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微”公益劳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pdf
小学“三微”公益劳动课程的探索与实小学“三微”公益劳动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践【摘要】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2022 年 1 月,浙江省又发布了浙江省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指出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基于以上社会大背景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学校依次从公益劳动主题、公益劳动内容、公益劳动路径和公益劳动评价这四个角度切入进行探索,总结出小学公益劳动课程可遵循的三大途径:确定了“三微”公益劳动主题;明晰了“三微”公益劳动内容;提炼了双线行公益劳动实施策略。【关键词】【关键词】“三微”公益四大途径探索与实践2020 年 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意见指出: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要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2022 年 1 月,浙江省又发布了浙江省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指出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性劳动,参加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赛事等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利用知识和技能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由此可见,小学公益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一、概念界定公益劳动是指直接服务于公益事业、不取报酬的劳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为公众谋利益的良好思想品德;推动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生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内容包括参与学校、社区、社会的各种服务型劳动。“三微”公益劳动课程建构则基于“微服务、微公益、微慈善”的基础之上,主要是针对小学生年龄小,能力弱的特点,开展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从而拉近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了解自己是这个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份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研究策略二、研究策略(一)目标构建:确定了“三微”公益劳动主题(一)目标构建:确定了“三微”公益劳动主题1.1.基于“三微”主题,推进劳动教育的分层实施基于“三微”主题,推进劳动教育的分层实施根据学段的不同,尝试分层设立了低、中、高段的公益劳动实践活动项目,建构了基于“微服务、微公益、微慈善”的“三微”公益劳动,由低段至高段依次展现为“家务”“校务”“社务”。家务主要体现在在家庭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校务重在参加校园的各式管理岗,社务则重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劳动。2.2.结合学校精神,制定五育融合的公益劳动年段目标结合学校精神,制定五育融合的公益劳动年段目标学校秉承“诚信、仁爱、合作、担当”这一教育精神,通过“志愿活动”这一载体来实施公益劳动,通过五育融合,按照“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能力、劳动精神”四个维度制定了低、中、高段的年级目标,推进劳动教育的分层实施。(二)内容构建:明晰了“三微”公益劳动内容(二)内容构建:明晰了“三微”公益劳动内容1.1.根据目标,分层确定“三微”具体内容根据目标,分层确定“三微”具体内容学校整合校内服务型劳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大领域的内容,整体推进公益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一年级要求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二年级要求尝试处理班务,三四年级着眼于学校的公益性劳动,五六年级着眼于社会的公益劳动。2.2.统整资源,开辟“三微”公益劳动场域统整资源,开辟“三微”公益劳动场域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统筹好学校内部资源、校友资源、家长资源、社区资源等多方资源,开辟丰富的劳动场域。通过劳动场域的开设,拓宽学习内容,推进学习活动。以学校的“沁百草园”项目化学习为例,根据“种植中草药收获中草药烧制伏茶送伏茶公益活动”的劳动结构,开设百草园种植基地、学校厨房为校内场域;红日亭为校外场域。(三)策略构建:开展了线上线下双行教学(三)策略构建:开展了线上线下双行教学1.1.策略一:依据主题,课堂教学与线下实践相融合策略一:依据主题,课堂教学与线下实践相融合学校根据公益劳动校本课程的要求,采用“线上教学+线下实践”的模式,指导学生参与公益实践活动。线上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包括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线下教学以劳动实践为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以走进红日亭教学为例,线上课堂教学主要带领孩子对某个主题的公益劳动展开一定理论上的了解以及相关技能的培训,包括配茶,熬茶的知识,送茶的礼仪等。线下课堂则是走进红日亭,通过小组分工,开展洗茶杯、送茯茶、碗筷整理等活动,同时及时反思,对个体以及集体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形成能力。2.2.策略二:项目化学习,注重社会生活问题的解决策略二:项目化学习,注重社会生活问题的解决结合生活实际,开展项目化学习,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四年级开展的“如何通过活动让小伙伴们保护校园环境”校园活动为例,按照问题解决项目实施项目总结这样的方式开展活动。先是对学校环境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很多同学没有养成及时将垃圾扔进垃圾桶的习惯。然后以“垃圾分类”为主题开展活动,通过学科整合,开展编写垃圾分类歌、垃圾分类评比、建立“志远爱心回收站”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与垃圾分类有关的课内外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解决实际问题。3.3.策略三:跨界融合,实现劳动教育多元化建设策略三:跨界融合,实现劳动教育多元化建设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专业老师对孩子进行专业的指导。以五年级的“对话劳模,寻味瓯菜”体验瓯菜之旅为例,为了让学生对温州的“瓯菜”文化有所了解,开展了包括“对话劳模”、“寻味瓯菜”、“小试刀工”、“爱心义卖”等活动的体验。学生搜集资料,感悟历代瓯菜名师的工匠精神;走进温州华侨中学,与大师进行对话,感受苦钻研,爱创新的劳动精神;在华侨中学同学的指导下,开展拼盘搭配以及简单的小吃制作,感受瓯菜的魅力;将自己制作的吃的东西进行义卖,将所得善款均捐给社区“大白”,回馈社会。自开展公益劳动研究两年来,学校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积极变化:学生更富有同情心,更愿意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学生的语言表达、团队协作、人际交往等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三位同学连续三年荣获了省新时代好少年、省美德少年和省优秀少先队员的荣誉称号。由我们学校老师自主研发的小小志愿者课程荣获浙江省精品课程,校本教材小小志愿者由吉林出版社正式出版,拍摄的志愿宣传片益行荣登学习强国。【参考文献】1张淳艺.“劳动清单”让劳育更具象J.宁波通讯,2019(09):69.2眭定忠.城市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校本化实施路径上海市沙田学校劳动教育探索J.人民教育,2019(10):26-27.3张亮,丁德智.新时代高校立体化劳动教育体系建设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4):45-47.4叶璐.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实施途径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2,(3):10-11.5李守梅.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困境及其突围.甘肃教育研究,2021(4):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