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pdf

    • 资源ID:72519289       资源大小:2.29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pdf

    第1页(共20页)1知道什么是燃烧及燃烧的条件;2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3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4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常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5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6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知道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2023 年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燃料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 考向解读 思维导图 第2页(共20页)一、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2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现象:物质的燃烧,金属与酸的反应等过程中都伴随着放热的现象。2吸热现象:高锰酸钾分解,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等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的现象。(反应条件为高温或加热)3人类生活对化学能的利用:(1)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取暖、做饭等。(2)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能量:如火力发电、烧制陶瓷、冶金、发射火箭等。(3)利用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拆除违章建筑等。(4)利用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可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四、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1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将煤作为燃料,主要是利用碳元素与氧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此外,煤中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2石油也是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考点回归 第3页(共20页)氮等元素。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石油也叫原油,是一种黑色或深棕色不溶于水的黏稠状液体;3天然气是混合物,在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存在。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五、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易燃物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而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到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等。2与爆炸有关的图标:六、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常用燃料的使用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乙醇和氢气等清洁燃料的使用。它们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1燃烧煤对环境的影响:由于其中含有硫、氮等元素,所以煤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还有,燃烧排放出的烟尘和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也都会污染空气。2燃烧汽油或柴油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多数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会随着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尾气中的主要污染有一氧化碳、未经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第4页(共20页)3燃烧天然气或乙醇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城市的一些汽车已改用压缩天然气(CNG)等作燃料,以减少其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还有,车用乙醇汽油在一些国家已成功使用多年,目前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使用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不但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和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这些燃料的使用相对来说,确实是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可是它们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虽然不污染空气,但是容易导致温室效应。4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它具有三个优点:(1)氢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汽油的三倍(即热值高),常用作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2)氢气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即产物无污染);(3)氢气可以不断地以水为原料制取(即来源广)。1对于燃烧的概念,一定要明确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因此,在书写有关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时,不能把反应条件写出燃烧,而应该是点燃;2对于燃烧的条件,要特别注意三个条件应该是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并且,有些物质(如细铁丝等)燃烧时要求的氧气浓度比较高,空气中的氧气浓度是达不到的;因此,这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还有,就是物质的着火点是经常考查到,一定切记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本身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3灭火,实际上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因此,可以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推断和理解。值得一提的是:燃烧发生时,燃烧的三个条件需要同时满足才可;但是,灭火时,就没有不要将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破坏,只要其一被破坏,即可达到灭火之目的。当然,三个条件同时就破坏更能灭火了。4吸热或放热现象也是化学反应的一种现象。因此,表达化学反应现象时,不要忽略了这点。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方法技巧 第5页(共20页)现象;但是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发生,却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现象和硝酸铵溶解吸热现象,就不是化学变化而是物理变化;5氢气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是: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不过,目前对氢能源的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的能源之一。【母题 1】某校化学小组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 A、B、C 三个实验。(1)C 中白磷能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对比实验 B 和实验 C 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装置 D 中热水的作用 和隔绝氧气。【答案】(1)4P+5O22P2O5;(2)燃烧温度要到着火点;(3)提供热量。【解答】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进行分析解答。考点狙击 1:燃烧的条件 母题呈现 第6页(共20页)(1)C 中白磷能够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2)对比实验 B 和实验 C,B 中白磷不能燃烧,C 中白磷能燃烧,B 中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C 中温度达到着火点,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燃烧温度要到着火点;(3)装置 D 中热水的作用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12022 年下半年永州市长时间没有下雨,为避免发生山火,呼吁广大人民群众不要在山林里吸烟、丢弃烟头,其中烟头在引发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D【解答】烟头的温度很高,能够引燃其它的可燃物,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是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故选:D。2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硝化棉会燃烧起来。关于该实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筒内气体内能减小 B压缩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机械能 C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大主要是因为活塞与筒壁的摩擦造成的 D 硝化棉燃烧是因为压缩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达到硝化棉的燃点时就燃烧【答案】D 举一反三 第7页(共20页)【解答】A、活塞压缩气体做功,筒内气体内能增大,该选项不正确。B、压缩过程中活塞的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该选项不正确。C、筒内气体的内能增大主要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变小造成的,该选项正确。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压缩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达到硝化棉的燃点时就燃烧,该选项正确。故选:D。3用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资料: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 40、240。(1)步骤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2)步骤中,实验现象是 。(3)该实验说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有 。【答案】(1)隔绝氧气;(2)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3)与氧气接触。【解答】(1)步骤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氧气。(2)步骤中,实验现象是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3)步骤中,铝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装置倒置后,水中红磷不能燃烧,铝片上的白磷能燃烧;该实验说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第8页(共20页)【母题 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放在空气的木桌椅没有燃烧,是因为木桌椅不是可燃物 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是为了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氧气 D住房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为了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答案】A【解答】可燃物燃烧时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或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或者隔绝氧气。根据灭火的原理与燃烧的条件分析即可。A木桌是可燃物,放置在空气中已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是因为其的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正确。B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开挖隔离带,将可燃物与火隔离进而灭火,所以正确;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上,是为了隔绝氧气灭火,所以正确;D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所以正确。故选:A。1某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少量大豆油倒入一小铁盒中点燃,用坩埚钳小心将铁盒放在冰冷的水面上,火焰立即熄灭。使火熄灭的原因是()A消除了可燃物 B隔绝了空气 C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降低了着火点 考点狙击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母题呈现 举一反三 第9页(共20页)【答案】C【解答】将少量大豆油倒入一小铁盒中点燃,用坩埚钳小心将铁盒放在冰冷的水面上,火焰立即熄灭,冰冷的水面上温度低,利用的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的原理。故选:C。22022 年 8 月重庆北碚缙云山突发山火,为灭火,经过艰辛努力开辟了一条隔离带阻止了火势的蔓延。隔离带能灭火的原因是()A隔离带将氧气隔绝了 B隔离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C隔离带将没有着火的植被与火场隔绝 D以上都正确【答案】C【解答】隔离带能灭火,利用了隔离带将没有着火的植被与火场隔绝的原理。故选:C。3 空间站中会配备一种手套状的灭火巾。如果火情小,可使用灭火巾抓握火苗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A隔绝可燃物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答案】C【解答】根据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果火情小,可使用灭火巾抓握火苗灭火,其灭火的原理是隔绝空气。故选:C。第10页(共20页)【母题 1】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过程中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凡是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答案】A【解答】A、化学反应过程中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如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C、并不是凡是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如铝热反应在高温下进行,属于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人类利用的能量并不是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也可能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1放热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应用的主要原理不涉及放热反应的是()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 B炸药用于拆除危旧建筑 C铁粉用于制作热敷袋 D用水鉴别NaOH 和 NaCl【答案】D【解答】A、生石灰用于加热即热食品,利用的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考点狙击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母题呈现 举一反三 第11页(共20页)放出热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炸药用于拆除危旧建筑,是利用炸药爆炸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铁粉用于制作热敷袋,是利用了铁与氧气、水反应放热,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水鉴别 NaOH 和 NaCl,主要是利用在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不同,不是放热反应,故 D 符合题意。故选:D。2人类使用的大部分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生石灰和水反应 B镁条和稀盐酸反应 C木炭燃烧 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答案】D【解答】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故 A 错误;B、镁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放出大量的热,故B 错误;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热,故 C 错误;D、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吸收热量,故 D 正确。故选:D。3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能量是各种运动的量度。给汽车开动和人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两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都通过剧烈的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B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C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D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答案】A【解答】A、人的呼吸作用是缓慢氧化,故 A 错误;B、燃烧和呼吸作用都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故 B 正确;C、含碳燃烧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因此这两个过程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故 C 正确;D、化学变化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故 D 正确。第12页(共20页)【母题 1】下列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都属于化石燃料 B都只能做燃料 C都属于混合物 D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答案】B【解答】A、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故选项说法正确。B、煤、石油和天然气不是都只能做燃料,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能提炼多种化工产品,故选项说法错误。C、煤、石油和天然气均含有多种成分,均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煤、石油和天然气中均含有碳元素,完全燃烧时都有二氧化碳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能源。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煤 B石油 C乙醇 D天然气【答案】C【解答】化石燃料是古代生物遗体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可作燃料和化工原料的沉积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A、煤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考点狙击 4:化石燃料 母题呈现 举一反三 第13页(共20页)项错误。B、石油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C、乙醇可用粮食来制取,不属于化石燃料,故选项正确。D、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选项错误。故选:C。2 大同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泛,开采历史悠久,国内外驰名,素有“煤都”之称。以下是不同角度对“煤”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A组成: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 B构成:煤是由碳原子构成 C变化: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生成煤气 D用途:煤可以做燃料【答案】【解答】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元素和氮、硫、氧等元素,故 A 正确;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碳由碳原子构成,煤中还含有其它物质,故 B 错误;C、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生成煤气、焦炭等,故 C 正确;D、煤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 D 正确。故选:B。3回答下列问题:(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已有大量家庭使用的燃料由罐装液化石油气改为管道天然气。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铜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 (填“调大”、“调小)。若某家庭选用管道天然气作燃料,报警器应该安做在 (填“甲”或“乙”)图位置。试写出丁烷(C4H10)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天然气(2)调大;甲;2C4H10+13O28CO2+10H2O 第14页(共20页)【解答】(1)三大矿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铜底出现黑色,这是氧气不足造成的,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若某家庭选用管道天然气作燃料,报警器应该安做在甲图位置;丁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C4H10+13O28CO2+10H2O。【母题 1】下列物质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爆炸的是()A氢气和氮气 B天然气和氢气 C氮气和氧气 D面粉和空气【答案】D【解答】发生爆炸的条件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气体或粉尘遇到明火能否发生爆炸,要看混合物中是否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和氧气同时存在。A、氢气具有可燃性,但氮气不能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B、天然气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但是没有制成燃烧的气体,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C、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具有可燃性,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D、面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正确。故选:D。考点狙击 5: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母题呈现 第15页(共20页)1每一位公民都应具备基本的安全常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汽车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可以做灯火实验检查 C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D煤矿井下停电,要点火照明【答案】B【解答】A、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共汽车,可能会引起燃烧或爆炸,该选项做法不正确;B、久未开启的菜窖容易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前可通过灯火实验检验二氧化碳含量,该选项做法正确;C、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扑灭,该选项做法不正确;D、煤矿内含有大量可燃性物质,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故煤矿井下停电,不能点火照明,该选项做法不正确;故选:B。2 为确保安全,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处通常要在明显位置张贴的标识是()A B C D【答案】【解答】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加油站等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煤粉粉尘、汽油蒸汽,要防止引燃混合粉尘、混合气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A、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正确;D、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故选项错误;故选:C。3 中国高铁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举一反三 第16页(共20页)(1)文明乘车:高铁内不允许吸烟,车厢内如果烟味弥漫,车厢内的报警器就 会 发 出 警 报。用 微 观 粒 子 的 知 识 解 释“烟 味 弥 漫”的 原因:。(2)安全乘车:乘车时禁止携带汽油,因为汽油属于 (填序号)。腐蚀品 易燃液体 有毒品(3)舒适乘车:高铁上设有直饮水机,直饮水机中活性炭的作用是 。(4)高铁防疫:高铁内常用过氧乙酸(CH3COOOH)消毒,下列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A过氧乙酸属于氧化物 B过氧乙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C过氧乙酸由 9 个原子构成 D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6g【答案】(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3)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4)B【解答】(1)有人吸烟,分子由于不断运动,车厢内烟味弥漫,车厢顶部的报警器就会发出警报;(2)乘车时禁止携带汽油,因为汽油属于易燃液体;(3)直饮水机中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4)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而过氧乙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说法错误;B.过氧乙酸由三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C.过氧乙酸由过氧乙酸分子构成,每个过氧乙酸分子是由 9 个原子构成,说法错误;D.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76,其单位是“1”,通常省略不写,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考点狙击 6: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第17页(共20页)【母题 1】下列现象的形成与化石燃料燃烧没有关系的是()A酸雨 B潮汐现象 C全球气候变暖 D臭氧层被破坏【答案】B【解答】A、化石燃料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导致酸雨,故 A 不合题意;B、潮汐现象与化石燃料燃烧没有关系,故 B 符合题意;C、化石燃料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故 C不合题意;D、化石燃料燃烧会生成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物质之一,故 D 不合题意。故选:B。1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北京冬奥会使用的汽车实现了尾气的“零排放”,该种汽车使用的燃料是()A氢气 B天然气 C汽油 D乙醇汽油【答案】A【解答】A、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可实现汽车尾气的“零排放”,故 A 正确;B、天然气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不可实现汽车尾气的“零排放”,故 B 错误;C、汽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不可实现汽车尾气的“零排放”,故 C 错误;D、乙醇汽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不能实现汽车尾气的“零排放”,故 D 错误。故选:A。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说明该气体是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 B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时,可增大灶具的进风口 C物质能不能燃烧,要考虑两方面因素:内因是物质本身,外因是反应条件 母题呈现 举一反三 第18页(共20页)D乙醇汽油用作燃料,既可缓解化石燃料的紧张,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答案】A【解答】A、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说明该气体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与具有助燃性的气体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也可能是甲烷与氧气的混合气,故 A 错误;B、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是氧气不足造成的,可增大灶具的进风口,故 B 正确;C、物质能不能燃烧,要考虑两方面因素:内因是物质本身,外因是反应条件,故 C 正确;D、乙醇具有可燃性,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乙醇可用粮食发酵的方法来获取,因此乙醇汽油用作燃料,既可缓解化石燃料的紧张,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 D 正确。故选:A。3家用燃料变迁过程的示意图如下:(1)秸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 H2、CH4和 CO 等气体,则秸秆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煤炭燃烧时排放出 NO2、等气体,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2)由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 C3H8)改为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CH4)时,燃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具的 (填“上方”或“下方”);写出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3)为实现我国“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你认为能源综合利用的趋势是 。【答案】(1)C、H、O;SO2;(2)上方;CH4+2O2CO2+2H2O;(3)向低碳、环保、高效的能源转变。【解答】(1)秸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 H2、CH4和 CO 等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秸秆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C、H、O;煤炭燃烧时排放出 NO2、SO2等气体,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2)由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 C3H8)改为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CH4)时,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燃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具的上方;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第19页(共20页)(3)为实现我国“2030 年前碳达峰,2060 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能源综合利用的趋势是:向低碳、环保、高效的能源转变。第20页(共20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pdf)为本站会员(学****享)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