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诗歌鉴赏9.pdf
-
资源ID:7262221
资源大小:1.23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诗歌鉴赏9.pdf
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专题汇编诗歌鉴赏 9新高考新题目 2009-06-01 1229天津市 2009 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汇编诗歌鉴赏专题2009 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语文试卷1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6 分)野步野步(宋)周 密(清)赵翼麦陇风来翠浪斜,峭寒催换木棉裘,草根肥水噪新蛙。倚杖郊原作近游。羡他无事双蝴蝶,最是秋风管闲事,烂醉东风野草花。红他枫叶白人头。(1)两首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野步者形象?(3分)(2)比较两诗结尾二句,说说两者写作手法有着什么样的相通之处。(3 分)参考答案13答案( 6 分)( )周诗描绘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之中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赵诗描绘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仗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2)周诗写闲适的蝴蝶陶醉于东风野花之中,表现自己的惬意之情;赵诗埋怨秋风使万物包括人老去,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从中表现自己的感情。河北区 2009届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 一)语文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问题。(6 分) 汴河曲汴河怀古 唐 李益 唐 皮日休汴水东流无限春,尽道隋亡为此河,隋家宫阙已成尘至今千里赖通波行人莫上长堤望,若元水殿龙舟事,风起扬花愁杀人。共禹论功不较多?【注】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人运河的一段。隋家隋王朝。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不较多差不多。(1) 两首诗都写了“汴河”,但写作的目的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2)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划加以说明。(2 分) 参考答案 13 (1) 李诗重在叙写汴河春色和隋言的荒废,从对照映衬中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 ( 喻伤今之意 ) 。(2 分) 应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强调大运河的百年大利,实则把暴虐无道的昏君与圣君并提,巧妙地对亡国之君的穷奢极侈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2分)(2) 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1 分)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1 分)( 意思对即可。 ) 河西区 20082009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调查 (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 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横笛笛子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 新声新的乐曲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14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5 分) 答参考答案14(5 分)(1) 陈诗中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神振奋,豪情万丈,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王诗中征人都是背井离乡,所以感情苍凉、悲怆,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2分)(2) 陈诗突出对环境的恶劣的描写来衬托戍边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用“横笛”“红旗”等典型事物烘托征人们的壮志和豪情,全诗具有诗情画意之美;王诗不直接抒写征人的离愁别恨,而用凄清的“新声”“秋月”等景物来烘托感情,写得一波三折,深沉感人。(3 分) 南开区 2009年高三年级质量调查(一)语 文 试 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独 坐 敬 亭 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洛 桥 晚 望孟郊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注】天津桥即洛桥,在今河南洛阳西南洛水之上。(1)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3 分) (2)这两首诗在内容上同写“观山”,但它们的主旨有何不同?(2 分)参考答案13(1)两首诗都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1 分)李诗写众鸟飞尽、孤云飘离,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以动衬静,烘托诗人心灵的孤独与寂寞。(1 分)孟诗以前三景映衬后一景,写“冰初结”,为积雪张本,写“行人绝”,为气氛作铺垫,写榆柳萧疏,为远望创造条件衬托出诗人一眼看到嵩山上皑皑白雪所感受到的极度快意和美感。(1 分)(2)李诗借敬亭山表达了诗人独立绝俗的人格精神,(1 分)孟诗展现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诗人高远的襟怀。或暗含哲理艰难困苦更能显现冰清玉洁。(1分)天津市和平区 2009 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调查语文试题14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6 分) 双调 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1) 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 (3 分) (2) 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心境?(3 分) 参考答案14(1) 答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好在既写出了山的动态,又写出了山色变化,更表现了云山的浑然一体。(3 分) (2) 答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3 分) 天津市和平区 2009 届高三二模(语文)1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蘧(9 分) 盆池韩愈池先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小池扬万里泉眼无声惜如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夫角,早有蜻蜓立上头。(1) 下列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 韩诗第二句“拍岸才添水数瓶”用夸张手法写盆池极小。 B 盆池的第三四句写星月无法倒映于池中,从另一角度写出了池小。 C 小池诗中,泉曰“眼”,流曰“细”,“细流”前着一“惜”字,足见诗人情趣在于精细处。 D 读小池诗,联想“接天连叶无穷碧”诗句,同一诗人,笔法不同。(2) 简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画意的特点。(3 分) 答_。(3) 简要说明盆池和小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4 分) 答_。参考答案 14(1)B (2)小荷、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立”,两物相依将自然界的和谐美形容尽致,以自然界的无限生机照亮全诗。(3) 盆池取材小,而诗人从大处落墨,以小见大,用大字面写小景致。小池则刻画精细,小荷蜻蜓浓缩为“盆景”,大中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