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说课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
资源ID:72530266
资源大小:347.54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说课课件-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说课课件一、说教学理念与目标(一)说教学理念本课是本册教材的开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对于“文化”一词,既有“文”的表象,又有“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掌握本课内容呢。1、关注学生,有对象意识。2、关注教学效益,在讲授时间和学习效果上实现利益最大化。3、注重情感体验和人文精神。4、尊重认知规律。5、关注历史学习的现实价值,创新学业评价方法。设计意图:1.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从有形的文化载体作为切入点,让“文化”这个抽象的概念有具体的载体,易于理解和感受。2.通过概括必修中国史纲要中涉及的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渗透时空观念,锻炼归纳总结的能力。3.通过提供更多鲜活的历史事实,从人物的言行来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4.通过类比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从具体到抽象,既符合认知规律,又照顾到学情实际。5.从历史到现实,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积极作用,提升文化自信。(二)说核心素养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梳理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以时间为序,概括主要历史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让时空观念渗透其中。2、让学生通过史料分析,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通过对史料的研读和类比,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3、引导学生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继承发展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去看待传统文化。4、通过学习本课去了解和感受,自然地拥有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二、说教科书内容分析(一)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特点、价值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二)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是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第一课,作为开篇,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利于让学生从熟悉的中华文化入手。第一子目梳理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是对必修中国史文化部分内容的总结和概括。第二子目重在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第三子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设计意图:1让学生通过学案上的表格课前就进行整理,既是对之前内容的回顾,也锻炼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2教材的表述比较空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去类比,具备以史为鉴的意识去继承和发扬。三、说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在历史必修教材有初步学习,在日常生活和媒体传播中也有浅显的认知,但未形成体系。对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思考。设计意图:教师将中华文化发展历程按时间发展顺序系统化,通过史料分析与分类,让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分析中华优秀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四、说教学方法1、总结归纳法:利用表格梳理知识要点,锻炼学生总结归纳和阅读理解的能力2、情感体验法:用身边感受到的有形的文化载体到无形的精神气质,感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形与神。3、比较分析法:运用国际视野,类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活动:请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风俗习惯等方面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学生活动:列出唐诗、戏曲、四大发明、武术、故宫建筑、中医等等。教师活动: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华文化所塑造的优秀品德学生活动:忠孝节义仁礼智信俭廉等等设计意图:中华文化既有有形的载体,也有无形的气韵,源远流长,形神兼备,灿烂辉煌。教师设问:什么是文化?展示材料引导学生翻译。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周易的贲卦彖传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设计意图:通过对文化的定义,使学生能感受到文化既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中,也蕴含在民族的精神里,通过教育感化等手段来改变人性,塑造民族的品格。(二)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教师活动:检查学生的学案完成情况,以时间为序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学生活动:展示学案。设计意图:通过基础知识的回顾梳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从中将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加以达成。教师活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考虑。学生:探究思考,讨论总结:1.政治上: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2.经济上: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3.地理上:位置相对隔绝4.文化上: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兼收并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考虑历史问题,掌握立足唯物史观全面地看问题的学习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对中华文化发展脉络的整体认识,又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考。(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广,内容多,怎样更好的领悟其深刻内涵呢?利用教材的学习聚焦,让学生从五大方面来用史料实证的方法来理解。补充一些生动的历史故事,让文化和人伦、社会联系得更紧密。1、以人为本(人生观)教师活动:补充材料礼记表记有载,孔子曾言:“夏道尊命”,“殷人尊神”论语雍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尚书泰誓上中,就有这样的说法,“惟天地万物之母,惟人万物之灵”学生活动:分析后总结出古代思想从神本走向人本的变化,得到以人为本的传统文化内涵。2、民本思想(政治观)教师活动:利用教材的史料阅读,让学生结合管仲改革和唐太宗时的贞观之治,来论证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管子牧民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啖腹,腹胞而身毙。”(吴兢贞观政要.君道)学生活动:通过文献的阅读体会到人本思想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3、天人合一(自然观)4、天下为公(价值观)5、和而不同(处世观)的处理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提出设问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还有哪些?探讨什么问题?有哪些人物提出了什么观点?3天人合一(自然观)春秋老子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战国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4天下为公(价值观)崇德尚贤。孔子:为政以德,见贤思齐。墨子:尚贤.孟子:尊贤使能5和而不同(处世观)。平衡“和”产生新事物。孔孟:人性美德,“和为贵”(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教师设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有哪些?举例说明一下?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和平时的知识积累论证教材的观点。(1)本土性(2)多样性(3)包容性(4)凝聚性(5)连续性。设计意图: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教材处理得明确而简练,通俗易懂,其义自见,所以请学生用最简短的话总结即可。2、价值(1)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资料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联系到古往今来激励人们的奋斗精神和要求人们有仁德之心的万事万物,来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2)从未间断,维护统一和多民族大家庭教师活动:补充材料新闻图片:第八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和文学史资料设计意图:通过图文材料的解读,使学生自然的领悟中华优秀文化从未间断,维护着统一和多民族大家庭。(3)推动社会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设计意图:这里选取时政大事,节选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的重要讲话,用国家声音落实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的战略。让学生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论述优秀传统文化给予当今社会的精神滋养。(五)说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展示孔子学院的图标和文字材料(略)设问:孔子学院的标识由哪些元素构成?是那个文字的变体?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标识使用简体中文汉字的变体,融合昂首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两种图案。简洁明快,刚柔并蓄,动感有力,“全球、汉语、和平、崛起”的寓意既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化,又表明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认识孔子学院的标识,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六、说教学反思本课跨度大,内容有深度,有很强的总结性和实践性,有很多新的历史知识,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等内容,更是需要加强历史知识的补充和史学理论的提高。试教的整体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很多情境,努力使各部分内容形成一个整体,但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机一体、自然过渡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和把握上还存在不足。对于中华文化发展历程因为知识点很多、零散,所以需要对它们进行梳理。另外,教材的深度和跨度对知识的深入和能力提升的空间有一定制约,希望能加以调整。七、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