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专题训练.pdf

    • 资源ID:72555780       资源大小:1.55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1.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1.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专题训练.pdf

    1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专题训练 单选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 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 12cm 处时,则()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等大的实像,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应将 A蜡烛和光屏都远离透镜 B蜡烛和光屏都靠近透镜 C蜡烛远离透镜且光屏靠近透镜 D蜡烛靠近透镜且光屏远离透镜 4、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A放大实像 B放大虚像 C等大实像 D缩小实像 5、图是一位同学眼球成像的示意图,他所患眼疾及矫正视力应配戴的透镜类型是()2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呈现个与凸透镜口径略小的圆形光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的焦距为 20.0cm B该光斑形成的是蜡烛火焰缩小的实像 C该光斑形成的是蜡烛火焰放大的虚像 D该光斑的形成是蜡烛火焰的光的折射现象 8、凸透镜成像,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能成像的性质是()A放大实像 B放大虚像 C等大实像 D缩小实像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成像规律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适当位置,调节光屏位置得到凊晰的像。3 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则该镜片()A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是凹透镜,属远视民镜 C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10、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手影的形成 B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C 被水珠放大的叶脉 D 远处景物透过水晶球成像 4 11、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日环食”现象 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C 照相机成像 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12、将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 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 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5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三种色光 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4、小花用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如图)。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过程模拟的眼睛及该眼睛的矫正方法是()A近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C近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15、如图所示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操作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图甲中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 10.0cm B如图乙所示,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C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 30cm 处,光屏上可得到等大的实像 6 D如图乙所示,将蜡烛移至 45cm 处,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 多选题 16、有关透镜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时,要使像变大,照相机应靠近物体 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放大镜的镜片就是一个凹透镜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图放置器材,此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 B根据蜡烛移动到刻度尺上 20m 处的成像特点,可制成幻灯机 C若将蜡烛向左移动,需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重新找到清晰的像 D若将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光屏上可以找到正立、等大的像 18、用手机的摄像头对着“微信”或“支付宝”的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快捷方便地完成收付款交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手机这种摄像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手机拍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时与显微镜物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7 D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 19、将一支蜡烛放在装有水的烧瓶前,调整蜡烛和烧瓶至如图所示位置,在墙壁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要使墙壁上所成的像变小,下列做法可行的是()A只将蜡烛向左移动 B只将烧瓶向右移动 C蜡烛适当向左移动,烧瓶则向右移动 D蜡烛适当向右移动,烧瓶也向右移动 20、如图一束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上的a点。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他正确选择了透镜,并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如图所示;当蜡烛从光具座上的M点移到N点时,他通过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逐渐变大。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他选择的是甲透镜 B他选择的是乙透镜 C凸透镜位于N点右侧 D凸透镜位于M点左侧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某次实验情形如图(光屏的位置用像的位置代替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 A此时蜡烛处于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的位置 B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看到清晰的像 C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定会出现清晰的像 D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一定会出现清晰的像 22、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认为下面介绍符合实际的是()A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B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C阳光通过凸透镜可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来矫正近视的 23、如图所示,以下关于声现象和光现象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图中,为了研究真空是否传声,需要用抽气机将玻璃罩抽成真空 C根据图中的现象判断,测量同一凸透镜的焦距时,用红光比用紫光测出的焦距大 9 D图中,漫反射的光线虽然杂乱无章但是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填空题 24、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镜、奶奶的度数更深的老花镜及妈妈的平光眼镜,如图所示。(1)奶奶的眼镜为_;(2)爸爸的眼镜为_;(3)妈妈的眼镜为_;(4)小明的眼镜为_。25、如图,L 表示凸透镜,MN为主光轴。O为光心,F为焦点。从S点发出两条光线,一条经过光心,另一条平行于主光轴,请在图中画出它们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_。26、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头所成的是倒立、_的实像,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则图甲中,书本上的字到凸透镜的距离_;要使图乙中看到的字变小一些、他应该_。10 2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_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_图。28、2021 年 5 月 15 日,中国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屈原在天问诗句中所表达的美好愿望成为现实,如图甲,“祝融号“火星车驶离平台的过程中,其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乙、丙、丁 3 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 _透镜,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步 _(向外伸/向内缩)。观看三张照片感觉平台是运动的,这是以 _为参照物。11 (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_001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距离凸透镜 30cm 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 v=30cm=2f 则 f=15cm 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 12cm 处时,此时物距 u=12cm 则物距应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光屏上不会出现像,故 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 A 项错误;B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 B 项正确;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故 C 项错误;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 D 项错误。故选 B。3、答案:C 12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知道,若想再模拟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即要得到缩小的实像,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则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故选 C。4、答案:D 解析:凸透镜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 D。5、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平行光经过眼球后在视网膜前会聚成像,屈光能力变强,属于近视眼。此时要矫正的话,需要在眼球前加一个凹透镜,将光线提前发散,从而使得最后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故选 D。6、答案:B 解析: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 A 项错误;B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 B 项正确;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故 C 项错误;13 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 D 项错误。故选 B。7、答案:D 解析:A当光屏位于 1 倍焦距或以内时,接到是蜡烛的光线经凸透镜后所成的圆形光斑。若蜡烛和光屏都在焦距上则成的光斑与透镜口径等大;若蜡烛所成的光斑略小,则光屏一定位于焦距以内。题目中光屏在 30cm 处,光斑略小,则光屏位于焦距以内;所以焦距大于 30cm,故 A 错误。BCD在光屏上呈现个与凸透镜口径略小的圆形光斑,则该光斑不是像,而是烛焰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形成的,故 BC 错误,D 正确。故选 D。8、答案:D 解析:凸透镜焦距是 10 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 35 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 D。9、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把眼镜片放在烛焰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调节光屏的位置,适当靠近凸透镜,光屏上又可以得到清晰的像,说明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呈现在光屏的前侧,所以该镜片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故 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14 故选 D。10、答案:B 解析:A手影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不符合题意;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 符合题意;C被水珠放大的叶脉,是利用放大镜成像原理,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C 不符合题意;D远处景物透过水晶球成像,是利用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1、答案:B 解析: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A 不符合题意;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 B 符合题意;C照相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 C 不符合题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12、答案:D 解析:AB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即 u2f,2fvf 15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 AB 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保持凸透镜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像将变大,故 C 错误;D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需要将光屏也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 D 正确。故选 D。13、答案:B 解析:A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 A 项错误;B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过程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 B 项正确;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色光,故 C 项错误;D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 D 项错误。故选 B。14、答案:C 解析: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增加,折光能力越强,水凸透镜的焦距越短,像成在光屏的前方,将蜡烛靠近水凸透镜,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使得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所以此过程模拟的近视眼,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用凹透镜矫正。16 故选 C。15、答案:D 解析:A平行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成最小最亮的光点为凸透镜的焦点,从凸透镜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即为焦距,从刻度尺上可以测得该透镜的焦距为 10.0cm。故 A 正确,不符合题意;B图乙物距为 40.0cm,大于二倍焦距,则像距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图中光屏位于二倍焦距的位置上,向左适当移动光屏可以得到缩小的实像。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将蜡烛移至 30cm 处,物距为 20cm,蜡烛位于二倍焦距的位置上,像距也在二倍焦距的位置上,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D将蜡烛移至 45cm 处,蜡烛位于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在光屏上不能得到缩小的实像。故 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D。16、答案:ABC 解析:A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照相时,要使所拍摄的像变大,应将照相机的镜头靠近被拍摄物体,使像变大,故 A 正确;B使用幻灯机时,幻灯片应放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B 正确;C放大镜成像时,物距小于焦距,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C 正确;D放大镜属于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 D 错误。故选 ABC。17 17、答案:AC 解析:A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像距等于物距,则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等大的实像;则 2f=20cm 所以 f=10cm 故 A 正确;B蜡烛移动到刻度尺上 20m 处,物距 u=50cm-20cm=30cm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故 B 错误;C当蜡烛向左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会变小,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可以将光屏向左方向适当移动,找到清晰的像,故 C 正确;D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移动光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光屏上始终不能呈现烛焰的像,故 D 错误。故选 AC。18、答案:BC 解析:ACD手机的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此时二维码与摄像头的距离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 AD 正确,不符合题意,C 错误,符合题意;B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聚光能力太强,或是眼球前后距离太远,远处来的光线未达到视网膜便成像了,需用 18 凹透镜来矫正,而不是用凸透镜来矫正,故 B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 BC。19、答案:BCD 解析:装有水的烧瓶相当与一个凸透镜,凸透镜成实像满足“物远像近像变小”,要使墙壁上所成的像变小,则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A只将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墙壁上成的像不清晰,故 A 不符合题意;B只将烧瓶向右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墙壁上能接到变小的清晰的实像,故 B 符合题意;C蜡烛适当向左移动,烧瓶则向右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墙壁上能接到变小的清晰的实像,故 C 符合题意;D蜡烛适当向右移动,烧瓶也向右移动,当满足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时,墙壁上能接到变小的清晰的实像,故 D 符合题意。故选 BCD。20、答案:BD 解析:由图知,若光沿直线传播会聚到b点,经过甲会聚到c点,说明甲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会聚到a点,说明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之一,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可知,当蜡烛从光具座上的M点移到N点时,他通过透镜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逐渐变大,说明他选择的是乙透镜,物距是一倍焦距以内,物距越大像越大,所以蜡烛应该是远离透镜,凸透镜位于M点左侧,故 AC 错误,BD 正确。故选 BD。19 21、答案:ABD 解析:A由图像可知,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蜡烛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 A 正确;B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需满足 2 的条件,此时 2 凸透镜成像的实质是光的折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后 2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光屏无需左右移动仍可接收到清晰的像,故 B 正确;C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假如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虚像,光屏上不会出现清晰的像,故 C 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需向左移动适当的距离,才能接收到清晰的像,故 D 正确;故选 ABD。22、答案:BCD 解析:A在2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用照相机拍摄景物时,景物到 20 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故 B 符合题意;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阳光通过凸透镜可形成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 C 符合题意;D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延迟光线的会聚,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因此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来矫正近视的,故 D符合题意。故选 BCD。23、答案:ACD 解析:A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一样,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得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反之音调越高,故 A 正确;B为了研究真空是否能传声,所以需要将玻璃罩中的空气逐渐抽出,但是达不到真空状态,故 B 错误;C由图可以看出:红光的偏折程度小,焦距大,故 C 正确;D漫反射的光线看似杂乱无章,实际上每条反射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 D 正确。故选 ACD。24、答案:B A C D 解析:12老花眼镜是凸透镜,透过它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老花眼镜的度数越深,焦距越短,物距相同且小于焦距时,放大倍数就越高,所以 A 为爸爸的眼镜,B 为奶奶的眼镜。3妈妈的平光眼镜,平光眼镜是平板玻璃,透过它看到的物体大小不变,所以妈妈的眼镜为 C。21 4小明的眼镜为近视眼镜是凹透镜,透过它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小明的眼镜为 D。25、答案:解析:通过光心后传播方向不变,故将SO延长,并标上向下的箭头,平行于主光轴后,过焦点,故将折射点与焦点用实线连接,并标上向下的箭头,故如下图所示:。26、答案:缩小 小于 1 倍焦距 将凸透镜远离书本上的字 解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 2 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摄像头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经摄像头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 1 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甲所示,物体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像,故此时书本上的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 1 倍的焦距。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要使图乙中看到的字变小一些,他应该增大物距,即将凸透镜远离书本上的字。27、答案:甲 丁 22 解析:1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成在视网膜后方,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会聚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距离变大,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甲属于远视眼,乙属于近视眼。2由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会聚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距离变大,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所以需要配戴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故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丁。28、答案:凸 向内缩 相机镜头 解析:12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利用凸透镜成像,由图可知,像变小,物距增大,像距减小,所以相机镜头逐步向内缩。3以相机镜头为参照物,平台位置改变,是运动的。

    注意事项

    本文((带答案)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专题训练.pdf)为本站会员(ylj18****41534)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