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衡山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
资源ID:72423155
资源大小:1.24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届衡山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pdf
20212021 届衡山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届衡山县第二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一一)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9(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窗澳大利亚泰格特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而这间病房十分狭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设有一张门和一扇窗户,门通向走廊,另一头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藉以消遣,打发时光,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谈什么呢?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都做过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这两个小时的所见所述,几乎成了他和同伴共同生活的全部内容。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吧。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呢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躺着的那位病人开始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妩媚、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些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一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漫不经心地把球击打得这里那里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他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无刻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了。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医生们对其病因也不得而知。一天晚上,他照例睁大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过来。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靠窗的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稍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也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气喘吁吁地探头朝窗口望去。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选自外国小说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窗的故事里有着艺术的辩证法,不同读者自可作出并不相同的解读,其寓意可谓多多,若用心回味,从中能悟出人生的况味和哲理。B.作者设置的环境十分简单:一病房,一张门,一扇窗,两个人,一为主角一为配角,其他一概从略,天地如此狭小而人物塑造格外丰满。C.情节发展需要矛盾冲突的推进,小说惟一的矛盾是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床位,微观世界里这一矛盾让我们看到了两个灵魂的撞击。D.“窗”构思之妙,采用正反、虚实之法表现人性:靠窗病人嘴里窗口栩栩如生的生活图景,到了不靠窗病人眼里变成了光秃秃的一堵墙。2.小说以“窗”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小说中不靠窗的病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二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12(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父亲和我的时代(节选)杨遥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我欣喜父亲终于有变化了,赶忙加上他的微信,打开发来的视频。父亲在施肥,他穿着脏兮兮的蓝色中山装,头上脸上都是土,不多的头发被风扬起,上面沾着碎草屑。他施的肥黑乎乎的,父亲捧着一捧,用我们老家的方言说:“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视频中的父亲样子很认真,像背课文的小学生。因为他的认真,方言听起来特别生硬、难听。原来父亲让我转发这样的内容。看架势,他要卖啥农产品了。现在父亲竟要做微商了,我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想起微信圈里被我屏蔽掉的那些卖东西的朋友,做微商一定很难,怎样能让别人信任你,买你的东西?我们镇坐落在山西中北部,一半盆地,一半山丘。人们在盆地种些玉米、高梁等大田作物,山坡上种谷子、荞麦、胡麦、豆类等小杂粮,没啥特别的东西,谁买呢?而且想到父亲邋遢的样子,如果被朋友们看到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他不适合干这个。没想到到了晚上,父亲在微信里问我:“怎么没有看到你转发的视频?”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父亲,便索性装作没看见他的信息。侥幸地想,父亲刚用微信,大概不太熟悉它的功能,能糊弄过去;或者,他能猜测到我的想法,不再问。但是第二天一早。刚打开手机,就窜出父亲的微信。他还是问怎么没有看到我转发的视频。没办法搪塞了,想到父亲的执拗,便不情愿地转发了。到了傍晚,父亲的微信又来了,这么多年,我们从来没有这么频繁地联系过。这次他是来批评我的,他说朋友圈要互动,你不回复别人的留言,人家就不会给你点赞、留言了。过了几天,父亲又给我打来电话,很认真地说需要帮他一个忙。我对父亲的电话已经有些头疼了,我情愿他问我要一些东西,哪怕贵些也不怕。现在他这样认真和我说话,我预感不大好。果然,父亲说:“你在外面工作,认识的人多,拉我进你的几个微信朋友群。那里面肯定有许多人需要绿色食品。”我一听头大了,怎么能把父亲拉进我的微信朋友群呢?便回绝道:“拉不进来,进这些群都要群主审核。”父亲不死心地问:“你和他们说一下不行吗?”我说:“人家都是搞文艺的。”父亲叹口气,挂了电话。拒绝了父亲,我心里有些不安,想父亲这样着急是不是缺钱?便给他微信转账发去个大红包。父亲打都没有打开,回复说他不缺钱,这些年挣的钱连他死后打发也够用了,只是想让我多帮他做宣传,多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芒种过后十多天,父亲又发来他的视频。他在锄草。这次他脱下长衫了,却换了件穿过很多年的湖蓝色半袖衫,当初那鲜亮的湖蓝早已褪去,变得发灰,像湖水被大面积污染了。父亲满脸的胡子和头发连在一起,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总是让我转发他邋里邋遢的视频,便索性关掉朋友圈。一日有同学问,乡下可有绿色农产品?忽然想到有次父亲好像谈到在种什么“羊粪小米”,给他打电话。父亲的手机意外地占线,等了好长时间,才把电话打进去。我问父亲能不能买好小米。父亲大概没有想到我问小米,有些意外,马上回答:“新米刚下来。今年咱家种的是羊粪小米,完全没污染,口感特别好。”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父亲记日记一样,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着谷子成长的过程。几天过去,谷子已经冒出一截儿。然后父亲锄草、施肥,施的是羊粪肥。长出谷穗了,刚开始手指头肚那么大,慢慢变成狗尾巴那么大。突然长出虫子了,父亲对着镜头说:“我们不打农药。”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谷子地一眼望不到尽头。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第二天父亲告诉我已经快递发货了。他对我说:“你认识的人不一样,以后有机会多给我介绍啊!”没几天,一位西藏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我有些诧异,他这么快就和我联系?没想到他开口就说:“你介绍的米贵,熬上不好喝。”我心里咯噔一下,赶忙说给他问一下。我给父亲打电话,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我不清楚父亲怎样处理的,忙去问。父亲说“咱的米能有啥问题,我自己种的还不知道?肯定是他的水出了问题。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父亲笑了一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他们那儿和咱们的水土不一样。一用矿泉水熬上,他就告诉我好喝。”我心里叹服父亲能想到这么个点子。说以后有朋友要小米,我就给介绍。父亲说:“我不光卖小米,还有核桃、蜂蜜、酸枣、荞麦、胡油、土鸡蛋。需要啥有啥,质量绝对没问题。”(有删改)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亲要“我”加他微信,帮他加一些微信好友,帮他宣传农产品,这些情节暗示父亲有变化了,懂得了用新媒体卖农产品的便利好处。B.“我便没有帮他转发,想过段时间,父亲或许会知难而退”,没转发的主要原因是“我”推测父亲推销的农产品没有销路,转发也没用。C.“像从草堆里长出来的一棵最高的草”,这既写出了父亲田间劳作时的“邋里邋遢”形象,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D.文章写的虽是父亲推销农产品的小事,但微信朋友圈、视频转发、快递发货等新事物的出现,却构成了社会大背景,反映了农村的新变化。5.本文第十段细致描写了父亲在微信朋友圈里记录谷子成长及料理过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有人评论说本文中“父亲与传统农民相比,具有新时代特色”,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三)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IIII(15(15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泰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泰王竞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域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顿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感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拔石城拔:攻下B.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顾:回头C.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D.且庸人尚羞之羞:羞耻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B.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C.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D.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节选自史记,作者为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B.御史,在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后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在选文中,“御史”为史官。C.古时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秦汉时代以右为尊。从“位在廉颇之右”可看出,渑池之会后,蔺相如官职比廉颇高。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西汉武帝时被尊为儒家经奥,始称诗经。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蔺相如反应机敏、藐视强权。渑池之公时,面对秦王展开的攻势,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与对方针锋相对,使秦王侮辱赵王的阴谋没有得逞。B.蔺相如深明大义、先公后私。渑池之会后,他官至上卿,面对廉颇的挑衅,却能以国家的前途为重,委曲求全,最终感动对方,两人结为好友。C.廉颇目光长远、深谋远虑。在渑池之会-事中,他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军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体现了他善于谋略的特点。D.廉颇勇于改错、以国为重。他立下很多战功,因此不服蔺相如,扬言要羞辱对方。当知道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在宾客的劝导下才负荆请罪。11.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一一)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韩弘,滑州匡城人。少孤,依其舅刘玄佐。举明经不中,从外家学骑射。由诸曹试大理评事,为宋州南城将。事刘全谅,署都知兵马使。贞元十五年,全谅死,军中思玄佐,以弘才武,共立为留后,请监军表诸朝,诏检校工部尚书,充宣武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先是,曲环死,吴少诚与全谅谋袭陈许,使数辈仍在馆。弘始得帅,欲以忠自表于众,即驱出少诚使斩之,选卒三千,会诸军击少诚,败之。汴自刘士宁以来,军益骄,及杀陆长源,主帅势轻,不可制。弘察军中素恣横者刘锷等三百人,一日,数其罪斩之牙门。流血丹道,弘言笑自如。自是讫弘去,无一敢肆者。李师古屯曹州,以谋郑、滑,或告:“师古治道矣,兵且至,请备之。”弘曰:“师来不除道也。”师古情得,乃引去。累授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以官与太原王锷等,诒书宰相,耻为锷下。宪宗方用兵淮西,藉其重,更授检校司徒,班锷上。严绶以王师败,乃拜弘淮西诸军行营都统,使捍两河,而今李光颜、乌重胤击贼。元济平以功加兼侍中封许国公李师道诛弘大惧因请入朝册拜司徒中书令以足疾命中人掖拜固愿留京师。帝崩,摄冢宰。俄出为河中节度使。以病请还,复拜司徒、中书令。卒,年五十八,赠太尉,谥曰隐。始,弘自汴来朝,献马三千、绢五十万、它锦彩三万。而汴之库厩钱尚百万缗,绢亦百余万,马七千,粮三百万斛,兵械不可数。弘为人庄重寡言,罪杀人,问法何如,不自为轻重,沉谋勇断,故少诚、师道等皆惮之。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元济平/以功加兼侍中/封许国公/李师道诛弘/大惧/因请入朝/册拜司徒/中书令/以足疾/命中人掖拜/固愿留京师/B.元济平/以功加兼侍中/封许国公/李师道诛弘/大惧/因请入朝/册拜司徒/中书令/以足疾命中人掖/拜固愿留京师/C.元济平/以功加兼侍中/封许国公/李师道诛/弘大惧/因请入朝/册拜司徒/中书令/以足疾命中人掖/拜固愿留京师/D.元济平/以功加兼侍中/封许国公/李师道诛/弘大惧/因请入朝/册拜司徒/中书令/以足疾/命中人掖拜/固愿留京师/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外家,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文中韩弘丧父后,投靠舅舅,学习了骑马射箭。B.宰相,是君主之下总揽政务的人,各朝代多另有正式官名,职权范围也有不同。C.摄与兼、领、行、署、权、判、补、假等词意思较为相近,都表示兼职、代理官职。D.斛,是古代量器、容量单位。唐朝之前,一斛是十斗;宋朝开始,一斛是五斗。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弘身世悲惨,弃文从武。他在幼年丧父,只能依靠舅舅生活;他参加了明经科的考试,但是没有考中,转面学习骑马射箭,后来担任了宋州南城守将。B.韩弘颇具魄力,忠于朝廷。韩弘出任宣武节度副大使时,当众表示对朝廷的忠义,从驿馆中赶出吴少诚与刘全谅的使者并立即斩杀,袭击并打败吴少诚。C.韩弘重典治军,威震汴州。汴州军队骄横,主师权势很轻,无法控制,韩弘斩杀了军中一贯横行的刘锷等三百人,鲜血染红逍路,之后再无法放肆。D.韩弘判罪依法,沉谋勇断。韩弘为人庄重少言,判人死罪的时候,不擅自决定,而是先询问法律,深沉勇敢善于决断,吴少诚、李师道等都害怕他。15.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告:“师古治道矣,兵且至,请备之。”(2)宪宗方用兵淮西,藉其重,更授检校司徒,班锷上。(二二)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9(9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喜迁莺蔡挺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塞垣乐,尽櫜鞬锦领,山西年少。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注】蔡挺:北宋仁宗时期知庆州(今甘肃庆阳);神宗时期,加天章阁特质,知渭州。多次击退西夏来犯之敌。櫜鞬(gojin):指装甲胄、弓箭的袋子。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霜天秋晓,正紫塞古垒,黄云衰草”,从静态方面着笔,描写了边塞秋晨黄云衰草的情景,渲染了荒寒寂寥的氛围。B.“汉马嘶风,边鸿叫月”,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叫”字与“嘶”字对举,摹写了边塞战马和鸿雁寂静寥落之风貌。C.“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直接抒写戍边将士慷慨报国的热忱。D.“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这三句可以看出,朝廷不想用武力镇压外民,而是想用任意感化他们,等待他们自己来归顺。17.本词与曹操的观沧海都是作者亲戍边郡所咏,写出了真情实感。请简析本词与观沧海在情感方面的异同。(三三)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6(6 分分)18.补写下列各语句(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着力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其中“_”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_”是写弹奏琵琶的手法。(2)韩愈 师说 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位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两句是:“_,_。”(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一句承上概括风景,一句启下引出周瑜,很有力地收束了上阕。(4)李白 蜀道难 中“_,_”两句,描绘蜀道之高危,仿佛在星辰之间穿行,令人空自嗟叹。(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三、语言文字运用(20(20 分分)(一一)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9(9 分分)19.小组成员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一户老宅上一副楹联颇有传统文化意蕴,只是下联脱落一字。下面所给的字放进去最合适的是()上联:教子孙两行正路克勤克俭下联:继祖先一脉真传唯读唯_A.钓B.耕C.樵D.隐(二二)语言文字运用语言文字运用(11(11 分分)20.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推荐阅读的学术著作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社会学著作。小明很想研读一番,但看看目录,概念繁多,翻翻内容,枯燥无味。几次翻开,又几次放下。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给小明介绍阅读乡土中国的方法。四、写作四、写作(60(60 分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某高校在今年新生报到时,设置了“独立新生奖”,为无需家长陪同、独自前来报到的2020 级新生拍摄合影并赠送“独行生”照片,“独立”新生都可获得学校颁发的独立报到证书,同时获得奖品文化衫一件。高校此举引发热议,有人认为“独立新生奖”有创意,能传达善意与鼓励;有人认为“独立新生奖”曲解了独立,拉低了“独立”的门槛,并不能治疗 00 后的依赖症;还有人觉得父母送孩子上学,且送且珍惜,未必是不独立的表现。即将进入大学的你,对高校设置“独立新生奖”有何看法?请将你的见解和思考写成一篇文章,发表在本校校报滇潮的“学生时评”栏目上。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含义及范围写作,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参考答案【1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B 项,“一为主角一为配角”说法有误,靠窗的病人和不靠窗的病人同为故事的主角。故选 B。【2 题详解】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解答这种题一般从四个角度思考。1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作了映衬。2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3从环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4 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从塑造人物上看,由原文“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床上。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渐渐地,每天这两个小时的所见所述,几乎成了他和同伴共同生活的全部内容”可知,“窗”作为两个病人生活的场景中关键的一部分,连接着两个没有关系的病人的生活;“窗”又是两个病人与外界交流的平台,作为精神寄托关联着两个人的生活和命运,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从安排情节上看,由原文“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渐渐地,每天这两个小时的所见所述,几乎成了他和同伴共同生活的全部内容”“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过来。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可知,因为有“窗”,两个病人互相倾诉倾听,不靠窗的病人想得到靠窗的床位,才有了故事情节的突转和戏剧性的矛盾冲突。【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由原文“躺着的那位病人开始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可知,他充分享受病友对窗外情景的生动描述,表明他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由原文“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他为自己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知,他对自己希望得到观赏窗外机会的想法有过惭愧和克制,可见他曾有善念。由原文“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过来。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稍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可知,不靠窗的人最终还是被自己的邪恶的欲望打败的,为了自私的欲望,漠视一个生命的逝去,体现了他是一个漠视他人生命、内心的自私阴暗的人。【4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C.“也暗示了我对父亲有一种看不起的情绪”表述不正确,根据“我气愤给父亲买了那么多件新衣服他不穿”可知,作者要表达的是“我”对父亲邋里邋遢不顾形象的不满。故选 C。【5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情节段落的作用可以从结构、人物、主旨等角度分析。结构上,第十段在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写“我找到父亲的微信朋友圈,让同学们看视频,但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的父亲”,第十段写详细写父亲记录种植稻谷、除草施肥的过程,对上文中父亲微信朋友圈的视频的详细介绍。为下文写“同学们没有把视频看完,就敲定了买父亲的小米,五斤、十斤下了订单。那天帮父亲卖了五十斤小米”做铺垫。人物上,“他每天用小刷子蘸着烟蒂泡的水刷谷穗,好半天才刷完一只。刷谷穗的时候,父亲的脸拼命往上凑。我知道他眼神不好,看不清那些小虫子。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脸上沾着黑一道、绿一道的植物汁液”等句子详细描写了父亲认真细致种植的情景,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具有典型性。【6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有一天,父亲突然打来电话,让我加他的微信,帮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转发一下视频”“这是纯天然的羊粪,我们的农产品不用化肥、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可知,父亲玩微信,种植羊粪小米,具有新时代农民先进的意识和发展的理念。并且让“我”转发朋友圈帮忙宣传,可见父亲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运用新科技。“父亲听完后说:放心,我还能让你丢脸?几天后,西藏的朋友又打来电话,他说:我错怪你介绍的那位卖米的大爷了,是我们这儿的水有问题。以后我就吃他家的小米。”“我给他又寄了三斤小米,同时寄了三瓶矿泉水。我告诉他说你熬的米不好喝,可能是水的问题,这次你用矿泉水熬上,不要拿你们的水,要是不好喝就是我的米有问题”可知,“父亲”更具有经营智慧,重视经营服务。【7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能力。A 项,“拔石城”翻译为:攻下石城。拔:攻下。B 项,“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翻译为: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顾:回头。C 项,“且相如素贱人”翻译为: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素:向来。D 项,“且庸人尚羞之”翻译为: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羞:以羞耻。故选 D。【8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本题中,“每朝时”做“常称病”的状语,所以在“时”后断开,排除C、D;“已而”为“相如出”的时间状语,所以在“已”前面断开,排除 B。整句话的翻译为: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故选 A。【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把握能力。D 项,“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是错误的。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故选 D。【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D 项,“在宾客的劝导下才负荆请罪”是错误的。由原文“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可知,廉颇并不是在宾客的劝导下才负荆请罪的,只是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故选 D。【11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左右”,身边的侍从;“刃”,杀;“叱”,叱责;“靡”,退却。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所以”,的原因;“去”,离开;“事”,侍奉;“者也”,判断句。【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参考译文:此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死两万人。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打算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前去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谈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的妄想。”赵王答应了,便去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来相互为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也未能压倒赵王。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渑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作为赵国的将军,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话后,不愿意和廉颇相会。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蔺相如抗议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胆怯得也太过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众人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12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划线句的翻译是:吴元济被平定,因功加授兼侍中,封许国公。李师道被诛杀,韩弘非常恐惧,因此请求入朝,册拜司徒、中书令,因患脚病,命官宫搀扶下拜;坚决要求留在京师。“李师道诛弘/大惧”和“李师道诛/弘大惧”,单从语法成分上看,“弘”做前一句的宾语或后一句的主语都可以,但根据后文“故少诚、师道等皆惮之”可以推知,“李师道诛弘/大惧”的断法错误,由此排除A、B 两项;“掖”用手搀扶别人,“掖”做“拜”的状语,二者不能分开,因此排除B、C 两项。故选 D。【13 题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 项,“补”不表示兼职、代理官职,是补充缺职。故选 C。【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B 项,“从驿馆中赶出吴少诚与刘全谅的使者并立即斩杀”错误,原文“即驱出少诚使斩之”斩杀的是吴少诚的使者。故选 B。【15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或,有人;治,修整。(2)方,正;藉,借助;班,班列、等级,指官位。【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韩弘,是滑州匡城人。年少时父母双亡,他依附自己的舅舅刘玄佐。早年他参加明经科考试落第,就跟从外祖父家学习骑马射箭。他由诸曹官直接试任大理评事,担任宋州南城将军。(后来),他受节度使刘全谅节制,担任都知兵马使。德宗贞元十五年,刘全谅去世,军中将领怀念刘玄佐,认为韩弘有才能和勇武,于是共同确定韩弘做节度留后,请求监军表奏到朝廷。朝廷下诏任命他为检校工部尚书,充任宣武节度副大使,主管节度使军政事务。在这之前,陈许节度使曲环去世,淮西节度使吴少诚试图和宣武节度使刘全谅谋划着偷袭陈州、许州,(吴少诚派出的)几个使者一直住在驿馆里。韩弘刚刚获得统帅职位,想在众人面前用忠诚来自我表白,于是就把吴少诚使者驱赶出去斩首,然后选拔精锐军士三千人,会合各路大军攻打吴少诚,并且击败了吴少诚。韩弘观察到军队里一向放纵骄横的人就是刘锷等三百人,有一天,韩弘列举他们的罪行后在军门前杀掉他们,流血染红了道路,可韩弘依然轻松自然地说笑着。从这以后直到韩弘离任,军中没有一人敢于放纵。李师古率军驻扎在曹州,想凭借这种形势谋取郑州、滑州,有人前来报告:“李师古在修理道路了,大军将要来到,请您防备他。”韩弘说:“军队前来就不会修路。”李师古得到这情报后,就带领军队离开了。韩弘因累积战功被授予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韩弘因为官职和太原人王锷一样大,于是就送信给宰相,说自己以做王锷之下的官为耻。唐宪宗当时正在淮西调遣军队作战,需要依靠韩弘的重要作用,于是重新授予韩弘检校司徒官职,位次在刘锷之上。严绶因官军受控,于是授任韩弘为淮西诸军行营都统,让他防御两河,而命李光颜、乌重胤攻打叛贼。吴元济被平定,因功加授兼侍中,封许国公。李师道被诛杀,韩弘非常恐惧,因此请求入朝,册拜司徒、中书令,因患脚病,命官宫搀扶下拜;坚决要求留在京师。皇帝去世,他代理家宰,不久出任河申节度使。因病请求回朝,重新被授任为司徒、中书令。去世,终年五十八岁,追赠大尉,谥号隐。当初,韩弘从汴州前来朝见,进献马三千匹、绢五十万、其他锦彩三万,而汴州府库的钱财还有百万缗,绢也有百余万,马七千匹,粮三百万斛,兵器不计其数。韩弘为人庄重少言,要判人死罪,先询问按法律如何处置,不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