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练.docx

    • 资源ID:72581830       资源大小:49.57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练.docx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练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丛花·初春病起苏轼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朝来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注】:悰:欢乐、乐趣,心情、思绪。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上片前四句,写春寒犹重,但已在柳树、花朵上显露出些许春意了。B.上片后三句,纵然夜寒且长,作者也感到暖意,钟鼓声也渐渐清圆。C.下片前两句,初日半衔山,楼阁笼罩在雾气中,写出春天生活气息。D.下片后三句,陡然逆转,看似曲折波澜,却是紧扣住“病起”二字。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答案】1. C   2.虚实结合,有实景,也有虚写,如游人寻芳,“应已争先”是虚写(答“想像”也可);拟人的修辞手法,如“小桃杏,应以争先”;侧面衬托,通过人的内心感受来写春意已到、生机勃勃;通过感觉(视、听、触觉)来写春意。 评分标准: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得满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秋朱梅塞下景荒凉,淡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憀栗悲伤。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戍客,是否思乡?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秋风渐起时,倍觉塞下景色荒凉,淡薄的秋景凄清、悲凉,惹人忧伤。B.“渐渐”作响的“金风”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里的“西风”一样,都描绘了一种清凉净洁的意境。C.二十多年边疆苦寒,不觉鬓发已白,犹不能回归,词人对困境的描写意蕴丰富。D.夏城戍守的将士,是否像我一样有满腔愁怀?共情的思乡愁绪让人更觉伤感。2.朱栴作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明朝第一任庆王,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身份特殊,他在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夏城屯戍客”有何不同?词人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答案】1.B2.情感:夏城屯戍客思乡尚有回归的可能,心怀希望,而驻地藩王虽有南归之心,但没有希望,悲凉绝望中又有怨愤之情流露。手法:用典抒情。借用潘岳诗文表达自己的悲伤之情。借景抒情。通过秋天萧瑟的景色渲染忧伤之情,借用鸿雁抒发自己不能南归的忧愁。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共9分)瑶台聚八仙 ·梅影张炎余昔有梅影词,今重为模写。近水横斜。先得月、玉树宛若笼纱。散迹苔烟,墨晕净洗铅华。 误入罗浮身外梦,似花又却似非花。探寒葩。 倩人醉里,扶过溪沙。      竹篱几番倦倚,看乍无乍有,如寄生涯。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香深与春暗却,且休把江头千树夸。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近水横斜”句,有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之意趣,表现梅树的疏落之姿。B.“先得月”句,寓“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意,以梅影烘托出月色的皎洁无瑕。C.“探寒葩”句,“探”字有“探望”之意,生动写出词人赏梅之切、爱梅之深。D.“竹篱”三句,“乍”字写出梅影时有时无之态,引发作者人生如寄的感慨。2.本词对梅影的描写蕴含着作者的审美追求。请任选画线四句中的两句,从内容和手法角度进 行分析。(6分)【答案】1.(3分)B2.(6分)答案示例:“散迹苔烟,墨晕净洗铅华”句,写月色之下,青苔满布,如茵席一样,梅影散落在上面,宛若墨痕。诗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落在青苔上的梅影如墨笔在纸上晕染,形象生动写出梅影素雅淡洁、不事雕琢的特点,蕴含着作者以素雅为美的审美追求。“倩人醉里,扶过溪沙”句,写梅影映在溪边沙地上,摇曳多姿。诗人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梅影如醉酒后被人搀扶走过溪沙的美人,形象生动地写出梅影娇柔、婀娜的姿态,蕴含着作者对灵动柔美的赞许。“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句,写一枝梅花,在月光下投影在白墙之上,一派空灵。诗人使用烘托的手法,用素淡的墙壁衬托梅影,突出梅影疏淡素雅的特点,表达作者以清雅空灵为美的审美追求。“东家女,试淡妆颠倒,难胜西家”,诗人化用“东施效颦”的典故,把梅影比作西家子,将江头千树比作东家女,通过对比手法,表达无论东家女如何粉饰,也比不过西子自然美的观点,表达作者以自然素雅为美的审美追求。【评分标准】每句分析3分(结合诗句内容,1分;结合诗句使用的艺术手法,1分;分析作者的审美追求,1分)。任选其中2句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此词作于泰检任宰相时,朝越为求和,解除岳飞兵权。蛩:qióng,竭蜂。功名:指收复失地建功立业。旧山:家乡的山。1选出下列各项中,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A上片“寒蛩”交代了深秋季节,“千里梦”表达了作者在睡梦也不忘驰骋千里、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B下片写收复失地受阻,归期无望,有抱负难以实现之痛,反映南宋王朝的黑暗现实。C此词情调低沉,和他的家喻户晓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相比,带有明显的消极色彩。D该词的主旨句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2“欲将心事付瑶琴”中的“心事”有哪些?结合词句分析。(3分)3这首词用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1C   2心念中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情 ;遭人陷害,赋闲在家的无奈之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之情 ;对奸臣当道,苟且偷安的愤恨之情;知己甚少,无人理解的寂寞之情。3借景抒情,用静寂的环境烘托孤寂的心情。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的忧愤之情。“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暗喻投降派阻挠抗金。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唐多令·惜别(宋)吴文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注】淹留:停留。萦:旋绕。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使天气凉爽,诗人却会因“有明月”而“怕登楼”,正是明月勾起了他的离愁别绪。B“花落烟水流”既写秋景,又喻年华,兼有二义之妙,也反映作者飘泊无归的处境。C“裙带”代指离去的伊人,诗人埋怨垂柳不去挽留,看似无理,实则情真意切。D全词紧扣“惜别”一题来展开,着笔精工巧致,节奏舒缓绵长,情感真挚动人。2词中划线句历来为人称道,试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答案】1D2内容上,点明了时节(秋),人物身份(离人),人物心境(愁),语句简短却含义丰富。手法上,采用设问,在一问一答中表明诗人因秋而生愁;又化用字谜(或拆字法),把愁拆成“心上秋”,新颖别致却不显突兀。情感上,诗句以“愁”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抒发了飘泊羁旅的离思之苦。【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的能力。D.“着笔精工巧致,节奏舒缓绵长”错误,这首词不用典故,不事雕琢,着笔简洁;上阕写羁旅秋思,下阕写怀念远人,发语恰到好处,节奏明快。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诗句意思是,怎样合成一个“愁”,是离别之人的心上加个秋。内容上,“秋”字点明了时节是秋天,“离人”表明人物身份,“愁”点明人物的心境,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语句简短却含义丰富。手法上,两句一问一答,采用设问,开篇即出以唱叹,表明诗人因秋而生愁;从字面看,又化用字谜,“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所以此二字又近于字谜游戏,新颖别致却不显突兀,命意有出奇制胜之处。情感上,“心上秋”三字,表明心灵上的悲凉与秋深之时的冷落相感应,才令人更为愁苦;而“离人”更是满怀的羁旅漂泊思乡之苦。诗句以“愁”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抒发了飘泊羁旅的离思之苦。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试题:(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试题解析:两首诗都是写景诗,两诗的后两句的描写对象都是荷,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比较鉴赏要求一是求同,两诗中写荷花“相倚恨”、 “暮犹怕热”,都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阅读答案】(1)傍晚 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八、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鹭鸶贾岛求鱼未得食,沙岸往来行。岛月独栖影,暮天寒过声。堕巢因木折,失侣遇弦惊。频向烟霄望,吾知尔去程。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鹭鸶捉不到鱼而在沙岸上徘徊,暗指诗人自身因科举考试屡遭失败的尴尬。B颈联通过写鹭鸶巢穴被毁,痛失伴侣,写出鹭鸶无家无亲、孤独寂寞的悲惨处境。C尾联写鹭鸶在云霄中频频向天凝望,借以抒发诗人受挫后绝不放弃希望的不屈精神。D全诗托物言志,隐喻了诗人怀才不遇、穷困潦倒之境遇,揭示出无法实现理想的悲剧。2本诗颔联历来被人称赞,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C2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描写鹭鸶在岛上独自栖息,只有自己孤独的影子相伴,傍晚时分,天气寒冷,只听得到冷风吹过的声音,营造出寂寞凄凉的氛围,从而借鹭鸶没有同伴的孤独,暗示自己孤立无援的生活现状。【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借以抒发诗人受挫后绝不放弃希望的不屈精神”错误。尾联写诗人无路可走,进退维谷。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岛月独栖影”为视觉,描写鹭鸶在岛上独自栖息,只有自己孤独的影子相伴;“暮天寒过声”是听觉,描写傍晚时分,天气寒冷,只听得到冷风吹过的声音。写鹭鸶独自栖息,傍晚寒气逼人,营造出寂寞凄凉的氛围;通过写出鹭鸶的苍凉之感,暗示自己孤立无援的生活现状,表示自己的孤寂烦闷之情。九、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宋·向子湮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注】同云:即彤云,下雪前的阴云。鸾辂:天子乘坐的车,这里代指徽、钦二帝和帝后。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句气势壮阔,为全词营造、渲染出了一种特定的、寒冷空旷的意境和氛围。B.词人举目北望,但见彤云沉沉、关山重重,触景生情,内心倍感凄凉。C.下片的“几时鸾辂还”,以问作结,表现词人对时局的发展仍心怀希望。D.全词虽写亡国之痛,却并不鼓噪喧哗,语言委婉工致,不失词体本色。2.有人认为上片“遥知易水寒”一句手法巧妙,意蕴丰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1.C 【解析】“心怀希望”表述不妥,应该为“深切忧虑”。2.该句运用虚写手法,着一“知”字,虚写心中怀想;“遥”字写词人与帝、后相隔遥远,表达其怀念之深。(2分)"寒"字与起句雪景相照应,一语双关,颇有寓意,点出北方国土沦陷,暗示二帝在漠北寒冷之地,备受金人虐待。(2分)此外,该句还化用荆轲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句意,丰富了词句的内涵,借以增添悲愤之感。(2分)十、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此词是宋室南迁,作者在避金兵流寓湖湘逢端午感怀而作。戎葵:即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体现了作者流落他乡时的感伤,所以他只能用高声吟咏楚辞来庆祝端午节。B作者用鲜艳的榴花和鲜红的舞裙对比,表现了对往日歌舞宴会生活的怀念与向往。C作者借蜀葵向阳的特性,表达了他虽一身伤老但始终满怀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贞之情。D最后三句写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喟以及凭吊屈原所体现出的怀旧心情、爱国情感。2“万事一身伤老矣”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A2“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悲叹和报国无门的愤懑。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典故抒情,表达了自己不服老、愿为国效力的情感,以及对奸佞误国的忧虑和痛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评价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A. “庆祝端午节”错误,“酬”指“对付、打发”,这里有度过之意。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体会作者思想情感的能力。“万事一身伤老矣”意思是:万事在如今,只是空有一身老病在。这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多少感慨之情!人老了,一切欢娱都已成往事。“老矣”包含着年华老去的悲叹、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运用了直接抒情的手法。“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作者以廉颇自比,这个典故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自己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二是显示能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然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由此可见,辛词以廉颇之典故,表示自己不服老,有为国效力的愿望和能力,以及对奸佞惑君误国的忧虑和痛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练.docx)为本站会员(九****飞)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