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老桥加固维修专项施工方案.pdf

    • 资源ID:72542167       资源大小:3.95MB        全文页数:4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老桥加固维修专项施工方案.pdf

    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审批:审核:二一七年四月二一七年四月1/48目目录录1 概况 11.1 工程概述 11.2 编制依据和引用标准 12 施工操作面与支架搭设方案 12.1 桁架片吊篮施工操作面 12.2 修补裂缝悬挑挂篮操作面 72.3 边梁粘贴碳纤维布施工平台搭设 92.4 设计技术规 X112.5 桥检车施工作业面 113 施工技术方案 133.1 同步顶升 133.2 支座更换原则 133.3 GYZF4 滑动支座和 GYZ 非滑动支座及垫石布置 143.4 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流程图 144 板梁同步顶升与支座更换施工 154.1 技术准备 154.2 同步顶升施工基本要求 164.3 顶升过程控制技术要点 184.4 支座更换类型 204.5 同步顶升更换支座工艺流程 204.6 顶升、落梁关键施工技术 275 同步顶升施工监控 315.1 顶升施工监控目的 315.2 施工监控主要内容 315.3 施工监控与同步顶升控制的联系 336 其他维修项目施工方案 356.1 混凝土缺陷修补施工 356.2 裂缝封闭及灌浆施工 36I/486.3 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施工 396.4 混凝土防腐涂装施工 426.5 植筋施工 436.6 挡块维修改造施工方案 44II/481 1 概况概况1.1 工程概述1.2 编制依据和引用标准1)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 X(JTG/T J23-2008);2)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 X(GB 50367-2006);3)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4)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 663-2006);5)公路桥梁橡胶支座病害评定技术标准(DB32/T 21722012);6)公路桥梁维修加固工程质量检查验收手册(2016.5)7)公路桥梁橡胶支座更换技术规程(DB32/T 21732012);8)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 146:2003)9)工程施工图设计2 2 施工操作面与支架搭设方案施工操作面与支架搭设方案2.1 桁架片吊篮施工操作面(1 号桥)吊篮桁架片操作面长度为 13.4m,栏杆高度为 1.1m,宽度为 1.1m,自重约 900 多公斤,分二节,便于拆装、运输和安装。吊篮一端用钢丝绳吊在 2 片 16 号工字钢上,工字钢放在新、老桥内侧护栏上;另一端采用32 圆钢锚固在老桥桥面上,在外侧板梁翼板顶面打孔,钢丝绳穿过孔洞吊起吊篮。为防止吊篮发生意外,在吊篮的两侧第一块板梁和第十块板梁之间穿越盖梁,用 3 根12mm 的钢缆吊在桁架片上,然后用卸克固定,帮助吊篮在中间吊一把,确保万无一失(见图2.2),吊篮桁架片支架的安全度就更高。在桁架片二侧吊紧,可减少和防止中间桁架片的下挠。也可用18mm 的钢缆穿过路面,下落后用葫芦收紧,并调节高度,上、下用专用钢梯,并固定。1/48图2.1桁架片吊篮施工操作面示意图图2.2桁架片吊篮三道钢丝绳穿过盖梁固定示意图2.1.1 构造设计临时工作平台采用桁架式结构,内侧通过手拉葫芦固定于新老桥梁内侧护栏上,外侧采用采用32 圆钢锚固在老桥桥面。施工平台长度 13.4m,宽度 1.1m,主梁及平台底板横梁采用 70705mm 方管,侧面竖杆、斜杆以及下平联斜杆采用 40403.5mm方管。下平联斜杆交叉点采用节点板连接,节点板采用 30030015mm 钢板。2.1.2 计算参数1 1)材料特性)材料特性钢结构采用 Q235 钢,钢材按 GB/T 714-2008桥梁用结构钢标准执行,Q235 钢材的材料特性见表 2.1:表2.1钢材材料特性表2/48材料名称Q235 钢厚度(mm)弹性模量E(MPa)206000强度设计值(MPa)抗拉、抗压和抗弯f215抗剪fV125162 2)规)规 X X 容许值容许值依据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X(JTG D64-2015),施工阶段在钢结构自重、施工机具、人群临时荷载,以及施工全过程最不利荷载作用下,钢结构容许应力如表 2.2 所示。表2.2Q235钢材容许应力(MPa)材料名称Q235轴向应力140弯曲应力w145剪应力85依据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X(JTG D64-2015),钢桁梁施工竖向挠度容许值 L/800,即 16.75mm。3 3)作用力取值)作用力取值结构自重:钢结构的自重计算采用容重:78.5kN/m。施工荷载:500kg,按照 385N/m 的均布荷载考虑。2.1.3 设计验算采用 midas-civil 建立施工平台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杆件采用普通梁单元进行模拟,空间有限元模型如图 2.3 所示。图2.3空间有限元模型图在施工荷载作用下,杆件最大应力如下图所示:3/48图2.4 最大应力云图通过计算,钢结构最大拉应力为 13.28MPa,最大压应力为-13.85MPa,均小于容许应力 145 MPa。主梁最大应力云图如图 2.5所示:图2.5 主梁最大应力云图主梁最大拉应力为 6.97MPa,最大压应力为-9.98MPa,均小于容许应力 145 MPa。通过验算,施工平台应力满足相关规 X 要求。主梁最大挠度云图如图 2.6所示、小横梁最大挠度云图如图 2.7所示。4/48图2.6主梁最大挠度云图图2.7小横梁最大挠度云图通过上图可以看出,主梁最大挠度为1.64mm,小横梁最大挠度为0.21mm,主梁容许挠度 16.75mm,小横梁容许挠度为1.375mm。通过验算,主梁及小横梁刚度满足相关规 X 要求。2.1.4 桁架片吊篮压载试验5/48图2.82.11压载2200kg,主梁下挠0.9mm桁架片吊篮的转运,采用吊车平衡法吊装,转运到另一个墩柱,此时应用绳子拖住,沿墩柱转运,到位后用葫芦提升桁架片吊篮至梁底 1.75m 高底,或用吊车在梁底转运,便于施工。图2.122.13吊车平衡法转运钢桁架6/48图 2.14桥面至桁架上、下钢扶梯图 2.15跨中压载试验及底板30cm 护栏2.2 修补裂缝悬挑挂篮操作面(1 号桥)1)吊篮修补裂缝支架压载400kg,上、下采用钢梯,吊框用方钢制作,四周设置护栏,便于操作人员修补裂缝及砼缺陷,安全可靠。2)所有操作人员应穿救生衣,戴安全帽,每个施工墩台备用救生圈 2 个,并用绳子连接。3)操作人员上、下用钢梯,并固定,从桥面分隔带上、下。图2.162.17吊篮支架压重400kg2.2.1 构造设计腹板施工平台采用整体框架式结构,施工平台长度1.6m,宽度0.85m,主要受力构件选用 50.3cm 角钢,施工荷载 250kg,构造示意图如图 2.18 所示:7/48图2.18构造示意图2.2.2 强度及刚度验算采用 midas-civil 建立施工平台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杆件采用普通梁单元进行模拟,在施工荷载作用下,构件最大应力云图如图 2.19 所示:图3.19构件应力云图通过计算,钢结构最大拉应力为 49.9MPa,最大压应力为-66.55MPa,均小于容许应力 145 MPa。构件变形云图如图 2.20 所示:8/48图2.20构件竖向变形云图通过上图可以看出,主梁最大挠度为 1.78mm,刚度满足相关规 X 要求。2.2.3 整体稳定性验算通过计算,工作平台远端支反力为-2.54kN,拟于远端布置 4kN(即 400kg)配重块,安全系数为 1.57。2.3 边梁粘贴碳纤维布施工平台搭设2.3.1 构造设计底板粘贴碳纤维施工平台,采用型钢和钢管组合式结构,主梁采用16 型钢,与桥面汽车连接,其余构件均采用 48.33.6mm 圆钢管,施工荷载 500kg,构造示意图如图2.21 所示:图2.21构造示意图9/482.3.2 强度及刚度验算采用 midas-civil 建立施工平台空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杆件采用普通梁单元进行模拟,在施工荷载作用下,构件最大应力云图如图 2.22 所示:图2.22 构件应力云图通过计算,钢结构最大拉应力为 104.6MPa,最大压应力为-92.1MPa,均小于容许应力 145 MPa。构件竖向及横向变形云图如图 2.23、2.24 所示:图2.23构件竖向变形云图10/48图2.24构件横向变形云图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构件竖向及横向最大变形为 10.9mm、6.3mm,刚度满足相关规 X 要求。2.3.3 整体稳定性验算通过计算,工作平台上方槽钢与汽车连接位置处支反力为-13.99kN,通过配重或其他连接构造,在该位置处施加 20kN 的竖向力,安全系数为 1.43。2.4 设计技术规 X(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 X(JTG D60-2004)(2)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 X(JTG D64-2015)(3)钢结构设计规 X(GB 50017-2003)(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 X(JTJ/T F50-2011)2.5 桥检车施工作业面老桥上部结构维修加固采用桥检车作为施工操作面,白天作业、晚上撤除。详见图2.25、2.26:11/48图2.25 现场使用桥检车图2.26 桥检车施工作业12/483 3 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技术方案3.1 同步顶升考虑到桥的结构特点以及桥面交通流量的实际情况,拟采用“中断交通,纵向逐墩、横向同步顶升梁体”的方式进行同步顶升。将梁体顶升到位后,对支座、垫石以及梁底进行更换和维修改造。即在更换支座施工过程中,采用沿着纵向逐一对各墩台上需要更换的支座进行同步顶升(落梁)的方式进行。为保证更换支座过程中梁体结构安全,梁体顶升(或落梁)过程中,同一墩台上各支点必须同步顶升(或落梁)。梁体顶升、支座更换的主要施工步骤为:1)搭设施工平台等施工准备;2)安放千斤顶和临时支撑;3)安装顶升和监测设备;4)试顶升(问题反馈及处理);5)正式同步顶升;6)多次同步顶升至预定位置;7)调整临时支撑高度并放置临时支撑;8)梁体支撑于千斤顶和临时支撑上;9)改造垫石、楔形块、更换支座;10)再次顶升,取出临时支撑,同步落梁,清理现场。3.2 支座更换原则根据设计方案对本次支座更换的原则是:1)对于墩台病害支座,进行整排更换;2)以消除支座病害作为主要目标;3)不中断或中断交通,纵向逐墩、横向同步顶升梁体。13/483.3 GYZF4 滑动支座和 GYZ 非滑动支座及垫石布置滑动支座及垫石布置横断面图非滑动支座及垫石布置横断面图梁体环氧结构胶调平3mm304镜面不锈钢板支座垫石顶面调平GYZF4橡胶支座 10mm热镀锌钢板支座垫石顶面调平梁体环氧结构胶调平GYZ橡胶支座支座垫石支座垫石梁体梁体图3.1 支座安装构造图3.4 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流程图梁体顶升和更换支座的施工总体流程图见 3.2 所示。钢垫块临时支撑搭设施工平台交通封闭安装千斤顶、控制器及液压系统称重数据采集器试顶升工控机同步顶升裂缝跟踪观测顶升就位后,安放临时支撑梁体姿态观测卸除千斤顶限位措施拆卸支座墩顶修复、加固根据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决定是否解除伸缩缝定位千斤顶支撑位置,并进行相应处理安装临时辅助钢柱支撑系统各支座处梁底面标高测量桥梁检测位移传感器顶升前准备工作结束应力传感器指挥中心信息反馈HRP-32计算机同步顶升、下降控制系统HRP-24计算机同步顶升、下降控制系统安装新支座同步顶升千斤顶,替换临时支撑系统同步落梁其他维修施工桥梁检测清理现场,交工验收图3.2顶升施工总体流程图14/484 4 板梁同步顶升与支座更换施工板梁同步顶升与支座更换施工4.1 技术准备在认真研究并消化技术文件及设计施工图的基础上,对设计施工图进行工艺性复核,并编制同步顶升更换支座施工工艺,完成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保证梁体同步顶升、更换支座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4.1.1 消化吸收设计施工图以及相应的技术文件根据梁体的结构特点,充分理解施工方案意图,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保证施工质量满足相应的技术规 X 要求。结合以往同步顶升梁体、更换支座项目数十座桥的施工经验,根据对桥梁病害、施工条件的现场调查情况,提出优化调整建议,并就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性疑难问题提前预估和做好预案,以充分准备和灵活应对施工实际问题。4.1.2 认真分析结构特点当顶升或者落梁过程中出现板梁顶升点处位移不同步的情况时,理论上梁体顶升等效于在顶升点处施加竖向强迫位移,使得结构内产生附加内力,如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导致结构性裂缝病害。因此必须对结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总体掌握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4.1.3 顶升前后的桥梁检查顶升施工之前有必要对需顶升桥跨及其相应的上、下部结构进行全面地检测,以了解桥梁结构现状,避免已有病害对顶升施工的安全性造成隐患,也便于在顶升过程中对已有病害做进一步观测;另一方面顶升施工结束后也需要全面检测,对比顶升施工前的状况,以判断顶升施工是否对桥梁结构造成损伤,若有损伤,则需要采取相应的维修加固措施。4.1.3.14.1.3.1 外观缺陷检查外观缺陷检查1)主梁调查调查主梁的裂缝情况并详细记录和分析原因。2)支座检查核实现有更换支座设计资料,调查支座形式,查明支座是否老化,变形是否过大,15/48位置是否正确;检查支座是否脱空或缺失;检查支承垫石顶面是否有开裂、积水等现象。根据支座现状,判断其是否受力均匀,能否将上部结构的作用顺适、安全地传递到下部结构,是否能保证上部结构在支座上自由变形,以便使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计算图式相符合。根据设计文件要求,对于各墩柱、台的支座,在搭设支架进行进一步检查后,按照业主、设计和监理单位要求,对病害支座予以更换,并进行相应的垫石维修等施工。3)墩台帽检查检查墩台帽有无裂缝,有无渗漏水现象发生;检查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等。4)桥面及其它附属设施检查对桥面铺装、伸缩缝等进行检查,记录其工作状况,如裂缝位置、性状,伸缩缝宽度、错台等,以便于顶升前、后的对比分析。4.1.3.24.1.3.2 桥梁环境调查桥梁环境调查本调查主要是针对桥位处的地理环境调查,实地勘测地形,合理布置施工现场,为顶升施工做准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其它必要检查。4.1.4 前期试验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周期,进场前对千斤顶进行标定和油管压力试验、单向阀自动锁定系统检查等,确保万无一失。4.2 同步顶升施工基本要求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桥梁顶升技术在新建桥梁施工和旧桥维修改造中已经开始普遍采用。桥梁顶升是在需要顶升部位设置临时顶升支撑,利用千斤顶和同步顶升设备对桥梁结构进行抬高或降低的移位操作,顶升就位后安放于临时支撑上且保证其稳定,然后对墩台、支座或主梁进行改造施工,安装新支座,最后落梁。4.2.1 应对和克服客观条件限制桥梁顶升施工是对既有桥梁的改造,故存在较多的约束条件,建设工程中已用的一些较好方案在实际桥梁顶升中存在无法实施的现象。千斤顶、辅助支撑往往需要设置在墩台帽上狭小的空间内,甚至有时根本无法直接安置,需要采取适当的改造措施,同时16/48采用超薄型千斤顶,千斤顶、辅助支撑的布设方案设计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充分争取和有效利用有限的空间。4.2.2 施工方案具有可操作性(1)顶升方案须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针对梁体的结构、构造特点,可操作性受制约的因素为千斤顶尺寸、安放位置、施工操作空间等要求。(2)对于千斤顶尺寸、安放位置和施工操作空间的问题,根据现场构件尺寸和空间位置,灵活选择千斤顶类型及其支撑位置。(3)在荷载的作用下,千斤顶的油压达到预定值时需要一个反应时间,并且冲击荷载对千斤顶油缸会造成损伤,因此,考虑到顶升过程的结构安全以及顶升设备正常工作的要求,选用安全可靠的千斤顶与临时支撑。3.2.3 同步顶升设备为确保顶升过程中的桥梁结构安全,本项目采用的同步顶升控制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在各顶升点液压缸压力可控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位移同步;(2)顶升系统能够对各液压缸的压力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和动态调控;(3)不需要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应具有智能监测和控制的能力;(4)具有自动报警功能,在达到预先设定的行程或负载限制时自动锁定;(5)当油缸(千斤顶)和油路发生故障时,能自动锁定,自动保持油缸的压力不变(千斤顶油压不降);(6)顶升设备能够实现每 1mm 的级差分级同步顶升和同步落梁的功能;(7)同一油路的千斤顶位移同步误差须控制在 0.5mm 以内。(8)顶升力和位移实行“双控”,位移作为主控。鉴于简支梁桥对强迫位移的敏感性,我公司采用计算机同步顶升(下降)控制技术,对该桥进行同步顶升(下降),更换支座。桥梁同步顶升是一项烦琐且重要的工作,必须有可靠先进的装备和科学的工艺,因此,对桥梁结构在顶升、抬高过程中,进行位移和顶升力双控,能确保构件在重载顶升过程中的安全。本项目采用 HRP-32 计算机控制同步顶升、下降液压系统进行施工,HRP-24 计算机控制同步顶升、下降液压系统作为备用(主机软件为原装进口),该系统主机为原装进口设备,控制精度满足设计要求。配备有先进的高精度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电磁阀、输入、输出软件模块、多点控制同步顶升,自动显示顶升力和顶升高度数值。具17/48有自动报警系统,在达到预先设定的行程或负载限制时自动停机,当油缸(千斤顶)和油路发生故障时,会自动报警,自动锁定,操作安全可靠。4.3 顶升过程控制技术要点4.3.1 同步顶升的安全控制桥梁同步顶升是一项技术复杂的工程,必须保证顶升施工的安全。顶升过程中的安全性包括结构的安全性、设备的可靠性及施工操作人员的安全。1)确保梁体的安全性鉴于这两座桥为板梁结构简支、桥面连续的特点,顶升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较大的强迫位移,否则易使桥梁结构产生附加内力(如桥面连续处、铰缝内力增大等),从而影响结构安全。2)确保顶升点处桥梁结构的局部安全由于在顶升过程中,梁体和墩台顶面着力点存在集中力,该处需要着重加强,避免在顶升过程中出现局部损伤,进而影响桥跨结构安全。3)确保顶升过程中的施工安全顶升过程中,如果千斤顶出现漏油或其他故障,可能导致梁体纵横向不均匀顶升,严重时可能导致梁体倾覆。因此,需在梁体顶升过程中采用安全机械式千斤顶进行保护,供油系统采用锁定装置和报警系统,保护梁体不发生整体倾覆。同时,顶升时不能一次到位,要分批次顶升,并持荷观察 510 分钟,无意外情况,再顶升。4)其他关注施工过程中交通、高空作业、河中脚手架防护、用电等安全问题。4.3.2 桥梁同步顶升的临时钢垫块支撑设计顶升过程应采用分级顶升,每一级行程的最大位移控制在 1mm 以内,顶升速度控制在 3 分钟 1mm,顶升到位后,靠计算机控制自动锁定千斤顶,不回油。对千斤顶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在千斤顶锁定后,一般安装临时机械式千斤顶作为辅助支撑,防止出现突发情况。我单位采用螺杆式千斤顶作为辅助支撑,吨位大、弹性变形小,控制精度高且操作便利,可灵活地适应各种净高条件。18/48图 4.1 顶升施工现场4.3.3 桥梁顶升过程的同步监控桥梁的同步顶升需分级、缓慢完成,因此对桥梁顶升过程中的整个运动轨迹、整体姿态等进行实时监控是关乎桥梁结构安全的重要环节。由施工单位所进行的监控,其重点是位移监控,通过位移监控了解桥梁的实时姿态(在终端上显示),通过同步控制系统实现位移与顶升力(油压)之间的协调,使得各顶升点处位移同步。监控内容包括桥梁整体姿态、位移等,监控工作要贯穿于顶升、持荷和落梁的整个施工过程中。根据简支板梁桥的结构特点,考虑在墩、台处同步顶升板梁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在顶升和更换支座过程中,必须对板梁结构进行监控。主要监控内容为:各顶升点处梁体的竖向位移以及位移差;裂缝(如有)病害的发生及发展情况;派专人对伸缩缝、桥面铺装进行外观检查,以及伸缩缝的伸缩变形、错台情况。4.3.4 各施力点顶升力的有效传递由于千斤顶顶升力较大,各施力点的反力需要有效的传递至墩台基础或临时支撑,同时不能造成结构的破坏,因此必须采取可靠的措施予以保证。4.3.5 顶升梁段对桥梁其他部位影响对于已建成的桥梁,顶升施工必然牵一发而动全身,梁体在顶升抬高过程中,各联系构件或设施必然会受到影响,比如伸缩缝、管线等。因此在顶升之前需要详细调查,确保施工过程和相关构件的安全。4.3.6 落梁后梁底标高控制对于已建成桥梁,恒载作用下内力分配已完成,必须使梁体顶升过程中各支点的相对位移量控制在安全 X 围之内。因此,顶升前要测量支点处梁体标高,顶升和落梁过程19/48中需要监控梁体各支点的相对位移,落梁后要确保梁体恢复至原有标高处,保证梁体结构安全。4.4 支座更换类型本次老桥更换支座参照设计文件以及现场检查核定的支座类型,即GYZF4250*43mm、GYZ 250*41mm。选择的支座性能及参数、标准要符合国家现行规X、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JT/T 4-2004、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 JT/T 663-200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 X JTG D60-2015 以及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涵设计规 X JTGD62-2004等相关规 X 要求。4.5 同步顶升更换支座工艺流程4.5.1 施工准备1 1)安装桁架片操作平台安装桁架片操作平台在桥下墩柱两侧安装桁架片操作平台,二侧固定,并根据墩台高低进行调节,梁底至平台高度为 1.75m,横桥向平台宽度为 1.20m,四周连接贯通。2 2)现场检查与测量)现场检查与测量在梁体顶升、支座更换的整个过程中,梁体的标高在发生变化,为了保证支座更换后梁体能够准确回复至更换前的标高(误差不超过 1mm),进场后的现场检查与测量非常重要,即“三类标记”。进场后应先进行现场检查,持荷过程中也应进行检查。现场检查主要通过目测针对梁体进行。针对各跨梁体,检查梁体是否有存在裂缝病害,对既有病害详细记录、标记,并对裂缝成因进行分析,在持荷过程中对裂缝宽度变化进行监测,以确保结构受力安全。在顶升前,需要对原支座处梁体底面至墩台顶面的净高进行准确测量,确定原梁体底面的标高,为调平、千斤顶与辅助支撑布设以及新支座安装做准备。3 3)清理墩台施工垃圾)清理墩台施工垃圾对桥梁墩台顶面的垃圾,如影响千斤顶、临时支撑安置或者新支座安装,则应在施工准备阶段即进行清理;其他部分施工垃圾,在梁体同步顶升到位后进行清理。4.5.2 墩、台千斤顶及临时支撑的布置20/48图 4.2 桥台千斤顶及临时支撑布置平面图1-1图 4.3 桥台千斤顶及临时支撑布置立面图(单位:)图 4.4 过渡墩、中间墩千斤顶及临时支撑布置平面图图 4.5 过渡墩、中间墩千斤顶及临时支撑布置立面图支座同步顶升施工主要利用桥梁墩、台作为顶升支撑平台,将千斤顶及临时支撑布置在主梁端部下方,但禁止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而直接将千斤顶及临时支撑布置在主梁底板下方及墩台顶面;为确保桥梁结构安全,千斤顶、临时支撑的布置位置应与盖梁中线的距离必须一致,防止盖梁、墩柱因偏心受力而造成损伤;21/48采用钢板、钢垫块、螺杆式千斤顶作为临时支撑。钢板及钢垫块均应采用机械加工,平整度应0.2mm,螺杆式千斤顶应能承受足够的支反力;安装千斤顶之前,需要在顶升支撑平台表面、主梁底面放样,并用水平尺校准水平,将支撑平台上的垃圾、焊渣、毛刺以及主梁底面混凝土用砂轮打磨平整至与所有支撑接触面密实为准。而后在预先放样的位置处安装钢板,上置标定好的千斤顶,千斤顶上方再放置一块钢板以保证千斤顶垂直作用于梁底及钢结构支点。临时支撑的安装与千斤顶类似。在千斤顶及临时支撑上下接触面放置钢板的厚度应不小于 1016mm;(6)为避免顶升过程中各支点处因应力过大造成局部损伤,落梁到临时支撑上之后,如果有足够的施工操作空间,可让部分千斤顶仍然保持一定的压力,即支座拆除过程中以及拆除之后,由临时支撑和持荷千斤顶共同支承梁体重量,千斤顶处于预紧状态,并自动锁定。4.5.3 同步顶升施工在完成液压系统、控制器、千斤顶等设备的安装调试后,开始进行顶升施工。顶升过程采用顶升力和位移“双控”,当实际顶升力接近设计吨位时,放缓顶升速度,并由专人在顶升过程中试取原支座。当顶升至合适高度后,安置临时支撑,临时支撑与板梁底面、墩台帽顶面之间放置1016mm 厚钢垫板。临时支撑应可以微调,且采用机械锁定,防止锁定松动。具体施工措施如下:4.5.3.14.5.3.1 顶升过程中结构受力安全控制顶升过程中结构受力安全控制支座更换的主要实施阶段可以分为:前期准备工作顶升阶段持荷阶段落梁阶段。在持荷阶段,从设计上可以确保临时支撑的稳定性,采用合理的后续施工方案能够确保顺利实施,而对结构受力安全影响相对显著的阶段是顶升、落梁阶段。现场实施必须达到以下原则:(1)施工过程中顶升力和顶升点位移双控,以顶升点处的梁体位移为主要控制指标,尤其应严格控制同一墩处横向各顶升点处的竖向顶升高差不大于 0.5mm;(2)必须进行试顶升以检验各支点处的顶升力量值是否与设计相符,顶升力的总体分配是否正常,应根据试顶升称重的实际情况调整千斤顶布置方式和油路连接方式,同步顶升设备必须具备称重功能;(3)根据千斤顶的行程以顶升 1mm2mm 作为一个阶段,缓慢、平稳顶升;(4)根据实际监测位移情况,在监理和监控监督下进行施工,一旦出现位移超限22/48或其他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施工,及时查找原因。4.5.3.24.5.3.2 起顶力和顶升高度起顶力和顶升高度按照设计要求,本项目对于一个墩台而言均采用整体顶升法,确定桥台、桥墩处的最大容许顶升高度板梁不超过 45mm,顶升高度越小越好,以支座能取出为好。横桥向各顶升点的位移误差不大于0.5mm,需要注意的是:(1)配置千斤顶吨位时需考虑一定的富余量,应不小于“恒载+活载”的理论支反力的 2 倍,即 F=2.0R;(2)千斤顶及临时支撑的布置应尽量确保梁体在同步顶升过程中的平衡;(3)事先准备一定数量性能完好的千斤顶以做备用。为准确控制起顶力,保证梁体在安全受力的状况下完成整个顶升、持荷、落梁过程,按照设计提供的各支座处的支反力初步控制起顶力。根据以往同类桥梁的顶升经验,实际支反力可能由于施工等原因可能与设计有些出入。我单位采用先进的同步顶升控制系统和顶升设备,具有准确的称重功能,完全可以满足设计要求。为准确控制起顶力,保证梁体在安全受力的状况下完成整个顶升、持荷、落梁过程,在千斤顶安置完成后即进行试顶升,顶升量控制在 1mm 以内,以支座与梁底脱离为准,此时的顶升力即为梁体起顶力。按照设计要求,横桥向顶升点之间的最大位移不同步量值为 0.5mm,空心板梁的整体顶升高度应控制在 45mm 内,且越小越好,以取出支座方便为宜,如果现场难以取出应及时与设计、监理单位联系。4.5.4 持荷阶段施工4.5.4.14.5.4.1 支座垫石维修支座垫石维修目前垫石高度为 56cm,垫石采用二种方法处理,一种是切割降低高度,第二种方法是全部凿除,预制垫石,直接安装,调平下垫石,然后调平上垫石楔形块,调平的材料采用环氧结构胶。(1)为了确保更换后安装的支座均匀受压,在拆除病害支座的同时对加垫钢板、严重破损砂浆垫层等(如有)也一并进行拆除。在拆除病害支座后,应首先检测现有支座垫石有无损伤(如破损、缺角等),如果存在损伤,采用环氧结构胶进行分层批嵌修补;(2)如存在支座缺失,或在拆除支座加垫钢板后将导致现有支座垫石标高不足,应采用结构胶分层修复至预定标高 H;23/48(3)上述预定标高 H 应根据现有梁底标高 H0、支座厚度 h 以及支座压缩量 h确定,即 H=H0-h+h;(4)支座垫石顶面应采取水准尺进行检查,如果垫石顶面不平整,应将其顶面凿毛,采用结构胶找平支座垫石顶面,便于新支座的安装;(5)安装支座前采用环氧结构胶热镀锌钢板调平,四角平整度控制在1mm 内。4.5.4.24.5.4.2 梁底调平处理梁底调平处理在梁体同步顶升到位后,对梁底预埋钢板进行打磨除锈处理。若梁底预埋钢板表面不平整,在除锈之后可采用结构胶进行调平处理,形成上垫石楔形块,调平纵、横坡。1)梁底调平原则在类似项目实施过程中已多次发现梁体底面不平整的情况,如不对坡度较大的梁底进行调平处理,即使更换了新支座也无法保证支座与梁底密贴。因此,在处理脱空支座时,还应检查梁体底面的水平度。根据桥涵设计规 X,在坡度 i1%时可不予调平,但支座安装规 X 同时要求支座安装的四角高差不大于 2mm。为尽量避免支座局部承压,兼顾各种尺寸的支座,考虑以支座安装的四角高差不大于 2mm 这一指标来衡量是否需要进行梁底调平处理。根据 XX 省地方标准 DB32/T 2173-2012 要求,四角高差不大于1mm。滑动支座及垫石布置横断面图非滑动支座及垫石布置梁体环氧结构胶调平3mm304镜面不锈钢板支座垫石顶面调平GYZF4橡胶支座 10mm热镀锌钢板支座垫石顶面调平梁体支座垫石梁体梁体图 4.6 梁底楔形块调平示意图2)确定调平楔形块厚度对梁底采用现浇楔形块方式调平。因操作空间小、楔形块厚度薄,难以采用批嵌成型,因此,推荐采用环氧结构胶以人工挤压成型方式浇筑楔形块。在浇筑之前,应对梁底原钢板进行除锈、打磨处理,楔形块抗压、弹性模量强度达到后方可落梁。严禁采用落梁挤压成形,否则,位移误差会更大,易使支座偏压受力,超转角工作。楔形块尺寸与上钢板尺寸相同,支座更换后的梁底净高(楔形块厚度+下垫石厚度+支座厚度-支座压缩变形)应与更换前基本一致或比原始标高高出+0.51mm。为此,24/48对于梁底存在坡度需要浇筑新楔形块以调平时,下垫石的厚度需要根据楔形块的厚度调整(可适当薄一些),必要时应凿除原下垫石重新浇筑,梁底坡度依靠楔形块调整。对于桥台支座,楔形块底面须粘 SUS304#镜面不锈钢板,对于板梁操作空间有限的不锈钢板,应根据现场情况配置不锈钢板厚度。先浇筑或修复支座下垫石,垫石厚度根据支座压缩量、梁底标高、支座厚度以及梁底楔形块厚度计算确定。3)其它注意事项梁底调平施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梁底调平处理后必须确保水平,保证落梁后支座接触密实,以免出现脱空、局部变形较大现象,严禁出现落梁后 GYZF4 滑板支座和 GYZ 非滑板支座初始剪切变形和脱空、偏压、鼓胀开裂等病害;(2)调平用楔形块的厚度(包括不锈钢板)一般控制在 14cm 内,并根据现场情况确定;(3)梁底底面与垫石顶面间距须精确控制,保证支座能顺利安装,且落梁后主梁支点处标高保持不变或高出原始标高+0.51mm;(4)采用结构胶修复时必须确 XX 实,以免在支反力作用下出现不均匀受力现象。4.5.4.34.5.4.3 支座滑动面调整支座滑动面调整为了确保桥台滑动支座的滑动功能,同时也是为了方便梁底调平、提高调平精度,需在调平底面粘贴一块不锈钢钢板,不锈钢板应以超出支座边缘 34cm 以上为准,即其平面尺寸应35cm35cm,以免滑动支座滑出钢板。不锈钢板厚度应不小于 23mm,宜使用 23mm 厚 SUS304#镜面不锈钢板,顺桥向的滑动面按 JT/T 663-2006规格系列要求。新四氟板滑板支座安装时,将四氟板表面均匀涂抹硅脂油 5201-2,支座的中心线和垫石预埋钢板的中心线重合,纵、横坡全部在上楔形块预埋钢板与梁底调节,形成楔形块,而板式支座与下垫石预埋钢板、上楔形块预埋钢板之间的四周距离是相等的,误差应控制在1mm 之内。4.5.4.44.5.4.4 支座安装支座安装支座垫石处理完毕且达到要求后,在各支座垫石上放置相应类型的新支座,相关注意要点如下:(1)梁体顶升前后,须测量各支座处梁底标高,保证支座更换完毕梁底标高与顶升25/48前标高一致或高出原始标高+0.51mm;(2)支座更换之前需要对原有支座在台帽及盖梁上的位置进行标记,新支座安装时,尽量按照原有位置安放。若原有支座出现明显偏位,应在梁体同步顶升到位后根据梁底预埋钢板位置重新确定新支座的安装位置;(3)在同一桥台上的同一排支座横向成一条线,且到台帽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一致;(4)在同一桥墩上的两排支座,各自与桥墩横向中心线的垂直距离必须相等,避免在支座位置出现偏心受压现象;(5)安装支座时,支座外围距离支座垫石边缘最小距离应5cm;(6)注意桥梁墩台设置的非滑动、滑动支座不能有误、相互混淆;(7)为减小顶升误差,本次仅一次性落梁。即落梁前,将支座垫石全部修复完毕、调平,且垫石顶面与梁底的净距满足支座安装厚度;(8)如果调整了新支座的厚度且与现有支座尺寸有差异,则安装时需要改造支座垫石,以满足第(1)条要求,且支座顶底面的平整度需满足规 X 要求;(9)应按要求正确安放支座,确保支座上、下表面与梁底及台帽、盖梁密贴以保证支座顶、底面全部参与受力;(10)对 GYZF4 板式支座,安装时如果温度较低,根据计算情况,上钢板中心线应向顺桥向适当内移 1.52cm;如温度高则应适当外侧2cm 左右,以满足梁体在温差影响下的正常伸缩变形。因此新支座安装时要视当时温度而定,并符合设计规 X 要求。4.5.5 同步落梁施工4.5.5.14.5.5.1 整体同步回落整体同步回落落梁过程采用顶升力和位移双控,采取分级落梁,防止一次落梁支座变形过大。落梁前,检查新支座顶面与梁底楔形块底面之间的实际高度,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核对。先卸除临时支撑,再同步进行千斤顶回油。落梁过程中,严格控制同一桥墩相邻顶升点之间的顶升高差在 0.5mm 之内。为减小顶升误差,保证落梁后支座不脱空,本次仅一次性落梁。即落梁前,将支座垫石全部修复完毕、调平,且垫石顶面与梁底面间的净距满足支座安装厚度,然后再一次性落梁。为了保证落梁精度,相关要点如下:(1)确定支座总压缩量由相应厂家提供或参考支座厂家提供的支座试验压缩曲26/48线确定。在没有试验数据的情况下,一般按照厂方供应商提供的理论计算支座变形量,施工经验实际变形量一般应乘以 2 倍,即支座的抗剪强度乘以支座厚度,除以弹模乘以2 倍(计算式),预定标高(H1),梁底顶升前高度(H0)加上支座压缩量(H),即H1=H0+H。2G HE(2)根据支座压缩量、梁底标高、支座厚度确定垫石修复标高;H(3)落梁时,各千斤顶同步回油,严格控制同一桥台上的各支点同步落梁,由计算机控制同步下降液压系统完成。落梁过程中按照每级 1mm 的顺序进行,同样实行顶升力和位移双控的原则,保证梁体回落到顶升前的标高处。4.5.5.24.5.5.2 梁体与墩台帽间净空控制梁体与墩台帽间净空控制支座病害处治、支座更换的控制原则是支座更换完毕后,支座处梁底标高维持不变。因此,对各个施工阶段梁体与支座垫石之间的净空控制作如下要求:(1)在施工准备阶段,应对梁体与支座垫石或墩台帽顶面之间的净高进行测量,该净高也是落梁后必须达到的净高。(2)为确保落梁后各支座受力均匀、符合原设计要求,落梁前仍应对同一墩台各支座垫石顶面至上钢板底面的净空进行测量,以确保各墩台垫石顶面至上钢板底面的净空差异在 1mm 之内。4.6 顶升、落梁关键施工技术桥梁同步顶升、更换支座工程,同步顶升是关键,是核心。为了保证同步顶升顺利进行,应该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顶升系统能够顺利将桥梁结构托起来,顶升过程中要保证顶升系统、桥梁结构安全稳定,顶升高度除了要满足结构安全的允许限值,还要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保证支座能顺利拆卸和安装,最后梁体要下落到顶升前的标高处,避免给桥梁造成附加内力。4.6.1 顶升前应落实的工作1)搭设施工平台;2)必须对顶升点所在墩台处附近的梁体表面进行检查,检查裂缝等缺陷的性状与分布情况;3)进行墩台帽顶面、垫石清理,凿除松散砼,结构胶找平、修补、打磨、校准水27/48平,以保证千斤顶支撑点水平;4)测量各支座处梁底标高;5)预准备好凿除、调整修复垫石、楔形块疏松混凝土的专用设备等。4.6.2 顶升力和顶升高度控制对梁体进行同步顶升过程中,顶升力与顶升高度双控,但以顶升位移控制为主。1)起顶力为准确控制起顶力,保证梁体在安全受力的状况下起顶,顶升前需计算墩台帽顶面受力值和模拟起梁时的各种受力状况。其中,千斤顶能承受的最大顶升重量须超过2 倍的梁体支反力(即 F 2.0R),且能够安全承受和适应桥面活载作用产生的支反力、转角变形。2)顶升高度梁体顶升高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控制: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各墩台处的顶升量板梁不大于 45mm,顶升高度越小越好,如果支座还无法取出,须征得设计同意后,再提升高度,直至

    注意事项

    本文(老桥加固维修专项施工方案.pdf)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