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分子和原子结构 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docx
A.闻到气体C.刻出划痕品红溶解专题05分子和原子结构 压轴培优专题训练(解析版)考点1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如下图实验不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空气_玻璃,.B.气体混合【答案】Co【解析】A、能够闻到气体的气味,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抽掉玻璃板后,最终两瓶中的气体都是红棕色的,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铜和黄铜相互刻划出现划痕,能够说明物质的硬度大小,不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液体变成红色,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应选:Co.以下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性质不一致的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给篮球充气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C 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10mL分子是有质量的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 AB. BC. CD. D【答案】Co【解析】A、可以将气体充入篮球中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应选项A操作 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B、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具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2) 1919年,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a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被打出,而a粒子留 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从现代观点看,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质子.(3)从原子变化上看,上述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 原子发生了改变.【答案】(1) AC. (2)质子;(3)原子发生了改变。【解析】(1)大多数a粒子不改变方向就可以顺利穿过,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核体积很 小,故正确.有少局部a粒子发生偏转,是因为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故错误.有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回来,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质量大体积小的微粒,故正确.(2)氮原子和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7和8,由“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可知,氮原子原子核内 的质子数由7变成了 8个,因为a粒子中含有2个质子,且a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所以打出了的粒子 为2- 1 = 1个质子;故填:质子;(3)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都产生了新的物质;从原子的变化上看,核变化 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在核变化中原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本身不变;故填:原子发 生了改变.17.请看下表,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氧88816镁12121224铁26302656(1)请把上表中的空白处填完整.(2)通过填表:分析数据,你从中得出的规律有哪些?(至少写出2条)一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答案】(1)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101188816镁12121224铁26302656(2)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解析】(1)根据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填表即可.(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 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故答案为:(1)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1011氧88816镁12121224铁26302656(2)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8 .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 是微小的实心球体;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按照目前你所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 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填数字序号)。(2) 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葡萄干布丁”的原子模型,认为原子呈圆球状,充满着正电 荷,而带负电荷的电子那么像一粒粒葡萄干镶嵌其中,如图I所示,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 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3) 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实验。他们在用一束带正电的、 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如图n所示)时发现: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了 金原子中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原子不是 一个实心球体 ;少局部a粒子改变原来的方向,原因是这些a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上而稍稍改变了运动方向;极少数的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了 a粒子撞击到带有同种电荷且质量大体积小的粒子。(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开展有哪些感想? 科学是不断开展的,或科学开展的 道路是曲折的;或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其局限性等等,合理即可。【答案】(1)(2)没有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3)金原子中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原子不是 一个实心球体 排斥 a粒子撞击到带有同种电荷且质量大体积小的粒子(4)科学是不断开展的, 或科学开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或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其局限性等等,合理即可。(每空1分)。【解析】(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还可以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说法错误; 、一个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又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同一类原子只能说质子数相 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即原子的质量也不一定相同;故说法错误;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电子在核外空间中绕核做高速运 动,所以说法错误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2)汤姆生认为原子中带正电荷的局部均匀地分散在原子中,没有发现所有正电荷集中在一起,且居于 原子中心的原子核。故答案为:没有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3)由于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所以大多数a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 向;原子核带正电,a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所以一小局部a粒子 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金原子核质量比a粒子大很多,当a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所以 极少数a粒子被反弹了回来。(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科学是不断地开展的,科学开展的道路是曲折而漫 长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故答案为:科学是不断地开展的,科学开展的道路是曲折而 漫长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故答案为:(1)(2)没有发现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3)金原子中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原子不 是一个实心球体 排斥 a粒子撞击到带有同种电荷且质量大体积小的粒子(4)科学是不断开展 的,或科学开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或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有其局限性等等,合理即可。(每空1分)考点4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19 .根据以下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选项是(A.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表示两种元素C.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表示的是原子,表示的是离子【答案】Ao【解析】A、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8、3,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应选项说 法错误。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三种粒子的 核内质子数分别是7、13,表示两种元素,应选项说法正确。C,的质子数是7,属于氮元素,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应选项说法正确。D、中质子数=电子数=7,表示的是原子;中核内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表示的为阳离子, 应选项说法正确。应选:Ao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以下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0)砌ABCDE(1)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4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 核内质子数 不同,属于非金属元 素的有3 种.(2) 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S2-(填离子符号).(3)假设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那么m=,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 得到 (选填“得到”或“失 去”)电子.(+?8)28 8(4)画出核外电子排布与E相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5) B所属元素与D所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这个化合物的符号为 NaCl .【答案】(1) 4,核内质子数,3.(2) S2-. (3) 7,得到.(4)(5) NaCL【解析】(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上述示意图图1中,共有4种质子数,共包含四种元素,它们之 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由质子数可知,分别是氢、钠、硫、氯元素,属于非金属的元素有三种.(2)在E中,核内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是硫离子,符号为:S2'.(3)假设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由于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么m=17-2-8=7,最外层电 子数大于4,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4)核外电子排布与E相同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是18,示意图为:(5)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假设D为离子,应为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B为钠离子,化合价为+1价, 那么B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2 8 8 / / /故答案为:(1) 4,核内质子数,3. (2) S2-. (3) 7,得到,(4)故答案为:(1) 4,核内质子数,3. (2) S2-. (3) 7,得到,(4).(5) NaCl.21.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8 1钠原子在化学反响中易 失去 电子,形成 钠 离子,带1个单位的 正 电荷。【答案】失去;钠;1;正。【解析】由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所以在化学反响中易失掉 去电子,形成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故答案为:失去;钠;1;正。22.如表列出了局部人体中含量较多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属于第四周期周元素是K、Ca(2)钙元素的核电荷数是20 ,假设某种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那么它的中子数为20.(3) 一般来说,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 V (填”或“>”)4个;钠、钾的化 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原因是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比拟以下三种微粒的架构,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电子层结构相同;(写出其中一点即可)不同点核电荷数不同.(写出其中一点即可)【答案】(1) K、Ca; (2) 20, 20; (3)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 不同。【解析】(1)由元素周期律可知,: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属于第四周期的元素是:K、 Ca;(2)由钙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钙元素的核电荷数是20,假设某种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根据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那么它的中子数是:40 - 20=20.(3) 一般来说,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V4个,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 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可知金属钠、钾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原因是:最外层 电子数相同;(4)由三种微粒的架构可知,相同点是电子层结构相同;不同点是核电荷数不同.故答案为:(1) K、Ca; (2) 20, 20; (3)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 数不同.23 .如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 A中x=J; A粒子用化学用语可表示为:S2 .(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在化学反响中易 失 (填得或失)电子.(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 AD (填字母代号).【答案】(1) 2, S2-. (2)失.(3) ADo【解析】(1)在A中,第一层排满应排2个电子,所以x=2; A粒子的质子数是16,电子数是18,是硫离子,用化学用语可表示为:s2(2)由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小于4,在化学反响中易失电子.(3)以上四种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粒子中,AD粒子的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表示的是离子.故答案为:(1) 2, S2-. (2)失.(3) AD.24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1)如图x的数值为8“11”指的是 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钠原子在化学反响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Na+(填离子符号).(2)如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C平均速率560 ni5/O, 1271c在A、B和C中,能比拟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BC (填标号).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分子种类 有关.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夏天的衣服比冬天干的快.【答案】(1)8;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Na+; (2)BC;分子种类;夏天的衣服比冬天干的快。【解析】(1)根据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X=ll-2-l=8;“11”指的是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钠原子在化学反响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其符号为:Na+;(2)BC是同种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速率不同,故在A、B和C中,能比拟得出“温度越高,分 子运动速度越快”的是BC;由AB可知,温度相同,分子不同,运动速率不同,故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 种类有关;夏天的衣服比冬天干的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答案为:(1)8;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Na+; (2)BC;分子种类;夏天的衣服比冬天 干的快.孔。故B中描述的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C、5mL酒精与5mLH2O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而不是由于分子有质量, 故C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D 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应选:Co3.利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完成以下相关问题:(1)海底世界动物园中,表演者常常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微观解 释为分子之间有间隔.(2)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该现象为 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水蒸气冷凝成水时体积变小.微观解释为 分子之间间隔变小.(4)氢气球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会爆炸.这是因为 氢气分子之间间隔增大.【答案】(1)分子之间有间隔(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分子之间间隔变小(4)氢气分子之间间 隔增大。【解析】(1)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隙,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2)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的,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周围的空气中,所以,金秋十月,花香四溢.(3)分子间有间隔,水蒸气冷凝成水时体积变小原因是分子之间间隔变小;(4)氢气球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会爆炸,这是因为氢气球上升,压强减小,氢气分子之间间隔增大.故答案为:(1)分子之间有间隔(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分子之间间隔变小(4)氢气分子之间 间隔增大.4.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各种微观粒子构成的.下面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能说 明粒子运动的是,能说明粒子间存在间隔的是,能说明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的是 .美酒飘香盐咸糖甜干冰升华轮胎爆炸热胀冷缩水银非银.【答案】;。【解析】能说明粒子运动的是:美酒飘香是微粒运动的结果;干冰升华是分子运动和分子之间的间 隔变大的结果;能说明粒子间存在间隔的是:干冰升华是分子运动和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的结果;轮胎爆胎是气体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的结果;热胀冷缩也是微粒间间隔变化的结果.能说明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的是:盐咸糖甜:不同的微粒性质不同;水银和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其构成微粒不同,性质不同.故答案为:;.5.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以下事实.(1)碘固体(1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碘固体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 学性质相同;(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比拟,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含有的碘 分子个数相等,碘蒸气中碘分子之间的间隔远远大于碘固体中碘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质量相等时,碘 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3)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的分子;(4)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记号,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 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糖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间隔 中去了,使液面下降.【答案】(1)碘固体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含有的碘分子个数相等,碘蒸气中碘分子之间的间隔远远大于碘固体中 碘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质量相等时,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3)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的分子;(4)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糖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中去了,使液面下降。【解析】(1)碘固体(1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是由于碘固体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 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比拟,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原因是: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 含有的碘分子个数相等,碘蒸气中碘分子之间的间隔远远大于碘固体中碘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质量相 等时,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3)空气是一种混合物,原因是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的分子;(4)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先倒入半杯水,再放入一大块冰糖,立即在玻璃杯外壁液面位置做上记号, 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低于记号,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糖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 的间隔中去了,使液面下.故答案为:(1)碘固体和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含有的碘分子个数相等,碘蒸气中碘分子之间的间隔远远大于碘固体中 碘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质量相等时,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3)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的分子;(4)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在不断运动,糖分子和水分子运动到彼此的间隔中去了,使液面下降.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酒精挥发是酒精的物理变化,而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答案】酒精挥发是酒精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本身没有变化;酒精燃烧是酒精分子和氧分子破裂,碳、 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解析】酒精挥发是物理变化,是酒精分子运动的结果,酒精分子本身没变化,只是酒精分子间的间隔 发生了变化.酒精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分子和氧分子破裂成碳、氢、氧原子,碳、氢、氧 原子再重新组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酒精挥发是酒精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本身没有变化;酒精燃烧是酒精分子和氧分子破裂, 碳、氢、氧原子重新组合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考点2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7.7.如下图,在a烧杯中盛有酚醐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选项是(A.现象:a烧杯溶液变红色,解释: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8 .现象:a烧杯溶液变红色,解释:氨气与酚酸反响生成红色物质C.现象:b烧杯溶液为无色,解释: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D.现象:b烧杯溶液为无色,解释:a中酚猷分子运动到b中,氨水呈中性【答案】Ao【解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b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烧杯中,局部氨气的分子跑到a中形成氨水, 氨水呈碱性使酚醐变红。应选:Ao.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微粒的性质:在一支试管内加入少许浓氨水,再快速将一团用酚献试液浸润过的棉花塞在试管口.(1)预计甲同学将观察到 浸有酚,试液的棉花团渐渐变红.(2)上述现象说明: 分子在不断运动;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试液变红.(3)同学乙仿照甲同学的方法,设计了一组比照实验,如下图.你认为乙同学设计这组实验的目的可能是: 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有武花滴倒棉有武花滴倒棉浓氨水执J、 水【答案】(1)浸有酚麟试液的棉花团渐渐变红;(2)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显碱性,能使酚献试液变红;(3)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解答】(1)由于氨分子不断运动,与棉花团上的酚酸试液接触,氨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能使酚麻试 液变红,所以现象是浸有酚酸试液的棉花团渐渐变红;(2)氨分子不断运动,与棉花团上的酚醐试液接触,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氨分子溶于水形成氨水, 能使酚醐试液变红,说明氨水显碱性;(3)在热水中的氨气分子温度高,运动的快,试管口棉花团变红速度快,为了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 的影响.故答案为:(1)浸有酚酸试液的棉花团渐渐变红;(2)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醐试液变 红;(3)证明温度对分子运动速度的影响.9 小刚同学设计实验探究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他在滤纸上每间隔一段距离滴加一滴酚酸试液,那么,棉花 上滴加的物质是 浓氨水.放置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滤纸条上的酚匠试液由近及远逐渐 变红色,由此,说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棉花滤纸条酚酎试海试管【答案】浓氨水;滤纸条上的酚醐试液由近及远逐渐变红色。【解析】在滤纸上每间隔一段距离滴加一滴酚醐试液,那么,棉花上滴加的物质是浓氨水,放置一段时 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条上的酚麟试液由近及远逐渐变红色,由此,说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故答案为:浓氨水;滤纸条上的酚酷试液由近及远逐渐变红色.10 .资料: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1)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 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响生成了氯化镂固体;资料: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如下图,烧瓶A中盛有浓盐酸,烧瓶B中盛有浓氨水,在长玻璃管外壁上用记号笔做了 d、e、f三个 标记。请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响的文字表达式 氨气+氯化氢f氯化镂。(2)实验开始时翻开开关a、b, 一会儿后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子在不断运动。(3)你认为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选填“d” “e”或"f”),理由是 氨气的相对分子质 量比氯化氢小,故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更快。【答案】(1)氨气+氯化氢一氯化镂;(2)分子在不断运动;(3) d;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化氢小, 故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更快。【解析】(1)氨气与氯化氢反响生成氯化镀;故填:氨气+氯化氢f氯化铉;(2)实验开始时翻开开关a、b, 一会儿后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故填:分子在不断运动;(3)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因为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 越快,所以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d;故填:d;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化氢小,故氨分子的运 动速率更快。11.1 立方厘米的小容器内可容纳下约3X 1022个水分子.1立方厘米的水有20滴,全世界60亿人每人每 秒钟数4个水分子,每天24小时不停地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需要多少年才能数得完?(要有计算步骤, 结果取整数)【答案】1982年。22【解答】解析:1滴水含有的水分子数量:3><1° =1.5X1021 (个)2060 亿人 1 年数水分子的数量= 60X108><4X365><24X60><60=7.56864)<10i7 (个)需要的年数 L5X 1()21982 (年)7. 56864X 1017答:1滴水里的水分子需要1982年才能数得完.12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 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HC1) 能发生如下反响,NH3+HC1-NH4C1.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 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以下问题:(1)生成物NH4cl常温下的状态是固体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DA.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在不断运动B.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相等C.氯化镂微粒不运动D.该反响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3)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HQ分子比NH3分子运动速度慢,请你分析影响分子运动速 度的因素可能是 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4)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 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 温度高水蒸发的快。(5)该实验中的注射器也可改用胶头滴管直接滴入液体,相比拟用注射器的优点是 可以控制体积节 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浓盐酸浓氨水脱脂棉 脱脂棉【答案】(1)固体;(2)分子的质量大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合理即给分);(3)相对分子质量的大 小;(4)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5) 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解析】(1)烟是固体颗粒,因为氯化氢与氨气反响生成了氯化镂,且产生白烟,所以氯化铁是固体;(2)由于分子始终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A说法正确;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 个试管,说明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运动的速率不相等,在化学变化中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D说法正 确;(3)由于氨分子运动速度比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快,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7,氯化氢的相对分子 质量是36.5,所以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因素可能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4)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度就加快,只要能说明温度高了运动速度快了的例子都可以,例如阳光下或者 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4)由于注射器装入的药品少,现象明显,又是封闭状态,所以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 挥发造成的污染等。故答案为:(1)固体;(2)分子的质量大小或者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合理即给分);(3)相对分子质量的 大小;(4)阳光下或者温度高衣服干得快,温度高水蒸发的快,糖在热水里比在冷水里溶解的快等;(5)可以控制体积节省药品、可以减少气体挥发造成的污染等考点3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拟于2007年前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人类 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C-13" 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那么“He-3”所指的氯原子核内()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答案】Bo【解析】由题中信息“13c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可类比推知3He中的数据3 是指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氢原子的质子数是2,所以中子数是1。应选:Bo.人们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以下是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的探究。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a粒子(带正电)轰击金属箔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a粒子 穿过金属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a粒子却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 转角度超过90。,有的几乎到达180。,像是被金属箔弹了回来。(1)通过上述实验,可推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 C (填图1中字母)。图1图2(2)当a粒子轰击金属箔时,如图2所示的运动轨迹不可能的是【答案】(1) Co (2) BCo【解析】(1)a粒子大局部穿过金属箔,说明大局部原子存在空隙,少局部a粒子发生偏转,说明只有在很小一个点上发生碰撞,因此原子大局部是空隙,中间存在原子核,应选C;故答案为:Co2 2) A曲线中a粒子碰撞到中间原子核,正电荷相互排斥,发生接近180。的反转,A曲线符合实际情 况,B曲线中a粒子离着原子核远,基本不偏转,沿原方向运动,而此时发生的偏转,不符合实际情况,C曲线中a粒子与原子核都是带正电,会相互排斥,在原子核下方,会向下偏转,不能向上,C曲线不 符合实际情况,D曲线中a粒子与原子核都是带正电,会相互排斥,在原子核上方,会向上偏转,D曲 线符合实际情况;故答案为:BCo.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六种粒子中,将符合以下条件的粒子序号填 写在横线上(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能直接构成纯洁物的是和 ;(2)能保持物质水的化学性质的是水(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4)带正电荷的是和;(5)不显电性的是和;(6)质量最小的是;(7)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和 。【答案】(1);(2);(3);(4) (4); (5);(6);(7)。【解析】(1)分子和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填:;(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能保持物质水的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故填:;(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填:(4)原子核和质子是带正电的微粒,故填:;(5)分子、原子和中子不带电,故填:;(6)电子是质量最小的微粒,故填:;(7)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填:。故答案为:(1);(2);(3);(4);(6);(7)。16.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在研究原子结构的历史进程中,卢瑟福揭开了原子世界一个 又一个的奥秘.请回答:(1) 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 a粒子(a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氢原子核)散射实验,用一些 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a粒子发生 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C.A.多数a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B.少数a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C.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