这么一笔,再生一层波澜,内容更丰富,主题更显明。写到这里,我们感觉到作者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够完备了,可以收笔子。 但是作者是一个弄墨的高手,在全文最终一笔,引用孔子的话结束,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引用孔子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回应德馨言尽而意无穷。孔子这句话是一个典故,孔子准备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非常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的话讲得很坦率,而刘禹锡只引用孔子的后一句何陋之有。 17提问:刘禹锡为什么隐去前一句君子居之呢? 回答:其意却正在前一句,言外之意、言外之意。 18老师确定:回答正确。 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言外之意。明眼人看便知,非常明白,自己正是孔子一类的君子,自己的生活看法正如孔子一样(板书:看法),安贫乐道,君子固穷,这就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理想。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惟吾德馨。文章结语引经据典(板书:引经据典),力发千钧,托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 四、学生老师共同完成板书 19依据老师的板书,请在横线上填一个字,表明作者运用修辞力法的目的。学生上台给板书填空。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 引 陋室 对偶 拟人 描 环境 衬托 对仗 夸 挚友 虚实 对比 话 生活 类比 暗含 立 志向 引经据典 表 看法 20学生齐读板书。 4 / 8 21在板书的每一句后面,再填写一个准确的字,体现本句的中心填写中心词。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 比兴引陋室 馨 对偶 拟人描环境青 衬托 对仗夸挚友雅 虚实 对比话生活静 类比 暗含立志向高 引经据典表看法乐 22学生齐读。 五、总结全文 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情怀,一个坦荡乐观、明哲保身、安贫乐道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 陋室铭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它的显著特点就是语言精辟。采纳大量的修辞方法,对偶工整,对比显明,相互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具有一种韵味如歌的音乐美,读来如行云流水,文气通达起伏,是我国古典文库中喜闻乐见的珍品。 景色清幽 陋室不陋 友人博学 惟吾德馨 情志高尚 5 / 8 6 / 8 7 / 8 8 / 8 第3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陋室铭课堂实录 金华四中 郑永威 师:讲关于刘禹锡的故事。 他的诗与白居易起名,他的词与柳宗元起名,据说他被贬到安徽,按当时朝廷规定,他可以住三室三厅之房。但是和州县的策知县是个典型的势力小人。认为刘禹锡乃被贬之人,可以给双小鞋穿穿,以显示自己的威严。于是就在城南给刘禹锡支配了三间小房。对此,刘禹锡大人大量,不以为意。还依据驻地的美妙景观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论”的对联,贴在了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了,非但不反思自己,反而变本加厉。立刻将刘禹锡移居别地,并且把住房面积减去了一半。此住房位于德胜河旁,山青水秀,景色怡人。刘禹锡一见,顿来灵感,挥笔又是一副好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好诗传到乡里,策知县大怒。下令将刘禹锡撵到城中一间只能放一床一桌一椅的破旧小房中居住,既没有山又没有水。 在半年的时间里,刘禹锡稀里糊涂地被一个小小的知县搬家折腾了三次。激怒愤慨之下,刘禹锡心中有话,如鲠在喉,不吐不足以为快,遂如行云流水般一口气写下了闻名的陋室铭,并请人碑刻立于大门之外! 师:昨天我们预习过了,我想请同学读一读,古人写诗文是没有标点的,我想请同学读一读没标点的文章,你来吧。 生读没有标点的文章。 师:好,读得不错,你不仅读出男子汉的气概,而且字词读的也很准,抑扬顿挫,还读出了韵文的味道,韵文一般是用韵的,我们来齐读这篇文章吧。 生齐读。 老师板书课题,作者。 并屏显出示【“铭”的说明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师:请大家看标题,这里有一个铭字,你能用铭来组词吗? 生1:铭文 生2:刻骨铭心 师:很好 生3:铭刻 师:不错 生4:座右铭 师:不错,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5:牢记 师:不错,陋室铭,陋室铭,作者在陋室中想要牢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陋室,去看个原委,请大家先来看这四句话,口头翻译一下,并且要思索一个问题,从这些话当中,我仿佛看到了什么,先翻译一下。师屏显:走进陋室,我仿佛看到了(画面)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师:翻译好了吗?翻译的时候发觉一个画面就举手,发觉两个或两个以上就把手举高一点。 生:我仿佛望见一个房子,他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内。 师:好,请坐,这位同学他看到的是房子的外面,外面是太狠碧绿,草色青葱,外面看完了,里面有没有东西啊? 生:我放佛看到了刘禹锡和别的人,谈笑往来的人大都是学问渊博的人。 师:学问渊博的人,你从哪里看出的? 生:鸿儒。 师:“鸿儒”是什么意思?注释怎么说的? 生:博学的人,我看到和刘禹锡谈笑往来的的都是学问渊博的人,并没有没有没有学问的人。 师:没有学问的人是看不到的,和他交往的都是有学问的人,还有吗? 生:我看到刘禹锡在弹没有装饰过的琴。 师:没有装饰的琴是什么样的琴? 生:素琴 师:好,我把他写一下,在这里老是要插说一下,他弹的是一种素琴,住在一间陋室,可见他生活条件怎么样? 生:不是很富有,比较清贫。 师:但是,他欢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从“谈笑有鸿儒,调素琴”这个画面中看到的。 师:同学们想一想,刘禹锡调出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的?我这里有两种音乐打算的,让大家来猜一猜刘禹锡调的素琴会是一种怎样的音乐? 师播放音乐两段:一曲欢快的音乐;一曲高山流水。 师:哪一种音乐啊? 生:其次种 师:这种音乐听起来有一种什么感觉? 生:给人的感觉是一种高雅。 师:高雅,可见他的志趣也很高雅,刘禹锡在调素琴的时候,他的志趣很高雅(板书志趣高雅),那么他除了调素琴,他还可以? 生:阅金经 师:“金经”什么意思? 生:佛经 师:他还可以“阅金经”,佛经,那么他看佛经有什么感觉? 生:悠然 师:也很悠然,那么,还有一句话该怎么说呢? 生:刘禹锡他在他的房子里弹琴,阅读佛经,旁边没有琴瑟、萧管等嘈杂的乐器来扰乱他的耳朵,特别清静,让他的心理很安静,也没有官府的公文让他劳累。 师:什么让他乱耳? 生:一些琴瑟、萧管等乐器。 师:用原文说是哪个词? 生:丝竹 师:丝竹这种乐器一般会出现在哪里? 生:在喧闹的地方 师:比方说? 生:宫廷里面 师:“丝竹”代表什么生活 生:权位高,地位重,生活富有 师:很到位,“案牍“是什么意思? 生:官府的公文 师:一般都是什么人看的? 生:当官的人 师:那它代表的是什么? 生:荣华富贵,权利 师:荣华富贵,至高的权利,那是许多人都憧憬的,那么,刘禹锡对荣华富贵,权利地位持有什么看法呢? 生:一种不屑的眼神和看法。 师: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品德高尚,特别高雅 师:把机会留点给别人吧, 生:他很清高 对这些东西根本不重视 师:不是不重视,而是根本不在他的眼里, 师:同学们,刘禹锡在陋室里调素琴时,那个知县老儿不请自来了,于是就有了一番对话,让我们就当一次刘禹锡,跟那个知县老儿对话一番。 请大家看示例,师示范朗读。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漏? 我(安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里,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屏显:当一回刘禹锡 知县:你这房子都长青苔、长青草了,你还说不陋? 我(安静地笑道):苔痕浓淡上阶梯,草色青葱入帘内,这是多么幽雅,怎么能说陋呢? 知县:看你这穷酸样,估计不会有人与你为友吧? 我(_地笑道): 知县:你既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我(_地笑道):】 师:你们小组里探讨一下,前面一三五的同学往后转,把纸条传一下。把探讨下来的东西写在我发来的小纸条上。 (小组探讨合作约6分钟) 师:差不多了吧?要想表现的举个手。请你来。还要有个搭档。先介绍一下谁是知县老儿,谁是刘禹锡。 生1:瞧你着穷酸样,估计你也没啥挚友吧? 生2:错,错,错!神马都是浮云。或许我很穷但我还有许多挚友呀,而你却穷得只有官和钱,还压力山大呢!我的挚友全是知心之友,而你的挚友只是些狐朋狗友罢了。 生1:你,你,你即没有丝竹,又没有案牍,你,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生2:没有了丝竹这些杂音与使人劳累的案牍,在清静的环境里,素琴的音色更 绘图啊!你在那么乱的环境里还整啥整啊?(会场掌声) 师:你们是701班吧,一班一班,非同一般啊!还有谁来表现一下? 好的,你们来。你们已经商议好了,你们谁是知县,谁是刘禹锡。好,起先吧! 生1:看你的穷酸样,确定没有人和你交挚友吧? 生2:我可不像你,我选挚友是看质不看量,我有刘大哥和白大哥。他们可是非常给力的。他们都是我的生死之交。而你呢,你看看你,你那些酒席上的挚友只是狗肉挚友,他们跟你在一起是为了什么,信任你自己心里是最为清晰的。假如你不是知县,看你还有什么人与你为友。这样一来,你觉得你有什么权力来笑我吗? 生1:既没丝竹又没案牍,你还有什么好乐的呢? 生2:没有了丝竹就有了宁静,没有了案牍就有了轻松和欢乐。你每天在嘈杂和劳累当中,虽出名有利可这又有什么可欢乐的呢? 师:好,请坐下。我觉得刘禹锡他假如看到今日的场景,我估计他要笑的,我要给他画张笑脸。(师板书:画笑脸。) 我觉得他会欣慰地笑,因为在一千两百年之后嘉兴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又出现了许多跟他一样的有灵气的少年才俊啊! 师:我们这四句话,我觉得我们应当用这个表情(手指板书的笑脸)来读一读这四句了吧? 生齐读屏显的四句。 师:好。那么刘禹锡他在陋室中想要记住什么呢?现在我们明白了,他其实是要记住:在贫困的环境中也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这就是安贫乐道。 其实在历史上像刘禹锡这样安贫乐道的人也是不少的。你们看 五柳先生陶渊明,山中宰相陶弘景。 【屏显:环者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五柳先生 陶渊明 山中何全部?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行持赠君。山中宰相 陶弘景】 师:刘禹锡是否要在陋室中弹着素琴悠然自由地过一辈子呢?文章表达的是不是仅仅就是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呢?让我们了解一下刘禹锡的经验,或许大家就会有个一新的发觉。请看大屏幕。 【屏显:走近作者 】 他一贬再贬,直到六十五岁才回到洛阳。一般的人会怎么样? 生:难过。 师:难过哀思欲绝啊!可是刘禹锡又是怎样的呢? 他被贬到朗州,九年之后他才被召回到长安,可是他回到长安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他写了桃花来讽刺权贵。他又一次被贬。而这一次他被贬十四年之久,十四年之后他又一次被召回到长安,他还是不改桀骜不驯的脾气,他又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师激情读诗。 【屏显: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序: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 他曾经因桃花而被贬,他就不怕再次被贬吗?他在序里这样写道“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俟就是等待。也就是说他已经做好了再次被贬的打算。这就是刘禹锡,这就是他的铮铮铁骨,多么豪气啊! 所以他的好挚友白居易对他的评价特别高,对他是什么评价啊? 生齐答诗豪。 【屏显:彭城刘梦得,诗豪也白居易】 师:我们来看这张笑脸,表面上是一张笑脸,他的骨子里是有豪气的。 让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前面三句话,前面有没有骨子里的豪气在里面? 【屏显: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师:可以去轻轻地去读。有没有骨子里的豪气在? 生思索。 师:有人举手了。 生:把自己比作龙和仙人,很有豪气。 师:对了,把自己和仙人与龙对比,这是何等的豪气啊! 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有没有这种豪气? 【屏显: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生:他将自己和诸葛亮的草庐和扬子云的亭子相比,把自己和这两个人相比。 师:回答得太正确了!(板书:思诸葛,比子云)他是想着把自己和诸葛亮和子云相比啊,诸葛亮是什么人? 生齐答:三国时蜀国丞相,政治家。 师:子云是什么人? 生齐答:西汉文学家。 师:这些人都是怎么样的? 生:宏大的。 师:宏大的,名扬天下的。可见刘禹锡想要一辈子呆在陋室里么?不是的。 他曾经在前面,知县老爷把他支配在另一个地方的时候,他写过这样的诗句: 【屏显: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心在哪里啊? 生齐答:在京。 师:他心在京,他想干嘛? 生1:他想要回到长安,去推翻那些暴政,控诉贪官的行为。 师:我估计他也是一心为国家着想的吧?可见刘禹锡是一个怎样的人啊? 生2:忧国忧民的人。 师:他住在什么地方?陋室里。心里想着什么?他想着要像诸葛亮一样报效国家,假如没有明君,也没有关系。他就不当政治家他就当什么家? 生3:他就当文学家。 师:他照样名扬天下。 师:可见他的理想怎样? 生4:理想很大。 师:这里有副对联请大家填一填,有四个字,请同学填进去,对联留意词性要相同的。好,请你来说一下。 生:思诸葛比子云,志向远大。 师:志向远大,好,我把它写一写。有没有问题?请坐。我们说对联的上联和下联能不能有同样的字啊?和上联的志趣相同了?改成什么比较好? 生:改成理想远大。 师:(改写,板书)好了,这样子,就比较工整了。 这样一个大诗豪住在这个陋室中,这个陋室还会简陋吗?(老师板书,画室) 学生齐答:不会。 师:陋室怎么样了? 生齐答:不陋了。 师:所以孔子怎么说? 生齐答:何陋之有? 师:这个问是什么问? 生:反问 师:反问应当怎么读? 生:洪亮。 师:好,你来读一读。 一生读:何陋之有? 师:哦,这个语气像不像洪亮的语气? 生齐答:不像。 再一生读:何陋之有? 师:这个语气读得好多了。大家再来读一下,要读出一种豪气来,把“何陋之有”读两遍。 生齐读: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 师:同学们,刘禹锡把这个陋室铭写好后,请人刻在石碑上,还立在门口。 (激扬)你们看,那个知县老爷又来了,而且还带着几个随从来了。我们怎么办啊?我们要为刘禹锡出一口气啊!请大家拿起课文,把文章大声地再朗读一遍,读给他听。我提议一下,最终的“何陋之有”读三遍,一遍比一遍读得响。 生齐读。音乐响起,屏显一间陋室图片。 老师激情读: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行潦倒。 【屏显:生活可以贫困,精神不行潦倒。】 第4篇:陋室铭教学设计 10、陋室铭 刘禹锡 教学目的: 1、驾驭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让学生了解押韵的字和押韵的作用。 3、引导学生了解刘禹锡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教学重点: 驾驭字词,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韵文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创作性思维创作。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说明题目,介绍写作背景 1.导入课文: 师:前一阶段有一首考试铭流传很广,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 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实是依据哪一篇文章仿写的呢? 就是我们今日所要学习的文章陋室铭。在这里我要提一点,语言的形式总是受制于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的 。“考试铭”读起来很好笑,但没有什么价值。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对比一下就会明白,不管是从节奏上,意境上,思想上,陋室铭都远远高于考试铭.2.说明题目: 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题目中"陋室"是什么意思?-简陋的房子.“铭”是什么意思?-铭是古代一种刻于金石上的押韵文体,多用于树碑立传与昭申鉴戒.明白了"陋室铭"三个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题意,就是对陋室进行歌颂.结合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作者主要是要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 3.介绍作品背景: 大家知道多少有关刘禹锡的事?给大家讲个有关这篇文章来源的小故事吧: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来宾,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大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支配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家。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刘禹锡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这篇文章,并请他的好挚友,当时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现在,一千多年过去了,没有人会记住那个势利的县官,但刘禹锡的这篇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二.说明字词,理解课文内容.1.说明字词: 请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把不懂的词句画下来,打算提问。 回答同学们的提问,等同学们没有问题后,有重点地说明课文. 重点字词: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著名,出名。 苔痕上阶绿 上: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长上。 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