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C8名校协作体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
资源ID:72642140
资源大小:26.59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浙江省C8名校协作体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docx
2022学年第一学期C8名校协作体试题高三语文试题命题学校:青岛二中考生须知:1 .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派。汉以后,法、阴阳、名 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派;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 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两 者由于处处相反,因而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 国平天下,这便是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强烈关切并有着历史使命 感,以天下为己任,对同类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与浊俗同流合污,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 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观,以超越世俗人 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既反对心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关心 社会事业的奋斗成功,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宁静的社会。 其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为最高目标。或隐于山林,或陷于朗 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儒道两家的气象不同,大儒的气象似乎可以用刚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亲 和、彬彬有礼、忠贞弘毅、情理俱得、从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权行经等等,凡事皆能观研深究, 以求合理、合时、合情,可谓为曲践乎仁义,足以代表儒家的态度。古者有儒风、儒士、儒雅、儒 吏、儒将等称谓,皆寓道德学问有根底、风度温文尔雅之意。道家高土的气象似可用涵虚脱俗 四字表示,就是内敛不露、少私寡欲、清静自守、质朴无华、超然自得、高举远慕、留恋山水等, 富于诗意,富于山林隐逸和潇洒超脱的风味。我们也发现注重归真返璞,羡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机, 保持人的真性情,厌恶人世的繁文缗节、权诈智巧,是老庄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 貌、道学等称谓,皆寓不同凡俗、领悟至道、风度超脱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是院 土的气质与风度。(摘编自儒家与道家人生气象)材料二:儒、道两家主张虽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与和谐这一点上却是完全一致的。 儒家讲和合 保合 中和 太和,孔子讲和而不同,道家也讲致中和,守静笃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则生万物等等。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不是封闭的思想体系,它们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丰富 和发展。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起初,确曾因我国囿于夷夏之辨 一度显得孑立。但经过 一番与儒、道的碰撞、辩驳、演变、磨合,外来的佛教渐渐中国化,到了隋唐,就逐渐实现了儒、 道与佛的融合,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国恢宏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也是世界各国思想历史上未有 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这两个中华原创文化, 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坚强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为中国化的佛教。所以, 史学大师陈寅恪早就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是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故此,我 们认为国学的根基是儒道互补,缺一不可,而那种把国学只看做孔孟创立的儒家学说一家 独踞的认识,是有重大偏颇的。缺了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的补充,儒家难撑国学这台戏。儒、道两 家,还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国学"真正发扬光大。(摘编自韩秉方儒道互补国学之根基) 材料三:在殷周之际,中华传统文化由神本转向人本,人道主义思潮从而出现。这为儒、墨、 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 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为核心,构建仁 礼 相辅互动的理论,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秉持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认为文明的发 展要注意克服虚伪性和工具化的倾向。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 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儒、道两家在人本的共同价值 追求的基础上相融互补,达到辩证统一,也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摘编自洪修平挖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道成为纵贯中国传统文化始终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为双方主张长期共存,形成既对立 又互补相辅相成的关系。B.法、阴阳、名三家灭绝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们本身却不吸收儒、道的思 想。C.所谓“国学”是以儒道为根基,儒道互补,后来又加上中国化的佛教,构成了三足鼎立的“国 学”。D.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历了从被孤立到逐渐与儒、道融合的漫长时间。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儒家讲究“内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顺任自然之性”,但二者人生态度与主张看似不同实则完全一致。B.在生命与理想不可兼得之时,儒家的杀身成仁之举,显然比不上道家的免祸全生更有利于国 家的长远发展。C.儒道两家“处处相反”:比如儒家的出类拔萃者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气质与风度;道家的 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是院士的气质与风度。D.殷周之际出现的人道主义思潮是诸子百家思想的源头,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 要走向。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符合“道家”思想的一项是(3分)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C.夫尚贤者,政之本也。D.兵贵胜,不贵久。4 .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4分).为何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请结合材料,阐述其原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杭江之秋傅东华从前谢灵运游山,伐木取径,从者数百人,以致被人疑为山贼。现在人在火车上看风 景,虽不至像康乐公那样杀风景,但在那种主张策杖独步而将自己也装进去做山水人物的诗人们, 总觉得这样的事情是有伤风雅的。不过,我们如果暂时不谈风雅,那么觉得火车上看风景也有一种特别的风味。风景本是静物,坐在火车上看就变动的了。那风景会移步换形,供给你一套连续不断的不同景 象,使你在数小时之内就能获得数百里风景的轮廓。这样的风景就是一部以自然美做题材的小说, 它是有情节的,有布局的有开场,有Climax也有大团圆的。新辟的杭江铁路从去年春天通车到兰溪,我们的自然文坛就又新出版了一部这样的小说。批评 家的赞美声早已传到我耳朵里,但我直到秋天才有工夫去读它。然而秋天是多么幸运的一个日子啊! 我竟于无意之中得见杭江风景最美的表现。秋是老的了,天又下着漾漾雨,正是读好书的时节。从江边开行以后,我就壹志凝神的准备着一准备着尽情赏鉴一番,准备着一幅幅的画图连续映 照在两边玻璃窗上。萧山站过去了,临浦站过去了。这样差不多一个多钟头,只偶然瞥见一两点遥远的山影,大部 分还是沪杭路上那种紧接地平线的平畴,我便开始有点觉得失望。于是到了尖山站,你瞧,来了一 一山来了 O山来了,平畴突然被山吞下去了。我们夹进了山的行列,山做我们前面的仪仗了。有时你伸出 手去差不多就可摸着山壁,但是大部分地方山的倾斜都极大。你虽在两面山脚的绛里走,离开山的 本峰仍旧还很远,因而使你有相当的角度可以窥见山的全形。但是哪一块山肯把它的全形给你看呢? 哪一块山都和它的同伴们或者并肩,或者交臂,或者搂抱,或者叠股。有的从她伙伴们的肩膊缝里 露出半个罩着面幕的容颜,有的从她姊妹行的云鬓边透出一弯轻扫淡妆的眉黛。浓妆的居于前列, 随着你行程的弯曲献媚呈妍;淡妆的躲在后边,目送你忍心奔驶而前,有若依依不舍的态度。于是过了湄池,便又换了一幕。突然间,我们车上的光线失掉均衡了。突然间,有一道黑影闯 入我们的右侧。急忙抬头看时,原来是一列重叠的山嶂从烟雾迷漫中慢慢地遮上前来。这时最奇的景象,就是左右两侧山容明暗之不一。你向左看时,山的轮廓很暧昧;向右看时, 却如几何图画一般的分明。你以为这当然是秋雨隔田睡的现象所致,但是走过几分钟之后,暧 昧和分明的方向忽然互换了,而我们却是明明按直线走的。谁能解释这种神秘呢?到直埠了。从此神秘剧就告结束,而浓艳的中古浪漫剧开幕了。幕开之后,就见两旁竖着不断 的围屏,地上铺着一条广漠的厚毯。围屏是一律浓绿色的,地毯则由黄、红、绿三种彩色构成。黄 的是未割的缓稻,红的是养麦,绿的是菜蔬。可是谁管它什么是什么呢?我们目不暇接了。这三种 彩色构成了平面几何的一切图形,织成了波斯毯、荷兰毯、纬成绸、云霞缎上一切人类所能想 象的花样。且因我们自己如飞的奔驶,那三种基本色素就起了三色板的作用,在向后飞驰的过程中化成一 切可能的彩色。浓艳极了,富丽极了!我们领略着文艺复兴期的荷兰的画图,我们身入了天方夜 谭的苏丹的宫殿。而且水也出来了。一路来我们也曾见过许多水,但都不是构成风景的因素。过了郑家坞之后, 才见有曲折澄莹的山涧山溪,随山势的好回共同构成了旋律。杭江路的风景到郑家坞而后山水备。于是我们转了一个弯,就要和杭江秋景最精彩的部分对面-就要达到我们的Climax了。苏溪!就是这个名字也像具有几分的魅惑,但已不属出产西施的诸暨境了。既有定形,就有尽处,有尽处就单调了。你站在这个地方,你是要对几何家的本身也发生怀疑 的。你如果尝试说:在某一瞬间,我前面有一条路。左手有一座山,右手有一条水。不,不对;决 没有这样整齐。事实上,你前面是没有路的,最多也不过几码的路,就又被山挡住,然而你的火车 仍可开过去,路自然出来了。你说山在左手,也许它实在在你的背后;你说水在右手,也许它实在 在你的面前。因为一切几何学的图形都被打破了寻常,风景是由山水两种要素构成的,平畴不是风景的因素。所以山水画者大都由水畔起山, 山脚带水,断没有把一片平畴画入山水之间的。在这一带,有山,有水,有溪滩,却也有平畴,但 都布置得那么错落,支配得那么调和,并不因有平畴而破坏了山水自然的结构,这就又是这最精彩 部分的风景的一个特色。此后将近义乌县城一带,自然的美就不得不让步给人类更平凡的需要了,山水退为田畴了,红 叶也渐稀疏了。不过,我们这部小说现在尚未完成,其余三分之一的回目不知究竟怎样,将来的 大团圆只好听下回分解了。(有删改)注)Climax:英语,高潮。其余三分之一的回目不知究竟怎样:杭江铁路全长三百多公里, 其中兰溪至江山一百多公里当时尚未完成。5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灵运式的“伐木取径”“策杖独步”漫游山川,固然有野趣、有韵味,然而,现代人坐在 火车上看风景,却也独创一格,别有风味。8. “过了泪池,便又换了一幕。”在细雨蒙蒙中,在光影的作用下,山体倏忽交替着“暖昧和 分明”,刚劲俊朗,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C ”到直埠了。从此神秘剧就告结束,而浓艳的中古浪漫剧开幕了”。构成“中古浪漫剧”的 是浓艳的色彩和由它们涂抹而成的浪漫情调。D.作者情感随着列车的行进而起伏激荡,由欣喜、惊诧,到振奋、折服令未曾目睹这一带 秋景的读者心驰神往,如临其境,如见其貌。6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写“在火车上看风景”,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本文描述的正是乘坐在疾驶的列 车上所见的杭江铁路沿线自然风光。B.风景是静的,火车是动的,所描写的不断变换的自然所呈现的连绵风景画,提供了一般游记 作者所不曾提供的观感和审美体验。C文章写山、水、平畴等,作者以其博学多才和深厚文学底蕴,充分运用反衬手法,以艺术家 眼光,欣赏和描摹眼前掠过的景物。D,杭江路沿线多山,而作者也特别钟情于山。因此,本文几乎花了二分之一的篇幅描写这里的 山峦风光,而且角度多变,手法不同。7 .请简要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本文与故都的秋的结尾在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郁达夫故都的秋结尾段)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短公恭俭乎?与妇人同舆,驰于邑中, 非恭俭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i吉也。此三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 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毕朝周室,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萱便 隰朋任坚刁易牙身死不葬里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由此观之,则任佐急、矣。荆公子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日:廊下看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 人。仲尼日: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囿免 矣乎!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日:善战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 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日:善战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一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 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宋司城子罕之贵子韦也,入与共食,出与同衣。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罕来,复召子韦而 贵之,左右日: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 子罕日吾 唯不能用子韦,故至于亡;今吾之得复也,尚是子韦之遗德余教也,吾故贵之,且我之亡也,吾臣 之削迹拔树以从我者,奚益于吾亡哉?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 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 贱不肖,其亡何也?日: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 不肖者知其贱已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8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B.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C.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D.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毕朝周室”与“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两句中的“毕”字含义不相同。B. “其固免矣乎”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 的“固”字含义相同。C. “伯牙子鼓琴”与“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鼓”字含义相同D. “善哉乎鼓琴”与“素善留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相同。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人认为齐桓公不仁义、不恭俭、不清洁,所作所为如亡国的平庸国君,但因管种、隰朋而 成为五霸之首,由此可见任用辅佐的人非常重要。B.伯牙弹琴,钟子期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伯牙的志向;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无值得 为之弹琴的人了,由此论述知音的重要性。C.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子罕指出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现在再次回来,是因为子韦曾教导他,所以子罕重用子韦。D.孔子认为,中行氏尊重贤明的人却不能任用,轻视不贤明的人又不能斥退,以致于贤明的人 与不贤明的人都对其怨恨仇视。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 (4分)(2)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 (4分).本文所体现的人才观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人才观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鹦鹄天陆游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溪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注】1玉源(xie): 一种美酒的名称。黄庭:是道家著作,论养生之道。啸傲:放 歌长啸,傲然自得。造物:创造万物的上天。1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阙前两句赞美自己住地的环境极优美,把大自然所赋予的美融入其中,暗示纷繁的人世所 无法比拟。B.上阙写词人饮美酒,逛竹林,读道经,赏山中美景,动静行止无不惬意,生活环境高洁而极 令人向往。C.下阕开头三句表明生活态度:就要理直气壮地贪图这种自在的生活,即使身体衰残也要尽情 畅快一番。D.全词尽写作者的闲情逸致,笔触潇洒豁达,语言简洁平易,基调清新明快,堪称隐居闲适诗 作的典范。16 .词的最后两句“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如何理解?它在词中有何作用?(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谈及古代圣贤因身体残缺终生不被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抒 发内心忧愤,并“0 ”(2)苏幕遮(燎沉香)中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句子是:在清润圆正的水 面上,“o ”(3)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刘克庄用“, 。”两 句将请缨报国之志士的热忱与决心,尽情表达出来,掷地有声。(4)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有长处的人,还要以有短处的人为警戒的句 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近段时间,人工智能续写名著的现象受到舆论聚焦。面对聊斋志异里的经典故事,人 工智能竟然创作出了 蒲松龄笔下的狼袭击了多个城市却无人能敌的现代式情节。一时间,围绕 着人工智能的创作能力,产生了不少讨论。有人大胆预测:人工智能可能会代替人类进行文学 创作。其实,,前几年流行一时的AI写诗就曾颇受舆论关注。文学创作是二种饱含作家 对生命的审美体验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通过艺术加工创作文学作品的精神生产,真正有价值白勺 文学作品都具有深刻的个人思想情感,人工智能的创作背后则是严密的逻辑与计算,人工智能 仅凭数据计算不足以 ,其创作的上限,也只不过是精巧的模拟创作这些成果看起来 像文学作品,但本质上并不属于真正的创作。因此,从这一点来说,当下人工智能写出来的作品就 算再像样,。利用人工智能服务我们的生活,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夸大人工智能的创 作能力。即便有一天,科学进步到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类开展几乎所有繁重劳动的地步,文学创 佳仍会是人类精神力量的宝贵园地。17 .下列诗句所用修辞与文中划横线句子使用修辞相同的一项是(3分)A.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B.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18 .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 变原意。(4分).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 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不失其伦是在别父子、远近、亲疏。伦是有差等的次 序。其实在我们传统的社会结构里最基本的概念,这个人和人来往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 个差序,也就是伦。礼记大传里说: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 变革者也。意思是这个社会结构的架格是不能变的,变的只是利用这架格所做的事。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纹波浪向外扩张的推字。他先承认一个己,推己及人的己,对于这己, 得加以克服于礼,克己就是修身。顺着这同心圆的伦常,就可向外推了。本立而道生。 其为 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到天 下,是一条通路。(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动;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B.绝大多数人都这样认为:昆虫度过了严寒的冬季,到了春天,天气转暖,它就会苏醒过来活 动。C.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到的,一种是听别人说的。D.如果你要做阅读理解,办法之一:先读题干,再读原文,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读课文。22 .乡土中国中认为的“伦”是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 轮轮波纹的差序,是类别、条理、秩序的表现。红楼梦中贾宝玉是“伦”的反抗者,是封建伦 理的叛逆者。请结合红楼梦具体内容,从礼记祭统里讲到的“十伦”中任选两种,分析贾宝玉突破了哪些“伦”,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进者向前,退者向后,达者通达、豁达。进 退 达这三字包含着人生 哲学与生命智慧,深蕴为人处世之道,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