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分级管理.pdf
供应商分级管理供应商分级管理是供应商管理的最终导向,供应商管理是分级管理的基础;供应商管理目的: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双方讲究“门当户对”;而不是业界内最好的供应商;每个企业都希望能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最好的供应商的确能提供最可靠的产品服务,也意味着高成本,对采购企业来讲不一定是最合适,应多从自身的情况出发,选择的合适的供应商;首先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需要把控需求,做到需求精确;举个例子,比如采购一批喝水的杯子,只要满足功能的就可以采购,如果非要采购要镀有金边的杯子,就有些不适宜了;需求怎么样做到精确,不但要知道他明面上的基本诉求,也应该知道的暗隐的需求,同时也要了解采购的目的,即特定场景下特定需求;比如一个老奶奶去市场买梨子,小贩如何应对,梨子大家都知道,但隐藏的需求不了解,如何能提高合适的东西;经常小贩的回答是又甜又大,这时候老奶奶要给孕妇买,需要酸的,那是不是小贩就失去了这次机会了;这就是不同的场景,对同一样东西需求点就不一样;有人会说,这样会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为你要最低的价格获取同一样的商品,那最好的供应商就无法得到市场最大的份额了;单从这个上面来讲,仅关注价格确实有失公允,但如果了解精确需求角度来看,其实这个是市场精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是在特定环境下,最好的供应商不是最合适的供应商,从广义上讲,最好的供应商占有是市场精细化中份额一定是最大;比如”老干妈“,同类中绝对是最贵的,但并没有影响他的市场份额;一、供应商信息收集着重点有了精确的需求,下面如何收集供应商信息,也称寻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着手收集;1、供应商基本资料: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财务审计等资料2、价格资料,每年采购物品的执行价格3、合同、协议等条款4、质量问题的处理资料5、每年的供应商评估或评分6、各类行业必备的认证如质量体系、环保等7、样本资料相关文件8、供应商花名册,包含序号,供方名称,物资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件,联系地址等二、供应商选择关注重点有了供应商基本信息,接下来建立指标评价体系,更好的选择出最优供应商;1.质量水平;包括:1 百万次品率;2 样品首次通过率;3 质量问题重发率;4 质量保障体系;2.成本控制;包括:1 优惠程度;2 消化涨价的能力;3 成本下降空间;3.交付能力;包括:1 交货的及时性;2 扩大供货的弹性;3 样品的及时性;4 紧急供货应对能力;4.服务能力;包括:1 用户满意度;2 售后服务水平;3 售后服务态度;5.技术能力;包括:1 工艺技术的先进性;2 后续研发能力;3 产品设计能力;4 技术问题处理能力;6.资产状况;包括:1 库存周转率;2 现金流;3 短期负债;4 库存水平;7.人力资源;包括:1 经营团队;2 员工跳槽率低于 2%;8.负面行为;包括:1 合同履约率;2 违约处理方式;3 质量监督部门处理结果;建立内外部沟通机制,对外部风险及早应对;三、采购时,关注质量,价格及供货能力依据采购规模,质量要求,选择价格适合的供应商,形成一个好的经营循环;与合适供应商合作-提升采购物料品质、交付及时性-提升产品品质低、交付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企业信誉-提高采购支付信誉;四、关注用户感受精确的需求来源于用户的直接需求,如有可能,设法让用户参与采购过程;一旦确定供货供应商,更应该关注用户的使用感受,想尽办法改用户体验,处理好供应过程和使用后出现的各类问题,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不断完善指标评价体系;对使用过程出现的问题,合理运用检查手段,把握关键点,与供货供应商斗智斗勇,对不诚信的,按照“乱世用重典”思想处理,予以警示;五、建立认证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分级管理1.核准为供应商的,始得采购;没有通过的,请其继续改进,保留其未来候选资格;2.每年对供应商予以重新评估,不合要求的予以淘汰,从候选队伍中再行补充合格供应商;3.通过供应商管理,招投标管理,质量管理和结算管理,对供应商划定信用等级;4.最后利用信用等级,进行分级管理,达到奖优惩劣的目的;最后通过分级管理,使最高信用等级的供应商在用户那里是公认的好,即没有人说不好,又有部分人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