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pdf
语言描述力的描述力的示意图:可准确描述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用于受力分析力的图示:可准确描述出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概念: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有弹性形变拉力:沿绳子(弹簧)收缩的方向弹力方向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即: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与施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胡克定律:弹簧(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只与弹簧本身有关m概念: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产生条件:滑动摩擦力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计算表达式:f=N 其中为动摩擦因素,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摩擦力概念:在静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趋势的作用力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产生条件:静摩擦力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最大极限:最大静摩擦力f静maxf=N(在粗略计算中可认为二者近似等于)力的等效: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运动状态)相同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用一个力(合力)替代几个力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用几个力(分力)替代一个力的思想方法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体现等效替代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求合力的方法同直线 同向相加,异向相减,合力范围:|F-F|F F F1212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力的图示 P60 例题不同直线 F=F12+F22+2F1F2cos,为F1和 F2之间的夹角正交分解法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或求分力的方法按力的效果分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分力的大小 P66 例题力的正交分解 力的三角形定则“静力学”解题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重力、弹力、摩擦力、已知外力)3、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二力平衡)列方程4、统一单位代数据求解5、检验结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讨论、说明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个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称为共点力平衡: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叫共点力的平衡平衡条件:为了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所必须满足的条件,叫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合外力F=0(Fx=0和Fy=0)推论:若物体受n个共点力共同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n-1)力的合力与第n个力等大反向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 2、已知外力 3、重力、弹力、摩擦力受力分析方法:整体法、隔离法、先整体后隔离、先隔离后整体类型:水平面、斜面、竖直面可求合力也可以求分力、以更多力在坐标轴上为原则(或以加速度方向为x轴、垂直加速度方向为y轴)正交分解F=0?“牛一”类、F ma?“牛二”类物体间相互作用“牛三”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上、作用力与相互作用力同种性质、同时产生、变化、消失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无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直线上一对平衡力不一定同种性质、同时产生、变化、消失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效果能抵消(合力为0)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惯性定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方向相同。表达式:F=ma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表现为保持平衡状态不受外力作用时惯性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受外力作用时惯性不是力,但可以使物体继续运动,物体质量是唯一的量度无论物体处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超重:视重大于实重,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a方向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有T(N)-G=ma,即T(N)=G+ma=m(g+a)此时物体可能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失重:视重小于实重,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a方向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有T(N)-G=m(-a),即T(N)=G-ma=m(g-a),此时物体可能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完全失重:视重为零,选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a方向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有T(N)-G=m(-a),a=g即T(N)=G-ma=0,此时物体可能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在同一地点不管物体出于什么状态,其重力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动力学”解题思路:1、确定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G、N、f、F)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列方程,求和外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列方程,求加速度4、统一单位代数据求解、5、检验结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讨论、说明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1.曲线运动曲线运动1 1曲线运动的特征曲线运动的特征(1)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曲线。(2)由于运动的速度方向速度方向总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切线方向,又由于曲线运动的轨迹是曲线,所以曲线运动的速度速度方向方向时刻变化。即使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由于其方向不断变化,所以说: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3)由于曲线运动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速度一定是变化的,至少其方向方向总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中速度必不为零速度必不为零,所受到的合外力必不为零合外力必不为零,必定有加速度加速度。(注意:合外力为零只有两种状态: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反之,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2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1)从动力学角度看:物体所受合外力合外力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在同一条直线上。(2)从运动学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在同一条直线上。3 3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的运动。也可以说是:合外力不变的运动。4 4 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曲线运动的合力、轨迹、速度之间的关系(1)轨迹特点:轨迹在速度方向和合力方向之间,且向合力方向一侧弯曲。(2)合力的效果:合力沿切线方向切线方向的分力 F2改变速度的大小速度的大小,沿径向的分力径向的分力 F1改变速度的方向方向。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锐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增大增大。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钝角时,物体的速率将减小减小。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垂直时,物体的速率不变不变。(举例:匀速圆周运动)2.2.绳拉物体绳拉物体合运动:合运动:实际的运动。对应的是合速度合速度。方法:方法:把合速度分解为沿绳方向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垂直于绳方向。3.3.小船渡河小船渡河例 1:一艘小船在 200m 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 3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5m/s,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船渡河时间:船渡河时间:主要看小船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垂直于河岸的分速度,如果小船垂直于河岸没有分速度,则不能渡河。t dd tminv船cosv船(此时=0,即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解:(1)结论: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渡河的最短时间最短时间为:tmind22合速度为:合速度为:v合v船v水v船合位移为:合位移为:x(2)分析:xAB2 xBC2d2(v水t)2或者x v合t怎样渡河:船头与河岸成向上游航行。最短位移为:最短位移为:xmin d合速度为:合速度为:v合 v船sinv船2v水2对应的时间为:对应的时间为:t dv合例 2:一艘小船在 200m 宽的河中横渡到对岸,已知水流速度是 5m/s,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4m/s,求:(1)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经过的位移多大(2)欲使航行位移最短,船应该怎样渡河最短位移是多少渡河时间多长解:(1)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结论: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的方向应该垂直于河岸。渡河的最短时间最短时间为:tmind22合速度为:合速度为:v合v船v水v船或者x合位移为:合位移为:x xAB2 xBC2d2(v水t)2 v合t(2)方法:方法:以水速的末端点为圆心,以船速的大小为半径做圆,过水速的初端点做圆的切线,切线即为所求合速度方向。如左图左图所示:AC 即为所求的合速度方向。v船cosv水vv2v2 v sin合水船水相关结论:dv水dxmin xACcosv船xdt min或t v合v船sin4.4.平抛运动基本规律平抛运动基本规律1 1速度:vx v0合速度:v v gtyvx vy22方向:tanvyvxgtvo x v0t222 2位移12合位移:x合x yy gt2方向:tany1 gtx2 vo3 3时间由:y 2y12gt得t 2g(由下落的高度y决定)4 4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切规律在竖直方向上都成立。5 5tan 2tan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位移与水平方向夹角正切值的 2 倍。6.6.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方向延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离都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A 是 OB 的中点)。5.5.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1.1.线速度:质点通过的圆弧长跟所用时间的比值。v s2r r 2fr 2nr单位:米/秒,m/stT2 2f 2n单位:弧度/秒,rad/stT2r2v1T2.2.角速度:质点所在的半径转过的角度跟所用时间的比值。3.3.周期: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T 单位:秒,s4.4.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圆周运动的圈数。f 单位:赫兹,Hz5.5.转速: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n Nt单位:转/秒,r/sn f(条件是转速 n 的单位必须为转转/秒秒)v222r v ()2r (2f)2r6.6.向心加速度:a rTv22 m2r mv m()2r m(2f)2r7.7.向心力:F ma mrT三种转动方式三种转动方式6.6.竖竖绳模型绳模型直平面的圆周运动直平面的圆周运动“绳模型”如上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绳模型”如上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拉力拉力)(1)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v2mg=mv临界=R(2)小球能过最高点条件:v(3)不能过最高点条件:v RgRg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Rg(实际上球还没有到最高点时,就脱离了轨道)“杆模型”“杆模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注意:轻杆和细线不同,轻杆对小球既能产生拉力拉力,又能产生推力推力。)(1)小球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v=0v=0,F=mgF=mg(F 为支持力)(2)当 0v7.7.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1.1.开普勒第三定律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是一个常量。Rg时,F随v增大而减小,且 mgF0mgF0(F 为支持力支持力)Rg时,F F=0=0Rg时,F随v增大而增大,且 F0F0(F F 为拉力拉力)r3 k(K 值只与中心天体的质量有关)T22.2.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F万 Gm1m2r2(1 1)赤道上万有引力:F引 mg F向 mg ma向(g和a向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2 2)两极上的万有引力:F引 mg3.3.忽略地球自转,地球上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GMm mg GM gR2(黄金代换黄金代换)2R4.4.距离地球表面高为 h 的重力加速度:GMmRh2 mgGM gRh g2GMRh25.5.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F万GMm F向r2GMmGM ma a r2r2(轨道处的向心加速度向心加速度 a a 等于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重力加速度g轨)GMmv2GM m v r2rrGMmGM2 mr r2r32GMm42r3 2 mr T r2TGM6.6.中心天体质量的计算:方法 1:GM gR2 M gR2(已知 R 和 g)GGMv2r方法 2:v(已知卫星的 V 与 r)M rG23GMr(已知卫星的与 r)方法 3:M 3rG42r342r3方法 4:T M GMGT2(已知卫星的周期 T 与 r)GMv 3rv T(已知卫星的 V 与 T)方法 5:已知 M 2G42r3T GMGMv v3(已知卫星的 V 与,相当于已知 V 与 T)r方法 6:已知 M GGMr37.7.地球密度计算:球的体积公式:V4R3342r3M GT23mM22近地卫星 (r=R)3G2 m()r 2MM3rGTrTV4R3GT2R338.发射速度:发射速度:采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时,卫星脱离最后一级火箭时的速度。运行速度: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运行时,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s。卫星环绕地球飞行的最大运行速度最大运行速度。地球上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最小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s。使人造卫星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脱离地球的引力束缚,不再绕地球运行,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的最小速度。第三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s。使人造卫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从地球表面发射所需要的最小速度。8.8.机械能机械能1.1.功的计算。W FxcosW合WF1WF2WF3L WFn F合xcosWP 2.2.计算平均功率:t计算瞬时功率:P瞬 F v瞬P F vP F vcos(力力 F F 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与速度 v v 的方向夹角)的方向夹角)3.3.重力势能:EP mgh mgh1mgh2 EP初 EP末 EP末 EP初 mgh2mgh1重力做功计算公式:WG重力势能变化量:EP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量之间的关系:WG EP重力做功特点:重力做正功正功(A(A 到到 B)B),重力势能减小减小。重力做负功负功(C(C 到到 D)D),重力势能增加增加。4 4弹簧弹性势能:EP1kx2x l l02(弹簧的变化量)(弹簧的变化量)弹簧弹力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变化量的负值负值:W弹 EP EP初 EP末特点:特点:弹力对物体做正功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减小。弹力对物体做负功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增加。5.5.动能:EK1mv22 EK末 EK初1212mv2mv122动能变化量:EK6.6.动能定理:W合常用变形:WF EK EK末 EK初WF2WF3L WFn EK EK末 EK初17.7.机械能守恒: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会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表达式:EP1 EK1 EP2 EK 2(初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等于末状态的势能和动能之和)EK EP(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的减少量)EA EB(A 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 B 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