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的氧化物说课稿.doc
氮的氧化物说课稿氮的氧化物说课稿1封面各位专家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太原市第二中学的崔建芬,我说课的内容是氮的氧化物。以下我将从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我的收获四方面来阐述本课题。2、3设计理念解读新课改理念,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性体验与学习方法的多样化。为此,我学习并应用了1986年舒尔曼教授提出的PCK理论。PCK是学科教学知识的简称.该理论指出:教师必须拥有所教学科的具体知识,还应该具有将自己拥有的学科知识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在本课题的设计中,我不仅关注了学科知识本身,而且关注了如何表征学科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这一目的。 4教学目标综述通过对教材、课标和学情的准确分析,可以得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那么首先我们来分析教材.5教材分析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位于非金属元素学习的最后阶段,是通过学习硅、氯、硫形成研究非金属的方法之后进行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既有对新知识的认知,又有对已有知识和方法的模仿、迁移与应用。是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建立元素观、转化观的重要环节。6课标分析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1、通过实验了解氮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7学情分析我校为一所普通中学,学生基础较差,普遍缺乏兴趣,但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在知识方面,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多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清楚地知道将要面对的研究对象.还需要增加的是在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原理指导下对非金属性质的梳理。在能力方面,有了通过自主学习,加工信息,总结物质性质的基本能力。已经多次应用实验法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积累了一些实验经验。本课要培养的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8设定目标根据对以上三方面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应用阅读、观察、比较等方法获取信息,认识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对他们的物理性质作正确的描述,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经历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体验应用推理、演绎的方法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现象,合作完成实验操作;3.感受物质的性质对其用途的决定作用,运用物质性质的知识解决酸雨污染问题,造福人类。9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教学难点是: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10教学流程结合教学目标和对PCK理论中的知识与知识的表征形式的逻辑分析,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11流程概况新课引入激发兴趣,自主学习为主认识氮气的性质,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学习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了解氮氧化物对人类的意义,最后学习反馈。12新课导入新课导入中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我出示了科学史料:氮气在发现之初被命名为“nitrogen”意思是无益于生命,可伟大导师恩格斯又说“氮是生命的元素”,两种观点激烈碰撞。那么氮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元素呢?现在就一起来认识氮的单质.13氮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氮气的物理性质,学生初中已有认知,对于这类知识我采取自主学习为主的表征形式.请同学们观察身边占空气78的氮气,回忆初中所学过的知识,独立总结出氮气的物理性质.接着问题引导: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氮气与氧气能发生反应吗?这样顺利过渡到下一知识的学习。而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对于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知识,为了解释生活情境中“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从何而来"、俗话说“一场雷雨一场肥,雷雨发庄稼”这些问题,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来解决物质性质的问题。但是氮气与氧气的反应在中学实验室无法完成,于是我采用了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播放实验视频模拟雷电天气下氮气与氧气的反应,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获取物质性质的信息资料.看完视频,请同学们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那么刚才的视频中生成了哪些物质?这些物质又有什么样的性质呢?通过这样的引导顺利过渡到氮的氧化物这一重点知识的学习。14重点知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陌生知识。我将它们融入到“雷雨发庄稼”这一情景知识中,教会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获取信息认识物质的性质。同时利用氮氧化物之间的转化教会学生应用类比学习法,通过与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的转化,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分析非金属氧化物之间转化过程中表现出的物质的性质。15难点知识: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生活情境告诉我们:工业制硝酸正是应用了二氧化氮与水反应这一原理,但是多余二氧化氮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大气污染。为了实现工业生产的原子经济化,化解二氧化氮与水反应这一难点知识,我采用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教师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验观察得到化学知识,并将知识应用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任务,学生展开了小组内激烈的讨论,但思路却并不清晰顺畅。这就需要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指导.有学生提出将水加入到二氧化氮中反应,我就提示学生注意操作的可行性,回忆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实验,将方法类比迁移。部分同学能想到将集满二氧化氮气体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反应,然后通入氧气,我就指导学生思考氧气从何而来,通入氧气体积大约是多少呢?经过这样的逐步推理,学生能设计并正确表达出实验步骤、预测出实验现象.紧接着我们亲自动手依据自己的实验设计验证了反应的进行。全班有三个组的实验进行的比较成功.但是,这样的操作存在不安全的因素,为了更好地贯彻绿色化学的理念,解决有毒气体操作的危害性问题,我设计并演示了一套改进后的实验。用这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氮。具支试管中盛放的是浓硝酸,上方单孔橡皮塞中插入铜丝,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多余的有毒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实验开始,将铜丝向下插入到浓硝酸中,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气体,当看到收集装置中由下向上逐渐充满了红棕色的气体,向上提拉铜丝,反应物分离,反应自动停止。接着将集满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打开橡皮塞,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红棕色气体变为无色,然后将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通入到试管中,看到无色气体又变为红棕色,反复几次,直到气体不再变色.16氮的氧化物与人类的关系对于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氮的氧化物与人类的关系,我展示了图片信息。氮的氧化物可以造成多种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是一种有毒的淡蓝色复杂混合物、酸雨号称“空中死神"、雾霾等可以引发多种呼吸道疾病。但同时它们也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一氧化氮是医学上治疗心血管病的大功臣;二氧化氮还可用于造火箭燃料的氧化剂。“雷电肥田”已成不争的事实,有人计算过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100克到l000克闪电形成的化肥进入土壤,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可见氮确实是一种“生命的元素”。17流程概括回顾以上环节,我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知识,依据教育学理论与学生认知规律对应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达到情感态度的升华,最后形成化学的元素观、转化观。实现了由学科知识的学习到学习方法的培养到情感态度的升华,最后形成学科观念这一终极目标.而学生的三维目标落实的怎样呢?我们通过两个练习来进行反馈:18学习反馈1、请写出汽车运行过程中产生氮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汽车尾气形成酸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检验应用学科知识加工信息的方法落实。2、请除去一氧化氮中混杂的二氧化氮气体。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搜索气体除杂的典型例子:想到除去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类比迁移到本题即可。同时要求规范表达实验的操作步骤19、20我的收获最后谈谈我的收获:在本课中,我基于对PCK理论的学习、认识和实践研究,更加地关注了对学生化学学科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实验研究的方法、实验设计的方法、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化学,并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在这样的指导下,学习兴趣提高,有了明确的任务,受到正确的引导,经历了完整的思维过程,归纳整理了系统的学科知识,提高了探索科学奥秘的能力。21谢谢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