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时期 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pptx
-
资源ID:72531504
资源大小:9.91M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夏商西周时期 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pptx
12中国史前文化区系示意图中国史前文化区系示意图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之复习目标复习目标1.1.掌握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概念。掌握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的概念。2.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习学习解答解答特点类题目的方法特点类题目的方法天天邑邑商商人方共方鬼方外服内服内服周周内内外外服服制制5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则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武王死后,其弟周公旦继续推行分封制度,扩展周的统治范围。周初分封的诸侯,大多数是同姓子弟,他们多被分封到重要地区。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同时,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士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一、分封制的背景1、对商代内外服制度的借鉴2、西周灭商(商朝的灭亡)3、巩固统治的需要(拱卫王室)二、分封制的特点1、(措施、内容):赐土赐民2、(对象):王族为主(王族(鲁、燕、晋);功臣(齐、);先代贵族(宋、杞、许、陈、楚)3、(目的):拱卫王室4、(发展):逐步推行5、(组织):层层分封6、(关系):服从天子7、权力与义务相对应(权力:权力:世袭统治再行分封;征收赋税;建立武装。世袭统治再行分封;征收赋税;建立武装。义务:义务:朝觐述职;定期纳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朝觐述职;定期纳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各地方国内外服(商朝)各地方国各地方国殷商遗民分封制(西周)各地方国功臣宗亲松散性、独立性松而不散、独而不立性三、分封制的影响1、有利于边远地区的开发,扩大统治区域2、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3、周的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4、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周王室的权威日益衰弱拓展延伸:古今拓展延伸:古今“封建封建”概念之差异概念之差异除了周代曾实行过分封制之外,历史上还有哪些王朝实行了?汉代: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代:靖难之役1、(、(2012浙江文综卷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BCD122、姜太公吕尚接受周王分封册命后,立即日夜兼程到达封地,并在死后归葬于周。此后,直到第六代齐侯死后,才不再将灵柩返葬于周。这说明A宗法制得到了非常严格的遵守B分封制有利于形成共同的文化C齐地与周地正常往来受到阻碍D齐地的社会经济逐渐发展稳定3、春秋时期崛起的大国如晋、楚、齐、秦皆属于边地之国,而向来所谓中原之地的鲁、卫、宋、郑等国,反夷为二三等国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边地之国需与异族竞争,因而变得逐渐强大B.边地之国接受西周文化,因而变得逐渐强大C.中原之国不愿称王称霸,因而变得逐渐弱小D.中原之国遵守礼乐制度,因而变得逐渐弱小144、春秋末年,身为夷人的郯(tn)子到礼仪之邦鲁国大讲礼乐,使鲁人自愧不如。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社会动荡日益加剧B中央集权逐渐弱化C政治统治得到巩固D边远地区得到开发5.西周灭商后,在前商国的南端,设置了三个姬姓诸侯国,其中武王的一个儿子被封在了前商的属国邗(hn)国,而在邗的两侧,武王的两个弟弟分别建立了原国和雍国。这三个诸侯国拱卫着洛邑和成周的北大门,同时还扼守着进入关中地区的交通要道。这表明西周推行分封制意在A促进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B实现周王权力高度集中C加强对征服地区的控制 D借助血缘关系拱卫王室6、(、(2011年全国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7、西周中晚期的大量“册命金文”显示,周王对官员的册命通常伴有土地赏赐,且赏赐力度不断增加,但这样的赏赐并不以官员效力王室的时间长短或工作分量的大小为转移。据此可知当时A分封仍以宗法制为原则B汉字开始成为成熟文字C周王统治依靠官僚政治D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8.山东地区出土发现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同关中地区的青铜器有着高度的一致,而到了西周晚期,山东地区出现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青铜器和新式陶器。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西周晚期A共同文化心理日益增强B区域经济发展逐渐不平衡C冶铜和制陶工艺进步明显D王室对封国的控制已经松动(2014年海南卷27)材料二关于抗日文化统一战线:(一)一切文化人,只要他们赞成抗日,均应在抗日的目标下团结起来,不论他们在文化上所做的工作是否同抗日有无直接的关系。(二)欢迎任何文化人使用他的文化武器(如文学、艺术、科学等)为抗战直接服务。在文化人中发展文化应该服从于抗战,服从于政治的思想。(三)文化人间,除以抗日不抗日作为团结的分界线外,还可以在关于文化的各种方面与各种问题上进行统一战线(四)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同其他抗日统一战线一样,有它的统一性,也有它的斗争性,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更充实的与坚强的统一。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1940年)(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日文化统一战线形成的特点。(6分)(2)广泛性;以抗战为共同目的;既统一又斗争;没有严密的统一组织。广泛性;以抗战为共同目的;既统一又斗争;没有严密的统一组织。(20142014年海南卷年海南卷2626)材料:材料: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清朝前期,政治相对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不断推广,人口迅速增长。据研究,康熙十八年(16791679年)全国人口已达年)全国人口已达1.61.6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破亿经过一个世纪,至乾隆末,已突破3 3亿。亿。“生齿殷繁,地土所出,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雍正元年(。雍正元年(17231723年)下令说,年)下令说,“开垦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要求,要求“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凡有可垦之处,听民相度地宜,自垦自报报”。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规定新开水田六年后纳税、旱田十年后纳税,禁止地方官吏阻挠或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趁机勒索,对垦种成效显著地区的官吏予以奖励。至乾隆五年(17401740年)年)下令告诫:下令告诫:“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民间多辟尺寸之地,即多收升斗之储。”要求:要求:“凡边省内凡边省内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地零星地土,可以开垦者,嗣后悉听该地民夷(汉族与少数民族)垦种,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免其升科(税负),并严禁豪强首告争夺。”摘编自清实录等摘编自清实录等 (1)(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前期垦荒政策的特点。特点。慢慢来的成果远大于急功近利的速成,所有的才华都是基本功的溢出。商之继统法,以弟及为主而以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未尝有嫡庶之别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成王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史记:周本纪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春秋公羊传一、宗法制的背景一、宗法制的背景1.(2019年全国1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庶民士卿大夫诸侯服从、服务管治天子家国层面宗法制国家高度分封制家国一体家国一体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 二、宗法制二、宗法制(1 1)背景:)背景:对夏商文化的借鉴和吸收对夏商文化的借鉴和吸收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2 2)特点:)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等级森严;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等级森严;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与分封制互为表里,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结合,形成形成“家国同构家国同构”政治特点。政治特点。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男女有别。(3 3)影响:)影响:凝聚宗族,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凝聚宗族,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保证了贵族保证了贵族“世卿世禄世卿世禄”的特权地位;的特权地位;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家国一体的结构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家国一体的结构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礼记坊记三、礼乐制度1、概念: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2、内容:墓葬等级制度、用鼎制度、人祭和人殉制度、乐舞制度3、影响:成为维护西周统治的重要工具成为儒家文化的思想来源考点考点5 5: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特点:特点:(1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 3)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 4)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2、商汤(太乙)之太子太丁早死,王位便由汤弟外丙、仲壬继承;而仲壬死后,王位又传回太丁之子太甲。帝乙长子启,因出生时其母尚为妾,不能成为太子,故只能封于微;其母后来立为妃,生帝辛(纣),便立为太子。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王位继承依据宗法制度B分封诸侯以王族为主体C贵族传承取决女性地位D母系亲属关系受到重视3、(2016年海南卷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4、(2014年全国I卷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342、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A、由官府控制B、不受官府的干预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3、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商和西周的社会经济一、农业1、生产工具:木石为主2、土地制度:井田制性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土地不能随意买卖政治规整,形似井字二、手工业、商业工商食官:商周政府占有工商业者并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政治经济文化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青铜冶炼术铁器的出现和使用甲骨文礼乐制度(周礼)周易尚书、春秋诗经与楚辞百家争鸣夏商周中国文明的第一个高峰(2014年全国2卷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地区时开时禁。材料二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至19世纪初,黑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1907年,设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08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