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第19课《辛亥革命》说课课件.pptx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一、教科书内容分析第一子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概括了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第二子目“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内容 第三子目“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功绩和局限性进行了阐述。二、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三、核心素养目标1、时空观念-通过课前预习辛亥革命时期的重要时间节点,树立时空观念。2、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解读、分析、提取教材和补充材料的有效信息,知道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进而认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3、家国情怀-通过了解孙中山、林觉民、秋瑾等革命者的革命事迹,感受早期革命者为挽救民族危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高尚情操。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历史功绩、中华民国成立的基本史实2.难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秋瑾视频短片,秋瑾中国妇女为革命赴死第一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合作探究】第一篇章-追求共和(辛亥革命的背景)材料一: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思考:材料一表明辛亥革命发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材料二:1901年清政府宣布“新政”: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改革官制等。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结合教材,思考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目的和结局,归纳革命爆发的社会基础。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点拨: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不但没有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反而客观上壮大了反封建的力量,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进程。材料三: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材料四: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邹容革命军思考:材料三、四在经济、阶级、思想等方面为辛亥革命的发生提供了什么基础?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材料五 组织基础: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成立思考:材料五为辛亥革命发生做了组织上的什么准备?材料六:材料七:思考:材料六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做了军事上的什么准备?材料七表明什么事件为辛亥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机遇?革命实践: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点拨:革命党人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建立革命团体与革命政党、提出三民主义、发动武装起义,在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为革命进行着紧张的筹备工作。保路运动发生后,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导致湖北防务空虚,这就为湖北革命党人趁机发动武昌起义提供了革命契机。点拨:从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两方面进行总结必然因素: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成立。革命实践: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点拨:从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两方面进行总结必然因素: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组织基础: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成立。革命实践: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偶然因素:有利时机: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导致湖北防务空虚。第二篇章创建共和(辛亥革命的过程)(一)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成立政府:湖北军政府 (3)都督:黎元洪 (4)意义:武昌起义胜利后两个月内,全国14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第二篇章创建共和(辛亥革命的过程)(二)三大成果 武昌起义的三大成果。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一: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第五章: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点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给中国政治带来了巨大变化由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由人治到法治,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实践的一块里程碑。请结合教材111页及材料,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政治原则、目的、性质。政治原则: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第三篇章共和丰碑(辛亥革命的评价)根据课本第三子目正文并结合下列材料,讨论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一朵没有果实的花”,你怎么看待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引发学生思考,能够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局限性是哪些方面。材料一: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材料二: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吴玉章文集第三篇章共和丰碑(辛亥革命的评价)材料三: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从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有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 亿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材料四:正如参加过中国同盟会的董必武所说:“辛亥革命为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它“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就这个意义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预设1:同意此观点。因为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手里。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预设2:不同意此观点。因为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虽然控制了政权,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点拨(参考如下)性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进步性: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些障碍,创造了有利条件;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革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它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组织严密的革命的政党的领导。【课堂小结】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用高贵的身躯与崇高的灵魂,铺就了共和之路。新时代的建设者们前赴后继,在自己的岗位为国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同学们!今天的我们,应牢记先烈遗志,学习时代楷模,努力学习,为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