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专题02-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整体阅读宝鉴.docx

    • 资源ID:72639593       资源大小:26.6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专题02-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整体阅读宝鉴.docx

    语文学科测评测评内容:诗歌鉴赏整体阅读(2) 测评总分:45分测评时间:45分钟班级:姓名: 分数:(-)诗歌阅读(9分)(四川省双流中学高2017级高三4月考试)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12题。咏早梅何逊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注:建安王萧伟爱客接土,何逊以卓越的才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遂引为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日 与游宴,深被恩礼。该诗就写于这个时期。1 .以下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前两句写扬州的园林,虽正当冰封大地、万木萧疏之时,但梅花已经预报了春天的来临,所以诗 人感慨说“惊时最是梅”。B. “衔”字耐人寻味,梅花花朵小巧、霜落其间,足见诗人体物之细,而比较手法那么生动表现出梅 花不惧严寒的品性。C. “横”,写出了梅花的傲骨;“绕”,写尽了梅花的妩媚。五、六两句对偶,侧重表现却月观和 凌风台的不同景色。D.七、八两句都用了典故,意思是说梅花盛开时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 人触景兴怀而勃发。【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 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 “侧重表现却月观和凌风台的不同景色”理解错误,这两句侧重写梅花的品格情态以及满园梅花盛开、光 彩照人的情景。应选C。2 .第九、十句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答案】(1)做一个清醒的自觉者。虽然此时诗人深受信任和重用,但是诗人也和早梅一样清醒,梅 花知道自己要早早飘落,所以赶在上春尽情绽放,展示自己生命的光辉。(2)珍惜当下,及早建功立业。这是一首情辞并茂的悼友诗。中间两联,承首联而写“哭”。李商隐有流莺诗:“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以伤 春苦啼的流莺,因花落而无枝可栖,自喻政治上的失意。崔诗“鸟啼花落人何在”,那么用“鸟啼花落”烘 托成一幅伤感色调的虚景,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以虚托实,使“哭”出来的“人何在"三个字 更实在,更有劲,悲悼的意味更浓。第四句以“竹死桐枯”暗喻李商隐的去世。庄子秋水:“夫鸦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 止,非练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足见其高贵。这鸩雏即是凤一类的鸟。李商隐在科第失意时, 曾把排抑他的人比作嗜食腐鼠的鹄鸟,而自喻为鸦雏(安定城楼:“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鸦雏竟未 休” )o当时凤在,就无桐可栖,无竹可食。如今竹死,桐枯,凤亡,就更令人悲怆了。此句用字平易、 精审,可谓一哭三叹也。“良马足因无主腕”,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是喻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 因,要归之于压制人材的黑暗的政治现实。一般人都为此深感悲愤,何况作为李商隐的旧交和知音呢? “旧 交心为绝弦哀”,明哭一声,哀得恸切。春秋时,俞伯牙鼓琴,只有钟子期闻琴音而知雅意,子期死后, 伯牙因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作者借此故事,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沉痛的哀思。尾联作者独运匠心,采用了 “欲进故退”的手法,荡开笔触,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莫要悲叹九泉之下见不到日月星三光吧,现在您的逝去,就是送 入冥间的一颗光芒四射的“文星”啊!这是抚慰亡友吗?这是诗人自慰吗?其实都不是。李商隐潦倒一生, 郁郁而逝,人世既不达,冥间安可期?因此说,这只不过是作者极度悲哀的别一种表达方式,是“反进一 层”之法。撼动人心 悲恸,是对着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这首诗就是紧紧抓住了这一点,把誉才、惜才和哭才 结合起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誉得愈高,惜得愈深,哭得愈痛,感情的抒发就愈加浓烈, 对黑暗现实的控诉愈有力,诗篇感染力就愈强。互为依存,层层相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诗人以梅自喻,他珍惜被礼遇的当下,希望抓住机会绽放自己,建功立业。(3)难以持久的忧虑与感伤。 “花无百日红”,人生有限,诗人暗中流露出盛景难以持久伤感情怀。【解析】此题要求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第九、十句具有丰富的内涵。通读本诗,可知这首诗以咏梅 为题,处处围绕着一个“梅”字落笔,描绘出了一幅凌寒独放的早梅图。第九、十句“应知早飘落,故逐 上春来”,从字面上意思是说梅花知道自己会早早飘落,所以赶在孟春尽情开放。诗人这是在揣度梅花早 开的原因,用拟人的手法赞颂了梅花的清醒,梅花冲破严冬,赶在上春之时,凌寒独放,是因为知道自己 会早早飘落,赶在上春尽情绽放,展示自己生命的光辉。结合诗歌下的注释一一建安王萧伟爱客接士,何 逊以卓越的才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遂引为水曹行参军兼记室,日与游宴,深被恩礼。该诗就写于这个 时期。根据注释,此时,可谓是诗人何逊人生最得意之时,深受建安王萧伟的赏识,并委以重任。此句是 诗人以梅自喻,说自己要想早梅赶上春尽情绽放一样,抓住当下建安王萧伟对自己的信任和重用,成就一 番事业。虽然此时诗人深受信任和重用,但是诗人也和早梅一样清醒,早梅知道自己会早早飘落,赶在上 春尽情绽放,诗人也明白自己被恩遇的情形犹如眼前盛开的情景,不会长久持续,自己要珍惜当下的机会, 及早建功立业,所以“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二句,寓有人生有限,应当及早建功立业的思想,还透 露出诗人盛景难以持久的感伤和忧虑之情。解答此题,要注意诗歌下面的注释,结合注释和诗句的具体内 容,理解该诗句所表达的丰富内涵。【赏析】这首诗以咏梅为题,处处围绕着一个“梅”字落笔,描绘出了一幅凌寒独放的早梅图。“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两句不落俗臼,描写了早梅凌寒独放景致。正当大地还是四目荒凉,寒 风凛冽的时候一梅花已预报了春天的来临,所以说“惊时最是梅"。“惊”字用拟人笔法,突出梅花对节 令转换的特殊敏感,同时也赞叹了梅花傲视霜雪的高贵姿态。“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四句,那么具体地描绘梅花的高标逸韵。梅花 不畏严寒,凌霜傲雪,嫣然开放。诗人用“衔”、“映”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盛开,霜落其上,与白 雪相映成趣的景象。却月观、凌风台是园中台观名,一个“横”字,写出了梅花凌寒怒放的高贵品格;一个“绕”字,写 尽了梅花俏丽报春的妩媚情态。从语法上讲,“衔霜”、“映雪”是动宾结构,“枝横”、“花绕”是主谓结构, 这样就错落有致地写出了满园梅花盛开、光彩照眼的动人情景。满园的景色使诗人不禁由花事联想到人事,想起了人世间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朝洒长门泣,夕驻 临邛杯”二句用典,一悲一喜,一离一合,形成鲜明的比照。最后“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二句又写梅花早开,与开头呼应。诗人揣度梅花早开的原因,用拟 人的手法赞颂了梅花的的凌寒独放,而梅花为了展示自己生命的光辉,冲破严冬,那么更表现出了一种崇高 的气节。全诗把情、景、理相结合,景中寓情,情中有理,通过一种完美的交融,寓情于物,将梅花作为自己 的化身,描述了一副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表现诗人不趋时尉势,疏枝独立不失气节的品德。(二)诗歌阅读(9分)(吉林2020届高三第三次联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小题。送人宰吴县杜荀鹤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草履随船卖,绫梭隔岸鸣。惟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注“海涨”即沧海横流为患,比喻社会的动乱。“字人”即抚养人民。3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写连年兵荒马乱之后,做官就更应该考虑到人民的疾苦,这是诗人对去吴县当县令的友人的 告诫。B.颔联两句中诗人为友人指出了抚养人民的方法,认为没有什么特异的方法,为官清正廉洁才是最 好的。C.尾联照应诗题,点明送别,并在送别之际祝福友人像古代的官员一样,政绩卓绝、前程似锦,前 途无量。D.这是一首送别诗,没有离愁别恨、愤慨于仕宦不遇等消极情调,表达了时时不忘“济世救物”的 诗旨。【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全诗,准确 把握诗的内容、手法、情感,这几个方面都会在选项中出现,所以,在检查备选答案正确与否时,尤其要 关注这几个方面。C项,“祝福友人像古代的官员一样,政绩卓绝、前程似锦,前途无量”理解错误,应 该是诗人希望友人保持历史上那些政绩卓绝的清官所具有的仁民爱物之心,做一个清廉爱民的好官。应选 Co4 .诗的颈联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答案】希望县宰朋友到任之后能够注重恢复开展当地的生产,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颈联中,诗人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出友人乘船赴任途中的情景:船家一边行船,一边出售自己编织的 草鞋;对岸传来织帛的机梭声。草鞋、布衣和绫梭等是百姓生产、生活的象征,借和谐的生活画面希望 友人关心百姓疾苦。【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这道题考的是分析诗歌中颈联两句的意思以及其内涵。读懂全诗,根据颈联 中的具体内容分析。首联写连年兵荒马乱之后,做官就更应该考虑到人民的疾苦,这是诗人对去吴县当县 令的友人的告诫。颔联两句中诗人为友人指出了抚养人民的方法,认为没有什么特异的方法,为官清正廉 洁才是最好的。“草履随船卖,绫梭隔岸鸣”的意思是诗人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写出友人乘船赴任途中的 情景。船家一边行船,一边出售自己编织的草鞋,对岸传来织帛的机梭声。尾联写诗人希望友人保持历史 上那些政绩卓绝的清官所具有的仁民爱物之心,做一个清廉爱民的好官。这是一首送别诗,没有离愁别恨、 愤慨于仕宦不遇等消极情调,表达了时时不忘“济世救物”的诗旨。其中颈联中的草鞋、布衣和绫梭等是 百姓生产、生活的象征。诗人言外之意是希望县宰朋友到任之后能够注重恢复开展当地的生产,使百姓能 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此题要答出颈联的表层意和象征意。【赏析】诗的开头二句“海涨兵荒后,为官合动情”,诗人就直言不讳地告诫这位到吴县(今属江苏省)去当 县令的友人说:你是在社会久经动乱,连年兵荒马乱之后去到吴县赴任的;在这种情况下,当官的应该更 多地考虑到老百姓所遭受到的灾难,慰问他们的疾苦。“海涨”,即沧海横流为患,比喻社会的动乱。“合 动情”,是说应该动情。这个“情”字,指的是对治下的百姓的体恤同情之心。这从三、四句也可以看出。 “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作者进一步说道:抚养人民没有别的方法,只要为官清正廉洁就是了,这 比任何口头所讲的高明的大道理都更容易解决问题。“字人”即抚养人民。逸周书本贤:“字民之道, 礼乐所生。”作者化用此典,翻出新意,强调为官之“清”,亦即廉政,是针对当时吏治的腐败黑暗而言。 晚唐时代,朝廷内部以及朝廷与藩镇、藩镇与藩镇之间,矛盾重重,兵连祸多,人民群众陷入水深火热之 中;而地方官吏对于百姓的苦难不但不加同情体恤,反而横征赋税徭役,害得民不聊生。杜荀鹤对此十分 关注,并把这一社会问题反映在他的诗作中:“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山中寡妇)“还似 乎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乱后逢村叟)“今来县宰加朱级,便是生灵血染成J (再经胡城县) 这些饱含血泪愤怒的诗句,有助于读者理解“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这两句诗所反映的作者用心的宽 厚。如果所有当官的都能把这两句诗当作他们的座右铭,那么民生就不会有什么疾苦。“草履随船卖,绫 梭隔岸鸣。”这是即景描写。这位县宰当是从水路去赴任的,诗人仿佛漫不经意地写出眼见耳闻之情形:水上船家一边行船一边出 卖自己编织的草鞋;对岸传来织帛的机梭声。其实这里所描绘的水乡风情中当含有双重深意:草履布衣, 是简朴生活的像征,作者希望这位县宰能够在生活上做到朴素简俭;同时,也希望他到任之后能够注意恢 复开展当地的生产,重现古代男耕女织,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局面。结尾“惟持古人意,千里赠君行”, 就把这双重意思明白地表达出来。所谓“古人意”是指历史上那些政绩卓绝的清官所具有的仁民爱物之心。 作者在另一首送人宰德清诗中写道:“乱世人多事,耕桑或失时,不闻宽赋敛,因此转流离。天意未 如是,君心无自欺。能依四十字,可立德清碑。”也表达了同样的意义。这首送别诗一反过去同类题材诗中的惜另伤离、愤慨于仕宦不遇等种种消极情调,立意高,持论正, 确是表达了 “未能忘救物”的“诗旨二(三)诗歌阅读(9分)(武汉市2020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登鹊山 陈师道 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 微微交济源,历历数青徐 朴俗犹虞力,安流尚禹谟。 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注】鹊山:因扁鹊而得名。陈师道:元符三年任棣州教授。此诗作于棣州任上。济源(lu6): 古水名,即泳水和济水。青徐:指青州和徐州。医卢:这里代指名医。5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开门见山,语言平白洗练,呼应诗题,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B.诗人登上高处,看到青徐二州风俗淳朴,河流恬静,不由想到舜禹。C.尾联思绪从远古回到现实,照应首联,而一个“聊”子,言外有意。D.本诗与陆游游山西村的风格一致,表达了 “宋诗主理”的特点。【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 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 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 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表达了 '宋诗主理'的特点”错误。陆游游山西村是“宋 诗多理趣”的代表之一,但本诗主要表达了轻松爽快的心情,并未表达出理趣。这首诗首联回忆过去,包 含了许许多多的辛酸。颔联写登上了山顶,极目远眺看到的景色。颈联写舜和禹这两位古代传说中的英雄 人物。尾联写自己难得愉快一下,只好先忘掉一切,尽情享受风景。应选D。6 .纪的评价本诗三四句“有神致”,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答案】寓情于景。诗人登上山顶,极目远眺,眼前济水、源水隐隐约约流向远方,远处的青徐两 州历历在目,表达了轻松愉快的心情。含蓄蕴藉。诗人并没有具体描绘景色,而是通过望远和指点两个 动作概括,含蓄地点明言外的情意,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通常需要理解诗句的内容,分 析使用的手法和表达的效果及作用。答题模式基本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内 容一一分析其手法的具体表现,再次写使用该手法所传达出的效果,最后指出其表达的情感。三四句写诗 人登上了山顶,极目远眺。只见济水、源水如同两条白色的绸带,绕过山脚,往北流去,相交于远方的源 o “微微”,说明看不真切,目光稍稍收回,青、徐二州的辖地上,阡陌纵横,牛羊成群;房屋田城,树木庄稼,历历在目。寓情于景,徐州是诗人的家乡,家乡的山水他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含蓄蕴藉,那 样远的浮口都看到了,说明诗人在山顶逗留时间之久;那样多的景物一一 “数”来,可见诗人的兴致之高。 诗人不是把自己兴奋愉快的心情明白说出,只是通过写景来透露;而写景又没有具体描摹云水竹石、鸟鸣 花香,只是通过望远、指点两个动作来概括,这既符合登高远眺的实际,又含蓄地点明了要表达的情意。【赏析】济海(1U0):济水(今黄河)与深水。源水源于济南总勺突诸泉,北流注人小清河。青徐:青州与徐州,古概指齐鲁之地。朴俗:朴素的风俗。虞(yu)力:虞舜教化之力。安流:治理河流。禹谟(mo):大禹的规划。谟,即谋划。尚书有大禹谟篇。医卢:扁鹊家在卢国,所以被称为卢医,这里代指名医。诗人“志专欲以文学名后世”,所以高官厚禄打不动他的心,而一旦得到这个以传道、授业、解惑为 业的教授职务,尽管俸薄官微,也使他欣喜异常,不顾体弱多病,兴致勃勃地去登山游玩了。诗人经历过 饥寒交迫、贫病交加生活折磨的陈师道,尽管这年才四十八岁,但已感到精力不济。“小试”说明诗人对 自己的体力没有把握。试登了一程后,诗人喜出望外地发现,“今年不用扶”,在这喜悦后面,包含了许许 多多的辛酸。人逢喜事精神爽,思想轻松,步履也就轻快了。可是往年,无论是新春览胜,还是清秋登高, 诗人都要在亲朋好友的搀扶下才能勉力而行。时当壮年的诗人却体衰如此,生活的贫寒是可想而知的了。三四句写诗人登上了山顶,极目远眺。只见济水、砾水如同两条白色的绸带,绕过山脚,往北流去, 相交于远方的源口。“微微”,说明看不真切,目光稍稍收回,青、徐二州的辖地上,阡陌纵横,牛羊成群; 房屋田城,树木庄稼,历历在目。徐州是诗人的家乡,家乡的山水他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三四两句“有 神致,虚字炼得好”,这“神致”就在于这两句是景中有情。那样远的泳口都看到了,说明诗人在山顶逗 留时间之久;那样多的景物一一 “数”来,可见诗人的兴致之高。诗人不是把自己兴奋愉快的心情明白说 出,只是通过写景来透露;而写景又没有具体描摹云水竹石、鸟鸣花香,只是通过望远、指点两个动作来 概括,这既符合登高远眺的实际,又含蓄地点明了要表达的情意。正如王士祯所说:“画天外数峰,略有 笔墨,然而使人见而心服者,在笔墨之外也。”画天外山峰,略具笔意,便使人体味到言外的情意,这就 是这两句诗的“神致”所在。诗人眼中的风土人情是那样浑朴、淳真,如同虞舜治理下的太平盛世;山川河流是那样恬静、驯服, 如同大禹治水后的景象。天下明德自虞帝开始,山川由大禹来平定。看到眼前的山川,诗人想起了舜和禹 这两位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赏风景,忆英雄,心中十分快意。然而当诗人的目光从远处收回到脚下, 思绪从远古拉回到现实时,笔锋陡转,气氛骤变,兴致锐减。脚下的山因古代名医扁鹊而得名,可他尽管 体衰力弱,疾病缠身,却因贫穷而得不到卢医的医治。“终年聊一快”,这是十分凄婉的声音。诗人面对无 情的现实,无可奈何。难得一年到头有这么一回愉快的时候,他只好先忘掉一切,尽情享受风景了。没有 人知道诗人的欢颜后面隐藏着多少痛苦、多少悲哀。陈师道是孤芳自赏、不求谐俗的苦吟诗人。他的作品,有人称之为“非一过可了,近于枯淡”。黄庭 坚说,陈师道作诗“十度欲言九度休,万人从中一人晓二也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说,他的五律,尽 管有时“失之僻涩”,但“佳处往往逼杜甫”。这首诗,质朴老苍,沉郁顿挫,正是它逼近杜甫的五律代表 作。(四)诗歌阅读(9分)(益阳市2020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竹阁苏轼海山兜率两茫然,古寺无人竹满轩。白鹤不留归后语,苍龙犹是种时孙。两丛恰似萧郎笔,十亩空怀渭上村。 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注】竹阁:在杭州广化寺柏堂后,唐代白居易知杭州时所建。海山:海中的仙山。兜率:即 “兜率天”,佛教用语,指人死后所登的天界。传说唐会昌元年有海商遭风至蓬莱山,见一宫院名日乐天 院,故白居易答客说诗有,: “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白鹤”二句:旧唐书白 居易传:“乐天罢杭州刺史,祷天竺石一,华亭鹤二以归。”苍龙:此指翠竹。萧郎:萧悦,善画竹, 曾为白居易画十五竿竹,白居易作画竹歌,赞美萧悦笔下之竹的逼真。维摩洁:毗耶离城中的大乘 居士,与释迎牟尼同时,曾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派来问询的含利弗、弥勒、文殊讲说大乘教义。7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中“无人”二字,既是写眼前景,又是怀古,充满了物是人非的感慨。8 .颔联中以有竹(竹阁)衬无白鹤,抒发了 “前不见古人”的“茫然”之感。C.颈联对句以白居易退居之地渭上村代指白居易,“空怀”二字点明了全诗主旨。D.苏轼诗题材广阔,多用比喻,并用得自然贴切,这首诗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答案】D【解析】“这首诗就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分析错误,本诗运用比喻仅有一处,“两丛恰似 萧郎笔”。应选D。8 .诗中“欲把新诗问遗像,病维摩诘更无言”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答案】抒发了苏轼对白居易的思慕之情:苏轼以维摩诘代指白居易,既然见不到白居易其人,只 好以自己的新诗叩问竹阁中的白居易遗像。抒发了苏轼没有知音的孤独之感:白居易的遗像却正像维摩 诘,默然无语,觅无知音的孤独之感流露于言外。【解析】这类理解句子的题有以下几种方法: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根据 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本诗尾联,苏轼以维摩诘代指白居易,既见不到 白居易其人,只好以自己的新诗叩问竹阁中的白居易像。但其遗像正像维摩诘,默然无语,诗人没有知音 的孤独之感流露于言外。【赏析】:竹阁:在杭州广化寺柏堂之后,唐白居易知杭州时为乌窠禅师所建。海山:海中仙山。兜率:兜率天,佛教所说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传灯录载释迦牟尼佛生于兜 率天。传说唐会昌元年有海商遭风至蓬莱山,见一宫院名日乐天院,故白居易答客说诗有:“海山不是 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句。此用白诗句意。古寺:即指广化寺。“白鹤”二句:旧唐书白居易传:“乐天罢杭州刺史,祷天竺石一,华亭鹤二以归。”李远失鹤 诗云:“华表柱头留语后,不知消息到如今。”苍龙,此指翠竹。萧郎:唐代协律郎萧悦,工画竹,曾为白居苏画十五竿竹,白居易作画竹歌,赞美萧悦笔下之 竹如真。苏轼此处赞竹阁之竹如萧悦之画。渭:渭水,源出甘肃渭源县鸟鼠山,东流横贯陕西渭河平原,在潼关入黄河。这里以渭上村代指白 居易。遗像:指竹阁中的白居易画像。维摩诘(jie):毗耶离城中的大乘居士,与释迦牟尼同时,曾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派来问讯的舍 利弗、弥勒、文殊讲说大乘教义。此处以维摩诘喻白居易。竹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写竹阁及其中的竹,抒发了对白居易的思 念之情和自己的孤独之感。诗中写景虚实结合,用典贴切。苏轼在这首怀古之作没有对竹阁作具体描写,仅翻用白居易诗句,就充分抒发了对白居易的思慕之情 和眼前没有同调的孤独之感。苏轼诗好用典,并用得自然贴切,这首诗就是一个突出例子。这首诗首联即用白居易诗中事,说无论是蓬莱山还是兜率天,皆茫然不见,所能见到的只有白居易当 年为鸟窠禅师建的竹阁,仍然丛竹满轩。“无人”二字,既是写眼前景竹阁的寂静,又是怀古,再也 见不到白居易“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白居易宿竹阁),诗一开头就充满了物是人非的感慨。颔联,苏轼反用李远失鹤诗之意,说李远为失鹤“留语后”却仍“不知消息”而伤感,而白居易 携华亭二鹤离开杭州时连“留语”没有,只有竹阁翠竹还是当时所种竹子的后代。“白鹤”句扣“海山” 句,“苍龙”句扣“古寺”句,两联都是以有(竹、竹阁)衬无(海山、兜率、白鹤),抒发了 “前不见 古人”的“茫然”之感。颈联集中写竹,也是全用白居易诗中事。萧郎肃悦,曾为白居易画十五棵竹,白居易作萧悦画竹歌 为谢。那幅图画得栩栩如生,白居易诗即赞萧悦之画有如真竹;而苏轼诗即赞竹阁之竹也如同画中一样美。 渭河平原盛产竹,史记货殖列传说:“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竿竹。“白居易是渭南人,有退居 渭上村诗,其池上篇又有“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语。颈联对句即以白居易 退居之地渭上村代指白居易,“空怀”二字更点明了全诗主旨。竹阁有白居易遗像,苏轼竹阁见忆可证:“柏堂南畔竹如云,此阁何人是主人?但遣先生披鹤蹩;, 不须更画乐天真。”维摩诘是毗耶离城中的大乘教主,与释迦牟尼同时,曾以称病为由向释迦牟尼派去问 讯的舍利佛、弥勒、文殊讲说大乘教义。据旧唐书白居易传载,白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 “栖心释梵,浪迹老庄”。白居易晚年退居洛阳香山,“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 自称香山居士”。故苏轼以维摩诘喻白居易。最后两句是说,既见不到白居易其人,只好以自己的新诗叩 问竹阁中的白居易像。但其遗像正像维摩诘,默然无语,诗人没有知音的孤独之感流露于言外。(五)诗歌阅读(9分)(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哭李商隐(其二)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豌,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注:豌,屈曲,弯曲。9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 “凌云万丈” “虚负”“未曾开”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B.颔联一问一答。“鸟啼花落”让人联想起李商隐的身世,“竹死桐枯”那么暗喻李商隐的去世。C. “三光”指日月星,“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此处指李商隐。D.全诗按惜才、誉才和哭才顺序来写,先惜而誉,由惜而哭,以哭寓愤,情感浓烈。【答案】D【解析】“全诗按惜才、誉才和哭才顺序来写”分析错误,全诗按誉才、惜才和哭才顺序来写,先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应选D。10.诗 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答案】第一句:运用比喻,写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喻示李商隐悲剧是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所致。第二句:用典,借伯牙痛失知音而绝弦罢弹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真挚的情谊和 沉痛的哀思。【赏析工

    注意事项

    本文(专题02-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整体阅读宝鉴.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