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1)教案54.pdf
-
资源ID:72516337
资源大小:800.77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1)教案54.pdf
.XXX 小学 语文 科第 三 册教案设计 (20XX-20XX 学年度上学期)课题:18、古诗二首 课型:新授课 任课 教师 XXX 教学 内容 简析 古诗二首是古体诗 其中夜宿山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寺 中楼宇的高耸 表达了诗人对楼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敕勒歌风格明朗豪爽 境界开阔 歌咏了北 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 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学生 学情 分析 虽然学生已经学过很多古诗 但是由于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所 限 对诗意的理解仍很欠缺。因此 在学习时 可采用多种方式自主 合作学习生字 在反复诵读中 感悟古诗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 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具学具及 多媒体应用 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 2 课时 教学 目标 第一课时 1.会认“宿、寺、危、辰、恐、惊”6 个生字 会写“危、敢、惊”3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夜宿山寺 背诵夜宿山寺。3.理解古诗的意思 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人在高楼上的心 境。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激趣 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李白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还记得 这位诗人是谁吗?你们曾经学过他写的哪些 诗?谁愿意背一背?师生互动.第 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自由举手 站起来背诵曾经学过的静 夜思等。2.师: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李白一生有两大 爱好 一是喜欢喝酒 二是喜欢旅游。他一 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 也写了许多赞美祖 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十分夸张 充满 想象力 有的充满豪情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 学生齐读课题 一首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夜宿山寺)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 识记生字 1.教师示范朗读古诗夜宿山寺学生认真 学生认真倾听 感受诗 倾听 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歌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 教师提出自 读要求:(1)一边读一边圈出诗中的生字 借助拼音读 学生互动 正确。(2)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诗文和诗中的 生字。(3)把诗读正确、流利 注意读出古诗 的节奏。3.学生自主学习后 教师检查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自由朗读 情况:(1)指名学生朗读古诗 相机正音。学生朗读古诗“辰”音节的声母发翘舌音;“宿、寺”的 声母是平舌音;“恐、惊”的韵母是后鼻 音;“敢、辰”的韵母是前鼻音。(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和词语卡片 指名学生 认一认、读一读。(3)随机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指名认 读。学生自由读生字 强化(4)学生自由读生字 强化识字效果。识字效果 4.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学生自由交流识记生字(2)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可以用加一 的方法 加、减一减的方法 可以编字谜、儿歌、故 事 还可以做动作来帮助记忆。如:“惊”可以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加以记忆;“寺、恐”可以用熟字组合法记忆。5.指名读古诗 指导读出诗歌的节奏。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不敢/高 声/语 恐惊/天上/人。.第 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三、图文结合 理解诗意 (一)学习第 1.2 句诗 1.课件出示教材第 83 页的插图 指导学生看 图看了这幅图 说一说山上有什么。(高楼)楼在山的什么地方?(山顶)看了这么高的楼 师生互动 你会怎么形容这座楼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 话来描述这座高楼)师: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是如何写这座楼的。(课件出示:“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2.指名学生读第 1.2 句诗。讨论一下“危 楼”是什么意思?“百尺”是什么意思?“星 学生读第 1.2 句诗 辰”呢?学生讨论后 指名说一说 明确在古代 “危”是高的意思 所以“危楼”就是高楼 的意思。“百尺”在这里是虚指 形容楼很 高。“星辰”泛指天上的星星。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根据对每个字的理解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 这两句诗的意思 话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 然后举手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总结:山上寺院的高 楼真高啊 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 人在楼上 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学生齐读第 1.2 句诗 4.学生齐读第 1.2 句诗。(二)学习第 3.4 句诗 1.过渡:诗人李白站在寺院的高楼上 他有 什么感受呢?我们接着看诗人是怎样写的。(课件出示诗句“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 人。”)2.分组读 指名读。学生感受诗人感觉楼与 3.指导看课文插图 默读古诗 图文结合学 天上的仙庭连在一起 习。了 仿佛自己说话天上(1)指导看图诗人站在这高楼上 想到了什 的神仙都能听到 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感觉楼与天上的仙庭 连在一起了 仿佛自己说话天上的神仙都能 听到。)(2)再读第 3.4 句诗 想一想“语”是什么意 思?“恐”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交流这两句诗 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语”是说话的意思 的意思“恐”是害怕的意思。(3)学生自由交流这两句诗的意思。教师小结:在楼上不敢大声说话 害怕惊动 .了天上的仙人。4.想一想天上真的有神仙吗?(没有)可以摘星 星吗?(不能)这只是诗人的大胆想象。诗人为 第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一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什么会这样想呢?(引导学生感受到因为这座 楼太高了 诗人才这样想的。)师:多么奇妙的想象 多么美妙的诗句呀!让 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学生齐读第 3.4 句诗。(三)练习背诵 1.齐读这首诗 注意诗的停顿 要读出感 自由读一读 练习并指 情。名背诵这首古诗 2.自由读一读 练习并指名背诵这首古诗。四、指导书写 规范写字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 3 个生字:危、敢、惊。2.学生认读生字 并适当扩展组词。(如:危 同桌交流 如何才能把 险、不敢、惊动)生字写工整、规范 3.同桌交流 如何才能把生字写工整、规范?4.全班交流笔顺和书写方法 教师小结指 导。提示:“敢、惊”是左右结构 两部分注意 穿插得当;“惊”的“忄”左边的点比右边 学生先描红 再仿写 的点稍低 注意两点的位置;“危”的 “厂”里面不能写成“巳”。5.学生先描红 再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强 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6.展示学生的书写 教师再相机进行点评。五、课堂小结 学生互动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随着唐代诗人李白的步 伐 一起欣赏了寺院里的高楼 不仅一起感 受了楼宇的高入云端 更感受到诗人的浪漫 情怀。我们要学习诗人快乐生活的态度 还 要像诗人一样 养成善于观察、敢于想象的 习惯。课后 同学们可以在家长、同学、朋 友面前背一背古诗 和别人一起分享学古诗 的快乐。.教学 目标 第二课时 1.会认“似、庐、笼、盖、苍、茫”6 个生字 会写“阴、似、野、苍、茫”5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敕勒歌 背诵敕勒歌。3.通过朗读 领略北国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 情。第 二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板 书 设 计 夜宿山寺 高百尺 摘星辰-夸张 不敢 恐惊-联想.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 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过哪些地 方?(学生自由回答)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不 少 我们的祖国山河彗丽、风景优美。今 师生互动 天 老师想带大家到大草原去看看 我们出 发吧!2.课件播放草原的美景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 欣赏一边思考你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引出课题:天蓝草绿 牛羊成群 多么美 丽的草原风光呀!北朝民歌用简单的 27 个字 概括了这美丽的画面 让我们来读读古诗 敕勒歌吧!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敕勒歌)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地读一读古 1.学生自由地读一读古诗 借助拼音把每一 诗 借助拼音把每一个 个字音读准 把诗句读通顺。字音读准 把诗句读通 2.课件出示生字 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 顺 况。出示生字:似、庐、笼、盖、苍、阴、野、茫。(1)指名读 全班齐读。(2)教师强调字音“似、苍”是平舌音 “苍、茫、笼”是后鼻音“阴”是前鼻音 “野”是整体认读音节。(3)学生开火车读。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指导书写 引导观察。(1)教师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卡片 学生认 读。(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教师范写 重点对 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似”是左右结构 写的时候要注意左窄右宽 最后一笔是点 不要写成捺;“野”在书写时 左边的 “里”的最后一笔横画要写成提画 右边是 “予”不能写成“矛”。第 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 时 教 学 过 程(3)学生自行描写 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朗读古诗字音都读准了 老师相信古 诗你们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三、品读理解 熟读成诵 1.学习第 1 句诗。(1)课件出示图片:草原上 高高的青山下 有许多蒙古包。师:你看到了什么?师生互动 生: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草原上的 草很茂盛 在那高高的山下 有许多圆顶的 蒙古包。(2)引导:古诗的第 1 句描绘了图上的景色。请同学们自由诵读 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 同学们自由诵读 想想 地方。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教师明确:诗中“敕勒川”是个地名 敕勒 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敕勒川是这个 民族 人民居住的地方 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 下。理解“笼盖四野”的意思:天空就像圆顶的 大帐篷 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3)指导朗读第 1 句诗。指名读 师生评读。师:请你们边读边想象这句诗中描绘的景 象 有感情地读一读 比比谁读得最好。2.学习第 2 句诗。(1)引读:草原上有雄伟高耸的阴山、圆顶的 自由读一读第 2 句诗 大帐篷 诗人还看到了什么?自由读一读第 2 句诗。(2)指名读 师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诗 人还看到了什么?(天空、草、牛、羊)草原上 的天空是怎样的?(辽阔无边)草原呢?(一望无 际)风儿一吹 绿草中会出现什么?(露出成群 的牛羊)(3)引导理解诗句: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 诗人看到的草原美景吗?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教师适当引导蓝蓝 学生互动 的天空辽阔无边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 绿油油的草 而且草长得很高 很茂盛。风 吹 草儿都弯下了身子 露出了成群的牛 羊。(4)展开想象 体会诗意 有感情地朗读诗 句。.第 二 课 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范读 学生想象自己来到了大草原 学生想象自己来到了大 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景象。草原 看到了诗中所描 说一说牛羊长得这么壮 这儿牧民的生活 绘的景象 怎么样呢?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感受到美丽的大 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 草原、成群的牛羊牧民们的生活一定很幸 面 感受到美丽的大草 福。原、成群的牛羊牧民们 3.指导背诵。的生活一定很幸福(1)引导发现句式为“三二四四三三七”各 组句式对仗工整。(2)记住关键字的顺序:“川一山一天一野一 天一野一风”。四、课堂小结 学生互动 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诗人来到了茫茫 的大草原 美丽的大草原让我们流连忘返 让我们再次欣赏这美丽的草原景色吧!(教师 再次播放草原的相关视频 学生边欣赏边背 诵全诗。)板 书 设 计 敕勒歌 川 山 天 四野-静 风吹 草低 见牛羊-动 教 学 反 思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可能就背过这两首古 诗 由于熟悉 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时浅尝辄止 自以为“会”。如何 在语文教学中针对此种学情 激发学生再次学习的兴趣 并提升他们对 于这首诗的认识和感受呢?教师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了识字这一重点 将 古诗作为识字环境 采取随文识字、单独识字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 古诗中的生字 并在记忆生字的过程中加强朗读指导 让学生从学前单 纯的韵味背诵逐渐提升到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读古诗中来。同时 学前 儿童背诵古诗仅仅是记忆 对于诗的意思、诗人的情感并不关注。因 此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观察插图、理解重点词语、拓展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 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大致意思 还让他们初 步体会到了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这样就大大提升了低年级学生对于.古诗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