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青蛙卖泥塘公开课.docx
21 青蛙卖泥塘【学情分析】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只青蛙很想卖掉烂泥塘,在卖的过程中,它听从小动物们的建议,一步步改造了烂泥塘,最后让泥塘变成环境优美的好处所。故事旨在让学生体会到勤劳的双手可以创造一切美好事物。教学中要利用本课角色语言较多的特点,读出对话的语气,练习分角色表演故事。【教学目标】 1.认识“卖、烂”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蛙、卖”等8个字,会写“青蛙、草籽”等9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3.能说出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4.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一说小鸟、蝴蝶、小兔等说了些什么话。【教学重点】1.认识“卖、烂”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喝”,会写“蛙、卖”等8个字,会写“青蛙、草籽”等9个词语。2.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板块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1.激趣导入:同学们,让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光头强和熊大熊二在做什么?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的好朋友青蛙也出来卖东西了,它要卖的是什么呀?(预设:泥塘)那青蛙为什么要卖泥塘呢?它最后卖出去了没有?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一探究竟吧!3.板书课题:(板书:21青蛙卖泥塘)4.学写“蛙”,认识“卖”。(1)引导观察:同学来观察一下“蛙”字,想想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个字比较像?(2)教师范写“蛙”字: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先书空再在书上描一写二。(3)学会区分“买”和“卖”。引导观察:同学们谁来说一说如何区分这两个字? (4)请学生在本上分别写出一个“卖”和一个“买”。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初读课文,在词句中识字记字。(1)提出初读课文要求(2)请同学们分小节读课文,纠正个别字音。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学生练习1:出示课件请小老师领读。(2)集体正音:“烂”“茵”“灌”是前鼻音,“坑”“挺”“泳”“愣”是后鼻音,“撒”是平舌音,“舒”是翘舌音,“茵”还是整体认读音节。 3.认读词语,分类识记(1)明确要求: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几个词语,想想轻声词语该怎么读?(2)提出要求:哪位同学试着读一读下面这几个词语?(3)教师明确要求:下面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让我们根据图片再来认读一遍。请小老师领读一遍;明确练习要求:学生在田字格本上将以上词语书写一遍,同桌互评。板块三、细读课文,理清角色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读一遍,然后找出青蛙卖泥塘的原因。(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2)启发思考:这段话告诉我了们青蛙卖泥塘的原因是什么?预设:他觉得这个泥塘不怎么样,想卖掉“烂泥塘”换钱搬到城里住。(板书:烂泥塘)引导思考: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烂泥塘的样子,为大家简单描述一下。2.出示课件结合插图,找一找青蛙为准备卖泥塘都做了哪些事情?预设1:在泥塘边竖起了一块牌子“卖泥塘”。预设2:青蛙站在牌子边大声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3. 引发观察:第二自然段里面有个多音字,谁发现了?预设1:我发现了,是“喝”这个字。预设2:我知道它这这里的读音是四声“hè”,它还读一声“h”。 4.引导学生读好吆喝的语气。(1)请学生模仿青蛙第一次卖泥塘的语气,引导学生抓住“喽”,把前半句读得稍微长一点儿;抓住“!”,把后半句读得短促一点儿。(2)自由读后点两名同学读。5、默读第310自然段,提出默读要求:找出青蛙卖泥塘的过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来过,在课文中圈出来。 6.学习35自然段,青蛙第一次卖泥塘的情景。(1)提出问题:谁最先来到泥塘边?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画出他说的话。(2)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读出角色感。 男女生分别齐读。完整读老牛说的话,读出变化。(3) 老牛最后买泥塘了吗? 预设:没有买。顺势强调老牛的建议要有草。(4)小青蛙听了老牛的建议后,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默读第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小青蛙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青蛙做的句子。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借助图片上的动作理解“采集”和“播撒”两个词。明确青蛙为改造泥塘做得第一件事种了草。(板书:种草)7、学习68自然段。(1)引导观察:小青蛙用他勤劳的双手在播撒草籽,在小青蛙辛勤地劳动下,泥塘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句子: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启发想象:绿茵茵的小草你见过吗?说一说。(2)积累ABB式和AAB式词语,启发回忆积累过的词语。 (4)野鸭没有买泥塘,青蛙在听取了野鸭的意见后,做了些什么?请你用曲线画出来。预设:引了水(板书:引水)提出再读要求:请同学从第8自然段中圈出出青蛙在对泥塘做出第二次改造时做出的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教师明确:一系列动词“跑、找、砍、破、接、引”表明青蛙对池塘的第二次改造非常用心。 教师小结:青蛙在听取了老牛和野鸭的意见后,分别对泥塘进行了改造,泥塘还是没有卖出去。出示课件.那么接下来还会有谁来买泥塘,泥塘究竟能不能卖出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板块四、巩固基础,规范书写1.整体观察, 区分结构 2.观察结构, 发现规律。3.学生练写。4、学写易错字“泉”。 5.集体讲评。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第2课时 板块一、复习回顾,引出故事1.上节课我们看到了青蛙在听取了老牛和野鸭的建议后对自己的泥塘做出的改造,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看看接下来到来的“顾客”们有没有买青蛙的泥塘。2.学习第10自然段,了解其他小动物们不买泥塘的原因。(1)自由读第10自然段。(2)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的小动物为什么也不买泥塘呢?(3)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准词语,读好儿化音。3.仿照例子进行说话训练。(1)你能仿照老牛和野鸭的说话方式,来说说其他小动物的话吗?我们先一起来回顾老牛和野鸭说的话。(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上以下句式说一说。_飞过来,看了看泥塘,“_,_”提示思考:先说说泥塘的优点,再说泥塘的缺点。转折处用上“不过、但是、可是、就是.”等词语。 4.提出疑问:青蛙在有没有听取这些小动物们的建议呢?明确要求:请你在课文中用横线画出小青蛙想的句子,用曲线画出青蛙做的事情。5.学习第11和12自然段,思考青蛙不卖泥塘的原因。6.(1)自由读第11至12自然段。(2)引导读文:青蛙又开始吆喝了,青蛙的吆喝告诉了我们很多这个泥塘吸引人的地方呢!自己读第11自然段,仔细读读青蛙说的话。引导学生关注“多好的地方!指导学生读好感叹句。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儿多好,把这些句子画下来,自己读一读。 (4)指导学生想象画面,有感情朗读青蛙的话。 认读生字“愣”;理解“愣住了”的意思:突然间发呆。引导学生做动作“愣住了”。青蛙什么时候愣住了? 说说青蛙为什么愣住了?他心里是怎么想的?(6)指导朗读这句话,声音慢慢放低,语速变慢,体现青蛙内心想法的改变。(7)说说最后一段里青蛙为什么不再卖泥塘了。集体交流。 板块二、角色扮演,走进故事1.根据板书,回顾课文内容。2.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3.根据表格提示,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脉络完整表演故事,关注角色特点。4.小组展示。学生戴头饰进行角色扮演。板块三、梳理全文,总结提升1.梳理全文内容,想一想青蛙一开始为什么要卖泥塘?他都做了哪些事情?最后为什么又不卖了? 2.启发思考:青蛙为经过一系列劳动,最后明白了什么?板块四、巩固基础,规范书写1.观察结构, 发现规律。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3.提出学生书写要求:坐姿端正,握笔正确,注意字的结构,笔顺到位,描一写二。4.同桌互评,教师强调关键笔画:点、点、撇这三者的位置。板块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自己扮演青蛙和其他小动物,和家人或小朋友们演一演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21 青蛙卖泥塘种草引水好地方栽树种花修路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