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第3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doc
-
资源ID:72633959
资源大小:3.26MB
全文页数:1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施工组织设计》第3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doc
3.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3.1 施工总体方案按照无砟道床施工顺序服从于铺轨顺序;架梁施工顺序服从于无砟道床施工顺序;桥梁下部、现浇连续梁及路基施工顺序服从于架梁施工顺序;大型临时设施服从于主体工程施工顺序及节点要求,做到全线统一安排和筹划,确保均衡生产。路基、桥梁下部工程的二级施工单元平行并最早投入施工,其中位于架梁通道上的现浇连续梁下部工程和路基工程优先开工。二级施工单元内按照架梁先后顺序,以满足架梁需求为目标组织流水施工;梁场建设和制梁生产是桥梁施工的重点,力争尽早开工。本标段只有两座特大桥之间的一段路基处于运梁通道上,该段路基地基加固处理工程最先施工,路基进行快速填筑,堆载预压后作为相邻段箱梁架设的通道。路基的级配碎石基床表层在架梁之后并满足预压沉降指标后进行施工。箱梁在达到设计强度并满足上拱度允许值之后才能出厂架设。无砟轨道按架梁方向的先后顺序,架梁、路基施工完成且经评估合格后展开施工,于铺轨到达前约1个月完成。铺轨工程在无砟轨道作业完成后按照工期要求进行施工。3.1.1 路基工程路基基床表层以下路堤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法组织施工。改良方案以掺加水泥和生石灰为主,基床底层改良土采用场拌法、基床以下改良土采用集中路拌法施工,现场填筑仍然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法组织施工。作业面尽量采用短平快的组织措施,当日拌合料在当日内摊铺碾压完毕,降雨天气防止未碾压前遭受雨水浸泡。AB组借土填料采用大型土石方机械挖、装、运、铺、碾。现场填筑亦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工法组织施工。其中碾压设备采用20t以上凸块式振动压路机。软土地基采用CFG桩、水泥砂浆桩、管桩等加固,CFG混合料和水泥砂浆采用现场拌合,专用设备成桩。预应力钢筋砼管桩采取统一外购,打桩机打设。因每段的路基长度较短,拟在个自然段地基加固处理结束后开始路基填筑。全线共4段路基中只有1段在运梁通道上,路基成型后直接进行堆载预压,处于运梁通道上的路基,为满足工期要求,采取先压后架施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混合料采取集中场拌法施工,由于工程量不大,工点分布在标段的两头,故拟投入一套拌和运输设备,选定2处混合料拌和场地,先做线路起点的两段路基级配碎石,后做标段最南端的许昌站及其相连的一段级配碎石,拌合设备移场一次。级配碎石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顶层采用摊铺机摊铺。路基附属工程采取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砂浆采用机械拌和,小型预制构件工场化生产。路基区段内的涵洞由所在二级施工单元统一组织施工。许昌车站和相连的一段路基作为一个二级单元组织施工,以正线站线路基为线,以站场设备路基为面组织土石方工程施工。站场地道在土石方工序之前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站场设备在土石方工序之后施工,作到各专业协调一致。将地基处理、路基填筑、路基排水及沉降变形监测分析等作为系统工程,与相关工程、附属设施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管理,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及质量检测工作,确保路基工程质量,实现路基系统功能。3.1.2 桥梁工程桥梁基础始终围绕严格控制基础沉降、保证结构耐久性、提高整体刚度和确保既有铁路、公路、河流安全选择施工方法和采取技术措施组织施工。两座特大桥投入3个工区共10个下部和现浇梁施工架子队。桥梁桩基础以旋挖钻、旋转冲击钻机为主力机型成孔,导管法水下砼灌注施工;承台采用明挖基础,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泵送砼,机械振捣,个别按照大体积砼施工方法施工;墩身多为低高度型,采用定型钢模一次性浇筑成型;连续梁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法施工;框架桥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双线简支箱梁采用集中预制,投入3套制运架设备,三个梁场(架子队)各自制运架525孔箱梁,每个梁场规划10个制梁台座,100个存梁台座。梁体在场内采用900t轮轨式90度转向搬运机移动或移梁小车横移,装车采用2×450t龙门吊提梁机提梁上桥。900t运梁车、架桥机架设的方案。在制梁场里程范围内的10孔梁采用提梁机直接提梁架设。 3.1.3 模板工程外露建筑的模板以6mm厚度钢模为主,隐蔽结构采用组合小钢模或竹胶板;箱梁、墩身、挂篮等模板采取专业设计,专业厂家加工、生产。钢模板数量按照周转610次进行资源配置,竹木模板按照周转23次进行资源配置。3.1.4 砼工程区间桥涵工程设置5座混凝土站,梁场、轨枕场分别独立设置专用混凝土站。混凝土集中拌和站按照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进行建站,砂石料按照级配分门别类存放,不同骨料之间用砖墙分隔。各站派驻站试验室。6m3以上大型罐车运输,臂架式泵送砼为主,拖式泵车为辅,梁场混凝土采用布料杆布料。预制梁、轨枕采用蒸汽养生,现浇墩台采用PVC膜包裹保湿养生。3.1.5 钢筋工程桥梁下部建筑钢筋按二级施工单元分段集中加工,分类存放,人工配合吊车搬运。双线预制箱梁、双块式轨枕等钢筋骨架采取场内预制,整体吊装入模;桩基、墩身等结构采取预制半成品现场安装,尽可能减少现场绑扎。3.1.6 轨道工程道床轨道板基础(垫层)采用槽钢钢模现浇,基础由所在二级施工单元完成。轨枕预制由轨枕预制场预制,双块式轨道板采用龙门吊起重双线同步铺装,由各单元轨枕铺设架子队完成,共投入4套轨道板铺装设备。无缝线路采用WZ500长轨机组铺设。正线轨道铺设以DK737+000为起点,2台铺轨设备分别向郑州以南、郑州以北两个方向铺轨,采用“长钢轨推送法”推送入槽,采用K922移动式焊轨机焊接跨区间无缝线路焊联锁定施工;无砟道床道岔在铺轨到达前,由专业化道岔施工队伍采用“原位法”铺设完成。站线有砟轨道无缝线路铺设采用PG-28铺轨机进行机械铺轨,“换铺法”施工。3.2 施工技术测量3.2.1 施工方案石武客运专线为高速铁路,对线路、路基、桥梁、车站工程测量和施工中的变形监测均有较高要求,尤其是无碴轨道铺设测量有更高的专业要求及特殊要求,并直接影响到无碴轨道施工质量的成败。因此需要加紧专业测量人员培训,增强测量仪器装备,学习铁道部即将颁布的测量新规范,保证与施工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测量工作正常开展。交接桩工作完成后,立即开展首级GPS和线路控制导线的复测工作。GPS双频按B级纲复测;线路控制导线采用全站仪按附合导线进行复测,导线测量精度为四等。首级高程网采用DSI或DSOS水准仪按二等水准复测,并视工程需要加密水位点。沿桥梁、路基、及路桥过渡段按要求密度选布施工变形断面及监测网。特殊大跨度桥梁,按独立网作特殊测量设计。3.2.2 基本测量及精度要求施工复测前,检查线路测量的有关图表资料,会同设计单位进行现场交接控制桩。桩包括GPS点、导线点、水准点和线路直线和曲线上的控制点等。GPS点的复测采用标称精度(5mm+1ppm)接收机按GPS B级网的技术要求进行测量,GPS接收机的标称精度:5mm+1ppm×D,GPS控制网按边联式或网联式布设。基本图形由三角形或大地四边形组成。观测时卫星高度角大于15°,有效卫星总数大于4颗,观测时段长度不少于90分钟,不少于两个时段。导线点复测采用四等导线精度施测,测量使用不低于II级全站仪及配套棱镜和对中设备,全站仪标称精度不低于:测角±2,测距2mm+2ppm×D。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34测回,距离对向观测各1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和投影改正。测量结果,按导线环角度闭合差计算的测角中误差不大于2.5。按二等水准要求,采用DSI水准仪或标称精度不低于0.5mm/km的数字水准仪,分别配以水准尺或专用条码尺,进行测段往返观测。有关技术作业要求,严格按规范执行。测量结果,按测段往返不符值计算的每公里偶然中误差,不大于1mm。当跨越河流或高速公路,其跨越距离不大于150m时,按跨河水准技术要求执行。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测量成果是否相符,按相关规范的规定衡量。当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成果不符时,须再次复测进行确认。当确认设计单位测量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要求时,主动向设计单位提供复测成果资料,进行核定和确认。控制点复测完成后编制详细的复测成果书,并将复测成果向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呈报,复测成果满足要求并经监理单位批复后方可进行后续的测量工作。3.2.3 路基工程测量复测成果批复后,根据设计单位所交的GPS点、导线点对路基控制点进行加密测量,以满足路基桩板结构及填筑开挖施工放样的需要。按四等导线测量对路基导线点进行加密。采用DJII2级全站仪施测,加密时起闭于设计单位所交的GPS点和导线点。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各1测回,距离对向观测2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和投影改正。水准点加密与导线点加密同步进行,可采用四水准或采用四等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施测,竖直角中丝法观测3测回,距离对向观测2测回并进行、加乘常数改正、气象改正。加密水准点起闭于设计水准基点。导线点加密与水准点加密测量在符合限差要求后用严密平差法平差。在填方路段和膨胀土开挖段以及设计有要求的地段,按要求密度布设沉降观测断面,并选布监测网点及观测路线。3.2.4 桥梁施工控制测量的实施3.2.4.1 平面控制测量高架桥平面控制网测量高架桥平面控制网拟采用GPS C级控制网进行控制,也可根据桥长估算的桥轴线精度采用导线控制,控制点与线路的垂直距离一般宜大于100m,控制点位置选在不受施工干扰并且在施工沉降范围以外的地方,视野开阔,远离高压线、无线电发射塔,便于GPS接收机接收信号,控制点埋设为现浇混凝土铁芯桩,控制点间的距离GPS为500600m,导线为200400m,并沿桥轴线两侧布设。GPS控制网按边联网或网联式布设,基本图形为三角形和大地四边形,采用不少于4台GPS接收机按静态观测作业,时段观测时间60分钟。采用导线时,导线点位除应便于桥梁基础及墩台施工外,还应满足在桥梁架设后,无碴轨道铺设时,测设轨道基标网的需要。导线的测角、测边精度,按测量设计所确定的等级精度,按测量规范作业实施。跨水域特大桥控制测量跨水域特大桥根据桥式、结构工艺特点及主桥跨度,作测量控制网的个别设计。平面控制网精度原则上应满足主跨相对点位精度不大于10mm。控制网宜采用边角测量加强网,以大地四边形布置于桥轴线两侧,获取高精度、均匀性的点位精度,有利于墩台、结构、工艺上的放样定位需要。控制网宜按平面、高程共用的结合网设计。其控制点高程,采用精密测距三角高程。根据我国已有的建桥测量的经验完全能够实现四等和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甚至达到二等。目前生产中实现三等跨河的边长为1800m。跨水域特大桥还可以采用GPS平面控制网+测距精密三角高程+全站仪三维施工定位。这种模式可发挥各自技术的优势,获得总体效率,精度最优。一般大桥和一般特大桥平面控制测量控制点选在便于施工放样,稳固可靠并且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地方,图形可形成三角形、导线网。一般大桥按四等导线网施测,测角中误差为±2.5,导线水平角度采用DJ1级全站仪施测,角度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4测回。控制网平差计算采用严密平差。为有得于施工,布网时,视跨度情况适当控制导线边长。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导线检测,及时判断控制点是否发生位移。3.2.4.2 高程控制测量本线路为无碴轨道工程铁路,从全线和全过程需求看,高程测量精度要求最高是在线下工程结束,铺设无碴轨道时的要求,这时需在全段和全线施测精密水准,即水准测量每公里偶然中误差为2mm,全中误差为4mm。而线下施工中,普遍不需要这样高的精度。现据工程特点,所需高程等级精度,分述如下:一般桥梁、路基、车站工程:线下施工时,在复测设计定测四等水准的基础上,视工程一般分布及需要加密四等水准(若设计已为二等,则应按二等复测,加密点应按标准埋石)。仪器配置和作业要求按规范执行,复测和加密均应往返观测。测量结果,按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计算的每公里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应不超过5.0mm/km。跨水域特大桥的跨河水准测量跨河水准测量精度等级,应结合跨河距离和跨河水准设计方案计算确定。原则上应满足跨河水准测量结果两岸水准点高差相对中误差不五于10mm。跨河水准测量方法,优先选择测距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可以实现高精度、长距离跨河水准测量。国内边桥已实现四等、三等甚至二等水准精度,I级全站仪,进行双向同时观测。跨河面网,一般长度可选择Z型和X型,大跨距时,可选择大地四边型。跨河水准的作业方法、测回数、组数、观测限差按相应等级规范要求执行。精密水准测量在线下工程完工,铺设无碴轨道前,全段范围施测。水准线沿线路附近布设,水准点密谋以5001000 m不宜。标石应按规范标准埋设,水准点以两点为一组更好,便于每次使用检测。仪器采用不低于DSI的常规水准仪或标称精度不低于0.5mm的数字水准仪,按测段往返观测。观测作业顺、最大视距、前后视距差及累积差,抱着按规范要求执行。测量结果按测段往返观测不符值计算的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不超过2.0mm/km。若在二等水准点间施测附合水准路线,则按闭合差计算的每公里中误差,不超过4.0mm/km。以上建立的水准控制点为进行无碴轨道工程铺设测量的基础控制。3.3 路基工程3.3.1 施工方案一工区共有2段路基:DK749+484.46DK751+298.32,L=1813.681,处在架梁通道上,优先开工并满足堆载预压期要求。路基段内框架小桥和路基的地基加固合并同步开工,地基加固时间安排1个月,投入CFG桩机50台套,预应力管桩设备20台套。基床以下路基采用AB组填料,料源在径山采石场(DK765+500右13.3km),平均运距25km左右,拟投入15t以上自卸汽车20辆,摊铺碾压整平设备按照5001000m/d工作面配置。基床底层采用C组石灰/水泥改良,C组土源来自东高老庄取土场(DK750+500右0.8km),C组土改良采用厂拌法,拌合改良场地在DK738+000后刘填料拌合站。拌合站场地面积30亩,拟投入1座拌合站,最大拌合能力300t/h。素土和改良土的平均运距为13km左右,拟投入15t以上自卸汽车20辆,去程载素土,返程载改良土。摊铺碾压设备按照5001000m/d工作面配置。由于预压周期的需要,本段路基的预压荷载先连续填筑到位,架梁开始前1个月卸除部分堆载,将表层进行适当加固后,供架梁通道使用,架梁结束后重新堆载预压到设定周期,而后,进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摊铺施工。DK734+932.81DK738+114.32,长度L=2132.48m,短链l=1048.59m。这段路基在铺架基地地段,为铺轨起始点。工期压力相对较缓,计划与DK749+484.46DK751+298.32路基形成流水作业施工;即:先施工DK749+484.46DK751+298.32段,后施工本段。本段路基一次预压到位后,卸除堆载进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摊铺。划分中的二工区没有路基。三工区有许昌东站和紧邻的一段路基:DK792+508.94DK792+858.63 路基长度L=380.247m,站场里程为DK 792+911.37 DK 794+645.27,长度L=1733.900,这两段土石方合并考虑施工组织,从正线路基开始施工,逐步向站线展开,在施工站线路基的同时,同步施工站场路基土石方。由于这两段路基不处在架梁通道上,工期压力相对较缓。可以满足12个月以上预压期的要求。区间基床以下路基和站场填料采用AB组填料,料源在径山采石场(DK765+500右13.3km)AB组土源运距41km,拟投入15t以上自卸汽车40辆,3套摊铺碾压整平设备。区间路基基床底层采用C组石灰/水泥改良,C组土源来自东高老庄取土场(DK750+500右0.8km),C组土改良场地设在DK794+000许昌东填料拌合站,C土源平均运距45km。C组土改良采用场拌法。拌合站场地面积30亩,1套摊铺碾压整平设备。本段路基和站场一次预压到位后,卸除堆载进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摊铺。卸载的余土部分调配到路基护道,部分调配到许昌东站用于场地平整,多余土方运送到C组土源地自东高老庄取土场用于复耕和植被恢复。路基支挡防护在路基预压沉降稳定之后开始施工,主要采用植草+栽种灌木防护,坡脚设抬高式护道,下设埋入式脚墙;浆砌片石拱型骨架内植草+栽种灌木防护,加筋土挡土墙,边坡土工格栅等,混凝土、砂浆电子计量集中拌合;挡护工程构件集中预制;结构物材料集中供应,工场化、标准化生产。将施工中获得的工程地质核查资料、施工工艺及存在问题、试验检测数据、路基沉降变形分析及路堑高边坡变形监测等信息随机反馈到各相关环节中,形成“监测分析调整”循环,实行动态设计管理和信息化施工。将地基处理、路基填筑、路基排水及沉降变形监测分析等作为系统工程,与相关工程、附属设施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标准管理,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及质量检测工作,确保路基工程质量,实现路基系统功能。3.3.2 施工组织顺序第一工区内两段路基按照流水法组织施工,即:DK749+484.46DK751+298.32DK734+932.99DK738+114.32;第三工区内的区间路基和站场DK792+508.94 DK 794+645.27合并组织施工。路基工程一般工序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基床下路基和基床底层填筑堆载预压(架梁通道)卸载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路基相关工程(声屏障基础、接触网立柱基础、电缆槽)、支挡防护施工沥青砼防水层施工整理验收。综合接地铺设与路基同时施工,连通管道在路基填层碾压完成后开槽铺设。沥青砼防水层施工、线间集水井在基床表层完成或无碴轨道施工完成后进行。3.3.3 施工方法3.3.3.1 土石方调配本标段路基填料均采用外借,自DK750+500东高老庄取土场C组填料和DK765+500径山采石场A、B组填料;清表土及挖土弃方堆放在弃碴场内,具体土石方调配见表3.3.3.1-1。3.3.3.2 一般基底处理路堤填筑前,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当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缓于1:10时清除草皮杂物;地面横坡为1:101:5时,将原地表土翻挖压实符合设计要求;地面横坡陡于1:5时,表3.3.3.1-1 路基、站场土石方调配表序号区段填料来源数量(m3)运距/km1DK734+932.81DK738+114.32东高老庄取土场C组改良(DK750+500右0.8km)35817.213径山采石场A、B组(DK765+500右13.3km176261.6252DK749+484.46DK751+298.32东高老庄取土场C组改良(DK750+500右0.8km)20406.813径山采石场A、B组(DK765+500右13.3km)100424.7383DK792+508.94DK792+858.63东高老庄取土场C组改良(DK750+500右0.8km)3912.841径山采石场A、B组(DK765+500右13.3km)19255.5454DK792+911.37DK794+645.27径山采石场A、B组(DK765+500右13.3km67566541东高老庄取土场C组(DK750+500右0.8km)1728045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顶面作成4的内倾斜坡。沿线路横向挖台阶宽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0m(见图3.3.3.2-1)挖掘机配合人工、19t的自卸汽车运输。图3.3.3.2-1 陡坡路基台阶处理3.3.3.3 特殊基底处理本合同段沿线不良地质及特殊路基主要为软土,主要采用水泥砂浆桩、CFG桩、钢筋(预应力)砼管桩等地基处理方式,施工时采取多作业面同时开工,顺次作业,具体施工方法见第5.6节“软土地基”。3.3.3.4 一般路堤施工3.3.3.4.1 路堤填筑顺序基层处理卸填料推土机摊铺整平压路机初压平地机精平重型压路机复压中型压路机终压,如图3.3.3.4-1所示。复压、终压区 精平区 初压区 摊铺整平区 卸土区 下层面拉毛处理区下承压实层图3.3.3.4-1压实层纵向施工顺序示意图3.3.3.4.2 摊铺平整正式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试验段所确定的工艺和参数进行摊铺、整平。填土区段完成一层填筑后,用推土机或平地机摊铺平整,做到填层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以保证压路机碾压轮表面能基本均匀接触地面进行压实,达到最佳碾压效果。推土机摊铺平整的同时,应对路肩进行初步压实,保证压路机进行压实时,压到路肩而不致滑坡。初压工序之后用平地机精平,局部凹坑采用人工修整。3.3.3.4.3 碾压(1) 进行碾压前对填筑层的松铺分层厚度和平整程度应进行检查,确认层厚和平整程度符合要求后方能进行碾压。(2) 对不同填料,先进行压实试验,以确定分层厚度及压实遍数。压实试验区域宽度至少要为压路机宽度的3倍,压路机走行三行如S形(如图3.3.3.4-2所示),相邻两行中间重叠至少为0.3m,三行压实的土壤都应被压同样的遍数,并在中间一行进行密实度试验。图3.3.3.4-2 压路机碾压走行路线(3) 压路机司机应根据密实度标准,填土层厚,按试验提供的控制压实遍数进行压实。(4) 一般情况下为46遍,最多时亦可达810遍,如超过10遍应考虑减少层厚。经密实度试验合格,可转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应进行补压后再做检查试验,一直达到合格为止。(5) 施工时用环刀法和核子密度仪联合跟踪检测路堤实际压实度。(6) 含水量适宜的填料应及时碾压,防止松散填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含水量损失难以压实。含水量不适宜的填料应进行调整处理后实时碾压。(7) 碾压时用双机分别由两侧开始向中心纵向碾压,按照初压、复压、终压三步骤进行。初压宜低速,复压宜中速、终压应快速。粘土类低频率填料用羊角碾、静压路机静压;砂石类高频率填料用振动压路机、突块压路机等振压。3.3.3.5 土质路堑开挖本标段路基挖土方共208313m3,采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进行。开挖前首先做好路堑顶天沟,再自上而下开挖,分段流水作业。施工中做好临时排水设施,保持排水畅通和边坡稳定。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3.3.5-1土质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图3.3.3.5-1土质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时根据测设边桩位置,采用机械开挖,并留0.20.3m的保护层以利于人工修坡。施工时边坡逐层控制,每10m插杆挂线人工修刷。边坡上若有坑穴,采用挖台阶浆砌片石嵌补。开挖至设计高程以下0.6m时,表面做成向两侧的4%排水坡,表面以下地层不得扰动和泥化,保留1020cm厚不开挖。3.3.3.6 改良土路基施工基床底层及基床以下路堤填料不符合要求时,进行改良处理。基床底层的改良土采用集中厂拌法施工;基床以下路堤部分采用集中路拌法施工。3.3.3.6.1 改良土厂拌法施工(1)施工准备做好拌合站的规划建设和碎土设备、拌合站设备安装调试、计量设备标定等工作。做好室内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试样检测试验。机械选型及布置:利用全强风化基岩(呈土状)作原料土,为了保证拌合质量,满足改良土的细度要求,拟采用液压碎土设备先进行破碎,然后用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合。(2)破碎工艺正式破碎前须与下级稳定土拌合站进行联动联调,使两级设备的生产能力协调一致,以便达到最佳的质量和经济效果。原料土的粒径须小于碎土设备的破碎能力,超过此限的土团剔除或改小。植物根茎在取土源处予以清除。后台上料选用装载机上料。破碎出料运输皮带的落料口对准下级稳定土拌合站的配料仓漏斗,破碎土可快速通过漏斗进入搅拌筒。添加改良剂,配备2只100t的粉体罐均储存水泥/石灰粉体。改良剂粉体通过螺旋输送器添加到配料仓。先破碎后拌合的机械布置见图3.3.3.6-1。(3)拌合工艺采用拌合站对已破碎的填料进行拌合。在设定拌合产量时,将拌合产量设定在略大于破碎机产量的工况,使拌合站配料仓保持较少的存料,防止拌合站配料仓因进料过快而出现“粘”、“堵”、“拱”、“卡”的现象。改良土的含水量低于设计要求时,在拌合站这一级设备加水拌合。采用雾化加水技术,加水量通过精密计量装置加以控制。基质土和改良土混合料的实际含水量均进行跟班检测,以便实时调整。拌合成品混合料经皮带机运送进入储料仓。(4)混合料运输采用15t以上大型自卸车运输,成品仓前至少要有3台车在等待装料,防止成品仓储料过多时间过长造成“粘”、“堵”、“拱”、“卡”现象。图3.3.3.6-1改良土二级厂拌法机械布置图在气候干燥、水分蒸发过快的天气条件下运输时,车斗加帆布覆盖,以保证混合料的含水量维持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运料车不得在新铺且未碾压成型的层面上行驶。(5)厂拌法改良工艺流程见图3.3.3.6-2。图3.3.3.6-2 厂拌法改良工艺流程图(6)改良土路堤填筑工艺流程改良土进行路基填筑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3.3.6-3。(7)摊铺方法采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8)碾压压实原则:先轻压、静压(初压)再重压、振压(复压)后静压(终压)整形。图3.3.3.6-3 厂拌改良土路堤工艺流程图摊铺后,立即用YZ18重型振动压路机初压,然后用YZ20重型压路机复压,最后静压收光。碾压时从两侧向中心碾压,轮迹搭接一般20cm。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压路机碾压速度开始两遍采用1.51.7km/h,以后采用2.02.5km/h。压路机不可在已完成或正在碾压的地段调头和急刹车。(9)养生第一层碾压完成后,应立即进行养生,养生期不少于4天。采用塑料薄膜满盖洒水养生,洒水次数根据气候及路面水分蒸发情况而定,始终保持表面湿润。(10)质量控制措施碾压时含水量控制:混合料出厂时和碾压前用数显密度湿度仪快速检测含水量,不合格的则采取调整措施;高温季节摊铺后表层失水过快,用喷雾器适量洒水,以便于压实。平整度厚度坡度控制:碾压结束后,用6m直尺检查平整度;测量小组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跟踪检测层面标高,计算出坡度和厚度;边角地带及缺陷处人工修整;在边角地带,采用人工摊铺,手扶振动冲击夯压实。厚度、标高、平整度、横坡不合要求时,在终压成型前及时修整。检验签证:分层填筑碾压,分层检验;含灰率检测采用钙离子直读仪。碾压过程中的压实度用核子密度仪快速检测;终压后的压实度采用环刀法或灌砂法进行检测。地基系数采用K30承载板试验进行检测。用钻芯取样机在现场按规定频率钻芯取样,以备检测改良土7d、28d无侧限抗压强度。整修养生:路基成形,达到规范要求的,在下层完成经检验质量合格后,若不能立即铺筑上层的或暴露于表层的改良土必须保湿养生,采用洒水或用草袋覆盖养的方法养生,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天。3.3.3.6.2 改良土集中路拌法(1)原状土摊铺取土场内,原状土采用推土机推平,在原状摊铺完成后,及时检测土的含水量,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应采取铧犁翻晒或加水等措施进行处理,直至含水量合适为止。翻晒后达到含水量控制值要求的土用推土机整平。(2)石灰撒布采用自动计量石灰撒布车布灰。局部边角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作业方法布灰平整。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含灰量,考虑到石灰施工时有效钙镁含量的损失,为保证石灰剂量达到设计要求,石灰掺入量宜大于设计1%2%。石灰与土的混合料松铺厚度遵循稍高勿低的原则摊铺,避免再次补料困难,混合料整平使用平地机,易于达到施工松铺厚度要求,也可避免出现补料后结合不紧密,碾压时产生痕迹、起皮等现象。(3)路拌机拌合石灰均匀撒布完成后,用挖掘机配合路拌机进行粉碎与拌合。拌合时拌合机叶轮要切入到下承层35cm左右,防止出现夹层及漏拌现象。路拌机拌合34遍。拌合2遍后,目测拌合比较均匀、石灰无堆积现象且挖开检查无夹层后,立即取样进行筛分及石灰剂量试验。当拌合料粒径达到设计规定值以下时,采用EDTA滴定法或直读仪快速测定石灰剂量。若石灰剂量不足,需及时补撒石灰,然后重新拌合至设计要求。若填料最大粒径达不到设计要求,应加大拌合遍数,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4)改良土填筑集中路拌法改良土的摊铺、整平、碾压、整型、养生与厂拌法施工基本相同。详见3.3.3.6.1节相关内容。(5)基床底层填料及压实标准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无砟轨道地段路堤填料优先考虑A、B组填料。压实标准满足下表3.3.3.6-1要求。表3.3.3.6-1 基床底层填料及压实标准线路等级厚度填料压实标准改良细粒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350km/h无砟轨道2.3A、B组填料或改良土地基系数K30(MPam)110130150压实系数K0.95/孔隙率n/2828动态变形模量Evd(MPa)353535变形模量Ev2(MPa)606060注:压实系数K为重型击实标准;改良土压实标准:当采用物理方法改良时,应符合本表规定;当采用化学方法改良时,除符合本表规定外,还应满足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6)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基床以下路堤填料采用A、B组及C组(不含细粒土、粉砂及易风化软质岩块土石)填料,当选用C组细粒土填料时,应根据填料性质进行改良后填筑。其填料及压实符合下表3.3.3.6-2的标准。表3.3.3.6-2 基床以下路堤填料及压实标准轨道类型填料压实标准细粒土改良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无砟轨道A、B、C(不含细粒土、粉砂及易风化软质岩)组填料及改良土地基系数K30 (MPam)90110130压实系数(K)0.92/孔隙率(n)/3131变形模量Ev2(MPa)454545注:改良土压实标准,当采用物理方法改良时,应符合本表规定;当采用化学方法改良时,除符合本表规定外,还应满足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3.3.3.7 级配碎石基床表层施工区间基床级配碎石84995m3,站场级配碎石20306m3,拟配300t/h拌合站。路基基床表层填料为级配碎石。级配碎石采用厂拌方案,与改良土共用厂拌、运输、碾压设备,摊铺采用摊铺机双机联铺。3.3.3.7.1 基床验收对基床底层几何尺寸、压实指标检查合格后,进行基床表层填筑。3.3.3.7.2 原材料质量控制对购进的粗集料按规定频度、方法取样进行试验,确认其级配、压碎值、有机物和硫酸盐含量是否满足技术规范要求。碎石的压碎值30%;有机质含量2%;硫酸盐含量0.25%。水应洁净,不含有害物质,对水源按铁路工程水质分析规程(TB10104-2003)的要求进行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3.3.3.7.3 工艺流程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 “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 “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区段的长度控制在100m以上。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行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级配碎石厂拌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3.3.7-1。3.3.3.7.4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现场试验时,按照“试配改进确定”的程序进行配合比试验,并最终确定合理的级配碎石配合比。3.3.3.7.5 试拌合根据试验室确定的级配碎石配合比进行试拌。试拌前检验确认拌合站计量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并进行归零较核;检测集料实际含水量。在混合料拌合过程中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投料,以便验证配合比的可靠性。试拌混合料作一组试件,以检验试验室配合比的可行性。此项工作在正式拌合前1014天完成。图3.3.3.7-1 厂拌法级配碎石填筑工艺流程图3.3.3.7.6 正式拌合在试拌后修正配合比,确定正式的施工配合比,接着进行正式拌合生产。在正式拌合生产过程中,按规定频度检测集料的级配和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为补偿混合料在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的水分损失,正式施工拌合的含水量可比最佳含水量高0.51.0%。3.3.3.7.7 试验段施工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及试生产出的填料,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填料级配、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试验段长度不小于100m。3.3.3.7.8 摊铺碾压级配碎石采用双机联铺,按每层压实厚度为20cm控制,碾压工艺与改良土基本相似。在有中粗砂和土工膜的“路堤式路堑”地段,第一层20cm用轻型推土机前推式摊铺,防止损坏土工膜。双机联铺方法如图3.3.3.7-2所示,前后机位相距10m,熨平板重叠810cm。图3.3.3.7-2基床表层双机联铺示意图3.3.3.7.9 摊铺厚度与标高控制根据工艺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算出松铺厚度作为摊铺控制标准。在路肩边线处用张紧钢丝引导法控制标高、层厚、横坡。联铺时中间接缝处安装一组传感器控制两侧标高,如图3.3.3.7-3所示。碾压过程中安排一个测量小组进行跟踪测量、检测。3.3.3.7.10 摊铺速度联机摊铺的摊铺强度控制在300t/h左右,与拌合站能力保持匹配。摊铺速度控制在1.52.0m/min,防止过快造成混合料离析。3.3.3.7.11 质量控制措施(1)施工时间控制掺水泥的混合料从拌合到最后成型的间隔时间不宜超过2.0h;摊铺间隔时间不得超过30min,超过30min时应按接缝处理。图3.3.3.7-3 双机联铺接缝处标高控制示意图(2)施工缝设置、处理由于每段路基长度较短,纵向单层单幅双机摊铺一次摊铺成型,不留施工纵缝和横向施工缝。双机联铺时虽然没有施工缝,但是两机布料在交缝区的均匀性和一致性会比单机布料器范围内的均匀性、一致性稍差。因此两台摊铺机的布料宽度不能绝对相等,保持上下基层交缝区错开,如图3.3.3.7-4所示,保证基层整体性良好。图3.3.3.7-4 纵向交缝区上下层错缝示意图(3)完工后交通管制与防护碾压后立即封闭交通,除洒水车外,其他车辆不得通行。养护期4天结束后施工车辆可限制通行,速度15km/h,严禁急转弯或急刹车。(4)上下基层层间处理摊铺前,对下基层层面进行处理:清除污染物,如洒落的尘土、碎石等;将下层层面适当拉毛,清扫拉毛产生的碎屑,适当洒水滋润。结合面洒布一层纯水泥浆或薄撒一层水泥干粉,以保证上下层结合成整体。3.3.3.7.12 基床表层填料压实标准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级配碎石的材质、粒径等性能等指标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压实标准满足下表3.3.3.7-1要求。表3.3.3.7-1 基床表层填料压实标准表填料类型轨道类型压实标准地基系数K30 (MPa/m)动态变形模Evd(MPa)孔隙率nEv2(MPa/m)级配碎石无砟轨道190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